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97|回复: 11

经方中的一两或等于饮片4克多

[复制链接]

20

主题

0

积分

4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8-20 17: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方中的一两等于现在多少克?
此问题困惑了很多经方人,近代也有多位经方大家作过详细解读,但得出的结果还是有分歧!
从考古发现,汉朝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克多,应该是错不了的!

要了解东汉医家使用药材真实计量,首先要清楚药材在东汉时期销售情况,医与药是什么时候分家等问题。
药材的销售,汉朝书籍有介绍的非常罕见。但可以了解一下药材作为商品出售出现历史时间。
第一家官方“药店”出现在1706年的宋朝神宗年间,名为“太医局熟药所”,以销售药材和药材制剂为主。之后分离出卖药和制药两个单位,名为“医药惠民局”和“医药和剂局”。从此,社会上的药局渐渐分离成制药与卖药两个性质,卖药的就如现代模式的药店,以卖药为主。
从历史记载,药材作为商品出售发生在宋朝,那宋以前的药材应该不会单独出售,基本上是医药一家。药材使用都是按大夫处方出去,而药材的进入多由药农采集后卖给医馆大夫,或医馆大夫自己组织采集、炮制、应用一条龙使用。
回到汉代,在经过王莽之乱之后,刘秀作为正统,建立东汉政权,社会得以稳定,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
也使当时药材消耗量增大,造成行业上的鲜生药材大量进入,而干品紧缺,混乱非常,当时有部分不太精通生干药材转换计量的大夫也难以开出正确的处方量,从而造成个别医疗事故。
官方得知情况之后,经多方面考量,最终由朝庭颁发一道法规《关于鲜生品与干品药材统一计量实施办法与细则》,加附件《鲜生药材与干品药材实际转换表》,来规范医药市场。录其中几点如下:
一、今后医工著书或治病,书写处方用药材一律按鲜生品药材计算重量;
二、所有医工必须要熟悉药材加工技术,掌握干品和鲜生品药材计量转换;
三、各医馆大夫必须遵循官方制定的《鲜生药材与干品药材实际转换表》。
四、因有个别药材在鲜生品与晒干品的功效上存在分别的,书写处方时在名称上面注明。如"姜"、"地黄"等,写上生或干;
五、需要炮制的药材在名称下面注明。如"甘草"要炙、"桂枝"要去粗皮等;
六、以个、枚等为计算的药材,可以不用注明鲜生品或干品;
七、以合、升等体积为计算的药材,除制成品外,如香豉、粳米等,其余用鲜生品计量;
八、……
从此,伤寒杂病论里的方量成了千古之谜!

其实,仲师的方剂里一两就是等于现在的15克多。
不过,是按鲜生品计算。
将鲜生药材转换成干品饮片得除以水分挥发量;同样,将干品转换成鲜生品计量,得乘以水分挥发量。
要完成此工序,必须熟悉药材的炮制才可以完成,或参考行业制定数据。这个数据在现代的药工都可以完成,如一斤鲜生桂枝,干燥成饮片得出三两。
按照大多数药材从鲜生品到干品,挥发约3.5倍,生干比例为3.5:1。
即饮片4克多换算成经方药量等于一两。

当时有个别药材含水分较大或少的,又或鲜生品在贮存过程中水分挥发了,如何处理?这就靠大夫对药材炮制的了解,或参照
《鲜生药材与干品药材实际转换表》处理而出药。

业余爱好去考究专业知识,加上时间仓促,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指正!


岭南中医经方讨论群"阴阳物质"




上一篇:伤寒论之欲解时析辨【转帖】
下一篇:经方原著的版本问题

3

主题

0

积分

38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8-20 18: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剂量问题,除非有人回到那个年代去,不然的话都是推测,作不得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65

积分

881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65
发表于 2015-8-20 2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粮食相比药材数量要大的多,干燥也更困难,但古人运、储粮食不可能是生、鲜的或者含水量很大的,否则三天就会生霉,所以汉时大量用生、鲜药不太现实。但地产药,现采现用的药可能用鲜品。而像“麻黄”,一天就可晒干,就没必要用生、鲜药,若按一两等于15克,麻黄汤三两等于45克,有点大,我不敢用这么大量。冬季大部分药都已经自然干燥,用生、鲜药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一直对《伤寒论》中“半夏”用“升”计量不解,我猜想,可能“半夏”是张仲景活动区域广泛分布、产量很大的地产药,汉时随处都有,四季都能采到,很少有人拿银子去买。“半夏”多肉质,干燥相对也麻烦,所以古人就不去称重后再除水,也很难折算准确,就直接用“升”计量。不可否认,其中也有生、鲜药效果好于干药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3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8-20 2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稽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525

积分

9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5
发表于 2015-8-20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比例,而不是绝对量;用方错误,越大量只会有副作用
还在绝对量上争执不休的,我只能说,孺子不可教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987

积分

373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7
发表于 2015-8-20 22: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的研究精神,讨论一下对研究学问没有坏处,君子和而不同嘛,不同意者坚持自己的观点就行了,我也对楼主的观点持保留意见,但坚持支持楼主继续研究下去。

我前几天看央视13套,讲北方某个城市的博物馆藏宝室被盗,几件汉代陶器被盗,后来又追回,其中有一件东西看上去和今天的民间传统煎药锅很像,如果有人去实地考察一下这个东西,如果确属煎药锅,那么不失为研究汉代剂量的一重要线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6548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548
发表于 2015-8-21 07: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鲜品药,倒是一种思路。但是不可能都是鲜品,张仲景居住地不可能都种药材供使用鲜品,也有采药季节的问题不可能随时能用,况且中药生长地域及功效的差别,也影响局部种植。几种药在合适季节采用鲜品是可能的,也应该是临时的。             另外,仝小林的《重剂起沉疴》一书对计量的研究,你看看,出土汉代的权衡验证,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2.625克
查斯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5-8-21 0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药材多数不可能是生鲜药材,如炙甘草,就是晒干的甘草,也是用到三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987

积分

373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7
发表于 2015-8-21 1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研究者说,炙甘草应该是烘干或炒至表面微焦的甘草,不是今天的蜜甘草。我2011年起一直使用炒甘草,自己用大铁锅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344

积分

8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4
发表于 2015-8-21 14: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猜测不可能吧,伤寒论的鲜干姜又是什么样子呢?
敬请登陆“智悲佛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6548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548
发表于 2015-8-23 1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大错字了,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克。
查斯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6548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548
发表于 2015-8-23 12: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查斯鸿 的帖子

查斯鸿:用鲜品药,倒是一种思路。但是不可能都是鲜品,张仲景居住地不可能都种药材供使用鲜品,也有采药季节的问题不可能随时能用,况且中药生长地域及功效的差别,也影响局部种植。几种药在合 .. (2015-08-21 07:42) 
对不起,我打错字了,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克。
查斯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8:21 , Processed in 0.08895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