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029|回复: 11

[鉴定] 各位升降散中的姜黄用的是川姜黄还是片姜黄?

[复制链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发表于 2014-11-21 15: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各位在临床中升降散的姜黄用的是川姜黄还是片姜黄?有无做过两种姜黄的比较?谢谢!




上一篇:麻黄先煮有什么用?
下一篇:各位经验中,哪些药材煎煮泡沫多?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4-11-21 18: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片姜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282

积分

639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蠢紫医

Rank: 5Rank: 5

积分
3282
发表于 2014-11-21 1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的是片姜黄,效果还可以,未能与川姜黄作过比较。
蠢紫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729

积分

89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今朝学艺国粹中医,来

Rank: 3Rank: 3

积分
729
发表于 2014-11-21 2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临床用的是片姜黄,多用于痹症,跌打损伤,皮肤科等
发扬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21: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升降散的姜黄用的是川姜黄还是片姜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发表于 2014-11-22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好!本坛曾有讨论,现复制如下:

关于【升降散】中的广姜黄
七杀紫微

笔者在读本科(大四
·
经典班)的时候,记得曾经有一节课,温病教研室的老师专门讲过【升降散】,但接触临床后,笔者却从来都没有使用过此方。

直到前阵子在论坛上,看到今再来先生的关于春温的亲身经历的一则病案,才渐渐把此方应用于临床:

主要还是跟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的合方使用最多,处理咽痛、咳嗽,甚至发热等症,效果尚算满意。

亦有少部分咳嗽剧烈的患者,笔者以厚朴麻黄汤处理的,却有腹胀、大便秘结,但舌脉相是符合此方的典型(脉浮紧而有力,舌质淡嫩,有齿痕,苔或白或黄但质地水润),笔者仿日本汉方的经验,以厚朴麻黄汤加大黄,因咽痒作咳,故加僵蚕、蝉蜕。今学习了升降散,却尝试以姜黄换干姜,发现:效果是比之前来的相对快一些。

然后就是本周遇到的一个颇为棘手的病案:

黄某,男,
5
岁,
16kg
,头大身瘦小。

是急性扁桃体化脓,咽痛、高热(持续在
39
,最高达
40
以上)。患儿去年
9
月份也曾发作过一次,当时中(清瘟败毒饮送服羚羊角粉)西药(口服、点滴头孢等)处理,结果还是高烧了
4
天才退下去。

初诊是
4.20
:起病第
1
日,当时发热不甚,指纹亦只现于风关,故笔者以银翘散
+
白虎汤(如果没有去年
9
月份那一次经历,也不会考虑加白虎汤)

结果当晚不单只热不退,而且逐渐升高,一度突破
39
,咽痛加剧。

二诊是
4.22
4.21
也曾经输液,其母诉患儿输液过程中,汗出,热稍退,但当晚体温又升高了,还是
39
以上。昨日就诊时患儿神志清,也无烦躁,对答、查体也配合。就是说咽痛剧烈,观之
-
°
红肿,脓点明显,压舌时患儿还吐出黄脓痰。但没有咳嗽。舌脉已经完全不同初诊了:舌质深红起芒刺,舌苔黄厚而干。指纹滞紫,皆过气关,右手甚至达到了命关!

二诊是以:石膏
50g+
羚羊角
3g
先煎,柴胡
15
、半夏
10
、黄芩
10
、甘草
10
、桔梗
7
、姜黄
6
、大黄
6
、僵蚕
10
、蝉蜕
10
、土牛七
10
、毛冬青
10

加米一撮同煎。把两次煮出来的药混合,然后再分
3
次,每
3
小时喂一次,把这
2
碗多的药喂完。

结果刚才联系患儿的母亲,她说今早患儿又去打点滴了,昨日有点退烧,但昨晚还是烧了一整夜,还是
39

总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败案,用什么非特异性免疫起码也要
96
个小时才过去这样的
不中不西
的借口来安慰自己的学艺不精,心里还是很是困惑迷茫:看来去年
9
月到现在,水平也没进展多少啊
……
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唉
……
也枉他们一家人的信任啊,深深地自责中
……

引入正题:

刚才吃中饭的时候与师傅讨论,他这一次反而也没太批评我,只是说了些话:他很少用整个【升降散】,蝉蜕
+
僵蚕却用的多,原因是对里面
广姜黄
这味药表示很不解,他觉得此姜黄非平常说的姜黄。之后上网找文献,确实找到了一篇《升降散广姜黄置疑》(重庆市中医研究院
·
廖宇),文中点出古方升降散中
广姜黄
,其实应该是郁金。

升降散出现在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第
4
·
医方辨,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面,原文诉
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
……
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

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
……
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
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
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
……
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
……
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
……
驱逐邪气,无处不到
……
和血养气,伐邪辟恶
……
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

先不论米酒、蜂蜜,现在讨论是
姜黄
,文中诉姜黄是大寒无毒之品,能入心脾两经。

再查中药学:关于【姜黄】是这么说的:

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longa.L.
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性能】
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1
.《新修本草》:
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
.《日华子本草》:
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仆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笔者然后吃了一小块姜黄(
蛮人生啖
),感觉味道是以苦为主,咀嚼之后,咽下喉咙才有点麻麻辣辣的感觉。

而【郁金】是这么说的:

姜科植物温郁金
Curcumawenyujin Y.H.Chen et C.Ling
、姜黄
C.longaL.
、广西莪术
C.kwangsiensisS.Lee et C.F.Liang
或蓬莪术
C.phaeocaulisVal.
的块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以温州地区最有名,为道地药材;黄郁金(植物郁金)及绿丝郁金(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摘取块根,除去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切片或打碎,生用,或矾水炙用。【性能】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1
.《本草纲目》:
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

2
.《本草汇言》:
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为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安所之处而归原矣。

【鉴别用药】
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就上诉种种资料显示,似乎文中所述
大寒无毒、入心经
广姜黄
,以郁金似乎更合拍,僵蚕、蝉蜕升,大黄、郁金降,
2
2
,更符合
太极
斡旋的意境吧。且上诉文献中廖宇临床上以郁金入升降散,也取得确实临床疗效。

所以,若是这个姓黄的小孩子第三诊的时候,笔者会以郁金换姜黄,看看效果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如果有前辈也有以郁金换姜黄,使用升降散的经验,还望不吝赐教,供各位坛友相互学习,谢谢!

经方医学

作者如此分析甚好!我读《寒温条辨》至此,也专门查了相关资料,作者对姜黄药性的解释亦产生了怀疑。临床上,遇到湿温病,我有用过片姜黄,后来觉得,郁金更为合拍。但是,从赵绍琴、蒲辅周对此方的论述看,升降散原方中的确应该是姜黄。本着
没有不好的药方,只有不适合的方证
这一原则来看,升降散中用姜黄,对于湿重热轻的湿温证,湿邪凝而不化,气机不畅时,片姜黄辛温行气,确实合适。赵绍琴说,湿邪过用寒凉,轻则寒凝,重者冰伏,也许冰伏时正是使用片姜黄的机会吧。冰伏的指征是什么?这个我不太了解,只知道理论,不知指征,这有些
心中了了,临床难明
之感。还有,姜黄有两种,赵绍琴说的片姜黄是哪一种?都请作者能够研究后发贴以启后学。谢谢!

今再来

升降散中的广姜黄,有两种用法。

较轻的用辛苦凉的郁金。

还有一种是大寒的色姜黄,主要产自四川。

《唐本草》:姜黄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这种色姜黄药店极少,一般人也不懂。

同时又是一种植物染色剂,用在食物调料中较多,用舌头一添,舌头变黄的即是。

现在常用的片姜黄,是将莪术切条,辛温,不可用在升降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积分

42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73
发表于 2014-11-22 09: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姜黄长的是什么样子呀[s:1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积分

42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73
发表于 2014-11-22 09: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正义》:姜黄始见《唐本草》,称其辛苦大寒,藏器已辨其非,谓辛少苦多,性热不冷,则《唐本》寒字,盖亦传写之误。石顽谓有二种。按:今市肆姜黄,确有二种,名片姜黄者,是本已切为厚片,而后晒干,形似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即此。又一种则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是为染色之用,不入药剂者。《唐本》谓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盖辛能散,温能通,故可破结辟恶,消瘀下气,是物功用,即在此数者之中。然又谓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则正以入血泄散,故痈疡之坚肿可消;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而乃竟以为除风热,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5: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dzh 的帖子

xdzh: 李先生好!本坛曾有讨论,现付制如下:




....... (2014-11-22 08:22) 
谢谢,您在临床中应用升降散时用的是哪一种姜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4112219333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4-11-22 19: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姜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发表于 2014-11-25 09: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小荣 的帖子

李小荣:

谢谢,您在临床中应用升降散时用的是哪一种姜黄?
 
    郁金与姜黄其药物来源与功效相似,《中药学》言“块根作郁金,根茎为姜黄,两药均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相异在于郁金性寒,姜黄性温。升降散是用于表里三焦实热,升降失调之证,热的本质是郁热,邪热之所以被郁,关键在于气机被郁,导致邪热外出之路不畅,因此只有展布气机,邪热方可透发。气郁当疏,热者寒之,由此立意,用性寒且可行气之郁金较妥,但若从疏通气机,畅达郁热外出之路的力度去看,于寒药之中伍配辛散苦泄温通之姜黄,更利于郁热的透达,笔者不才,于升降散中多用性温之姜黄,治寒痹臂痛多用片姜黄。当然“姜黄,克伐之药,虚弱之人忌用。恐损伤气血也”《药性通考》。笔者以为升降散之姜黄,犹如银翘散之荆芥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7:58 , Processed in 0.19459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