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某,女,42岁,2014年6月1号初诊。
两年前因为每次月经期出现腹部剧烈疼痛而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一般认为是在剖宫产手术时,肉眼难以发现的子宫内膜碎片,散落在腹壁切口,并种植于其中造成的),随即做了手术,术后两年,每逢月经期腹部会有一些不适,但尚无大碍。
自述这次经期又开始剧烈腹痛,辗转反侧,坐立不安,牵涉至整个腹部甚至后背,自觉在手术处有一肿块,拒按,好象被一股力量在使劲拔拽一样,疼痛难以忍受。舌脉基本正常。
经期洗澡、不避寒凉饮食。
目前当务之急是快速控制疼痛。
辨证:寒凝血瘀,脉络不通,肝风内动。
处方:小茴香20桂枝10细辛10麻黄5当归30川芎10赤芍20炒白芍20元胡10制没药10生蒲黄(包)10五灵脂10生牡蛎60生姜4片大枣4枚(撕开)。2副。
效果:服药后半小时感觉痛势渐渐缓和,嘱其一小时服一次药,服药两次后,疼痛平息,可以慢慢翻身、起坐、下地活动。一天后上班。
建议病人平时服用大黄蛰虫丸和桂枝茯苓丸,缓消癥块。下次经前可以再服用几幅汤药。
思考:本案的病机并不复杂,但如何能快速镇痛,需要一些处方技巧,我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重要环节:
1 辛散药的使用:我的处方是以少腹逐瘀汤做底方的,原方辛散药有小茴香、炮姜、肉桂,我只保留了小茴香,加入麻黄、桂枝、细辛。中医认为,疼痛的机制包括“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拒按和喜按是判断实痛和虚痛的关键,本病人疼痛拒按,显然属于实痛,提示病变处严重拥堵,气血无法周流过去,于是不通则痛。当务之急是快速打开通路,哪怕是打开一点缝隙,气血只要能稍稍流通开来,疼痛就能缓解。这就需要象麻黄、细辛这样辛散走窜的急先锋,力量、速度都能到位,才能不负众望,快速起效。《神农本草经》讲麻黄有“破症坚积聚”的作用;《本经疏证》曰麻黄“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前人认为其“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能“通阳解凝”,等等,实际上就是辛散破结的作用,这是麻黄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常被我们忽视。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阳和汤里之所以用麻黄,我认为也是取其这一点,因为阴疽也是一种“积”。
2 控制局势药的运用:疼痛产生的另一个机制是正与邪相争,就像一场战争一定是由双方交战才能形成一样,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正邪相争的严重程度与疼痛的程度相一致,本来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目的是为了除掉邪气,但是,如果战争过于激烈,疼痛就会难以忍受,反而会耗散元气,这时需要适当的压制一下正气,控制一下局面,以缓解疼痛。另外,疼痛时,病人坐立不安、辗转反侧、或吐、或泻,是一种肝风内动之象,需要平息。
有4类药物可以起到压制正气的作用:(1)重镇平肝药:如紫贝齿、石决明、珍珠母、生牡蛎等;(2)苦寒清肝药:如龙胆草、苦参、栀子等。石恩骏先生经验,治疗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顽固性痛经,常于少腹逐瘀汤中加入栀子50克,效果显著。(3)酸敛药:如乌梅、白芍、五味子等。比如治疗腹痛的经典方剂桂枝加芍药汤,就是重用了酸敛的白芍。以前对祝谌予先生的过敏煎中为什么会用到乌梅、五味子这些酸敛药,很是费解,这样会不会敛邪呢?实际上,此时敛的是正气,通过适当的敛制正气、缓和战争,以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因为,过敏症状的产生也是正邪激烈相争的结果,西医用扑尔敏、激素治疗过敏为什么可以迅速起效?原因也在这里。
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后的主要问题是排异反应,因为移植的器官是一个异物,正气很难与其相容,所以就会起而攻之,产生排异反应,这样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害,所以西医会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通过压制正气,来缓解排异反应。
(4)甘缓药:如甘草。甘草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这个“缓急”就是缓解这种“急痛”的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只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情况下才应急的用一下。
3 注意保持阳明系统的通畅:阳明是人体最大的降浊通道,是保证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正常的关键环节,通腑为什么可以止痛呢?道理就在这里。
另外还需注意,麻黄与生牡蛎的配伍使用问题,朱步先先生有一张“麻牡散结汤”,就是用二者配对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用苦寒药或抗生素后,导致肿块僵硬不消者,往往服一两付,即可热退肿消。先生认为,麻牡相伍,牡蛎收敛之性,可监麻黄之发汗;其化痰软坚之力,可助麻黄散结,药仅二味,相制相须,赞助成功。我们可以引申开来治疗那些需要散结的疾病,如痤疮、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麦粒肿、淋巴结炎、囊肿等等。
治疗“阴积”,麻黄与熟地相伍;治疗“阳积”,麻黄与牡蛎相伍。
如果从六经辨证角度看,本病属于太阴病之------太阴经病。因为脾主大腹,经脉循于腹部,太阴经脉一旦瘀滞不通,就会导致腹痛。《伤寒论》中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大剂量、小剂量—药物溶解饱和度与人体吸收饱和度下一篇:少阴病之脉证管窥(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