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500|回复: 35

[其他] 细辛的毒性一再警告,很多经验不足者依旧置若罔闻

[复制链接]

69

主题

1663

积分

17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3
发表于 2012-10-1 0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适应症当然要用,但是不要对前辈的警告置若罔闻
这两位前辈都是临床大家,张锡纯和李翰卿
他们对伤寒以及单味药的临床心得远胜于现在的任何医生
都一再警告细辛单次使用一定不要超过成人10克每日
而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
张锡纯说过辛味善走之药,能麻口者必麻心
不要说细辛附子生半夏过量
就是花椒过量一样死人
张锡纯可是善用硫磺石膏山萸肉并亲自试药的
细辛也只是适用于表寒入里,寒饮内停
对于阳虚内生之寒效果差强人意
这里对各位同道是个好心劝告
善走之药小剂量也可起效
李翰卿就用极小剂量真武汤救治严重心衰
现在鼓吹大剂量的根本就是昧于医理
不先调养脾胃就盲目大剂量
根本毫无效果
临床大家蒲辅周就说过的




上一篇:临诊纠结
下一篇:南京市民排队喝生鹿血

15

主题

850

积分

4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0
发表于 2012-10-1 0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积分

218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5
发表于 2012-10-1 04: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3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10-1 07: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党警纪
山间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82

积分

1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82
发表于 2012-10-1 0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胃气一开,脾胃升降正常,什么病都不怕,死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18

积分

48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18
QQ
发表于 2012-10-1 07: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那前几天有一个医案,细辛都用到90克,当然是和其它中药混用的,那这又做何解呢?看样子是法无定法吧?!(附:细辛确切的安全剂量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35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10-1 07: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先生的提醒很有必要。使用毒药要慎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 0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金庸和黄老师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815

积分

757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5
QQ
发表于 2012-10-1 08: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慎重些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354

积分

8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杨先波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54
发表于 2012-10-1 10: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药当然是小心谨慎一点好,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 1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胆大更要心细,对于毒性药品,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用。冒险不代表勇敢,毕竟现代是法制的社会,有很多药典法规在头上挂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491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91
发表于 2012-10-1 11: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90克细辛的医案?你信吗??
曲高和寡,君子失众;阳春白雪,小人朋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艰苦的经方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 12: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水过热喝会烫死人,但加入凉水后喝多少都没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4

积分

52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34
QQ
发表于 2012-10-1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辩证要准确,药物的剂量因病情而变化,能用小剂量的,绝不用大剂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9
发表于 2012-10-1 13: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还是谨慎些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03

积分

100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道法自然

Rank: 4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2-10-1 14: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量不是越大效果就越好的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 14: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没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46

积分

14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6
发表于 2012-10-1 14: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药对症,而不是大剂量的实用药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积分

52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2-10-1 16: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刘沛然疑难杂症倚细辛可以开阔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 17: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谨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18

积分

48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18
QQ
发表于 2012-10-1 18: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仁见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1 19: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细辛用量用到10克以上的大有人在何必拘泥于用量啦?这就好比打仗捆住手脚还有多少效啦?用于汤剂不必拘量关键是对症还有就是必久煎,丸散剂就要注意用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663

积分

17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2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橘窗书影 的帖子

橘窗书影:河北刘沛然疑难杂症倚细辛可以开阔思路 (2012-10-01 16:47)
刘沛然的书我看过
我宁可相信张锡纯和李翰卿
不是不可以用
李翰卿就总结过附子可以用大剂量的情况
而且该用的时候
医生也不要怕
特别提醒这类药也是中病即止的
把李老的东西黏贴在这里大家好好温习
————————————————————————————
细辛的用法用量
细辛,味辛性温,人肺经、肝经、肾经。功能散寒止痛,镇咳祛痰,温肺化饮,通鼻窍而止泪。主治外感寒邪或寒邪人里或寒而兼湿引起的头痛、面痛、齿痛、身痛,以及咳嗽时发、鼻窍不通、不闻香臭、迎风流泪等症。其主要功能有二:一个是散寒,一个是止痛。散寒,指在表之寒邪,或由表人里之寒邪,而非阳虚所生之内寒; 止痛,是指由风寒、风湿引起的头、面、身、腹、齿诸痛而言。由于细辛善于使在表特别是由表人里的寒邪外达,因此,应将其划归辛温解表药类。
在细辛的用量上,古人素有“细辛不过钱”之说,讲义亦规定用量为1.5~3克.但临床每遇有寒邪人里过甚的特殊情况时,可以酌情增加至4.5~9克。临床运用,虽然阴虚、热甚的疾病属于禁忌范围,但也不是绝对的,在里热与表寒相兼出现时,可以大胆使用。如对于阴虚或热盛兼有表寒之头身疼痛,牙痛者,可配合滋阴及清热药用之,如六味地黄汤加细辛,治肾阴虚兼风寒头痛,生石膏与细辛同用,治内火外寒之风火牙痛。另外,细辛常与附子配伍应用,这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人里过甚,邪伏于阴分的常用药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中,辛、附与解表药麻黄同用,意在助阳,散寒解表;大黄附子汤,为细辛、附子同大黄配伍,大黄寒下,细辛温散,且有大剂附子温阳相助,用治阴寒内伏、阳气闭郁不通之冷积便秘,效如桴鼓。正如《成方便读•卷一》张秉成所言:“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细辛、附子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附子论
虞抟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吴绶说: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中药学讲义》称:“(附子)为补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补益也。”张景岳称:“(附子)气味辛甘,腌者大咸,性大热,阳中之阳也,有毒。畏人参、黄芪、甘草、黑豆、绿豆、犀角、童便、乌韭、貼风。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暖五脏回阳气,除呕秽反胃,噎膈,心腹疼痛,腹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蛔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疽痈毒,久漏阴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凋,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地术建效。无论表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总之,附子对心阳虚或沉寒痼冷的胸脘疼痛、心悸多寐或不眠,脾胃 虚寒的肮腹冷痛、泄泻、食欲不振,阳虚水饮不化的水肿、吞咽不利,肾阳不足的腰痛腰冷.以及亡阳厥逆,都有较好的疗效。
其一,从回阳救逆看。对心脾肾的阳衰欲亡者有卓效,可以说是中药中回阳救逆的最好药物。其与干姜、炙甘草配伍,治疗脾肾阳衰的四肢厥冷,泄泻如稀水或失禁,脉微欲绝者;若舌苔黄,或兼口苦者,为阴盛格阳之象,可再配寒凉之药。如附子理中汤加黄连或猪胆汁;若兼大汗出者,为气脱,宜加人参。前人治疗亡阳厥脱时用四逆汤、参附汤的主要区别是汗出与否,泄泻有无,即汗多者必用人参,泄泻者必配干姜,若汗、泻并见,则人参、干姜同时配用。
其二,从温心肾来看,由于心和肾有阴亦有阳,阳虚者阴亦不足,故补心或肾之阳时,必佐以补阴之品。正如《素问》所说: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其如真武汤之用白芍,八味地黄丸之用地黄就是如此。另外,在本证应用附子时宜小量为佳,大者用4.5克,小者仅1克即可。
其三,从温脾肾来看,由于脾胃属土,虚寒时容易生湿。心肾属火,火能生土,所以脾虚寒时多用附子,如附子理中汤。由于脾肾虚寒容易生湿,所以脾肾虚寒者不像心肾阳虚时必须配合一定量的养阴药。附子理中汤以具有指趾厥冷、脉沉细迟缓的胃脘冷痛,或胃脘、胸胁疼痛者效果为最好;若脉见虚大,虚阳外越者,因附子有走有守,能内达外散,温中而敛阳,故大量用之常有很好效果。
其四,从温阳利水看,附子本身没有利尿的作用,但对脾肾阳虚或心肾阳虚的水肿却有好的效果。若单纯从通阳利水的作用看,附子的作用不如肉桂,但在脾肾阳虚、心肾阳虚、肾水凌心、肾水凌肺证的浮肿、心悸、咳喘、四肢厥冷、脉沉细微的治疗上附子又优于肉桂。若单纯肾阳亏损所致的水肿,肉桂、附子配合补肾阳常能提高利水的疗效。
其五,从除寒止痛来看,附子不但温脾肾心,且能温肝,所以,治疗寒实证,脉紧胁痛者,用大黄附子汤,胃脘冷痛、脐腹冷痛、疝痛、寒厥心痛者亦用附子。又因附子偏重于人肾,所以癖痛、胃痛、腹痛等用附子时以兼有肾阳虚者的效果最好,至若单纯由于肝寒所致疝痛、腹痛则不如小茴香、吴茱萸,单纯胃寒所致诸症则不如干姜。
其六,从除寒蠲痹看,在寒湿客于肌肉、关节的麻木、疼痛上,附子虽然不如川乌、草乌的作用强,但它比川乌、草乌的毒性小,比其他任何药物的作用都好,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都用的是附子。从经验看,附子对痹证脉弦大而紧或沉细迟缓、指趾厥冷者效果最好,但对兼有口苦、苔黄、尿黄赤者要慎重应用,否则容易出现中毒反应,若非用不可时,必须配人一定的寒凉药。如《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适应证,此外,应用附子时,还经常遇见以下问题:
其一,是用于抢救危重证候时的用量问题。经验证实,在心力衰竭应用附子时宜小量,亡阳而二便失禁、肢厥时宜大量。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时,症见脉细数、脉促,乃为阳虚为主,阴亦亏损,多用附子则伤阴,多用养阴则伤阳;亡阳证时,症见肢厥、脉微、二便失禁,乃沉寒痼冷之象,故宜大量雄烈之附子以回阳救逆。其小量一般为1克,大量一般为lO~15克。
其二,是中毒问题。附子应用后会不会中毒,常常受以下三个条件的影响。一是药量和煎煮的时间:一般是药量越大毒性越大,煎煮的时间越短毒性越大,反之,药量越小毒性越小,煎煮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小。所以,为了减少其毒性常常煎煮1小时以上。二是证的性质:一般来讲,脉大而弦紧或沉细迟缓的沉寒痼冷证,虽用大剂亦很少发生中毒反应,而热证、阴虚证、血虚有热证,则虽用少量亦容易发生中毒反应。三是季节:一般春季阳气升发,应用附子时容易发生中毒反应,而冬季阳气收藏时,虽用量较大亦很少出现中毒反应。
其三,是治疗噎膈问题。《伤寒论》40条云:“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开附子治疗噎膈之先河。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云:“噎者,寒积积于中者,附子温能散寒,辛能破饮,故加之。”从经验来看,其所治之噎大多具有胃脘痞满、遇冷加重、脉沉细或弦大而紧等,其后再验之临床,以近代医学所述之食道贲门失弛缓症为多见。
其四,是治疗慢惊风的问题。附子所治之风既不是热极生风,也不是阴虚风动,而是脾败木贼之风,如泻下如水或二便失禁,肢厥,脉微欲绝,舌苔薄白时所出现之风。这种风虽然多见于小儿的慢脾风,然亦可见于肺炎、乙脑等病中,临证时不可不予注意。
其五,是升血压和使脉搏加快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去看。由于附子能补阳益火,回阳救逆,所以对脉沉细迟微的心跳过缓和寒邪直中的腹痛、心痛、脉迟缓确有增快心跳的作用,但对于阴阳俱虚或阳虚的脉数、脉促,如心力衰竭的脉数、脉促,则不但不使脉搏加速而且可以减慢.对于肢厥、脉微、血压下降的休克和肝火上冲、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的高血压常常可以使血压上升,而对于虚阳上浮,上盛下虚,症见足冷、脉微或虚大无根的高血压,非但不会使血压上升,反会使血压下降。
其六,是催吐和止吐的问题。有的书中说附子能催吐。而有的又说其能止吐,到底是催吐,还是止吐,这要看证的性质。其对热证的吐常可使呕吐加重,胃热者常常引起呕吐;至若寒饮不化和虚阳上浮、阴盛格阳所致之呕吐,则常有止吐之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11

积分

3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1
发表于 2012-10-1 20: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辛10g煮水喝!开盖煮!没有问题!我试过多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10-2 06: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安全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2 09: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证就算是一克都会出问题的,现在讨论中药药物中毒时从不考虑对不对证,只是去抓注药物的毒性不放。本来毒药就是用来治病的(本经下品有几个不是毒药),真正客观的说西药哪一个不是毒药?!怎么很少有人去指责这一点?中药中毒绝大多数是因为不对证引起的,而不是所谓的有毒中药引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2-10-2 1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配的当归四逆汤里面细辛10克微开盖煮的确实有麻口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2 10: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橘窗书影 的帖子

橘窗书影:河北刘沛然疑难杂症倚细辛可以开阔思路 (2012-10-01 16:47) 
你好,我也听说过河北的刘沛然的“疑难重症倚细辛”,但不知道阁下是否知道刘沛然的一些书籍之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0

积分

42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10
发表于 2012-10-2 1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辛煮水喝!要开盖煮!揮发其毒性
最重要是方証相应.量可由少增多.漸次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2-10-3 16: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了一些刘沛然的资料。这个人爱亲身试药,应该还是求真求实的人。其科研项目“细辛与临床研究”还获得了河北省卫生厅199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人比较确实了解此人吗?

刘氏为何注重细辛没见什么原因,不知跟他在辽宁学医有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2-10-3 2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辛含黄樟醚,应该是有一定毒性的,但黄樟醚在水煎时容易挥发掉的。不过我注意到刘沛然用细辛基本都是“后下”。黄樟醚大概含量还较高。

从文献看,在华细辛、北细辛的主产地区,民间都有用细辛作调料的习惯,用于煲汤去腥味或别的作用,每次所放鲜品大概一般不会小于一两吧?

有谁比较了解这种民间食用细辛的情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2-10-4 10: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辛所含的有毒物质除黄樟醚、马兜铃酸外,值得注意的还有细辛醚(脑),这种物质的命名大概是因为最早在细辛中发现,但现在基本都是用石菖蒲提取。

近年有很多使用细辛脑的过敏反应报告。


主要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喉水肿、紫绀、心悸等。与所谓的细辛“中毒”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2-10-4 1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监局提醒:关注细辛脑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

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细辛脑注射剂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问题。

  细辛脑注射剂的主要成分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提取物α-细辛脑,剂型包括细辛脑注射液、注射用细辛脑、细辛脑氯化钠注射液三种。

  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以下内容称“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细辛脑注射剂的病例报告数共计5631例。严重病例报告共计710例,主要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喉水肿、紫绀、心悸等。

  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细辛脑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达466例,占严重病例的65.64%,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严重病例较多, 共387例,占全部儿童严重病例的83.05%。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等。

  根据病例报告数据库信息分析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

  1.医生在处方细辛脑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岁以下儿童慎用。

  2.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避免超剂量使用,尽量单独用药,在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或给予适当的救治措施。

  3.生产企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并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如需了解详细信息,请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fda.gov.cn)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http://www.cdr.gov.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594

积分

73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4
发表于 2013-6-3 09: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金庸 的帖子

金庸:刘沛然的书我看过
我宁可相信张锡纯和李翰卿
不是不可以用
李翰卿就总结过附子可以用大剂量的情况
....... (2012-10-01 20:11) 
服药附子,必须禁忌寒凉,不然会诱发或加重中毒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6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69
发表于 2013-6-3 1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纸上谈兵!现在的某些中医连中药基原都搞不清楚!还在这里大谈药理!就拿半夏,南星,菖蒲三味药来说都是同一类植物,功效多有重叠,而产地不同,加上有药商用同属科其他植物代替,药效更是难说,有些半夏5_6g便刺喉,有些30到40g仅麻口!细辛则辽产药性最好,他地药效多弱,而体质有强弱,岂能一概而论!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3-6-5 01: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3:41 , Processed in 0.10953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