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的几个老师(二)-------穿插回忆
昨天拿到王老师的书激动不已,所以一气呵成写出了帖子,没想到大家慷慨顶贴,不吝赞美鼓励,实在很感谢。
在下难免会弱弱地遐想一下----------莫非本菜鸟的临床学习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s:180][s:180]嘿嘿
晚辈不才,临床才两三年,功夫还是很不到家。不过学医的乐趣和甜头还是尝到了很多的,可以说是“上瘾”啦。
无论是读医书的感悟,荒唐的发散性想法还是临床上的各种成败案例和探索,这些经历在我的大学时光里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也体会了奋斗着的快乐,那段时间每天睁开眼都有很多事等着做,还有医书要看,还有问题要查,还有门诊要去,还有患者需要我去治疗。说白了,就是那种被患者需要的价值感,治病得效的成就感以及对医学的强烈好奇心吸引着我不断奔跑,至今未变。
这个帖子,其实就是我的学医故事,朋友们乐意听,在下就多写写,权当说书,一起乐呵乐呵。
大一大二的时候特别迷茫,整天颓废着,逃课,睡觉,通宵上网,唯一一个好一点的习惯可能就是看书,在图书馆泡了两年,饱览文学书籍,村上春树、沈从文、柯灵,木心,陈丹青,海子,余秋雨,近代的80后作家,还有各种小说杂志,新校区的医学阅览室和文学阅览室在同一楼,门对门。当时的我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走进对面的医学图书室。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在一个网络的医学论坛上用本打算写小说的那么一点点文字功底来发医学帖。
到大二下的时候我基本上还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在过日子,消沉又无聊,有时候暴躁得想辍学干别的去,活得没目标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尤其对我们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貌视俺这样的80后已经算是初老了,哈哈)
直到碰到王老师,我才亲眼见到,课堂上天天讲的“中医”,到底是怎么看病的,推拿是怎么推的,方子是怎么开的,处方长啥样。在老师那里,内科和推拿的诊断、治疗流程在我眼前一遍又一遍的上映,比电影刺激多了,不少患者叫着进来,笑着出去:弯着腰进来,直着腰出去:痛苦的进来,舒坦的出去。好奇心强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傻乎乎的迈出了临床的第一步,然后一发不可收(第一次推拿出手就把一个老婆婆的小腿推疼了,走路都成问题,还好王老师帮我收拾残局,也没怪我,至今仍感羞愧啊)。非常非常感谢建议并介绍我跟随王老师学习的李老师,我的中药老师。
大家可想而知为什么我那么敬重老师了,不碰到王老师,大学肯定是另一个样子,有可能现在就和朋友一起找了份工作想着怎么多弄点本钱去武汉某个大学城找个门面开开奶茶店、桌球厅、餐馆、招待所啥的。
我对中医的信心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有一半是这些老师给的,他们有好的医术医德,在我面前治好了患者,因为亲眼所见,所以深入人心。教科书能告诉你药效,方效,推拿手法,针灸处方,能告诉你各种学说,能填充你的医学基础,但是没法展示一个病人从病痛解脱出来的过程,没法让你看到病人康复之后的笑脸和感激,也没法让你产生被患者寄托期望的感觉。而我,阴错阳差地临床实践跑在理论学习前面,教材在我眼里,就有了不一样样的滋味和地位,起码不会仅仅只是应付考试的工具。
帖子写的很乱,为了写帖子而写帖子果然没法和即兴发挥比啊,我的大学,和这篇帖子差不多,也是乱乱的,杂杂的。
接着的帖子会写到王老师用经方的几个案例,然后过度到对我针灸、推拿影响很大的几个老师的故事里去。
其实很想知道论坛诸多临床前辈的学医故事啊,黄师有《我的大学》,娄绍昆前辈有《中医人生》,你们都跟过哪些教给你们本事,影响你们人生的师傅?你们年轻时的时光里流淌着怎样的故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无下一篇:父亲学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