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82|回复: 17

[原创] 答 重医方 轻医经 者

[复制链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1-11-22 22: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惟重医方的说法大有可商之处。医经派并不排斥医方,谁规定医经派整天研究理论?所以医经派可以包容医方,医方派怎么还排斥理论?既然你也知道医经派也可以成名医,那医经必有长处。为什么不将医经与医方结合起来?将此二者结合起来很难吗?现在中西医都能结合,同属于中医的两派怎么不能结合?
        诚然,单独学经方也能看点病,但绝对成不了大医。凡大医,必须精于医经和医方。历史上的分派,自唐宋之后渐渐融合,至明清已经浑然一体。现在回头但唱经方,我以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倒退,是走不远的。




上一篇:如果学习中医?——中医快捷成才的思路
下一篇: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忧思与管见

5

主题

0

积分

5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艰苦的经方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2 2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结果说话,能医好病的就是好,医不好的就是不好。医不好就要多加努力研究。不用墨守什么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513

积分

39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Rank: 5Rank: 5

积分
1513
发表于 2011-11-23 0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西医时间很久,俺学中医时间不长,除去没有亲临美洲,其他一些国家传统医学,涉及了点点。个人认为:中医是所有传统医学中,最好的!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宝藏和源泉,但是缺陷在于没有很好的规范和总结,而推广使用“经方”,是刻不容缓的,从经方合理使用做起,才有可能以科学发展观,来发展适合现代社会的中医
一息尚存,从吾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4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3 0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经是获取间接经验,用经方是获取直接经验,以更好的获取和验证间接经验。当然医经层次较高,正确理解需要经师的指导,倘若事先没有一个经过临床建立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知识结构,很容易误入歧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4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3 08: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更关键的问题是,过去当医生的没有人自称自己是什么派,只不过是后来的人强加于他们的,纯粹是为了学术研究而进行的划分,最典型的是金元四大家,事实上他们的共性特点远大于他们的个性特色,流派是纯学术研究的产物,不能与真正临床实际混为一谈,但无论哪个流派不会运用经典方或针灸法,使用经典药或穴位,那么这类人连医派都称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3 09: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应该确定医经和经方并不矛盾,现在的中医是整个中医历史发展的延续。要娴熟运用经方,医经自在其中;医经临床实践中【养生、针灸、方药】经方首当其冲。一点浅见,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1-23 0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经派有宏阔的理论,它可以指导针灸,膏摩,推拿,方药等各种方法,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系统,而且直接与古代的时间坐标相联系,如天干地支,它为中医建立了一种宏观的观察体系,将自然与人作为一种不可分割的研究对象,除此外,它与占卜,兵法,农学,星相等同属一个起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原因。所以,至今,中国其实仍然存在着另一个计时系统,而且对天文等的预测也不亚于现代科学,这个系统一直以象诸葛亮,邵雍,张衡,刘伯温等这样一些人士为代表而传承着。从这个系统中同样产生不同的治病系统,如占卜治病,象数疗法,或者他们有时把生病与阴阳宅等一些神秘事物相联系,有时对疾病的预测达到神化的地步。
相对来说,当然只是相对来说,经方派所研究的更专注于药物领域与人体的关系。他们传承的特点正如小品方所说:“经传撰古今经方、治病旧典,观历代相绍,圣人虽异轨殊迹,治化同源,疗病之理,其教亦然。是以神农使于草石,黄帝施于针灸,扁鹊彻见腑脏,华佗刳割肠胃,所为各异,而治病则同,是以为异轨同源者也。历代撰集,文迹皆悉存,而术有神人真气,药有游仙所饵,方有延年益寿,法有民间救急,……。”陈氏将之称为异轨同源,同源说明其来源的一致性,而异轨则说明他们在具体疗法上的确各有侧重,这种相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仲景当时所集当是民间救急之术,而不是延年之术。所以研究有侧重是不容置疑的。
作为个人来说,其自身的医学体系可以是医经与经方的综合,可以是中西医的综合,但是绝对不可以否定以思维方式与研究对象为特点的派别的存在,这种客观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研究经方并不排斥医经的著作,更不排斥西医的东西,所以倒退是无从谈起的。
对于金元四大家以后的医史的反思,我更倾向于是一种对其产生的医经同化经方所造成的后果的一种反思,虽然这种趋势占据了明清的大部分历史,虽然在历史上有其非常可取的地方,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它编织的理论的一些东西使得药物的应用在现在走到了一种可以说是无耻的地步,比如教科书上对于药物归经的极端随意性,这大概是张元素始料不及的,虽然当时这种归类方法对中医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或许没有西医的进入,这种方式仍然会以其固有的状态前行。但是当中国文化的土壤逐渐失去的时候,当遇到现代医学之时,这种理论的揉合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当然这与建国后的发展中医的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如果正本清源的活,我更倾向于从金元四大家之前的中医发展中寻找方法,因为那时经方的实证性很强,正如小品方所说:“而方集有数百卷,卷有百余首者,皆是古之明术者详经察病,随宜处方,或药物数同其称分为异,或煮取升合为变通耳。疾愈方积,历代如此。”这是实践经验的真实记录。
所以研究经方并不是排斥黄帝内经,而是对后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理论空想的反思,是重视实证研究的重新传承。正如现在开始对中西医结合反思一样,实证派更要对整个中医史进行反思,以求得对当今中医的发展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中医的发展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因为历史自然会淘汰不适合的尝试道路,我们不应当只讨论空泛的东西,而首先应当具备的是有为中医发展而探索下去的勇气,并且坚定的走下去。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50

积分

196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50
发表于 2011-11-23 1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察哈尔先生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察哈尔) 的帖子

先生说得很好,阐述相当公允。特别是“研究经方并不是排斥黄帝内经”,与我所说“医经派并不排斥医方”其实是一个意思。原则是这样,但并不反对个人研究有所侧重。至于说中医发展的研究方法,先生主张正本清源,从金元四大家之前去找实证性更强的经方医学,我觉得那肯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同时我认为金元四大家之后至明清期间的东西同样不可忽视。所谓空谈理论,那是近50年间的事,金元明清医家灿若群星,不是空谈理论所能造就的,那是有实实在在的临床作依据的。上古医生少,出个扁鹊、华佗、张仲景,数千年才出几个,所以名声很响。再说,他们的名声,正是由于后世医家的尊崇。所谓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你去图书馆看看,绝大多数都是金元以后的。而金元明清医家的论述,也无非在发挥《内经》、《伤寒》、《金匮》而已。实际上,明清有一些医家的临床功夫,是丝毫不亚于仲景、华佗的(当然不是所有人),但是历史不会再次塑造另一个仲景、华佗。如果说,金元之前的医学是原汁原味的土产,那么金元之后的医学就是精心酿造的琼浆。就看我们会不会品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2289

积分

8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89
发表于 2011-11-23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不是凭空搞出来的,也不是单纯“尝百草”式的机械重复得出来的,背后必有理论基础。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1-23 12: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简单点,就是内经存废论!论坛上看到一些向经方学习者推荐的书目,里面居然很多没有内经!这说明排斥医经,是正在发生的事。方证主义的观点,恐怕就是方证相应,不要内经。只要方证相应,必能效如桴鼓。未能药到病除,必是方证未应。设问:有无方证相应,效不桴鼓,方证未应,却也药到病除?当然有,谁能否认?前者是看似相应实则不应,后者是看似不应,实则相应!何以会发生此等情况?一者辨证不明,二者更重要处,还在方证之下,更有其理。证有主次,更有真假。方有兼用,更有疑似。看似方证之学,为初学者入门之捷径,实则为今后临床埋下了教条与僵死的祸根!这与忽视医经研读,忽视中医基本功的扎实训练不无关系。天下药物,可用来治病的有效成分成千上万,岂区区几十百味伤寒用药就可以涵盖?是以天下之病,也不是只要伤寒之方便能包打天下!为医之本,首要还在医理,不学内经,不读医经,医理何循?医理之低手,绝难为方证之高手。初学方证者,可为入门之捷径,同时也需要读医经以明医理,采众家以知旁通。若此,方有成高手之能事,继仲景之伟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积分

22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11-23 14: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冷静客观公允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爱之则上九天,恶之则下九地,实际上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思潮大碰撞中的极端现象,至今未泯。在西医对待中医上,在中医内部不同流派的评价上,更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1-23 16: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提到文化评价,正是切中肯棨!中医的危机,实质就是中医传统文化的危机。根源就是不能冷静客观公允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冷静,表现在要么全盘否定,一无是处,要么古板死守,关门称王。不能客观表现在忽视中西文化内在的不可比性,看不见两种文化之间的共存性和互补性。不公允表现在心有成见在胸,相互攻讦。视己之长为唯我独尊,视人之长为不屑一顾。视己之短为瑕疵可容,视人之缺为天下祸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823

积分

5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23
发表于 2011-11-23 17: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谈误国,关键在疗效,没有疗效,任你摇唇鼓舌,说的天花乱坠,谁找你看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3 1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之君子先生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1-11-23 2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槐杏10楼说得极是。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4 1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破天也没有用,有经验靠经验,没经验靠实践,一个西医生也要在临床滚打多年才成熟,一年管上上千病人。书上得来终觉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1-11-24 12: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重视方-技而忽略甚至轻视经典理论,只是无源之水,就像艺术创作一样,不读书只追求技巧,也能有作品出来,但行家一看,就是匠气十足,毫无灵性,更无收藏价值。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4:00 , Processed in 0.4839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