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19|回复: 0

[名医之路] 冬至节读酒文章

[复制链接]

86

主题

2096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96
发表于 2011-12-22 1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每逢过节,急诊都少不了醉酒患者。今天是冬至节。冬至大过年,吃汤圆馄饨之余,免不了又要喝点小酒。说起酒的历史来很长,酒也是一味特别的中药。今天过节,就不谈药,专谈酒。推荐一篇酒文章,在举杯酣饮之前,先暖杯砸吧一下酒文化,相信看后会饮的更有滋味。

转载: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酒事千年,酒香万代,历数我国历史上自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及至今天,酒始终与华夏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数不清的文诗词曲中的妙笔佳章,都少不了对酒的钟情,“酒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酒时常起着扭转全局的作用。殷商时代就有“酒池肉林”之说,还有三国时曹操煮酒论英雄,楚汉相争时的鸿门宴,那刘备与刘邦若是大意贪杯,失却清醒的头脑,恐怕历史都会是另外的模样了。
由于酒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以在我国白酒产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的功过是非莫衷一是。我们的祖先大禹称酒是“国之祸也”,“遂绝旨酒,而疏仪狄,后来商纣王因喝酒喝掉了江山,果然应验了此言。然而更多的人却对酒大有溢美之词,流传着诸多名人与酒的佳话趣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王羲之醉意写《兰亭序》,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陆游酒后挥就的沈园绝唱《钗头凤》,秋瑾《对酒》中的“不惜千金买宝刀,貉裘换酒也堪豪”都属酣畅淋漓、形神兼备之作。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中,也多有对酒的泼墨。  《水浒传》中写饮酒的场面647次;  《三国演义》写饮酒场面319次;《西游记》尽管写佛门生活,饮酒场面也有103次;《红楼梦》中出现饮酒场面152次,更不用说那些让人悠然神往的行酒令了。古往今来,无论是豪门权贵、文人墨客,抑或是俗子凡夫,大多与酒难舍难分,“酒文化”对社会形成了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经久不衰。
文人与酒似乎有着更深的渊源。远的不说,现代作家中,郁达夫、叶圣陶、丰子恺、郭沫若等都是善饮的。鲁迅的酒量虽不大,但也时常出入酒肆,他笔下的《咸亨酒店》及《在酒楼上》就是佐证。当代作家中,汪曾祺、陆文夫在文友聚会时“有海量不夸海口”,跟谁都不推不让,谈到高兴时,举杯就干。我熟悉的作家林非、王充闾二位,虽不谙酒道,但并不讨厌别人喝酒。遇有文友聚会,他们也斟上一杯摆在眼前。别人举杯他们也笑吟吟地跟着一起举,但只是抿上一小口。若有朋友相互劝酒时,他们也时常参与其中,品评谁的酒风好。特别是林非先生堪称是美食家,他常以洪亮的嗓音向大家介绍桌上的每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应该怎样做味道才会更好些,使酒桌之上谈笑风一生,气氛极好。
我是有一定酒量或者说是对酒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但尽管酒龄不短却一直没能成为地道的“酒徒”。明显的标志是至今对酒没成“瘾”,在家里吃饭滴酒不沾。我的喝酒,实际只是应酬和会友而已。在党政机关工作了三十几年,由于长期做办公室部门的工作,在我多年的岗位职责中,免不了有“迎来送往”这一项,各级各类的宴会参加了不少,名酒也没少品尝,但我喝酒时总是把握着几个分寸。遇到公务活动,必不可免要喝酒时,我尽量一脸严肃地正襟危坐,敬酒也有理有节,目的是给对方留有充分的余地,即便是座中有平日鄙薄之人,脸上也尽力露出相反的信号。这样的喝酒真是很累,很难喝出酒的真谛,因此逢有这种场合我也并不真喝,只是点到为止。遇有自己的情绪偶有波动,无论是兴奋抑或是郁闷,我都绝不喝酒,有人请也坚决不去。因为情感这东西,本来就爱惹事,再加上酒,任谁都难驾驭。如果带着情绪喝来喝去.不单会如梁山好汉所讲的“口中淡出鸟味来”,还极易惹是生非。最惬意的是在工作或写作之余,邀上几个知心朋友团团围坐,边聊天边喝酒,座中既没有驴喊马叫,打赌拼命,也没有故作姿态,正襟危坐。酒瓶子摆在桌面上,想喝,就各倒各的,喝多喝少没人计较。谈话内容也并不固定,只要有人提出话题,立刻就有人接着茬往下说。不谈工作,不论写作,无愁可浇也无喜可庆,反正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开心得很。直到有人说“不行了”,于是大家才一窝蜂地散伙。记得有一年,我和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同去四川,先是住在湖北的宜昌,后来乘船游三峡。那时三峡工程还刚刚启动,我与那位朋友有天晚上住在奉节县城。晚上8点左右,天刚擦黑,我俩在江边散步,面对着朦胧之中的夔州古城,我想起了当年杜甫老先生在这里留下的诸多诗篇。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这座古城将沉入水底,对此,我们都有些莫名的惆怅。虽然这县城的大限已到,但沿江的各种小吃还依然红火。我们选了一爿正对大江的小酒馆,把桌子摆到江边,便坐了下来。一对年轻的夫妻执掌着店面,十几分钟就摆满了一桌子地方风味的菜肴。我们先是喝了一瓶地产的白酒,接着喝啤酒,一瓶接一瓶喝了不计其数,边喝边聊,有时滔滔不绝,也有时默默无语,东拉西扯自己也记不清都说了些什么。那小两口里里外外穿梭似的跑来跑去,为我们添菜上酒,收拾残局,最后我把这小店的酒喝得精光,又到邻家借了十多瓶,也一概喝光。这时,远处的农家传来雄鸡的三遍啼鸣,东方已经开始发亮了。付完了酒帐,我俩继续散步。面对着青沉沉的江水,我一时兴起,扯开嗓子唱了一曲李双江曾唱过的《夜色》:“夜色把大江笼罩,鸟儿睡了,花儿睡了,江上传来忧郁的歌谣。问讯奔腾的大江,将来的事情你可知道……”那次通宵达旦的痛饮,让我明白了酒的真昧,不是香也不是辣,而是清爽痛快。
追溯起我的酒量来,还是在瓦房店长兴岛插队时练出来的。那时我在公社当报道员,大小算个公社干部,每月有30元的生活补助费。当时的公社干部并不休星期天,平时集中食宿。与公社毗邻有一家小酒厂,每逢晚上没有会议,我就骑上一辆破旧的公用自行车,把烧开水用的大水壶挂在车把上。一路山响地到酒厂买酒。那时的白酒价格也极便宜,交上两元钱就可灌满一壶,回来后,机关的同志有用蓝边大碗喝的,有用搪瓷缸子喝的,还有的干脆对着壶嘴一口口喝的。食堂的师傅为我们准备些岛上自产的杂鱼烂虾,大葱大酱佐酒,煞是热闹。那时,我能用搪瓷杯喝到七八两,有年轻点的同学来看我,喝到兴起,进去一斤也是常事。返城工作后,随着年事渐长,加上工作担子愈加繁重,酒量也逐渐下降,对酒精的适应也从55度降到38度,至今改为只喝啤酒。三年前老父亲去世后,我心情不好,加上八十多岁的老母对我的酒事管束极严,曾一度戒酒,不久又恢复,倒不是自己想开戒,主要是经不住朋友的怂恿。旧日里那风凉春夜,寒露中宵,朋友围坐痛饮的温馨情境真的是很诱人呢!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千百年来,“饮者留其名”的可谓洋洋大观,但被人说成是喝酒喝死的,似乎有些不雅。著名作家汪曾祺就被人说成是喝酒喝死的,我的挚友Y君也没有逃脱;岂止是他们两位,就连李白也被后人说成是喝酒喝死的。但说归说,做归做,千百年来,酒这东西一直长盛不衰。前几年听说有国人与法国人打官司,争葡萄酒的故乡,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认定,不单白酒源于我国,连葡萄酒也是中国的国粹,要不怎么会有唐人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呢!周作人先生曾说过:“酒之于人生,犹如标点之于文章。文章无标点则气韵难以表达,人生无酒也就平淡无味了。”其实喝酒重要的是能喝出一种境界,违心地喝,别别扭扭地喝,是绝对喝不出酒的真味的。古往今来的诸多经史子集和妙笔佳章,在一定意义上讲有许多是“喝”出来的。
不久前曾在一本书中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要跟不喝酒的男人交朋友》,文中奉劝女同胞在择男友时要选有一定酒量的,因为那些轻易不动声色、故作深沉的小白脸们往往靠不住。对于酒的喝法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展示。淳朴的酒德揭示其人德也属不凡,严谨的酒风也是敬业精神的一种体观,而变着法子灌人喝终归是不道德的。真正能喝出酒中真味的还是那些心无旁骛、心地坦然的人。有些人,尽管每天也是好吃好喝的,但由于心有外骛,整天瞪大眼睛,窥视四面八方算计人,或赔笑,或韬晦,或应付,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很神经质,对任何美酒佳肴,都会食不甘味的。诸多的文人墨客喝出了酒的真味,我的挚友Y君也可以说是谙知了酒的真谛。他虽英年早逝,但心胸开阔,活得多姿多彩。在工作岗位上,他肯于吃苦耐劳,责任心极强,从没因酒误事,是公安系统的英模人物,多次被记功。由于工作出色,为人坦诚,病逝前一年被提为副处级,去世时还未满一年的转正期呢。应该说他是喝得坦然,活得坦然。尽管有人对他的喝酒颇有微词,我却以为,他是真正喝出了酒中的真味.“做鬼亦陶然”了。




上一篇:令人心悬的病例
下一篇:在QQ上跟拈花先生抄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18 , Processed in 0.06173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