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朋友在大学教书,这学期讲金匮。最近他一直在纠结一个事,怎么给初学者讲这些相近的方子,尤其是其主治的定位,瓜蒌薤白类,薏苡附子散,橘枳姜汤,人参汤等方。我觉得如果抛开脏腑和解剖,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所谓胸痹和心痛的鉴别,几个方子作用的部位,可能从中医角度讲是心、肺、胃,从西医角度讲是冠脉、食道、纵隔、气管等等。如果还原到仲景时代,看原文对方子的规定,就只能得出:这几个方子都是治胸中病的,特征是痹痛。至于是心是胃,是肝是肺,不甚了然。只是见到喘息咳唾胸背痛寸口脉如此如此者可以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具体每个方子都有自己的方证。
困惑的来源,在于当前仍是以当前的脏腑框架来解读金匮的治疗措施。这个脏腑框架太精确了。金匮的框架只是粗糙的脏腑格局,具体用方却不是按照脏腑来的。不然,伤寒论一书完全抛开脏腑体系,到杂病部分就忽然出现完备的脏腑框架?我不信。金匮附会精确的脏腑框架是后世的脑补而已,如果回到原文就可以发现,仲景是有脏腑框架,如《脉经》里面肺痈肺萎痰饮咳嗽在一篇属肺,惊悸和吐衄下血并在一篇属心(诸血者皆属于心)。但是这个框架很粗糙,不足以指导遣方用药。其论述各个疾病,也是分部论病,有类似需要鉴别的就放在一起。甚至可能经方家开始是没有病的概念的,只是对症治疗,研究疾病原理是医经家的事。仲景继承了经方,又学习了医经,已经见病知原,明白疾病的原理。但是作为分类的脏腑框架,在当时仍是比较粗糙,也无实际指导意义。 |
上一篇:胡希恕老先生用经方治愈自己的肺炎下一篇:请各位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