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405|回复: 6

杜家经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杂病的经验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669

积分

636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669
QQ
发表于 2014-11-27 1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六味地黄汤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决》,原为主治小儿“五迟”所设,现临床广泛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等各种证候。杜师将该方中熟地易为生地,取其滋阴清热补肾之功效,临证加减治疗各科杂证,颇为得心应手。兹就其运用特点,举案例三则如下:

1 顽固性口疮
  
游某,男,60岁,1998年元月23日初诊。患口疮2年余,曾在口腔医院诊断为口腔溃疡,迭进中西药,其效不显。就诊时诉口腔粘膜、唇、舌等部位,少则一二处,多则三四处大小不等之溃疡,此起彼伏,少有休止。发时灼热疼痛,进食或言语时尤甚,伴口干夜甚,平时臀部皮肤易生脓疱疮疖。察其患者舌边及舌下,右侧口腔粘膜处可见三处黄豆大小溃疡点。舌赤,苔黄少津,脉弦滑,两尺弱。显系阴虚火炎,湿热内郁之候,治当滋肾养阴,清热利湿为法,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24g,山萸肉15g,山药、泽泻、丹皮、紫草、徐长卿、黄柏各10g,茅根15g,苡仁30g,茯苓、天冬各12g。5剂。药后口舌疼痛大减,溃疡面变小,变浅。诉臀部近日脓疮又现,部分破溃出血,舌质红,苔黄,关脉沉滑。此乃郁热外发所致,治宗前法,佐加清热解毒祛风之品,上方去山药、天冬、茅根,加忍冬藤12g,银花、防风、白芷各6g。再进5剂。3月6日三诊,药后口疮及皮肤疮疡均消,口渴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予以清肺益肾之法调理善后,至今口疮未发。
  
按:《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火”。该病发生,虽多与火有关,然亦应分辨虚实。尤其老年患者,肾阴多虚,故因虚而致,或虚实挟杂者亦不鲜见。若妄投苦寒泻火之品,伤及肾阴,则虚火愈炽,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滋肾养阴,佐清热利湿之品,标本兼顾,取其滋阴不恋邪,祛湿不伤阴,阴复则热去其半,火降则疮自愈。二诊时见其郁热外发,则佐清热解毒之品兼治其标,后期仍以补肺益肾固本调理。

2 崩漏
  
姜某,女43岁,1998年2月24日初诊。患者于1987年行人流术后,次月开始出现经血如注,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用各种西药治疗,其效不显,现仍需口服乙烯雌粉方能维持正常工作。刻下症见每次经行量多,先崩后漏,半月始净,伴腰腹剧痛,经期先后无定,平素白带呈暗黑色,绵绵不断,腰酸肢软,双目发瞀。现经期未至,阴道仍少许暗黑色分泌物,面黄形瘦,目眶暗陷,脉弦而细,双尺沉。脉证合参,此乃肝肾亏虚,冲任不固所致,治当益肾养肝,调理冲任,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山萸肉各12g,茯苓、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各15g,泽泻、丹皮、益母草、茺蔚子、乌梅各10g。5剂后复诊,诉药后精神转佳,腰痛减轻,阴道暗黑色分泌物已转为正常白带。上方出入10余剂,于3月16日经至,7日净,量适中,少许血块,一扫往日腰腹疼痛所苦,诉已10年无此舒适现象。后一直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减,经量多时酌加白芍、乌梅;血行不畅时加丹参、香附、益母草等;经净时加首乌、黄芪、黑料豆、寄生等,调治3个月,已停西药,至今月经按期而至,经量正常,精神亦佳,视物转清,面色红润。
  
按:正常月经由胞宫所主,胞宫隶属冲任二脉,冲任归属肝肾二脏,故肝肾不足乃本病发生之关键。方以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为主,滋养肝肾,取治病求本之意。加益母草、茺蔚子活血调经,使补中有行。经量多时加白芍、乌梅柔肝敛阴,酸收止血以塞其流;有瘀时加丹参、香附化瘀调经,澄源以治因;平时加黄芪、黑料豆、首乌、寄生、益肾养血,复旧调理,古人治崩漏之三法尽寓其中。

3 顽癣
  
吴某,女,75岁,1998年5月25日初诊。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年余,西医诊断为“体癣”,曾用达克宁霜外擦,痒稍减,停药则复发,亦求治于中医,效不明显。近2月来,发作日甚,每夜需以温水擦洗数次方能入寐,夜尿亦频。检查:胸腹连腰处可见多个散在铜元大小皮损,部分融合成片,边缘不整,周围皮肤搔痕累累,少许渗出。舌质红、苔黄,脉左尺沉,右弦滑。此乃阴虚血燥,风湿外袭所致,故拟滋肾养阴,祛风清热为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茯苓、徐长卿、萆、丝瓜络(另包)各15g,山萸肉12g,泽泻、丹皮、山药、紫草、浮草、白薇各10g,赤小豆、苡仁各30g。每剂先煎汁2次,饮服,第3次入丝瓜络同煎,取汁兑水外洗患处,5剂。1周后复诊,诉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夜已能安寐,尿频亦减,皮肤干燥无渗出,部分结痂。药已凑效,不宜更方,原方去白薇、加玉竹10g养阴清热,无需外洗,再进5剂。6月1日三诊,瘙痒全无,皮肤基本如常,为巩固疗效,以养阴清肝调治善后。
  
按:祖国医学认为:诸痒皆属于风。其风或由血虚化燥而生,或由外风而袭,故养血祛风乃本病治之常法。本案不以养血而从养阴着手,是防养血之品偏温,易化燥助火,则血愈燥而风愈胜,痒愈烈。取六味地黄汤,易熟地为生地,滋阴清热补肾,精充则血自生,血旺则风熄痒止。方中加徐长卿、紫草、浮萍祛风凉血解毒,使外风从表而散;赤小豆、苡仁、萆利水祛湿,使邪从下而出;入丝瓜络通经活络,取引经之意,内服外洗,收效更捷。




上一篇:刘志杰老师作《学医砸门砖》
下一篇:经方方剂有表里

14

主题

1003

积分

100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道法自然

Rank: 4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11-27 12: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019

积分

99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9
发表于 2014-11-27 16: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本兼治乃取效之关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4-11-27 18: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家经验,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282

积分

639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蠢紫医

Rank: 5Rank: 5

积分
3282
发表于 2014-11-27 1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蠢紫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525

积分

9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5
发表于 2014-11-28 07: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味地黄,汤不如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25

积分

334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5
发表于 2016-9-24 11: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家经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杂病的经验  张莉莉  
  六味地黄汤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决》,原为主治小儿“五迟”所设,现临床广泛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等各种证候。杜师将该方中熟地易为生地,取其滋阴清热补肾之功效,临证加减治疗各科杂证,颇为得心应手。兹就其运用特点,举案例三则如下: 1 顽固性口疮    游某,男,60岁,1998年元月23日初诊。患口疮2年余,曾在口腔医院诊断为口腔溃疡,迭进中西药,其效不显。就诊时诉口腔粘膜、唇、舌等部位,少则一二处,多则三四处大小不等之溃疡,此起彼伏,少有休止。发时灼热疼痛,进食或言语时尤甚,伴口干夜甚,平时臀部皮肤易生脓疱疮疖。察其患者舌边及舌下,右侧口腔粘膜处可见三处黄豆大小溃疡点。舌赤,苔黄少津,脉弦滑,两尺弱。显系阴虚火炎,湿热内郁之候,治当滋肾养阴,清热利湿为法,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24g,山萸肉15g,山药、泽泻、丹皮、紫草、徐长卿、黄柏各10g,茅根15g,苡仁30g,茯苓、天冬各12g。5剂。药后口舌疼痛大减,溃疡面变小,变浅。诉臀部近日脓疮又现,部分破溃出血,舌质红,苔黄,关脉沉滑。此乃郁热外发所致,治宗前法,佐加清热解毒祛风之品,上方去山药、天冬、茅根,加忍冬藤12g,银花、防风、白芷各6g。再进5剂。3月6日三诊,药后口疮及皮肤疮疡均消,口渴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予以清肺益肾之法调理善后,至今口疮未发。   按:《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火”。该病发生,虽多与火有关,然亦应分辨虚实。尤其老年患者,肾阴多虚,故因虚而致,或虚实挟杂者亦不鲜见。若妄投苦寒泻火之品,伤及肾阴,则虚火愈炽,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滋肾养阴,佐清热利湿之品,标本兼顾,取其滋阴不恋邪,祛湿不伤阴,阴复则热去其半,火降则疮自愈。二诊时见其郁热外发,则佐清热解毒之品兼治其标,后期仍以补肺益肾固本调理。 2 崩漏    姜某,女43岁,1998年2月24日初诊。患者于1987年行人流术后,次月开始出现经血如注,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用各种西药治疗,其效不显,现仍需口服乙烯雌粉方能维持正常工作。刻下症见每次经行量多,先崩后漏,半月始净,伴腰腹剧痛,经期先后无定,平素白带呈暗黑色,绵绵不断,腰酸肢软,双目发瞀。现经期未至,阴道仍少许暗黑色分泌物,面黄形瘦,目眶暗陷,脉弦而细,双尺沉。脉证合参,此乃肝肾亏虚,冲任不固所致,治当益肾养肝,调理冲任,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山萸肉各12g,茯苓、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各15g,泽泻、丹皮、益母草、茺蔚子、乌梅各10g。5剂后复诊,诉药后精神转佳,腰痛减轻,阴道暗黑色分泌物已转为正常白带。上方出入10余剂,于3月16日经至,7日净,量适中,少许血块,一扫往日腰腹疼痛所苦,诉已10年无此舒适现象。后一直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减,经量多时酌加白芍、乌梅;血行不畅时加丹参、香附、益母草等;经净时加首乌、黄芪、黑料豆、寄生等,调治3个月,已停西药,至今月经按期而至,经量正常,精神亦佳,视物转清,面色红润。    按:正常月经由胞宫所主,胞宫隶属冲任二脉,冲任归属肝肾二脏,故肝肾不足乃本病发生之关键。方以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为主,滋养肝肾,取治病求本之意。加益母草、茺蔚子活血调经,使补中有行。经量多时加白芍、乌梅柔肝敛阴,酸收止血以塞其流;有瘀时加丹参、香附化瘀调经,澄源以治因;平时加黄芪、黑料豆、首乌、寄生、益肾养血,复旧调理,古人治崩漏之三法尽寓其中。 3 顽癣     吴某,女,75岁,1998年5月25日初诊。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年余,西医诊断为“体癣”,
曾用达克宁霜外擦,痒稍减,停药则复发,亦求治于中医,效不明显。近2月来,发作日甚,每夜需以温水擦洗数次方能入寐,夜尿亦频。检查:胸腹连腰处可见多个散在铜元大小皮损,部分融合成片,边缘不整,周围皮肤搔痕累累,少许渗出。舌质红、苔黄,脉左尺沉,右弦滑。此乃阴虚血燥,风湿外袭所致,故拟滋肾养阴,祛风清热为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茯苓、徐长卿、萆、丝瓜络(另包)各15g,山萸肉12g,泽泻、丹皮、山药、紫草、浮草、白薇各10g,赤小豆、苡仁各30g。每剂先煎汁2次,饮服,第3次入丝瓜络同煎,取汁兑水外洗患处,5剂。1周后复诊,诉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夜已能安寐,尿频亦减,皮肤干燥无渗出,部分结痂。药已凑效,不宜更方,原方去白薇、加玉竹10g养阴清热,无需外洗,再进5剂。6月1日三诊,瘙痒全无,皮肤基本如常,为巩固疗效,以养阴清肝调治善后。   按:祖国医学认为:诸痒皆属于风。其风或由血虚化燥而生,或由外风而袭,故养血祛风乃本病治之常法。本案不以养血而从养阴着手,是防养血之品偏温,易化燥助火,则血愈燥而风愈胜,痒愈烈。取六味地黄汤,易熟地为生地,滋阴清热补肾,精充则血自生,血旺则风熄痒止。方中加徐长卿、紫草、浮萍祛风凉血解毒,使外风从表而散;赤小豆、苡仁、萆利水祛湿,使邪从下而出;入丝瓜络通经活络,取引经之意,内服外洗,收效更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56 , Processed in 0.07200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