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四时阴阳的变化,决定了万物的生死状态。由此可以窥见阴阳的重要性,而“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又道出了阴阳之中的重中之重,即“阳密乃固”。句中的“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要领、纲要之意。固,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本文中的固,指阴固也,从生物体的角度来说,指在一定空间内,一段时间内,存活的生物体体内的有效循环体液能够持续以相对充足的液体形态存在,即可称之为阴固。密,阳密也,能够使生物体维持阴固的这种状态,即是阳密。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后,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顺应四时规律就是古代阴阳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在《内经》中被广泛地运用。如“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阴有形,阳无形,因此要想具体的认识阴阳,就要以有形之阴来反证无形之阳。 在自然界中,季节在不断的更替交换。“春三月,此为发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此时积雪融化,草木发芽,消失已久的动物也出来活动,很多新的生命也随之孕育而生;“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天气渐渐地热起来,雨水也越来越充沛,各种生物茁壮的生长;“秋三月,此为容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秋雨越来越凉,草木枯黄,此刻昆虫的数量明显减少,其运动也越见迟缓;“冬三月,此为闭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大地上银装素裹,青蛙与熊正在冬眠,换过新羽毛的麻雀在窗前觅食。此景正如《淮南子·泰族训》云:“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谓之神明 ” 。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如在非洲赤道附近的沙漠中,在南极洲的大陆上,常年都很少有生物体生存;而在热带的雨林中,常年都绿意葱葱,生机盎然。究其原由,生物体得“阳密乃固”的状态则生长最为旺盛,失之则藏或亡。只有当生物体自身空间的阴阳达到一定状态时,生命才会持续不息。 在严寒的冬季,一室内花草枝繁叶茂,打开门窗,很快草木皆会凋零。 “阴胜则阳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时阳衰不能密,阴津凝结。在夏日里,人们身着短衣短裤以避暑热,此时换上冬装,机体很快就会大汗淋漓,甚者晕厥死亡,“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甚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矣。 在一个阳密的空间内,阳气过衰与过强的变化,均会导致阴津不固的状态出现。只有在阳密的状态下,阴固的形态才会存在,生命才会不息,故阳密的失调对生物体的影响最为重要。因此当生物体的空间发生异常变化时,首先就是要恢复其自身的“阳密”状态。“阳密”,就是使某一空间持续保持温和状态。但仅仅维持生物体的“阳密”状态,生命未必就会存在。 夏季,河道边的植物茂盛的生长。暴雨连连,河水泛滥,洪水消退后,淹没在水下的植物萎黄糜烂,一片萧条。在阳密的状态下,阴过盛亦可致死亡的状态出现。同样,在春夏季节,突遇久旱无雨,植物茎叶枯黄,停止生长。在阳密状态下,阴过盛与阴竭时亦会导致生命消亡。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阳不密,阴一定不固,甚者生命即会停止;即使在阳密的状态下,如果不能保持阴固的状态,生物体亦将出现疾病死亡。但失去阳密状态,阴固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阳密为阴固的先决条件。在自然界中虽然阳密状态下不一定就是阴固状态,但在阴固的状态下一定就是阳密状态, 阴固是相对不变的,不同生命体的阳密状态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此时即是“阳密乃固”状态。只有生物体在阴固的状态下,阴阳才会调和,生命才会生机盎然。 “阴者,臧精而起亟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臧精于生物体内,起亟为其功能。亟,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通"极"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本义极点,尽头。藏于内之阴精,升可达于顶,降可达于足或根,维持生物体上下通达的生长需要。阴虽有臧精的功能,但在阴竭、阴过盛或阴凝状态时,皆会导致其起亟功能丧失,只有在阴固状态存在时,才能发挥其起亟的最佳作用;“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守卫于生物体之外,为固为其功能,就是使生物体体内保持阴固的状态。阳气虽有卫外的作用,但在阳衰或阳强状态下,均不能使生物体保持阴固的状态,惟有在阳密的状态下,阴固的状态才能持续存在,并发挥起亟的最佳作用。阳密提供条件,阴固发挥作用,起亟为阴固的作用,阴固为起亟作用的最佳基础,起亟的结果又为阳密蓄积能量,正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正常的起亟功能决定了生物体体内升降出入的有序进行,起亟的正常与否决定了植物的生长化收藏,人的生长壮老已。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际,阳气开始转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春夏养阳,实则就是要保持阳密状态,不使阳强,亦不使阳衰,以固护阴津。唯有在阳密状态下,才能保持阴固状态,阴固才会发挥起亟的最佳作用,以保持生的状态不变;秋冬之际,阳气转衰,阴不固,起亟减弱,当达到阳衰阴凝的状态时,起亟停止,生命终止。秋冬养阴,就是要保持阴固的状态,不使阴凝,不使阴竭,不使阴过盛,唯有在阳密状态下才能保持阴固状态,阳密亦是养阴的前提,养阴实则仍是养阳密也。 只有保持“阳密乃固”的状态,生命才能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界中持续保持生长的最佳状态。而当阳密阴固发生变化时,通过食物及药物调整,使机体自身空间不能转寒,亦不能转热,唯有保持阳密状态最佳,阳不密者使之转密,阴不固者使之转固。 阳密乃为固,阴固恒起亟,生之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