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12|回复: 5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复制链接]

218

主题

4102

积分

192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102
发表于 2017-4-15 1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经方杂志 于 2017-4-15 19:12 编辑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作者/何丽霞   河南洛阳瀍河省安医院华林卫生所

我是1969年生,200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本科(中西医结合方向),2006年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自后就在卫生所工作至今,是卫生所负责人。又于2012年考取了主治医师资格证。我一直以来热爱中医,喜欢看书,不辍学习,梦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好中医,人人爱戴的好医生。在认识黄煌老师以前,我涉猎较杂,多是靠西医,多用时方,偶尔也用经方,又学浮针,刃针,歧轩脉法等等,诊所五个人的生计尚能维持。
因为家族里没有学医的前辈,又没有找老师带教,基本上都是以自学为主,每年会外出学习几次。虽然热情很高,也很努力,但总觉彷徨迷茫,找不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直到2013年的年末,知道我爱学习的在医学院里当教授的大学同学介绍我去北京参加几个国医大师的讲座,当时是以旁听者的身份,不过那一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会场门口买到了一本《黄煌经方医案》。当时买了有关经方的书共十本。
0.webp.jpg
640.webp.jpg
(诊室墙上)
我一本本地翻阅,唯独翻到《黄煌经方医案》时,我一下就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黄煌先生的“以人为本”的医学思想,以“方-人-病”方证三角诊疗模式,“方证相应”的学术体系,“药人”、“方人”学说等如同久旱逢甘霖,深深滋润着我渴望知识的心田。我的直觉告诉我我遇到了一本好书!就像淘金者在茫茫沙漠中淘到了枕头金一样!这是一本改变我命运的好书!我非常喜欢该书的语摘部分。那些朴实生动鲜活又带着些文艺范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燃起了我坚定好好学习黄煌经方的心。
0.webp (1).jpg
(诊室墙上)

我摘录了一部分语摘装帧在诊室的墙上,时时激励自己。
又按书中介绍,买了《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黄煌经方使用手册》、《药证与经方》、《张仲景50味药证》等。之后我开始边读书边临床,遇上方证相应/方人相应明显的病人我就积极主动建议他服中药治疗,几个月下来,黄煌经方便以他“简便验廉却高效”的优点为我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病人。后来又有幸参加了几次黄煌老师亲自演讲的经方讲座,每每受益良多,进步很快。我畅游在黄煌经方的书海中,乐此不疲。渐渐地,除了常见病、多发病,一些疑难杂症也开始找我治疗。为了不辜负病人们的信任,我更加努力地用心学习,白天临证晚上看书,遇到疑惑的不确定方证,我就反复地翻书,进行类比,有时向黄煌老师或同行请教,就这样我的中医诊疗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
随着疑难病人的增多,我遇到了不少困惑,有些病人体质无法判明,常常又像柴胡又像半夏,有的又像柴胡又像桂枝,有时既像济生肾气汤证又像真武汤证……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有的方证不明,没有明显的主诉,但是西医检查却一项项有问题,请求中医治疗。有些病人同时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方证,不知道三个方合方使用正确与否,是不是该先用最关键的方,待一方证消失后再随证用方。调体质的方和对病的方是同时应用好还是分阶段用好。一些疑难杂症的服药疗程、服药方法及风险的规避如何设定?
“方证相应”有时候又让人感觉怎么那么难哪!还是知识的储备不够啊!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方证的识别决不是那么简单的,是需要更深一步不断学习的。正如本期苏强老师所言“非名师无以入门,非深究无以致远!
0.webp (2).jpg
(诊室墙上)
去年八月突如其来的一场眼病让我错失了国庆无锡经方班的学习机会,立志待眼病痊愈后再来参加。
那场眼病是因为过度疲劳加上经期受凉,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突然右眼失明,西医诊断为“视神经乳头水肿”、“葡萄膜炎”,住院十五天,眼睛局部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静脉点滴“头孢哌酮,血栓通,阿昔洛韦,大剂量的地塞米松”等,出院后被告知必须长时间服用激素药。出院时右眼视力恢复到0.5,但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现象改善不明显。疾病的折磨和激素的副作用让我决定加快激素减量的速度,同时服用中药治疗。在黄煌老师的指导和众多同行朋友的关怀下,我先后根据身体病情的变化服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柴苓汤”、“柴苓归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归芍散”、“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味”等,在长达五个月的治疗过程中,虽然面临甲状腺功能的上下波动,血沉的增高,肝功能的异常,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等情形,我始终坚信能用中药治愈我自己的病,那些暂时的化验异常只不过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表现,并不是中药什么柴胡、黄芩的副作用,我坚信“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的用药原则,只要“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坚持足够的疗程,定能治愈。终于在2017年1月13日所有检查全部正常!我的眼睛终于又能看书了!!!右眼视力恢复到1.0,散光也没有了,我的体型也恢复了,比病初减了八斤,精神睡眠不错,面色红润,月经正常,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是黄煌老师救了我,也是我自己用黄煌经方救了我自己!这段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学好黄煌经方的决心。
所以待“2017年苏州春季经方类方精品班”的学习通知一经公布,我立即就成功报上了名。

这次的苏州春季类方精品班,正如李小荣老师所言,是“黄煌经方”学习的提高班,授课教师阵容强大,全是跟随黄煌老师多年的临床一线经方医生,是黄煌教授的嫡传高足,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有李小荣主治中医师,薛蓓云主任中医师,陈建芳主任中医师,苏强博士,王彪资深经方中医师。本次课程时间安排紧凑,课堂纪律严明,讲课信息量大,特别是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教学,通过直观的病人图片讲解更容易加深对体质和方证的理解,让我更加明白了“望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的更深含义。课间李小荣老师和学员的互动问答很精彩,常常“一语中的,简明朴实”,充分体现了经方人的群体特征。他在临近结束时同学体质互判环节中,面对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不动声色反复强调“四诊合参”的这个“四”字不是数量词,而实际上是泛词,是临证时要运用所有手段(不是四种诊察)包括一些现代化检查进行病情与体质的信息采集的意思。临证时一定要认真细心,决不可以草草凭臆测定方证。老师们精讲和串讲了“半夏类方”、“地黄类方”、“茯苓类方”、“栀子类方”、“黄煌经方验方”、“常用经方合方”及一些伤寒与金匮杂方。那些常用的诸如“半夏类方”,“茯苓类方”等,在老师的讲解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学习,案例分析中的拓展运用,加减合方有理有据又灵活。其中,薛蓓云老师对“半夏厚朴汤治眼病”的案例分析让我为之一震。文中,薛老师说“眼睛畏光、眼睛痒也可以看作是半夏厚朴汤的延伸,即异常感觉的表现,半夏厚朴汤可以降低其人的身心敏感度,而这类敏感体质者通常都有身心敏感的特点”。半夏厚朴汤我也常给病人用,可是我一直以为我是柴胡体质,易对诸如油漆,汽车尾气,尘螨过敏,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有一点半夏体质的特征,让我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两天来苏州学习,可能受凉又有点过敏,出现了咽部发痒干咳,眼睛发痒,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小便次数多,腹泻的现象,回来后我会用“八味通阳汤”即“半夏厚朴汤合五苓散”来治疗,效果肯定会很好。李小荣老师对兼夹体质的解释和对体质的演变等一些重要学术问题的解释让我对体质学说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学习。苏强博士不愧是博士,把我们自以为非常熟悉的“肾气丸证”讲解得细致入微,一望便知。也矫正了以前我用肾气丸的一些误区。听着老师们的讲座,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出我的一些类似的方证病人,某个病人的方子需要瘦身,某个病人需要转方,某个病人的方很正确。精彩之处不胜枚举……山还是那座山,方证还是那些方证,所站的高度不一样,眼中的风景自然也会是不一样的。正如黄煌教授所言:“学中医,好比旅游,有一张正确的导游图是必要的,但还是要亲临实地,不惜劳苦,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才能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640.webp (1).jpg
(诊室墙上黄煌先生语录)
经方的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用心体会不断深入地学习的,是需要在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下才能有更好地提高的。这远比我们自己摸索前进要快得多。这次讲的好多伤寒金匮杂方我还很陌生,需要回去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多读书,临床上细观察,勤临证,用“方-人-病”的思路训练自己识别和运用方证的能力,尽可能地达到“稳、准、效、速”的境界。
4月4号早上还在苏州学习期间,有位多年的朋友发微信来说“近一个月来每晚都要醒好几次,昨晚一夜没睡着,早上起来浑身没力气,心慌胸闷,心烦急躁,坐卧不安,老想出去蹦蹦,不能够专注干事情,不想工作,不想吃饭,口苦便溏”想吃中药调调,我看她发来的照片,神疲面无光泽,唇红,舌淡红苔黄腻,她是个柴胡半夏桂枝兼夹体质,中等偏瘦,我知道她平时压力大,过度烦劳,吃饭又不好,很快就开了“柴胡龙骨牡蛎汤合八味除烦汤”3副,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制大黄5克,生栀子15克,厚朴15克,苏梗15克,枳壳15克,连翘15克,生姜3片,红枣5个,以凉水1500毫升泡半小时大火开后转小火40分钟,分2次服。结果她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煎好药喝上,第二天早上发微信来说昨晚上醒了一次,但感觉睡得踏实了些。晚上的时候又告诉我说今天白天没那么烦燥了。第三天的下午又告诉我说昨晚上已经能睡着了,白天心情平静了许多,有你真好!我说你再照原方再服三天吧。
还有一位朋友,刘女士,53岁,“反复发烧3天,体温38度左右,一吃退烧药就退,过4~5个小时就又升上来了,浑身酸困,不想吃饭,腰疼”,去其他地方看诊吃了三天药了一点也没减轻。
4月5号下午打电话来我告知在外面学习,问要不要先服点什么药或者提前检查些什么,我就说你查一下血常规、尿常规吧。4月6号早上她来就诊,发烧38·2摄氏度,诉轻咳,全身乏力,腰酸背疼,烘热阵汗,有时又冷,小便次数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感,上胸部发热,口苦,想吃凉黄瓜,别的什么饭也不想吃,睡眠不好,大便正常。
查:咽部轻度充血,肺部听诊无异常,剑突下抵抗感,但不疼,右肋下无压痛,小腹部有压痛,双肾区叩击痛。血压120/75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白细胞31个(正常0到8个) ,红细胞+−,余正常。医院的医生还让她拍了个胸片,显示肺纹理粗乱,靴型心。
柴胡体,有慢性肾盂肾炎十余年,冠心病史多年。病人要求输液,我建议她吃中药,她说输液快,我说你心脏不好别输液了,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她便接受了。开的是小柴胡汤合猪苓汤加减,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5克,连翘30克,猪苓20克,泽泻20克,茯苓20克,滑石30克,墨旱莲15克,黄柏10克,黄连5克,败酱草15克,生姜15克,红枣5个, 2副机煎,共四包,一天两次一次一包,每包200毫升。嘱其服完再来复诊。结果她4月7号下午就来了,说昨天喝了一包药后1个小时开始出汗,3小时后体温降到了37度,一晚上至今也没再烧,浑身舒服多了,中药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快!而且也不咳了,仍然乏力,怕冷腰疼的症状减轻,还是口苦不想吃饭。减柴胡为20克,余药不变,7副,病人说这次我自己煎吧,这药喝着也不怎么苦,我自己能多煎些,多喝点,看你们就煎那么少!开个玩笑。
4月9号晚上电话聊时已基本上好了,想吃饭了,口也不苦了,就是腰还有点困,我说你坚持服完再说吧。她说谢谢你啊,以后你哪也别去了,省得我生病了没法找你看!看起来以后离不开你了。尽管是玩笑话,我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这次学习回来第一天很忙,但我发现我看病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方证的识别变得清晰起来了。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加大黄牛膝方,柴胡加龙骨牡蛎合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合半夏厚朴汤,八味除烦汤,八味活血汤,四味健步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方……突然发现这些经方开起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自信而轻松,一天下来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
经方如魔方,我越来越为之痴迷了!
这次去美丽的苏州学习5天,也没顾上去游玩,回来后没有休息,第二天紧接着就上班,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看疲劳又加上过敏,又红肿流泪,丈夫批评我说你这是飞蛾扑火,小心眼睛再失明!我笑着说,我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下几期学习我一定会再来!
经方路上,有您真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叮当 + 10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2017春季经方班学员感想摘录
下一篇:陈建芳|逐梦经方人未老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17-4-16 16: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女士,那个医案,柴胡桂枝汤更合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4-17 21: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981

积分

45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81
QQ
发表于 2017-4-21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以后都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836

积分

214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36
发表于 2017-4-23 21: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黄教授来成都开班,一定会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40

积分

981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0
发表于 2017-6-18 15: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医生写得真好!确实在经方路上,还要多向各位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31 , Processed in 0.08069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