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31|回复: 0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禹余粮丸(第三十九方)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发表于 2011-12-29 1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禹余粮丸(第三十九方)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这一条,实在不好说,因为方子没有了。同时,又是争论较多的一条,因为留给后世太多的想象空间。
一、文解88条
所谓文解,实在是抠字眼,不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但是也不失为初学的好办法。若果有方子,结合方子,可以更好理解,但是没有,就只好瞎猜了。
首先,什么是汗家?注家大多解释为,比如桂枝证,经常出汗,为汗家!最近看曹颖甫伤寒发微,有一个新颖的解释:汗家非中风有汗之证,中风之证,当云风家,汗家云者,已阳明多汗云之也!仔细查看伤寒论条文,果真有风家之说: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汗家,则仅此一条: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看来曹颖甫老先生是经过认真考证过的,当从。
第二,重发汗。是读虫,还是读众。如果认为是阳明汗出,应读作众。因为阳明病不该发汗,而发汗。如果小发汗,不至于如此结果。只是因为众发汗,导致了后面的结果。说重发汗,好像是应该发,没有发彻底,又发汗。
第三,必恍惚心乱。胃中本来就热,在用辛温药物大发汗,胃中燥热更剧,上浮用心脑。当然发汗,也会津液丧失,心神缺乏濡养。
第四,小便已阴疼。因为津液少,所以估计小便赤红,很热,有点像猪苓汤的颜色吧。猜的!尿道不舒服,以至于疼痛。所以这是一个热证实证。
二、有没有禹余粮丸?
一般认为,这里是文字传抄错误,根本没有这个方子。我赞同,因为看前面几条,什么淋家、疮家、等等,都没有方子,只是警示不要发汗。至于发汗后用什么方子,应该是随证治之。所以这一条应该没有方子。
不过后人,还真的找到了,不知道真伪!
第一,陕西白云阁秘本。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三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倪海厦、刘志杰老师在相关讲座都引用。
第二,刘渡舟老。阴虚导致小肠阴虚生热,就会出现‚小便已,阴疼‛。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用禹余粮丸治疗。不过,这个方子已缺。 蔡正言在《甦生的镜》中补出了这个方子的组成,可供参考,就是禹余粮、龙骨、牡蛎、铅丹、茯苓、人参共研为末,粳米为丸,朱砂为衣,丸如绿豆大,每次服一二钱。
第三,王邈达(1878~1968年),浙江嵊县人。行医沪、杭,极负盛名。深究《伤寒》,自成一家。“在《伤寒论》考订补阙方面,王氏做了不少工作。由于《伤寒论》太阳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一条,有论无方。王氏早年“根据本症之因果与病机,揣度仲景之意,创拟一方:当用甘寒之禹余粮四两,辛热之附子二枚,以救汗家之重汗;甘温之人参三两,以补下元脏真之阳气。以大枣十枚蒸烂去皮核,加蜜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以淡盐汤送,其庶乎近矣。’迨至建国以后,王氏才见到陕西白云阁秘本中载有全方,故于所著《汉方简介》再版时,亟为补入而重释之。禹余粮丸方: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附子二枚,人参三两,五味子三两,干姜三两,白茯苓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这个方子寒热错杂,到底是不是呢?
三、曹颖甫临床经验的启示
汗家非中风有汗之证。中风之证。当云风家。汗家云者。以阳明多汗言之也。阳明有余之证。复发汗劫胃中之液。则胃中燥气上薄于脑。而心神为之不宁。按人之思索事理。必仰其首。或至出神而呼之不应。心神有所专注。凝而不散也。若胃中燥热。上薄则心神所寄欲静。而不得于是。恍惚心乱。遂发谵语。则论中恍惚心乱四字。直以谵语当之。所谓胃中水竭。必发识谵也。后文又云小便已阴疼。盖汗后,重发汗必大肠燥实。燥气薰灼于前阴故小便短赤而阴疼。此为大承气的证。予亲验者屡矣。后文宜禹余粮丸五字。实为下利证脱文。与本篇利在下焦。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同例。不知者误移于此。(药为止涩之药。言常用之以治下利。)历来注家。强作解人。不可从。所以曹老爷子直接改为: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大承气汤
曹老半路学医,重在临床。以上都在考证上下了功夫,但是曹老则在实践中做了很好的诠释,借用铁道部发言人的话,“反正我信了”,呵呵!!!
不过,这个方子,对于现在来说应该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庸医,西医的输液技术会大有用场,估计是小事一桩。
学习中医,也不能一概排斥西医。应该像张锡纯那样医学衷中参西。记得张锡纯,就用阿斯匹林代替麻黄汤,发汗效果很好。事实上,以前农村人,就用这个办法,老家人好像叫做“止痛片”,后来叫做APC(忘了),安乃近是不是就是这个,不太知道了,现在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了。反正西药一改名,就是新药,弄上一大推西医大夫都记不住的名字,就是好药。哎!其实西医其实也挺可怜的,每年都要记住新的药名,比我们中医差远了,几千年都是这个名字,我们中医好幸福呀!!!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真武汤(第三十八方)
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小建中汤(第四十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23:44 , Processed in 0.20025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