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711|回复: 7

[公告]好消息!《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一书即将出版发行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7-9-12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主编:邢斌 黄力

副主编:姜宏军 姚洁敏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将祝味菊先生五部医著和若干论文合为一集,并加评按,或阐微,或归纳,或参以编者经验,或提出商榷意见。卷首冠以近9千字的前言《祝味菊:被湮没的中医思想者》,发扬他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一贯之道。


简要内容:

      这是邢斌先生继《危症难病倚附子》之后主编的又一部力作,《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
      祝味菊先生是20世纪中医界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种色彩主要源于他个性独具、学问独到、用药独特,加之当时沪上颇有医名的徐小圃、陈苏生两位先生折节拜称弟子——这在中医界是相当罕见和令人惊异的事,因此,这种传奇色彩更加浓厚了。
本书首次将祝先生存世的5部医学专著和收集到的祝先生医学论文编为一册,加以精心整理、标点,并穿插精彩评按,或注解,或阐微,或归纳,或发挥,或附以相关资料,或参以编者经验,或提出商榷意见。资料珍贵,内容精彩。
相信读者读完本书后,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祝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充满智慧的中医思想者。欲探索中医发展之道路,不可不读祝味菊!欲研究中医疗法之原理,不可不读祝味菊!欲学习附子运用之经验,不可不读祝味菊!!


祝味菊:特立独行的中医思想者

(代前言)

      近代中国,随着列强入侵,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其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趋于衰落,而中西医学之间的碰撞和消长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西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从弱势而逐渐兴盛,乃至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中医学,从老百姓全面的信任和依赖逐渐转变为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才看中医,甚至根本就不信任中医,乃至个别人提出要'取缔中医'。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同志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非常客观地分析了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他说:'中医药服务领域在缩小、贡献率在降低、医疗服务功能在下降','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淡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基本的问题意识应该在每一个中医师、中医学人,甚至中医医学生的心灵中激荡。那就是:中医学与西医学到底有何不同,与西医学比较她的优势、劣势究竟在哪里?几千年来她是怎样一路发展过来的,她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如果有这个必要,那么今后她又将如何继续发展下去?任何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中医人,都不可能不这样拷问自己!

      20世纪上半叶,就有一颗非凡的头脑时常处于这些问题的困惑中,通过潜心苦索,大胆实践,他曾在中医学的星空中划出一道亮丽的光芒。他,就是20世纪杰出的中医思想者和临床家——祝味菊先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医家一样,他被无声无息的湮没了,或许还有人记得他吧,却仅仅视他为名医(临床家)而已,他学术思想的光芒依然被忽视了。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先由网络发端,进而在一些书刊乃至在学界,出现了'火神派'的说法。而沉寂多年的祝味菊先生大概是因为'祝附子'的外号,一时间成了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很愿意看到通过网络、通过民间的酝酿,一些论点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学术问题。我们也很愿意看到'火神派热'引导的人们对温阳理论、对温阳药物的重视。但是,我们并不很赞同'火神派'的说法,反对盲目崇拜'火神派',警惕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祝味菊先生而言,视他为'火神派'代表人物更是不可靠和片面的。

      因此在这篇前言中,我们着力挖掘作为思想者的祝味菊先生的智慧结晶,我们认为这远比掌握一方一药的运用要有意义得多。为此将讨论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祝味菊先生能成为一位杰出的中医思想者和临床家,能取得很大成就、创立新说,关键是他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第二,作为一位思想者,通过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他提出了革新中医的真知灼见。第三,作为一位思想者,他提出了关于中医发病与治疗的系统思考,即伤寒五段学说(疗法)和协助自然疗能之法。其中对于症状和证候疗法的正确认识,对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很有意义。第四,祝味菊先生是一位临床大家,推崇重阳学说,善用附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若把祝先生列为'火神派'代表人物是不妥当的。第五,祝先生的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

      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决定了他的所作所为(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和学术活动中的作为)。祝味菊先生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与他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是分不开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虽然可以说是古今名医成功的诀窍,可我们认为概括不了祝先生的特征。这决不是说祝先生不勤奋,而是说他在几千年的中医史上是凤毛麟角般的特立独行者。

      什么是特立独行?就是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自由思想,怀疑一切,不盲从古人,不追逐潮流,不迎合世俗。以此做人,将能'笑傲江湖';以此为学,则能树立新说。

      在一个多元化的自由开放宽容的社会,可能就无所谓特立独行了,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可是在一个古老专制的社会里,特立独行的品质是那么的稀缺。

      祝先生的特立独行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医疗行为中敢于一力承揽,为病家'具结'来完成治疗任务,这在古代和当时都是极为罕见的,是他高尚的医德和绝对的自信的体现,人们因而称他为'医侠'。可以想象,祝先生能成为一位临床大家,于此肯定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杰出的中医思想者,特立独行更是必须的。下面关于他的一些经历很能说明问题。

      青年时代,著名藏书家、祝先生的姑丈曾为他延聘三位名师讲授医经,但均不久即辞去。非孺子不可教也,亦非孺子无礼也,而是学生好问阙疑,事无巨细,必研求其所以然,老师不能圆其说,不能解其惑,不得不辞去。可见他气质之独特,头脑之犀利。

      自此之后,严公尽出所藏医书,而祝先生则就其所怀疑点,废寝忘食,遍求诸书,历时三月而疑终不释。勤求古训,却不能解心头疑惑,其结果必然是学习西方医学。果然,祝先生后入读军医学校,并赴日考察医学。归国后主政官医院,反复思考,付诸实践,多年后终于'向所怀疑,十去其六七矣。'但,即使在耳顺之年,祝先生还是说'疑犹未尽扫也。'根据祝先生的经历,或许有人会说他先是中医,后是西医,然后是中西医结合医,最终以中医名世。当然,这样的说法未尝不可。但严格地说,又不十分准确。因为祝先生追求的是真理,他几十年的历程就是追求真理的历程。所以'真理'一词在他书里反复出现,如《伤寒质难》一书除别人的序跋外,自序、正文、附录一共出现了61次。他坚信真理只有一个,是非不能并存,医而符合真理,应无中西之分。所以他不是中医本位,也不站在西医的立场,中西医汇通只是一种手段,与今天中西医结合医已成为一种职业截然不同。他的立场,值得激赏!反观现代的不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归属感很强,门户之见很深,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发表意见,其追求实际上不是学术,而是利益。而祝先生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中医的利益,即使在当时与为了生存而奋起抗争的中医相比,他的境界也更高,气魄也更大!当然,为了方便起见,因为他最初学习的是中医,是中医带给他很多的困惑,他最终也将解决这些困惑,我们仍然称他为中医思想者。

      由于他从追求真理的目的出发,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因此他能客观地对待中、西医,能深入地了解中、西医各自的发展历史,能深刻地领悟中医、西医的优势与不足,能提出革新中医的思路与方法。

革新中医的真知灼见

      祝味菊先生所有关于革新中医的思考是基于两点最基本的事实。第一,中医能够治愈疾病,而且有时竟然能够医好科学西医所未曾医好的疾病。第二,中医不仅能用单味药物治愈某一种病,而且能用种种不同的复方,应用到各个不同的人体上去,在不同的方式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能够医好病是事实,事实里面就有真理'。如果单味药物能治好病,说明'效在于药',如果不同的复方能够在不同的人体身上治好不同的病,说明'效在于法'。表面看来似乎'无原理原则可寻之经验,必有原理原则可寻'。这是祝先生基于事实的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

      在此基础上,祝先生主张'把中国的旧医药在实验中重新估定其价值,扬弃中医一切不合理的玄学说素,从糟粕中把真理游离出来。'具体的办法是:

一、创立中医实验医院

     '每一个病人进入医院后,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检查,先确定其病名,然后分别予以治疗,记录其治疗之过程、转归与豫后,汇集而统计之。假使统计上指出某一种病,系采用某一种药物,乃至某数种药物,遂造成这痊愈的结果,就可以逻辑地推知某一种药,乃至某数种药,是对于某种病是有特效的,因此知道'中医之有效,效在于药'。这被鉴定的有效药物是研究药物的原始原料,以此为据点再进一步研究这一种药物,乃至数种药物中,谁是治疗的主体,再研究这主体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其有效于某病的原因是什么。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假如中医的愈病,在统计上,指出他们是拿种种不同的药物,治疗一般相同的疾病而亦能收到痊愈的结果,这疗效的成因在哪里呢?很多中医之所以愈病,其治疗对象不是专对病(病原体),而是同时对人(人体潜在的抵抗力)。因为病人的体质不同而应用不同的药物来调整他的自然疗能,以至于痊愈。因此可以说:'中医的所以愈病,不仅有药,而且有法。'法,就是一种规律。中医运用这种规律来应付疾病,同样可以愈病,这规律是否合符科学原则呢,当然也值得研究的。'

二、整理中医,成立比较合乎逻辑之学说

     '溯自欧风东渐,中医学说早已日见动摇,几濒于破产,其所以能苟延残喘者,赖有残余之经验在也。纯有经验而无健全之学说为之联系,是犹失舵之舟无以御无情之风雨也。嗟乎!覆巢之下,理无完卵,吾人再不检讨自己、整理自己、说明自己,则尽其所长,终不为外界所了解;著作等身,终不为学者所公认。'

     '中医的理论散漫紊乱,这是无可否认的,不过散漫紊乱之中也自有其线索可寻的。假使我们能够把中医的内容,好好地整理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运用经验药物来做实践理论的工具,经过好多次的临床复演,得到一个客观的证明,证明上面所说‘比较合理的原则’,尽可以用来说明中医能够愈病之所以然。把这原则供献给整个医药界,作为初步研究中医的踏脚石,或许因此而发现意外的收获,这亦是一个从事医学者所应该做的事呀!'

     '吾人整理中医,成立比较合乎逻辑之学说,提出人病并重之概念,使外界认识中医愈病之所以然,不仅有药,而且有法。科学西医,非无缺漏,诚能采纳刍荛,以此一得为阶梯,进而研究中医整个之内容,是诚如璞玉之遇良工也。'

      总之,祝先生总的思路是以事实为依据,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密切结合,最终将扬弃中医一切不合理的玄学因素,从糟粕中把真理游离出来,成立比较合乎逻辑之学说,可以质诸世界学者,可以见赏于世界医林。新的学说不是中医发展的终点,而是'初步研究中医的踏脚石'她将被吸入科学体系之中,由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而西医临床大夫将都会应用这新的学说,将都会应用中药治病。最终,隐藏着的规律会被全面揭示,'明日的医学根本没有中西之分'。

发病学与治疗学的理论构建

      祝味菊的时代,还没有他所期待的中医实验医院。因此,他只能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结合理论研究,'整理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原则'。也就是他说的'医之贤者,每以其个人数十年之经验,融合修正古来衍传之法,则产生一种合乎逻辑之学说'。而事实上,他的确向世人贡献出一种合乎逻辑之学说,一种关于中医发病与治疗的学说,即伤寒五段学说(疗法)和协助自然疗能之法,这也就是他在《伤寒质难》中反复提到的'一贯之道'、'执简御繁之道'。这一杰出贡献,充分反映了他的超凡概括力、领悟力与洞察力。

      祝先生认为疾病乃病原与身体之共同产物,而病原与人体相比,人体为重。他论证道:'夫邪机环绕于人体,而人体不即病者,以有保护机能也;及其侵入人体,而人体不为所困者,以有自疗机能也。同一刺激,而此病彼不病者,感受性质不同也;同一病源,甲者不治而自愈,乙者虽药而不效,受病之体质不同也。是知疾病之要素,不全在外来病原之刺激,而在于人身阙乏应付之能力。'这里所谓的'保护机能'、'自疗机能'、'应付之能力',往往也被称作'自然疗能'、'抗力'、'抗能',由于祝先生推崇重阳学说,因此他认为'抗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

      另一个事实是'病原繁多,本体惟一'。'疾病种类繁多,一病而探出一种病原,一种病原而创制一种特效良药,仅为人类之一种理想。''医者治病,不能因病原不明而束手不治也,亦不能以特效药之阙如而屏不处方也。''既未能直接除去其病原,则当扶持体力,协调其自然疗能,此一贯之道,凡病皆然,不独伤寒而已也。'可见祝先生研习西医之后,并没有拜倒在病原疗法之下。

      总之,祝先生在发病上重视自然疗能,因此在治疗上也重视自然疗能,这是他关于发病与治疗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借用伤寒六经理论,把人体自然疗能的消长概括为伤寒五段学说。或许有人认为伤寒五段学说是对《伤寒论》的研究,不过我们以为与其说是'我注六经',不若说是'六经注我'。祝先生说:'疾病之来,引起体工之反应,不出五种阶段,于意云何?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病,元气偾张,机能旺盛,而抵抗太过也;少阳之为病,抗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之力未能长相继也;太阴、少阴之为病,正气懦怯,全体或局部之抵抗不足也;厥阴之为病,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也。一切时感,其体工抵抗之情形,不出此五段范围,此吾卅年来独有之心得也。'这是以人体自然疗能为着眼点,对整个发病的病理变化过程进行的高度概括。

      病理变化过程如此,则以人体自然疗能为着眼点,当有五段疗法。自然疗能的关键在于阳气,因此'伤寒为战斗行动,故首当重阳。善理阳气,则五段疗法思过半矣。是以太阳伤寒,重在和阳;少阳有障,重在通阳;阳明太过,重在抑阳;少阴不足,重在扶阳;厥阴逆转,重在潜阳。五段疗法不外扶抑阳气,四性之药无非调整阳用。'《伤寒质难》中有五段学说、五段疗法两种称谓,两种称谓可以互通,当然也可以把前者专指对于病理变化过程的概括,后者专指一种疗法。

      伤寒五段学说是以自然疗能为着眼点的关于发病与治疗的一套理论,是根据病变划分阶段,按阶段进行论治的一种纲要。那么,如何辨别患者处于何种阶段呢?这就需要依靠症状。而根据对症状的认识的不同,可以有病原疗法(即特效疗法)、对症疗法、证候疗法、协助自然疗能之法(包括诱导疗法)的不同。

      1.病原疗法认为症状只是疾病的表现,应该探求疾病之特因,而求其特效之方药。

      2.对症疗法,就是解决病人最感痛苦之症状,使患者安静,俾得间接促进其抗力的疗法。

      3.证候疗法,是统括数种症状,根据此类之证候,予以一种经验之方药的疗法,其实就是辨证论治,因当时还没有辨证论治的提法。

      4.协助自然疗能之法,是审察症状,区分五段,消息体气之盛衰,调整自然之趋势的疗法,其中包括了诱导疗法。后者是诱导气血之升降出入,不应偏而偏者以疗其偏,应偏不偏者造其偏,终愈其病的一种疗法。

      病原疗法认为症状是现象,不是本质,因此它的目标在于探求病原。由于'一病而探出一种病原,一种病原而创制一种特效良药,仅为人类之一种理想',所以病原疗法并不是祝先生所关注的。至于对症疗法、证候疗法、协助自然疗能之法(诱导疗法),则均与症状密切有关。对症疗法完全针对症状,证候疗法是对症状的归纳,协助自然疗能之法(诱导疗法)是对症状的分析。对症疗法,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对症治疗,有可能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可称为解除痛苦的对症疗法),也有可能贻误病情甚或加重病情(可称为有害的对症疗法)。证候疗法有可能蜕变为对症疗法。为什么?因为证候疗法就是对证疗法,就是对症状归纳之后的综合治疗,因此很有可能就蜕变为对症疗法。怎样才能防止这种蜕变?关键是对症状的分析。分析什么? 分析症状产生的动机与原理,分析症状的表现是符合自然疗能,还是违背抵抗程序,对前者宜顺治,应彰之,对后者宜逆治,应衰之。而分析症状的前提是要明白病理(这是祝先生中西汇通的内核),最终目的则是协助自然疗能。以上实际是协助自然疗能之法(诱导疗法)的要义。所以,证候疗法本身是有可能符合协助自然疗能之法的,前提是所有的症状都违背抵抗程序,这时候对症疗法、证候疗法、协助自然疗能之法三者完全一致;或者症状符合自然疗能而医者并不去消弱它,这时候就不是对症疗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这些是古人的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协助自然疗能之法的原理来解释。当然,证候疗法也可能违背协助自然疗能之法,沦为有害的对症疗法,导致不良后果,如果症状本身符合自然疗能而医者去消弱它的话。祝先生说仲景'侧重证候疗法,然未尝废诱导之理,今人只知对症下药,注意于一症一候之得失,去古远矣',部分指出了三种疗法交叉的现象,可惜尚未进一步分析原因,今特为申之。

      总之,以自然疗能为着眼点,根据病变划分阶段,按阶段进行论治的伤寒五段学说体现了祝先生超凡概括力、领悟力;根据对症状的正确认识,对证候疗法得失的评判,对协助自然疗能之法的推崇,反映了祝先生过人的领悟力和洞察力。他的关于发病与治疗的系统思想充满着智慧,值得今天盲目推崇辨证论治和盲目推崇辨病论治的人们深思!




上一篇:[新闻]好消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下篇将拟于12月出版
下一篇:[公告]符合中医传统理念的--中药注册办法--即将出台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2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味菊是否'火神派'的讨论

     '火神派'的说法是近几年先由网上传播开来的,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张存悌先生的专著《中医火神派探讨》。据说清末医家郑钦安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经典医籍是其三部医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特点是注重阳气,著名医家有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吴佩衡、祝味菊、唐步祺、范中林、补晓岚、刘民叔、李彦师、龚志贤、戴云波、张剑秋、朱卓夫、张紫衣、李继昌等。

      我们认为对于中医所谓的学派或流派,既不能不承认,又不能太当真,最好的办法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把各派各家与众不同的思想与方法系统梳理,纳入自己体系中的不同位置,为我所用,若偏执于一派一家则器量太小。试想一个新学派的诞生,总是针对旧传统而言的,是创立了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学术的新发展,这当然是好事。但可以想象,在传统中医体系里的所谓创新,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面创新,因为毕竟很多老的思想与方法还是有效的。所以,实际的情况是无效的或效果欠佳的老方法被学派创始人创新的方法所取代,但有效的老方法创始人仍然会用。临床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一般说来学派创始人也不可能违背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也无所谓学派,只是在中医宝库中多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而已。对后来人来说,掌握越多的方法越好,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诊治,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而不应该偏执于某一种思想与方法。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杂家。

      当然,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会有所偏执的。包括有的创始人也有可能偏执于某一方法,这并不是学术之幸。如果传人不加检讨,后人推波助燃,那就可能越走越远了。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创始人并不偏执,而传人或后人的水平不如创始人,在传人与后人的曲解下,这个学派越走越偏。如果这也算学派,我们应该反对这种学派。因为,从创始人解放人们的思想,现在走向了反面,人们的思想又被禁锢了。

      至于大力推广一种新思想、新方法,这是有益的,但一定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切记矫枉过正,否则可能会招致一部分人的反感,导致一部分人的盲目崇拜。最终的结果将是适得其反。

      对于任何学派,我们都持这样的态度,当然也包括所谓的'火神派'。如果要具体展开的话,我们觉得应该承认在历史上的确存在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师徒传承这样一个事实,包括唐步祺私淑郑钦安之学,的确可算是其传人。但是在当时是否就有'火神派'的说法,在上述5位医家心里是否有学派的观念,郑钦安本人是否认可'火神派'的说法,都是值得怀疑的,目前并无特别可靠的证据。当然,所谓的学派很多本身就是后人的概括,后人给郑钦安等安上'火神派'的帽子也未尝不可。我们想说的是:不要太当真。至于把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补晓岚、刘民叔、李彦师、龚志贤、戴云波、张剑秋、朱卓夫、张紫衣、李继昌等都说成是传承了'火神派'的思想和衣钵,形成了所谓的人才链,就是太当真的表现。不知有何确凿证据能证明上述医家都传承了这一派的思想和衣钵呢?我们以为上述的很多医家都很难说是'火神派'的一员。别人且不说,单说祝味菊先生我们就很有疑问。

      在祝先生著作中从未提及'火神派'医家及医著,却曾提及四川其他的医家沈绍九、陆景庭。其门人陈苏生、徐仲才、王兆基、王云峰等撰写的专著、论文里也从没提及这一派医家及医著。只有卢崇汉在《扶阳讲记》里提到祝先生在1920年代曾在卢铸之处听讲过,却不知有何依据?

     即使祝先生真的受到卢铸之的影响,也不能说祝先生就传承了'火神派'的思想和衣钵,就成了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了。原因很简单,重阳思想只是祝先生思想的一个方面而已。相信读过前文的读者都不会认同祝先生属于'火神派'的。

结语

      祝味菊先生在几千年的中医历史上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有大的抱负,也取得大的成就。全面考察祝先生的为人、治学和学术成就,可以给今人很多启发。

     第一,以追求真理为怀,独立思考,自由思想,怀疑一切,不盲从古人,不追逐潮流,不迎合世俗,才能有大格局、大成就。站在小圈子的立场上,追逐利益,或迷信古人,或迎合潮流,是做不出大成就的。

      第二,以事实为依据,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密切结合,构建一个合乎逻辑的学说体系,这样的思路现在看来依然需要践行。现实中,中医院里乱开药、乱检查,追求超额利润(其实是公立医院通病,体制使然),实验室里盲目追求最新的指标,中医界缺少学贯中西、有大智慧的思想者,肩负不起重构中医学术体系的使命。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学术、教育体制的问题。体制外的学者赵洪钧先生2007年出版的《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让我们看到了重构中医学术体系的新气象。

       第三,祝先生关于中医发病与治疗的学说,是他践行自己思想的一大成果。这一学说即使在今天依然很有生命力,值得我们临床实践。他对症状的正确认识,对证候疗法得失的评判,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系统整理祝味菊先生的5部医著及若干论文,并加评按,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全面地了解祝先生的精神风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当然,这些论著都写于20世纪上半叶,随着科学进步,其中涉及西医的一些理论或许已经不正确了,此属时代局限,无人可免,读者谅之。最后,想以陈寅恪先生所撰'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文'中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后记

      祝味菊先生是20世纪中医界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种色彩主要源于他个性独具、学问独到、用药独特,加之当时沪上颇有医名的徐小圃、陈苏生两位先生折节拜称弟子——这在中医界是相当罕见和令人惊异的事,因此,这种传奇色彩更加浓厚了。

      但是,斗转星移,这位医界传奇人物却渐渐被人淡忘了,直至最近,随着'火神派'的迅速走红,曾有'祝附子'美称的祝味菊先生才重新'火'了起来。于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也俨然成了一位'火神',假如先生地下有知,不知究竟作何感想!

      本书主编邢斌在大学期间即曾拜读祝先生《病理发挥》、《诊断提纲》诸书,并比较全面地收集了期刊上有关于祝先生的论文。其主编的《危症难病倚附子》一书用三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祝味菊先生运用附子的独特经验,出版后蒙众多读者加以青眼。但是客观地说,擅用附子并不是祝先生的全部,若用'祝附子'代替'祝味菊',那就太狭隘了。把他尊为'火神',更是不可靠的,甚至是一种曲解。因此,有必要还祝味菊先生的本来面貌!我们的工作正是为此。相信读者读完本书后,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祝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充满智慧的中医思想者。欲探索中医发展之道路,不可不读祝味菊!欲研究中医疗法之原理,不可不读祝味菊!欲学习附子运用之经验,不可不读祝味菊!

      几位编者在整理中感觉启发很大,收获很多。我们的读书心得及发挥,见本书前言和评按。然限于学识,缪误之处必定不少,尚乞读者不吝教正。为此留下主编的电子信箱,期待您的来信。

邢斌 xbxingbin@163.com

黄力 huangli_666@yahoo.com.cn

      在全书的最后,对祝先生之女祝厚初老师为我们提供祝著初版本、有关照片和有关史实,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陶御风先生在本书标点方面提供的无私帮助深表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824

积分

9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4
发表于 2007-9-13 08: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把"火神派"称为"重阳派"还更合适些.这可以纠正历史上的"滋阴派"一些过分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07-9-13 1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邢兄、黄兄,期待拜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16 1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3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27 0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神听起来威风很多,哈哈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祝黄老师节日快乐!祝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27 13: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古就无一法统治百病,"火神派"当然也不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27 2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可以认为,祝味菊先生是中医主动革新,倡导科学中医的先声吧.
小金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3:57 , Processed in 0.09191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