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杂病论》是经典临床医学著作,洋洋大观,大家都认为因其言辞简略,寓义深奥,变化万千,非浅闻寡见所能及。其实,张仲景在序言早已介绍: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师徒共同完成,如果没有张仲景“述”,王叔和“撰”以及林亿等人的整理,就没有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医圣”。正因为作者希望读者可以“思过半矣”,所以无论著作者还是整理者,都力图使著作内容的学习理解简单化,方剂运用规范化。由此可以推论,《伤寒杂病论》应该是那个年代的科普化的大众化读本,这可以从经文中随处可见的南阳俚语土话可见,如“白汤”即南阳酒家排挡上桌子之前的“面汤”,“柴胡不中与也”的“中”或“不中”之类。张仲景因望诊王仲宣四十当眉落而驰名天下,王叔和作为王仲宣的族人,慕仙而学道,拜张仲景为师最自然不过。没有王叔和,就没有张仲景,王叔和不但“撰次”《伤寒杂病论》,更为了解读张仲景的原意,再撰编《脉经》以辅读《伤寒杂病论》,故林亿等人感叹“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历代研究者把王叔和当作仲景事业推广的大功臣,本应该联想到王叔和就是张仲景的嫡亲传人的。王叔和凭什么当上魏晋太医令?凭的是张仲景传授的医门独技——平脉辨证。
张仲景综合自他之前历来的医家经验推演为“平脉辨证”,理法方药从“病、脉、证、治”四个字架构宪法纲要,以当代最高科学技术——阴阳五行作为立法依据,把一个普救众生的“经方”使用方法解释得头头是道!
理解了“阴阳”两字,就学会了理解张仲景。学会懂得“阴阳”,就必须学习“平脉辨证”,学习“平脉辨证”,就必须学习“脉法阴阳”、“证辨阴阳”!
学习这门当代的最高科学技术,除了手法体验,还可以望、可以闻、可以问,不但脉象告诉了病机的阴阳,证候可以分阴阳,并且生病的时间也蕴含了病机阴阳,张仲景本来就是把他的经验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王叔和,再告诉你我的!了解了这一切的真相,读伤寒何至于支离破碎,何至于有百家、甚至千家伤寒?
大道至简,返朴归真,读伤寒,其实很简单!很疑惑为什么那些所谓伤寒大家要把一个简简单单的读法弄到神神秘秘、复复杂杂?!
伤寒学习不难,经方运用不难!井冈山经方班上,我将把自己真切的体会完完全全的告诉大家:“张仲景是怎么运用平脉辨证的?”机会难得,别错过哦!!!
|
上一篇:《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讲义》出版下一篇:倪老师早在教天纪时,就已经告诉学生他五十九岁有个大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