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外面的世界
——关于汉医学之外的传统医学
汤一笑
按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发展战略2002~2005》中的定义,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国医学、印度医学以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在卫生保健系统主流基于对抗疗法的国家,传统医学经常被称为“补充”、“替代”或“非常规”医学。
常用的传统医学治疗技术,比较普遍的包括草药、食疗、针(刀)刺疗法、加热疗法、放血疗法、拔罐疗法、穴位指压、手法治疗、精神疗法、运动疗法(气功、瑜珈、放松)、洗浴疗法、芳香疗法等。
据说当今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就有200多个。各民族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 2005年5月,WHO对传统医药进行了一项全球调查,向191个国家发放了问卷,其中141个国家有反馈,说明这些国家多数都存在传统医药。当然能形成一定医学理论体系的大概不太多。在西太平洋、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传统医学是民众卫生保健的主要来源或重要来源。例如非洲80%的人口在初级卫生保健中使用传统医学,有些非洲国家的大部分人口甚至完全依赖于传统医学提供的卫生保健;在拉丁美洲,智利人口的71%和古巴人口的60%使用传统医学;在亚洲,传统医学是印度65%的人口唯一可获得的医疗卫生服务。许多国家正逐步将传统医学纳入法律、政策框架内进行规范管理,截至2003年,已有45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国家政策,75个国家设立了传统医学办公室(多由卫生部直接管理)。在2007年,62个国家有传统药物的国立研究所——而1970年只有12个。
按传统医学得到官方认可,并被纳入卫生服务提供的所有领域的WHO标准,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朝鲜、韩国、越南4个国家的卫生保健系统达到了所谓的社会医疗保健“整合系统”(中医愤青们不要抱怨骂娘了,偷笑吧)。2009年5月,在日内瓦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敦促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将传统医学纳入各国卫生保健系统。
目前一般认为世界传统医学有前面提到的中、印、阿三大体系,随着传统文化发掘和认识的深入,以后会不会有新认识难说。
阿拉伯医学在严格意义上应是欧洲古希腊-罗马医学的继承与发挥。其起源于古代希腊而形成于8-12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它以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学说为基础,进一步加以演绎和完善,并兼收并蓄东西方各民族的医学知识且有所创造性发挥,最终形成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医学体系。其对欧亚各传统医学都有相当的影响。阿拉伯传统医学算是近代西方医学的祖先之一,有的学者认为阿拉伯传统医学作为完整实体目前已经不存在,不知是否确实?从一些伊朗到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的文章看,虽然中东地区民间还有使用草药的习惯,但作为一种社会学术和行业应该是不存在了或极衰微了,很多当地人甚至不知道阿拉伯还曾有过传统医学。如今阿拉伯国家对传统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还是很兴盛的(参见程龙《开拓与传通——中医学的中东之旅》,程龙是到中国学习针灸推拿的伊朗留学生,西医出身)。不过阿拉伯传统医学的“变种”的确还存在传承,如现存印度、巴基斯坦的尤纳尼(Unani)是阿拉伯医学传入后本土化的“变种”。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也深受阿拉伯传统医学的影响,特别是受阿维森纳《医典》的影响,如维吾尔医药、回族医药、哈萨克族医药等。
印度的传统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由阿育吠陀(三原质论或三体液论)、尤纳尼医学(四体液论,目前尤纳尼医学仍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中应用)、西达医学(印度南部各邦较为流行)、瑜伽功和自然疗法(菜食医学)所组成,其中阿育吠陀为主流,一般所说的印度传统医学多是特指阿育吠陀。古代印度医学的外科和眼科很发达,超过了同期的其它医学体系。印度医学也有很强的辐射力,其影响波及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传统医学系统,尤其是其周边地区,如中国、斯里兰卡、东南亚、蒙古、中亚和西亚等地。曾有文章介绍说,目前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印医比中医更有市场和影响。日本近代也比较重视对阿育吠陀的研究,常有赴印度考察、留学者,中国汉医者就没有这么好学了。近年有国内学者建议在中医学院开设关于阿育吠陀的课程,不知有否实现?
阿育吠陀(Ayurveda)一词由两个词素所组成:Ayur(阿育)和Veda(吠陀),前者为"生命"之意,后者为"知识、科学"之意,因此Ayurveda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阿育吠陀据说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但如果就古典文献而论,阿育吠陀发展成为一个医学体系,早不过公元前5—6世纪。它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古老和体系庞大著称,至今还在南亚诸国,尤其是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的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阿育吠陀有三大经典:《妙闻集》(外科,这一部分,汉医学没法比;属于古印度中东部的德罕温塔里医学系统)、《阇罗迦集》(内科 属于古印度西北部的噉食氏医学系统)、婆拜他的《八支集》(约在7世纪中叶之前,为前两书的合编本,相当于汉医的《黄帝内经太素》)。和汉医学的《素问》、《灵枢》一样,《阇罗迦集》、《妙闻集》也不是某个人在某时期完成的著作。《阇罗迦集》自称“如火氏作,阇罗迦改编”,所以也称为《如火氏教法》,据学者考证,阇罗迦对《如火氏教法》的改编工作大体在公元1—2世纪已完成,但可能没有最终完成就去世了,后来约在公元500年的时候,特里达巴拉继续完善了这一工作。至于妙闻氏,据说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不过《妙闻集》的最终完成学者一般认为是在公元3—4世纪。阿育吠陀还有第四经典《摩陀婆尼旦那》,又译《摩陀婆病理经》或《病因论》,成书年代大约在七世纪后期,相当于汉医学的《诸病源候论》。这些经典原著都是用梵文写作,韵文体裁或韵文和散文混合体裁,如今都是阿育吠陀的教科书。另外,印度《医理精华》,是约七世纪中期成书的阿育吠陀医方选集,地位或相当于汉医学的《千金方》(约成书于652年),时间也相近,但容量不及《千金》(印医学或还有更大型的方书)。
阿育吠陀的理论称为三原质论,认为人体由动(Vata或Vayu,又称"风")、能(Pitta,又称为"胆")和惰(Kapha或Sleshma,又称"痰")组成。当三者在人体中功能正常,状态均衡时,人体健康。当其中某一要素因一些致病因素造成失衡(增大或减少)时,身体就会发生相应的疾病。治疗的原则是促使三原液恢复平衡。阿育吠陀在治病上强调辩症施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人体阴阳的平衡,而阿输吠陀理论核心是强调三原质平衡,且更加广泛地关注病人与环境、文化、神灵、自我等的关系协调。净化是阿育吠陀里很重要的思想,尤其在用药之前,人体通过各种排泄、呕吐等各种渠道排除病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认为只有先净了身,用药才会有效验。净化法本身也是一类重要的治疗方法。阿育吠陀认为,生病是自然对我们的提醒,强迫我们停下错误的生活方式,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选择。阿育吠陀诊治病人也注重患者的体质特性。
现代阿育吠陀诊断也讲究望问闻切,同样有脉诊和舌诊,用于考察人体哪一种能量失衡,哪些器官有问题。脉诊也是三指把脉,据考约出现在十二世纪之后,可能是汉医学方法经西藏传入(此说存疑)。
阿育吠陀也有经脉理论,《阇罗迦集》有根于心脏的十大脉管系统,《妙闻集》中有根于脐的24条脉管系统:上行10条,下行10条,横行4条。印医也有刺络疗法,《妙闻集》曾说“外科书云:刺络为治疗的一半”,不过廖育群说:“印度医学与针灸最近似的刺络也仅仅是放血疗法”。实际本质上也是一种身体“净化法”。
尽管传统上印度医学的外科发达,但后来不知为何失传了或抛弃了(有学者推测大概是手术感染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也和汉医学的情况类似。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兴起,如今急性病的病人救治基本为现代医学接管,目前阿育吠陀医生多长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和中国的情况一样,印度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冲突也难以调和,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另外,现代印度传统医学界大体也有折中派(相当于中西结合派)和复古派(相当于汉医的铁杆派)之分,两者之间也有矛盾和斗争,激烈程度超过中国的情况。
印度传统医药学有万物皆药的观念,传统药物达2000多种,绝大部分是草木树根,而矿物大多属于外用类药物。一切药和食物都可分为冷热两类。对于药物,汉医学关注有毒无毒以及性、味,而印医则主要强调药物与风、痰、胆汁的关系,几乎不提及药物的有毒无毒。我注意到,诃子和大蒜在印度传统医药中用途广泛,几乎是万能药、圣药。印医的古医籍中收载约8000个处方。药物的剂型包括汤剂、散剂、丸剂和油剂等多种形式,粗略印象中,其比较特异之处有二:煎煮药物的溶剂不象汉医学主要用水,常用牛奶、酥油及水混合煎煮;二是灌鼻给药是一种常用方法,汉医学中偶见此法,可能也是来自印度医学。
印度政府目前出版有《印度阿育吠陀药典》(英文版,1990~2008),第一部7 卷,收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载成方制剂101个。按贾敏如、王张等人的比对研究,结果表明,第1~5卷所载的418味单味药中有299味在我国有分布(含引种或栽培)和药用,约占该药典单味药总数(前5卷)的71.5%。与中药《药典》相比,印度《药典》对药用部分要求很细致,各药用部分的主治(疗效)又各有差异,特别是同一药用部分干品和鲜品分别作为独立的单味药收入《药典》,并且有些药物要求应使用鲜药,这在传统中药中罕见。
如今印度政府也很重视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印医。据统计,到 1980 年,印度全国有 46 万印医医生,约90%服务于农村地区,除私人诊所外,还有 250 所由各邦政府办的印医医院和 16000 个印医药房,20余家传统医学研究所或中心。印度现有 98 座传统医学学院(可能仅是阿育吠陀学院,不包括其他传统医学院),44座大学设有阿育吠陀系,入学资格是初中毕业生,学习期限 5.5年,每年专业毕业生约为500名。不但招收本国学生,也有外国留学生进修。1976 年印度成立国立阿育吠陀学院。除上述"学院派"的培养方式之外,还有"师带徒"的教育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印度传统医生都要在政府注册。参见仇伟欣《印度传统医学介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 年第6 卷第10 期。
由于近邻的关系,印度医学自古对中国传统医学有相当的影响。对藏蒙民族医学的影响就不说了。对汉医学的影响也很大。这个问题虽然已有一些研究,但目前还不太明晰,也许事实远超出以往的认识。一般认为汉末佛教东来,印度医学也随之传入中国,实际上中印的经济、文化交流远早于汉末,已有一些学者基于考古材料做过零星的论述。而由于人类趋乐避苦的天性需求,医学恰是人类最容易、最有动力传播的学术,中国人又历来崇尚外来的殊方异药。《开元释教录》曰:“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入印度之医药”。除了已知安世高翻译的一些有关医学的佛经,不知道还有没有专门翻译过医籍。印度医学对秦汉医学的具体影响尚不清楚,有些问题还未有人意识到,如汉医学经脉理论的定型,汤液剂型的大发展,经脉由体表循行进化到与五脏建立联系,似乎都是在汉代或汉末发生的,其时代文化背景中就有佛教的东传,这些是否有所受外来学术的影响?张仲景方剂通用汤液在汉代是通行还是异类?目前也不清楚。《金匮玉函经 证治总例》佛教医学色彩浓厚,且云:“张仲景曰:……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而讲究“净化”的印度阿育吠陀中,水正是神药之一,传说梵天王教给人类的第一种药物就是开水。发汗吐下放血都可归属于身体净化法。六朝之后印度医学对汉医学的影响近人研究较多,如“金针拨障术”的东传、唐代繁杂大方剂的涌现等。隋唐时代,中国和南亚诸国的交流频繁,汉医学当时受印度医学的影响很大。《隋书·经籍志》中就有许多可能来自印度的婆罗门医书。唐代皇帝也迷信天竺方士逻迩娑婆寐、卢伽逸多等,使其炼长年药,后者还拜为怀化大将军。唐代金城公主和亲带到吐蕃的《月王药诊》,显然不是汉地传统医学。唐代方药流行下法,方药后常说“以微痢病破为度”、“以利为度”之类,这是否受印度医学净化泻下法的影响(印医泻方常号称“可去一切病”)?唐代官方医学四科中有咒禁师,“角法”在官方医学分科和教育中也有突出地位,廖育群先生认为在当时佛教盛行、天竺方士出入宫廷的背景下,可能是受到了印度医学的影响所致,因为“角法”和“咒禁”在印度医学中很发达,而在汉医学传统中却不突出。不过廖氏以为《病源》的创作可能是受阿育吠陀《病因论》的启发,则可能是常识性错误,因为《病因论》约成书于七世纪后期,比《病源》的610年要晚。另外,唐代前后兴起同种药材部位不同效用不同的用药理念,如五代《日华子本草》、《雷公炮炙论》中出现的相关内容。我怀疑可能与阿育吠陀药物学的影响有关,因为阿育吠陀药物学对此更为讲究。还有很多可能与中印医学交流有关的细节。
一直以为印医方剂多繁杂大方,但我看《医理精华》(约七世纪中期成书),其方剂组成普遍并不如想像中的多味,比如《热病》一章,方剂多为4—8味(含溶剂),也有单方。药味16—25味(含溶剂,常不止一种)者约十方,约占热病方的十分之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地的佛教医学虽然来自印度,但并非阿育吠陀。佛教医学采取的理论是地水火风四大不调致病说,与阿育吠陀的人体三要素失衡说完全不同。佛教医学还有一些异常的特征,如病因上有业报说,如多用单方而少大复方。佛教医学只能算是印度医学的一个异类,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异。当然在中印医学交流中,佛教无疑是重要的中介。
玛雅医学
印地安玛雅文明,一个诞生于美洲热带丛林里的伟大古文明。如今一般认为其发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更古老的奥尔梅克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大洋两岸的玛雅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有趣的考古和文化课题,专业讨论很多,争论也大。玛雅人不仅外表与华夏人相似,其文化也与华夏文明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羽蛇之于玛雅,犹如龙之于华夏(羽蛇是中美洲许多民族的崇拜图腾);玛雅文明同样也有玉石文化(主要是绿石崇拜,喜爱一切绿颜色的石头),是中美洲玉石文化的代表(这一地区都属于玉文化区);玛雅人也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体系,也是中美洲地区古代唯一的文字体系,更惊奇的是,奥尔梅克文化的玉圭上还出现了很多类殷商甲骨文(考古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玛雅人有两极明暗图,相当于中国的太极图,但更复杂。和传说相反,玛雅人从未消失,如今仍有约三百万玛雅人居住在犹加敦半岛地区(比蒙古国的人口还多),并能用玛雅系语言交流。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对“异教”玛雅文化与图书进行了疯狂摧毁,致使其文化典籍消失殆尽,如今仅存几本。虽然玛雅幸存者言传身教也保留了一些传统文化,但没有能继承玛雅文化的精华(文字、天文、历法、数学等),所以玛雅古文明实质已算灭绝。
玛雅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许还有某种联系。郑毓新《玛雅医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初步比较》看得我不是很明白,以下是我的理解和简要总结(可能有所偏差):
如今的玛雅医学依然存活,主要在部落酋长、萨满道士中口传身授地秘密传承。只有经过玛雅部落议会核准的萨满道士,才有资格向外邦人传授玛雅医学。其医者具体可分为草药师、萨满道士、针刺师、脊椎正骨师、推拿按摩师(含跌打损伤治疗)、心理治疗师、祷告医生、助产师、蛇医(含各种动物咬伤治疗)等。
玛雅医者的诊断方式有脉诊、手诊(看手相)、听诊(敲击病灶,听脉象和穴位的鼓动声音作诊断)、腹诊,另外还有巫术诊断(光石诊断、水晶球诊断等)。脉诊——玛雅医学认为血脉之象,能反映人生理和灵魂的状态。其切脉部位是左右手和左右内踝,高明者能辨别18种脉象。玛雅医者的脉诊有巫术性质,把脉的同时常进行治疗性的祷告,有一派萨满道士只在圣殿把脉,以便接受神明的指示。
简要地说,玛雅医学强调“风”为主要的致病因素。邪风可能来自自然因素(四方风、山林风、食物),情绪因素(惊、恐、嫉妒),超自然因素(触犯神灵、违背誓言、违背社会规范、诅咒人)。风有寒、热、燥、湿之分,四者都可导致肌体失衡,使人生病。玛雅“邪风”的发音与中文“淫”相似。玛雅医学也把病症分为寒症(畏冷、痉挛等)和热症(瘫痪、泄泻、发烧、呕吐、便秘、发疹等)。常见疾病可以总结为:腹泻、邪风、风湿、凶眼(可能得自他人、太阳或某超自然力量的“瞪视”)、胆火亢进、月经失调等,均与“风”有关。玛雅医学既治疗生理性疾病,也治疗心理、精神异常疾病,如离魂迷失、惊吓、忧伤、哀愁、嫉妒等,其对情志异常病症的治疗非常有特色,主要采用祷告、药浴、烧香等方法。
治则与治疗方法
玛雅医学治疗原则首重驱逐“风”邪,各种具体治疗方法都以此为中心。治法包括药物治疗法与非药物治疗法。药物治疗法包括本草药剂、药浴、食疗法及帐幕火石汗法(这种方法中国古医籍中也见,似乎是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方)。非药物治疗法包括:祷告-烧香-祭拜治疗法,仪式与祭典,光石治疗法,护身符,咒语巫术治疗法,神灵向导,梦幻,心理辅导,幽默及笑疗法,推拿按摩法(玛雅“推拿”的发音与中文相似),拔罐法,皮刺法,针刺放血法,光旋环治疗法等。
治疗方法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祷告,其次是本草药、药浴、拔罐与针刺法。玛雅人认为信念就是力量,所以认为祷告是人重要的医疗法器。祷告词被轻声吟唱,重复九次,有一定的特定仪式,祷告治疗法显然有天主教的影响,因为祷告中常涉及天主教圣人或天使。玛雅传统认为周四、周五的祷告医治能量最佳,因为这两天是九位仁慈神灵出访的圣日。祷告治疗多应用于婴孩和儿童。
玛雅医学视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团队合作,信心得胜的过程。这个团队成员包括神灵,医治者的祷告,烧香,药用本草,药浴,病人的信心等,天、人、地相互配合,各尽其职,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疾病治愈的效果。
玛雅语中“草药”一词的发音与汉语“草药”相近。玛雅人拥有丰富的本草知识,传统本草药物有几千种,以树根、皮藤为上等药,叶与花为次等药,也有动物药和矿物药。常用本草约250种,基本分为寒药与热药两大类,但一般医者每天仅用24种植物药。玛雅医学也认为本草间有相须者、有相恶者。玛雅医生很尊崇本草药物的“灵”,采集药物时要敬畏的献上祷告和感谢,不能非礼粗暴地砍割。制作汤药时也是如此。不仅限于本草,玛雅医学实际有天地万物皆“药”的观念。
玛雅医学临床上大部分用生药,单味药,也用复方方剂。 内服剂型有煎剂、糖浆剂、鲜榨汁。外用药有酊剂、油膏剂、粉剂等。
玛雅人是中美洲传统上唯一懂得用针刺疗法治病的民族。知道大约80多个穴位,常用有50个左右,大多没有名称。其穴位位置与主治大多与中医针刺穴位类似,有些则几乎完全一致,怀疑相互间有某种联系。采用近端或远端取穴。玛雅语的“针刺”一词发音与闽南语的“针”相似。针刺疗法常用于解决痛症和肿胀,也用于放血排邪。工具主要有植物刺、毒蛇牙、黄鲷鱼刺、豪猪刺、骨刺等(玛雅文明是石器文明,没经历金属文明)。针刺疗法曾普遍在民间家庭实施,但由于针刺疗法有一定痛感,这种疗法的社会应用如今已呈逐渐萎缩。刺法有入皮肤(约1cm 蛇牙或鱼刺)、不入皮肤(钝野火鸡骨刺)、放血(鱼刺)三种。另外玛雅医学也有穴位贴敷治疗法和灸法。
玛雅拔罐疗法是一种排邪法,并非土著传统医学,据考证是西班牙殖民者几百年前传入,可能跟阿拉伯医学或汉医学有联系。
玛雅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生命之气流通的管道系统犹如一棵宇宙树,七个光旋环的路径有如树的根干枝叶,粗细纹路通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第一光旋环是树根,起于会阴部,通达地下九层世界。二到五光旋环是树干;六、七光旋环是顶端,通达十三重天界;第八光旋环在人体百会穴上二英尺,象征宇宙生命之气,连接七光旋环滋养人体。光旋环的走向是“顺逆旋转曲线”结构,由人体会阴部经人体中部逆时针上旋到百会穴,下行就是顺时针下旋。玛雅的萨满道士非常注重打通由会阴穴到百会穴的主要干线通道(相当于汉医学的任督),认为一旦打通,第八光旋环的能量能从百会穴进入人体经络,恢复人体健康。
玛雅医学也很注重肚脐部位,认为肚脐是人生命起源中心,是生命之气的存储和释放的中心,其所蕴含的生命能量,对人体健康至为重要。这有点类似中国道家修炼者的丹田。
玛雅医学算是美洲传统医药的一个代表。美洲当然还有其他传统医学。从一些资料看,整个拉丁美洲传统的药用植物有5000种;而北美约有药用植物1 000种。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有较好的民间医学基础, 有药用植物1 500种,大部分为温带和寒温带植物。
非洲传统医学也很发达,但大概没有成理论体系的,目前没见有此类报道,网络上仅见有马里、莱索托等非洲国家传统医药的简单介绍,学术看上去都比较简单原始。非洲约有草药1000种,如今医药界和食品业对此比较感兴趣,其中有些传统药物已经引起重视,如给疟疾患者带来新希望的血红白叶藤,可与绿茶相媲美的南非特产红灌木茶,很多非洲土著箭毒所用动植物也很受医药界关注(约有250种)。据说传统的腹部手术和颅骨切开术在东非人还有所继承。过去非洲也使用“人痘法”免疫天花(在虎口处接种),医学史家认为大概是十八世纪中叶中国方法经俄国或土耳其传过去的变异。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各国大多以传统医学疗法治病。近代医学涎生后逐渐取代了传统医学的地位,传统医学日渐衰微直至被剥夺法律保护。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对传统医学疗法又重新产生兴趣,有所复兴,有些传统疗法已取得合法地位。在欧洲较普遍的传统医学疗法为草药疗法、同类疗法、水疗法、针刺疗法、拔火罐和放血疗法等。德国的内龙道先生认为,欧洲以往对于传统医学的否定和抛弃,割断医学发展的历史,是极为可惜的不明智举动。另一方面,从传统医学自身的理论和技术的局限来看,一种学术如果不能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创新,就容易被时代丢弃,被新的医学取代。参见内龙道《欧洲传统医学兴衰的历史、经验和对传统医药发展的思考》。
赵中振《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谈西草药的研究与利用》一文提到,地球上迄今分布有植物超过50万种(含低等植物),其中药用植物超过7万种(中国有1.2万多种)。当今国际上最畅销的10种植物药为紫锥菊、大蒜、贯叶金丝桃、水飞蓟、银杏叶、锯叶棕、乳蓟子、卡瓦胡椒、月见草、越桔。都是全球研究开发的最热门的植物药。其中只有银杏树原产中国。国内中医界有人关注过这些大多中国也有的草药吗?人们通常以为现今使用的重要西药都来化学合成,这是错误的,如今约25%的西药、生化药品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药用植物,更有专家认为当前畅销的现代药物中有一半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天然存在的物质。本世纪初年,即有国际机构估计世界天然药物的年销售额达300亿—600亿美元,且年增长率在10%-20%之间。但目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是以西方植物药与植物提取物为主体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叶橘泉学术思想研究下一篇:关于【升降散】中的“广姜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