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995|回复: 11

烧裈散,请问有道理吗?谁用过?

[复制链接]

27

主题

526

积分

42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6
QQ
发表于 2009-1-19 22: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烧裈散,请问有道理吗?谁用过?




上一篇:40元10克的沉香
下一篇:抛砖引玉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09-1-20 10: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五、烧裈散证

    王肯堂医案:尝治伤寒病未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用独参汤调烧裈散,凡服参500-1000克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药不一可执一也。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人参60克煎汤,用参水调服烧裈散,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寥笙注:本案为房劳复证。复者何?其人病方瘥,体尚虚,犯女劳则虚而益虚,病乃重发。凡病人气血未复,余邪未尽,欲火妄动而交媾,精气亏损,即能致此病。至于阴阳易之为病,历代医家颇有争论,愚见以为隐说则谓之阴阳易,显说则谓之房劳复,二而一,一而二也,因交接而病复发,病与先易,即变易之谓,非谓以不病之人易其人之病也。证之临证所见房劳复,无论男女,自病者多,人病者少,未有病者不自病而独病无病之人,殊难置信。若泥于阴阳易之旧说,谓男传不病之女,女传不病之男,于文义虽易通,于病理实难解,仲景亦未明言,不可为据。本案为伤寒病未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此危证也。王氏博极群书,脉证合参,必其人精竭气脱,余邪乘虚而入,辨证施治,以独参汤急救精气之脱,亦不舍仲景阴阳易之治,调烧裈散导邪从来路而去,得愈者三四人,故云信哉用药不可执一也。今人不知摄身,往往病未平而交媾,复发者颇不乏人,录此案不在烧裈散一方一药之治验,意在借以警众而防世急也

-------------------------------------------------------------------------选自《熊廖笙伤寒名案选新注》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09-1-20 1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种痘法,又叫吹鼻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旱苗法,一种叫水苗法。所谓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加冰片、樟脑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则是把患者痘痂用人奶或水稀释,植入种痘者鼻中。种痘法使种痘者轻微染上天花症状,然后出天花,再通过中医精心护理,使他们安全经过天花期,种痘者就会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清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刊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书中介绍有四种痘法。 (1)痘衣法:把疮患的内衣给接种者穿上,以引起感染,这是最原始的方法;(2)浆法:采取疮的浆,用棉花沾塞被接种者的鼻孔;(3)旱苗:把痘痂阴乾研末,以银管吹入鼻孔; (4)水苗法:把痘痂研细并用水调匀,以棉花沾染塞入鼻孔。书中还分析了这四种方法的优劣:“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对种痘要旨、选苗、蓄苗、天时(指种痘季节)、择吉、调摄、禁忌、可种、不可种、水苗种法、五脏传送之理、旱苗种法、痘衣种法、痘浆种法、信苗、补种、自出、治法等共十八个专题作了介绍。其中如“蓄苗”一节,指出:“若遇热则气泄,日久则气薄,触污则气不清,藏不洁气不正,此蓄苗之法。”又说:“须贮新磁瓶,内上以物密覆之,置之洁净之所,清凉之处。”足见当时对于痘苗的接种与保存已经取得不少成熟的经验了。
     早期的种痘术,采用的是天花的痂,叫作“时苗”,实际上是以人工的方法使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这种疫苗的危险性比较大。我国在种痘的过程中,逐步取得选择苗种的经验。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法》中主张用接种多“苗性和平”的痘痂作苗,叫做“熟苗”,这类疫苗的毒性已降低,接种后比较安全。同时代的俞茂鲲又指出,苗种递传愈久愈好。朱奕梁《种痘心法》进一步指出:“良由苗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练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患也。若‘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练,则为“熟苗”。”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练多次来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

==============================================================

烧裈散是否也是与种痘相同的原理,外源性刺激激发主动免疫!比如《肘后备急方》用狂犬脑髓敷被咬处,或许都是免疫疗法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09-1-20 17: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s:95] 说话和想法就是可爱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1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1 20: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烧诨散治疗子时低热案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王某,男,41岁,2002年5月6 日初诊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2年前外出打工返家,饮酒半斤左右后,于当夜子时与其妻房事。次日起,每至子时即发低热,体温波动在37.4℃~ 37.9℃ ,至丑时后自退,经服感冒通、安乃近等药,6天后病愈。以后,每与其妻交合,其病必作,缠绵4~6天后其热自退。曾服抗炎药10余种、中药200余剂.了无寸功,病人深以为苦。刻诊:每日子时发热,体温波动在37.1℃ ~37.7℃ ,至丑时以后渐退,次日复作。发热时自觉困倦乏力,小腹坠胀,头昏眼花,双腿拘急。二便和调,饮食尚可,舌脉如常。思之N-三,本症与(伤寒论>“阴阳易”病雷同,故以烧浑散治之。嘱其取妻子裤头近阴处如手掌大小布料一块.置瓦上烧灰,用热黄酒每日分2次冲服,连用3天,以观其效。5月9 日二诊,言其服用1天后发热已不再作,昨夜与妻交合,今日并未发热,惟觉子时尚有困倦之感.双腿仍感拘急,余无异常,嘱其原药继进5 日。5月15 日患者欣然来告,其病一直未作。仍在子时感觉困倦。嘱其早服浓缩金匮肾气丸15粒,晚服浓缩六味地黄丸15粒.以臻善后。按 <伤寒论)第392条云:“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诨散主之”。本案患者病起夫妻交合,其发病方式类似于“阴阳易”;发热时困倦乏力,小腹坠胀,头昏眼花.双腿拘急,其临床表现与张仲景所论相符。故以烧挥散治之而获奇效。
旋之又旋,众渺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94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94
发表于 2009-6-16 17: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s: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20 2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烧裈散的问题,需要弄清的是患者对服用此药知不知情,从验案中推测其人大多知情,可以想见达到的是心理暗示效果。
当然也许这种病十分需要心理暗示,而烧裈散这个特殊做法又能给他一个强烈的暗示。
不是非有其必要,仲景怎么也不会用此显得很另类的方法,方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6-25 15: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道理,只当特色。 [s: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7-11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那里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0 2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01

积分

200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01
发表于 2012-1-10 22: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方我曾使用过,治疗“回马毒”特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01

积分

200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01
发表于 2012-1-10 22: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马毒”是民间对男女交媾时男女方受到意外惊吓引起的一种病,据老人说,此病九死一生。我所治疗的是男方因惊吓造成的昏迷、吊阴证。具体方法是:取自己交媾的女人裤衩,洗净,裤衩晾干,烧灰,用洗过的裤衩水送服裤衩灰。在经方论坛介绍此方似乎并不恰当,但是这种病在当今性泛滥时代,难免会遇上,可能现代医学对该病未必有妙方可治,有心人记下来,不至于临证无策。这是我刚刚学医时,我老母亲告诉我的一个“秘方”,没想到没到五年就用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3:16 , Processed in 0.17379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