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一眨眼就到了2013年的秋天,适逢湖南省卫生厅代表中央卫生部到郧县进行基层卫生检查,作为青年中医的佼佼者,当地卫生局抽调我前去其它乡镇进行中医技术文化交流,促进当地卫生院的中医文化建设。
跟着郭师学习黄煌教授的经方思维,郭师告诉我:经方不是中医学的全部,但经方是中医学中最规范的内容,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说是中医学的灵魂。学习过程中也对经方医学产生过疑问,带来过困惑,也就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前往跟诊,不懂就问,郭师也不吝赐教,时时指导,加深思考,收获了很多。这期间也经常找刘煜老师借书阅读,宁可三曰无肉,不可一日无书。后来写了一首小诗纪念这段时光。 奋斗回忆记:百斤医籍一年功, 手不释卷读三更。 亦梦亦醒幻似真, 亦癫亦魔已入胜。 睡眼迷离摸医著, 废寝忘食眼朦胧。 愿得先圣大境界, 疑难杂病显奇功。
一日,在师父门诊跟诊,问曰:“有句民谚:药过十二、三,大夫很一般。原想制小其剂,奈何处方写着写着就变大了,我也很苦恼?”师曰:“一,认证不准,把握不大,心中所虑过多,漫无见地;二,对原文记忆不熟、不精,训诂、引申做的不细、不详,处方也就变成堆砌了。”
这段时间也有一些记忆深刻的医案:记得在2014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时候治过一个这样的病人,38岁的邓女士,以“右下腹部疼痛1月余”入院,呈持续性钝痛,时轻时重,精神欠佳,无汗,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T:37.6度,形体消瘦,停经3月余,排除阑尾炎后邀请妇产科会诊:建议查腹部B超示:多发子宫肌瘤,盆腔暗性积液。(提示:子宫肌瘤大者约6.3cm×2.6cm),建议手术治疗。因其丈夫在十堰打工,等丈夫送钱来,故在医院等候一晚上,西医常规处理后右下腹痛不能缓解,用过止痛片、654-2、曲马多等乏效,得知病人愿意吃中药后处方:麻黄30g 乌附片30g 薏苡仁60g 败酱草60g,自己也是很不放心,亲自动手煎药,送药入手,看药入口,半小时后右下腹痛逐渐减轻,一个多小时后汗出身凉,一夜安睡,第二天与丈夫相携到上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73岁的李先生,半月前首诊,左背部包块半年余加重一月伴左下肢疼痛,以左髋部为甚,半弯腰影响走路。形体壮实,颜面黑红,剑突下有压痛,一顿一碗饭,不能多食,不敢食冷,平时饭后不就就要入厕大便,少汗,舌淡苔白舌根腻,脉弦弱。处方桂芍知母汤加味,先后吃了十五付背部包块消失,后来帮我介绍不少患者。这个病人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他找我看诊的时候驼背弯腰来的,第三次看诊的时候挺起了脊梁。
54岁的余先生,嗜酒36年,每日60°以上的自酿的白酒饮用300ml左右,家中有客人的情况下甚至更多些,大约两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前去县医院检查,彩超+CT提示:胆管癌伴肝内转移。遂在县医院住下来治疗48天,发热无好转,被要求出院。患者宝一线希望找我看真,因“上腹部胀痛3年再发加重3天伴恶心、呕吐、发热”入院。查体:T38.2°,剑突下、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大肋下4横指,皮肤黏膜无黄染。患者诉:口干,口苦,胃里边反酸,全身乏力,精力很差,思睡,纳差,腰腿痛,胸肋痛不敢翻身转侧,大便不成形,时结时溏。刻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舌淡苔白厚腻,脉沉弱。本院B超提示:肝脏多发结节,较大为97mmx88mm,胆囊大小为59mmx27mm.,西药给予头孢哌酮钠4.0g,病毒唑0.5g,丹参40ml,奥美拉唑钠80mg,还有一组能量,因为医院没有甘利欣针所以心想县医院都没什么办法,不用也无所谓,告知病人以吃中药为主,进食软食,以小柴胡汤加减,心想病在少阳太阴少阴,先通腑,开胃口,长精神,扶正祛邪,痰瘀同治。当天中午开始吃中药,晚上10点体温降下来36.4°,后来一直没有发热。8天后复诊肝大肋下3横指,病人也说吃了中药感觉肝脏有缩小,没以前那么大了,遂复查B超略有缩小。这个病人第1次住院20多天,出院时肝脏变软,肋下未触及肿大肝脏。个人水平有限,患者先后找我住院2次,回天乏术,于2015年8月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