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国栋

简述桂枝特性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9-29 23: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9-29 21:13
在来几个医案,尤其是上面的2,已经脉微不见,照样急急用桂去补
再再强调一下:是肉桂/肉桂/肉桂    说三遍 ...

  《吕氏春秋》卷三{季春纪·尽数}: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养生如此,治病用药也是如此,适则有利,过则有害。

  对于不同体质的人,不同性质的病,同一种药的作用不是绝对固定在一个方向上的。
  只要某种药物能帮助人体恢复气血的运行的正常状态,它就有双向调节的功能。只要在需要的情况下,按合适的剂量使用,它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桂”也是如此,“通郁-温阳”皆有可能,看医者是否能善用而已。

  既然他执信自己对经文的解析,认为“桂”之功效唯有损阳,而无视历代诸家的临床实验,就由他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6: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9-30 06:40 编辑

上面的案2:人参四钱,桂、附、姜、术各一钱五,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各一钱,炙甘草、吴萸各三分。
人参四钱(12.5克),附子干姜各一钱五(不到5克),还用药这么杂,白术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吴茱萸等等利尿燥湿药都用上了,炙甘草却只用三分(1克),这是回阳救逆吗?回阳救逆四逆汤用生附子一枚(至少7克),通脉四逆汤用大生附子一枚(至少10克),炙甘草二两(至少9克)。
案5“谵语不休,数夜不合眼”才是问题的关键。谵语是热极,不是寒极。如经曰“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案5若再出现喘满,或者出现下利就是死证。热极阴气竭者通常不下利,才以人参为救亡主药。寒极阳气竭者法当下利,才以附子干姜为救亡主药。

你既然说“历代诸家”都用桂温阳,那你找一个真正寒极“四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用桂温阳的。先前找的范中林医案就没有下利,这又找的吴天士医案还是没有下利,还随意说什么“历代诸家”用桂温扶阳气。既然是历代诸家,怎么就找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医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9-30 1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李先生,我觉得最好给您的论述加一个前提:在伤寒论中,是如何使用桂枝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反对者,都是避伤寒论条文本身不谈,而拿后世医家的理论来反对的。加上这个前提之后,要讨论的问题就成为:伤寒论真的是这样使用桂枝的吗?问题就从“桂枝损阳的对错”的价值判断问题,变成了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反对者唯一可用的论据只有伤寒论条文,其他都是无关的。虽然大家对条文仍然可以存在多样的理解,但至少可以减少一些混乱。
在大家的讨论中,其实隐含着一些对立的价值观:是更重视伤寒论条文,还是更重视后世注家、医家的经验、理论?是以内经为依归,还是独尊仲景?这个基本立场的不同恐怕是很难协调的,还有第三种立场,即所谓融……为一炉的“大家”的立场,这就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了。三种不同立场的人,除非肯改变自己的立场,否则根本无法谈到一起,勉强谈下去也是徒劳的,遇上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差的人,就难免不欢而散,甚至恶语相向,同行变仇家。

点评

看了很久的李老师的文章,看了很多您的跟帖。很佩服李老师对伤寒论的精深研究,诲人不倦。也很佩服您的讨论,风度翩翩,有理有据。  发表于 2018-10-29 16: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3: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9-30 13:12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7-9-30 12:34
李先生,我觉得最好给您的论述加一个前提:在伤寒论中,是如何使用桂枝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反对者,都是避伤 ...

谢谢先生。您看看反方的跟帖是怎么说的:
麻黄汤中桂枝也是要温里补阳的。
桂枝汤桂枝就是补阳的。29条反与桂枝得之便厥,那是用错了,用不错就不会损阳。
小建中汤中桂枝是补阳的,其手足烦热是虚阳外越。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不用桂枝,并不是不能用,历代诸家都是用四逆汤加桂回阳救逆的。
还有不少,都在贴子中,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总之,说桂枝补阳,主要是有三个问题:一是有历史上医家的问题;二是有习惯认识的问题;三是有抢救阳衰病危者的经验问题。这第三个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9-30 13: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桂、肉桂、肉桂!
怎么一点都不看呀!
肉桂和桂枝用法不一样,《名医别录》、张锡纯都有,我都给出来了,怎么就不是不看呀!!!
肉桂肉桂肉桂!睁开双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77

积分

654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77
发表于 2017-9-30 16: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coorus 发表于 2017-9-30 12:34
李先生,我觉得最好给您的论述加一个前提:在伤寒论中,是如何使用桂枝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反对者,都是避伤 ...

同意这位先生观点。把明清医家观点排除,这是完全另一体系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77

积分

654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77
发表于 2017-9-30 16: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细细考虑李先生观点。非常感谢李先生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9-30 17: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7-9-30 17:35 编辑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9-30 13:48
肉桂、肉桂、肉桂!
怎么一点都不看呀!
肉桂和桂枝用法不一样,《名医别录》、张锡纯都有,我都给出来了, ...

伤寒论中的桂枝就是现在的肉桂,现在所谓的桂枝在当时还没入药呢。从药效来看,桂枝和肉桂是一样的,有效的都是树皮中的某个部分,只是桂枝这部分的比例偏少,药效不如肉桂。我临床凡是遇到要用桂枝,都是用肉桂的。说桂枝和肉桂效果不同,甚至差别很大,那完全是臆想罢了。中医对药物的解释在千百年中变迁是很大的,受太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当用药符合自己的预期时,医家怎么解释都可以,有些情况甚至还有美学上的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8: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pkx11 发表于 2017-9-30 16:43
有时间再细细考虑李先生观点。非常感谢李先生交流。

感谢先生关注。桂枝(肉桂)是我临证用的最多的一味药,体会最深。对于气上冲不欲食者(包括桂枝汤证),用桂平冲,损有余之气,则欲得食。对于气下陷不能食者,用桂则更痞满不能食。
不是只有感受外邪才会得桂枝汤病证。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失度等,也会得桂枝汤病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 0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10-1 06:48 编辑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9-30 13:48
肉桂、肉桂、肉桂!
怎么一点都不看呀!
肉桂和桂枝用法不一样,《名医别录》、张锡纯都有,我都给出来了, ...

古代桂枝去皮,是肉桂刮去外边的粗皮。
现代用桂枝嫩枝不去皮。嫩枝去了薄薄的外皮,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咀嚼嫩枝薄薄的外皮,味道跟咀嚼肉桂一样辛辣。咀嚼嫩枝去皮的枝心,辛辣味就弱的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1 2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10-1 21:24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9-30 06:18
上面的案2:人参四钱,桂、附、姜、术各一钱五,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各一钱,炙甘草、吴萸各三分。
人参 ...

上面的案2:人参四钱,桂、附、姜、术各一钱五,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各一钱,炙甘草、吴萸各三分。
人参四钱(12.5克),附子干姜各一钱五(不到5克),还用药这么杂,白术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吴茱萸等等利尿燥湿药都用上了,炙甘草却只用三分(1克),这是回阳救逆吗?回阳救逆四逆汤用生附子一枚(至少7克),通脉四逆汤用大生附子一枚(至少10克),炙甘草二两(至少9克)。
案5“谵语不休,数夜不合眼”才是问题的关键。谵语是热极,不是寒极。如经曰“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案5若再出现喘满,或者出现下利就是死证。热极阴气竭者通常不下利,才以人参为救亡主药。寒极阳气竭者法当下利,才以附子干姜为救亡主药。

你既然说“历代诸家”都用桂温阳,那你找一个真正寒极“四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用桂温阳的。先前找的范中林医案就没有下利,这又找的吴天士医案还是没有下利,还随意说什么“历代诸家”用桂温扶阳气。既然是历代诸家,怎么就找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医案?

不知道张锡纯这个“小儿慢惊吐泻危象用肉桂案”是否符合李老师的标准呢

  张锡纯医案:奉天省长公署科长侯寿平之哲嗣,年五岁,因服凉泻之药太过,致成慢惊,胃寒吐泻,常常螈 ,精神昏愦,目睛上泛,有危在顷刻之象。为处方,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一两,干姜、附子、肉桂各二钱,净萸肉、野台参各三钱,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吐泻螈 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烦躁之意,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再服一剂全愈。

罗大伦博士对这个医案做了详细的解析,也可以听听
(音频时长9分钟,点击播放器界面可以播放/暂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06: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10-2 08:12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0-1 21:03
不知道张锡纯这个“小儿慢惊吐泻危象用肉桂案”是否符合李老师的标准呢:

罗大伦博士对这个医案做了详细 ...

不管谁的“标准”,都不能顶替《伤寒论》的“标准”。
您又找来一个亡阴的病案。惊风抽搐是少阳热,“目睛上泛(翻)”是火热灼阴,阴气亏竭。“因服凉泻之药太过”不是致成“胃寒吐泻”,而是致成热入阳明,迫阴外泄。类似于第6条“风温为病,…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小孩“目睛上翻”跟“直视”差不多。这哪是胃寒吐泻?胃寒吐泻有重用地黄的道理吗?
熟地二两、生山药一两、萸肉野台参各三钱,这是救阴。干姜附子肉桂各二钱。阴药、阳药比例6/1。这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回阳救逆是用生附子,且不止二钱,岂敢用地黄,还重用二两。
先弄清楚亡阴、亡阳好吧?

服一剂“似有烦躁之意,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证明干姜用错了,加芍药四钱,变为桂枝加芍药汤的意思了。桂枝加芍药汤是什么意思?看看胡希恕先生怎么说“所以我们读他的这个书啊,不能因词害意呀,一个属太阴就认为这是个太阴病。真遇到太阴病,一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他不是。他是属于实满实痛,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汤啊,所以桂枝汤加重芍药就可以了。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还得加大黄啊,那么太阴病不渴,不可下,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吗,与这个提纲就矛盾呀,你怎么统一起来的?就这个不是太阴病。要真是太阴病那仲景就太糊涂了,那个说不可下,这又说可下,哪有这回事呀!这不对,是吧,但是搁到这一块呢给这个注家容易迷惑读者,所以读他这个书呀,非要根据他这个全面这个规律啊好好掌握,才能用这个书,要不然的话不能用啊,这也挺要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2 12: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10-2 12:46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10-2 06:36
不管谁的“标准”,都不能顶替《伤寒论》的“标准”。
您又找来一个亡阴的病案。惊风抽搐是少阳热,“目睛 ...

不管谁的“标准”,都不能顶替《伤寒论》的“标准”。
您又找来一个亡阴的病案。惊风抽搐是少阳热,“目睛上泛(翻)”是火热灼阴,阴气亏竭。“因服凉泻之药太过”不是致成“胃寒吐泻”,而是致成热入阳明,迫阴外泄。类似于第6条“风温为病,…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小孩“目睛上翻”跟“直视”差不多。这哪是胃寒吐泻?胃寒吐泻有重用地黄的道理吗?
熟地二两、生山药一两、萸肉野台参各三钱,这是救阴。干姜附子肉桂各二钱。阴药、阳药比例6/1。这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回阳救逆是用生附子,且不止二钱,岂敢用地黄,还重用二两。
先弄清楚亡阴、亡阳好吧?


服一剂“似有烦躁之意,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证明干姜用错了,加芍药四钱,变为桂枝加芍药汤的意思了。桂枝加芍药汤是什么意思?看看胡希恕先生怎么说“所以我们读他的这个书啊,不能因词害意呀,一个属太阴就认为这是个太阴病。真遇到太阴病,一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他不是。他是属于实满实痛,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汤啊,所以桂枝汤加重芍药就可以了。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还得加大黄啊,那么太阴病不渴,不可下,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吗,与这个提纲就矛盾呀,你怎么统一起来的?就这个不是太阴病。要真是太阴病那仲景就太糊涂了,那个说不可下,这又说可下,哪有这回事呀!这不对,是吧,但是搁到这一块呢给这个注家容易迷惑读者,所以读他这个书呀,非要根据他这个全面这个规律啊好好掌握,才能用这个书,要不然的话不能用啊,这也挺要紧啊。”

  患儿初病“惊风”确实是个实热证,被寒凉泻下之后造成的是“阴阳双竭”,不单是亡阳的问题,吐泻丢失体液自然也要亡阴。
  但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以适量的温阳药,配伍速补阴液之品,阳气恢复很快。
  何况方中分量极重的熟地(二两,75克)、萸肉(一两,37.5克)本身就是温性的,再加大辛大热的姜、附、桂各二钱,即各7.5克(清代至民国一斤600克,16两,一钱3.75克,当今台湾地区仍然沿用此规制),服后烦燥是药性偏热了。

  5岁小儿,姜、附各用7.5克,相当于成人姜、附各用15克,这剂量已经远远超过李老师您认为的“救逆用附子一枚至少7克”的标准。
  此方中没有炙甘草,核心主方也非[四逆汤],而是药力聚发的[干姜附子汤],而且加了通阳的肉桂,取[白通汤]中用葱白通下焦之阳而止泻之意,又加熟地黄、山萸肉救阴,相当于[白通加猪胆汁汤]中补充电解质以救阴的猪胆汁和人尿。

  请问:
  一、您说“胃寒吐泻有重用地黄的道理”,此方用的是“熟地黄”不是“地黄”,李老师认为这是同一种药吗?
  二、您说“回阳救逆是用生附子”,此方中写了用熟附子的吗,何况现在国家只准用制附子,中医还能救亡阳之逆吗?
  二、如果这是一个以亡阴为主的证候,为何除了山药、野台参性平之外,其它全部用温热的药,“热入阳明,迫阴外泄”能用“姜附桂”吗?
  三、亡阴为主的证候,大便不秘结,反倒出现下利,有这样的亡阴案例吗?
  四、“精神昏愦,目睛上泛、吐泻不止”竟能解释成“火热灼阴,阴气亏竭”,那为何不用凉开剂“清营汤、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犀角地黄汤”,至少也得用“增液汤”是吧?
  五、“先弄清楚亡阴、亡阳好吧?”,“火热灼阴,阴气亏竭”、“热入阳明,迫阴外泄”,张锡纯却用大热的“姜附桂”加温性的“萸黄”及平性的“参蓣”,且服一剂竟然“吐泻螈 皆止,精神亦振”,照您看来这是治反了?
  六、既然此案您辨为亡阴,敢问该用何方何药呢?


  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还得加大黄啊,那么太阴病不渴,不可下,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吗

  胡老根本没弄清楚[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它只用了二两,而且并不后下,相当于制大黄6克,是用来活血止痛的(证有“大实痛”)。
  生大黄后下泻下力很强,久煎则致泻效力大减。汪朋梅先生临床曾有煎服24克大黄不大便,而泡服6克大黄即得便的经验(引自黄煌教授《药证与经方》一书)。

  就我目前了解到的胡老的书籍讲座,他没弄清楚功效的药还有:
  1、“[白通汤]中用葱白是发汗,脉微下利怎么能够再发汗,那准是一个死”(实际功效是温通虚陷下焦的阳气);
  2、“[独参汤]中的人参是微寒的,用来救逆用一个死一个”。(独参汤用性温热的红参)
  这些观点脱离临床实际,轻易否定经典和他人的用药实践,不足取信。


======
参考资料: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为阴实无表证》
http://www.cntcm.com.cn/xueshu/2016-01/18/content_10545.htm

  辨阴实: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太阳病在表,本应发汗今反下之则伤正气,出现腹满时痛。太阳误下脾胃阳气所伤,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则出现腹部胀满;运化失调,和降失司,气机运行不利,不通则痛,然非持续性疼痛,可见非阳明里实的大实痛,仍因虚致痛。气机郁结为甚,阴寒凝结则出现“大实痛”,此为本虚偏轻,标实为重。《伤寒论》第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再次论述脾胃正气素不足,中病即止。三承气汤中唯有大承气汤证条文中提出腹满痛,如“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然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用量是其一半,无芒硝、枳实、厚朴,倍用芍药缓急止痛,轻取大黄涤荡阴结之实。陈亦人于《伤寒论译释》中论述:太阴病大实痛乃因肠间腐秽阻结,性质属寒,且为虚中加实,不同于阳明燥屎阻滞热实,所以不用苦寒攻下的承气类,而用桂枝加大黄汤温阳和络,大黄疏通里实。
  辨无阳明 :《金匮要略》中有论述太阳阳明合病,兼有里实,如“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该方为: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该方条文“脉浮而数”“发热十日”有表证,“腹部胀满”“饮食如故”无太阴里虚而为阳明热结;桂枝加大黄汤无枳实、厚朴,大黄用量轻,且为太阳病误下所致,有正伤里不足之因,无发热、汗出热迫津出之症,不可见大黄而谓之阳明,混为一谈。



======
  不管谁的“标准”,都不能顶替《伤寒论》的“标准”。

  经典始终是那部经典,然而释《伤寒论》者无数,一家有一家的伤寒,一家有一家的仲景,李老师您悟出的“桂枝损阳的标准”,也许不一定能够代表仲师的本意和《伤寒论》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3: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10-2 13:58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0-2 12:41
  患儿初病“惊风”确实是个实热证,被寒凉泻下之后造成的是“阴阳双竭”,不单是亡阳的问题,吐泻丢 ...

不管怎么扯来扯去,您找出的这个病案也不是阳气虚竭,而是阴气虚竭。您不会说熟地黄也是回阳救逆的吧?阴阳两虚为什么去干姜加芍药?处方写附子,就是炮附子,没做过临床,底气还这么足,服了。是下利才亡阴,里热有没有下利的?下利泻不泻热?先是下利,后是精神昏愦,目睛上翻,这是由实变虚了,还能清营伤血吗?
你把附子说成10克也行,那熟地就是100克,熟地还是附子的10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10-2 14:18:21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述所谓胃寒下利,看不出判断为胃寒有何依据。太阳病或少阳病,服了凉泻之药,未必出现寒利,也有可能出现热利等热证,伤寒论中多有示范。看张锡纯大量使用补阴药,及用药后的情况,可以肯定不是寒利,如果用经方的话,最初恐怕当用白虎加人参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2 14: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10-2 13:20
不管怎么扯来扯去,您找出的这个病案也不是阳气虚竭,而是阴气虚竭。您不会说熟地黄也是回阳救逆的吧?阴 ...
  不管怎么扯来扯去,您找出的这个病案也不是阳气虚竭,而是阴气虚竭。您不会说熟地黄也是回阳救逆的吧?
  阴阳两虚为什么去干姜加芍药?
  处方写附子,就是炮附子,没做过临床,底气还这么足,服了。
  是下利才亡阴,里热有没有下利的?下利泻不泻热?先是下利,后是精神昏愦,目睛上翻,这是由实变虚了,还能清营伤血吗?
  你把附子说成10克也行,那熟地就是100克,熟地还是附子的10倍。


  二诊“去干姜加芍药”的时候,回阳救逆已经成功:
  “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吐泻螈 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烦躁之意,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再服一剂全愈。”
  应该随证变方啊。

  里热有下利的,但此患儿是过用寒凉泻下药所致,案中已经说明。

  李老师您是做临床的,不知近现代[四逆汤]用于危急重症的回阳救逆时,像仲景那样使用生附子、并且急煎20-30分钟的,比例有多大,您用[四逆汤]救亡阳用的生附子还是制附子?
  “如果用于抗休克,则宜久煎,可增效解毒。但用于止痛时,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摘自黄煌教授药证讲义:<附子>。

  “先是下利,后是精神昏愦,目睛上翻,这是由实变虚了,还能清营伤血吗?”
  对啊,是虚了,什么虚了,阳气虚竭了嘛,李老师怎么辨成亡阴之证了?

  “阴阳两竭”的证候恐怕当以救阳为主。
  《伤寒论》第29条:“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要先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后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
  张师这个医案,虽然用药有所不同,但治疗方向和程序不是完全一致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5: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0-2 14:34
  二诊“去干姜加芍药”的时候,回阳救逆已经成功:
  “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吐泻螈 皆止,精 ...

回阳救逆没有生附子,必须重用炮附子,用二钱怎么是回阳救逆呢?看来您真是认为熟地回阳救逆了。什么药到您那里,都能双向调节。那还争论什么呢?没有手足厥冷也是阳虚,熟地二两、附子二钱也是回阳救逆,不服不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2 18: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10-2 15:03
回阳救逆没有生附子,必须重用炮附子,用二钱怎么是回阳救逆呢?看来您真是认为熟地回阳救逆了。什么药到 ...

  高校教材《中医学》中对小儿中药用量的说明是:5岁以下按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一,5-10岁按成人的二分之一。
  张师此案,(炮)附子确实是二钱,但是:
  1、它是“清末民初”的二钱(3.75 X 2 = 7.5克)。
  2、它是用于“五岁小儿”的两钱(相当于成人用15克以上)。
  3、它是“一次顿服”的二钱,而非如[四逆汤]方的“分温二服”(此案方药,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
  如果转换为“成年人服四逆汤”的模式,相当于干姜、(炮)附子各用30克以上,不知这算不算重用,有没有“回阳救逆”之效?
  此外,从“临床实践”和“药理研究”两个方面,均已证明附子用于休克急救需要炮制和久煎
  1、临床实践:“如果用于抗休克,则宜久煎,可增效解毒。但用于止痛时,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摘自黄煌教授药证讲义:<附子>。
  2、药理研究:(见附图)
  李老师“回阳救逆没有生附子,必须重用炮附子”这个结论是哪里得来的,是您的临床经验,还是引用他人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2 1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10-2 19:34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7-10-2 14:18
前述所谓胃寒下利,看不出判断为胃寒有何依据。太阳病或少阳病,服了凉泻之药,未必出现寒利,也有可能出现 ...
  前述所谓胃寒下利,看不出判断为胃寒有何依据。太阳病或少阳病,服了凉泻之药,未必出现寒利,也有可能出现热利等热证,伤寒论中多有示范。看张锡纯大量使用补阴药,及用药后的情况,可以肯定不是寒利,如果用经方的话,最初恐怕当用白虎加人参汤。


  从药物分类上说,张师此案没有用一味“补阴药”,因为按国家药典的分类:干姜、附子、肉桂是“温里药”;山药、党参是“补气药”;熟地黄是温性的“补血药”;山茱萸是温性的“收涩药”。
  当然,从阴阳两个方面来分,熟地黄算是“阴药”。  从功效上看,熟地黄“大补五脏真阴”,山药、党参、山萸肉也有一定的滋阴补液作用。

  张锡纯医案:奉天省长公署科长侯寿平之哲嗣,年五岁,因服凉泻之药太过,致成慢惊,胃寒吐泻,常常螈 ,精神昏愦,目睛上泛,有危在顷刻之象。为处方,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一两,干姜、附子、肉桂各二钱,净萸肉、野台参各三钱,煎汤一杯半,徐徐温饮下,吐泻螈 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烦躁之意,遂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再服一剂全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0-2 19:11
  从药物分类上说,张师此案没有用一味“补阴药”,因为按国家药典的分类:干姜、附子、肉桂是“温里药 ...

还扯来扯去呢,此病案根本就没有手足厥冷,回什么阳?救什么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2 2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10-2 15:03
回阳救逆没有生附子,必须重用炮附子,用二钱怎么是回阳救逆呢?看来您真是认为熟地回阳救逆了。什么药到 ...
  回阳救逆没有生附子,必须重用炮附子,用二钱怎么是回阳救逆呢?看来您真是认为熟地回阳救逆了。什么药到您那里,都能双向调节。那还争论什么呢?没有手足厥冷也是阳虚,熟地二两、附子二钱也是回阳救逆,不服不行啊。

  《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
  熟地黄“大补五脏真阴”,但它的药性是温的。
  个人认为它不会对姜桂附温阳的效力起明显的抵消作用,至于它对于“回阳救逆”是否有直接的帮助,这个我无法肯定,但现代药理研究有如下结论:
  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地黄煎剂灌胃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可见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山萸肉也是温性的,《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国家药典将山萸肉归类于“收涩药”,但《药性论》说它:“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止老人尿不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山茱萸注射液能强心、升压”。
  可见山萸肉是一味温性的,阴阳双补的药。
  所以《经方用量秘旨》一书中,王付将山萸肉归入了“补阳药”:
  根据经方用药辨治病证可归为16类,……补阳药3味即山茱萸、羊肉、蛇床子;补血药4味如芍药、当归、阿胶、干(生)地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10-2 2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10-2 19:42
还扯来扯去呢,此病案根本就没有手足厥冷,回什么阳?救什么逆呀?
  还扯来扯去呢,此病案根本就没有手足厥冷,回什么阳?救什么逆呀?

  是啊,真奇怪了,没有手足厥冷的情况下,使用剂量不小的姜附再重用温性药熟地萸肉,居然一剂“吐泻螈 皆止,精神亦振”,“去干姜加生杭芍四钱,再服一剂全愈”。
  真实疗效摆在面前,莫非李老师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对,您“以经解经”得出的结论可以在某些问题上否定整个中医界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2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0-2 20:36
  是啊,真奇怪了,没有手足厥冷的情况下,使用剂量不小的姜附再重用温性药熟地萸肉,居然一剂“吐泻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个没有手足厥冷的医案,就代表了“整个中医界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真敢说啊!明明是补阴精,硬说是补阳气。
桂枝损阳是张仲景明确论述了的:“反与桂枝,得之便厥”,“气不上冲者,不得与桂枝汤”,“冲气即低,去桂加干姜细辛”。
您说桂枝补阳,却找不出有力的医案。难道“整个中医界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就是用熟地二两附子二钱治疗没有手足厥冷的阳气虚衰病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10-2 21:43:16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的医案没有分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10-12 22: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这个医案吧

楼主,希望你能多读点书,不要整天用伤寒论来想,如果你临证厉害,不应该是这样的。
《名医别录》《本草备用》张锡纯,都没有你厉害!别创新了,你先把中医基本理论学好吧。

当然,如果你像那谁谁一样认为中医就只有方证和药证,那就好好去搞方证药证,别瞎想理。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06: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辛苦了。可惜你找出的这个医案仍然不是阳气虚寒。阳气虚寒者必然水气下渍,表现为厥冷下利不止。你这个病案,仍然不是阳气虚寒病人。如当归四逆汤证脉细欲绝用桂枝,是因为其病机为水气上行,没有下利,不是阳气虚寒。你这个病案也不是。还是你自己说的:“你先把中医基本理论学好吧”,你把挖苦别人的那点劲头用在学习上不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10-13 07: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0-12 22:09
来看看这个医案吧

楼主,希望你能多读点书,不要整天用伤寒论来想,如果你临证厉害,不应该是这样的。

此案明明是阴虚,用药也是补阴,没什么大问题,诊断却是“偏于阳虚的精亏”,自相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10-13 1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所以你们两个的中医水平!
阴、阳、气、血、营、卫、精、津、液,这些客观存在的都视而不见,也辨不出来。
你们就自己沉浸在自己的自创的仲景体系里吧。
彻底无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4

积分

45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8-10-29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coorus 发表于 2017-9-30 12:34
李先生,我觉得最好给您的论述加一个前提:在伤寒论中,是如何使用桂枝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反对者,都是避伤 ...

同意您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65

积分

40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9-4-22 17: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简述桂枝特性




桂枝宣通外发,用于表病、肺病是宣通向外,用于心病也是宣通向外,用于肾病还是宣通向外。不可能换个病位,其本性就变了。用于奔豚气是“发泄”,用于“自冒心”、“心中悸”、“心下悸”、“脐下悸”、“脐上筑”等,就变成补益了
-------------------------------------------------------------------------------------------------
    教材和平常的书籍都说桂枝是温通阳气,没有说桂枝是补益阳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65

积分

40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9-4-26 2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误闯黑木崖了,还是误上五霸岗了,怎么这么多高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3:38 , Processed in 0.0940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