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转发铁杆中医网益民老人的原创贴
http://www.tgzyw.com/read.php?tid=45073
少阴火热之气化,应心与小肠;太阳寒水之气化,应肾与膀胱。因为少阴君火与太阳寒水互为表里,也即互为“中气”,中气平衡,则水火对立而统一,中气失于平衡,则水火相争,一胜则一负。胜者彼必弱,弱者彼必胜。火胜则少阴从本化热化,水胜则少阴从标化寒化。而寒热皆有虚实,必须仔细辨证。论治可以用经方,也可以用时方,不必拘泥。这是我诊治疾病的准则,内容自有独到之处,故本帖标志为“原创”。
一、火胜水弱,阳亢阴虚之证:
《傷寒論》第293條:“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之所以冠之以少阴病,是因为少阴热化太过,逼血妄行而伤阴,故为阳亢阴虚证。营血属阴,本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少阴心火又属阳中之太阳,卫外阳气太过,焚灼营血而妄行,是有此证。泻其火则复其阴,是为正治,可酌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若瘀热内蓄下焦膀胱,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则下其瘀血乃愈。宜用桃核承气汤或抵挡汤,又当别论。
虽然温病以卫气营血为辨证纲领,其实伤寒病的六气辨证何赏不是贯穿着卫气营血之理。凡风伤卫,寒伤营,听得熟惯。瘀热蓄于下焦膀胱,是由卫气深入营血之证。临证中,心营焚灼而上焦头面出血,更是常见。如阳明篇:“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则衄。”此是阳亢阴虚,血热妄行于上的病证。又有瘀热蓄于头面而为瘀肿者也不少,如大头瘟,头部血管瘤皆属之。医案一则如下:
70年代,我接诊一个三岁女孩。患头部海绵状血管瘤,牵引眼睛外突,大医院建议将左眼球施行手术摘除。其母惧怕,遍找中医登门求治。余初诊时认为前医病重药轻,故仍依其法,以清热解毒治之,投黄连,黄芩,栀子,银花,连翘,青箱子,菊花等味。换方三次,服药二十余剂,全无好转之机。后仔细辨得舌鲜赤无苔,唇红面赤目赤,两眼球外突,左侧尤甚,连同左边脸高肿,头左侧与后脑各生一个苹果般大的血瘤,按之柔软有波动感。西医屡次用针管抽取其中的血液,抽尽即平复,而后又如故。余辨证为温邪深入营血,立法解毒泻热,养阴清肝,凉血散血,处方犀角地黄汤加味:
土茯苓30克 银花15克 桑叶6克 菊花6克
蝉衣3克 生地9克 玄参9克 赤芍9克
桃仁9克 红花3克 车前仁6克 青箱子6克
夏枯草6克 草决明9克 珍珠母15克 羚羊角1克
犀角1克 (二角磨水兑)
服此方十多剂后,红肿似有消退之机,于是守方不变,令病儿服至三百多剂,便逐渐康复,察其面色舌象红润自如,体态活泼。如今已是四十多岁的人,身体健康。
“中气”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概念内涵。
张志聪以标本之间的“中气”立论,来诠释《伤寒论》。黄元御以阳明胃、太阴脾为“中气”,来诠释《伤寒论》。如在论风寒原委时说:“营司于肝而实根于太阴,脾乃生血之源也”,“卫司于肺而实根于阳明,卫乃化气之源也”。
二人以不同的立场角度立论,但都是以气化来诠释《伤寒论》,都甚精良,各有千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燥化为病说阳明(转发)下一篇:学伤寒不要被中西医的病名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