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398|回复: 6

7月25日后论坛内容补充(1)

[复制链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发表于 2011-10-31 06: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月26至7月29日
我们需要的调理方
黄煌
      刚来美国西雅图时,晴空万里,但没两天就天气阴沉。由于温州动车事故,让我的心情和这里的天气一样沉重,每天回到房间,不想睡觉,不想外出,就是从网上看事故的最新动态,看了让人心酸心悸。

    在中医看来,追求速度的高铁,犹如一个贫血的巨人,那么脆弱,那么元气不足,那么容易生病。国内频繁的安全事故,说明国家气血不和,或上火,或气滞,或血瘀,或痰凝,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有新疾,有旧病,急需调理,急需一剂和谐汤!我国人多地广,各地情况复杂,各个系统错综,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求本而治,需要寻找个体差异,也需要缓急分治。人是有精气神的,国家也是有精气神的,不能仅仅追求肉体的丰满,而忽略精神的充沛。我希望大家别病急乱投医,还是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国的先天还是不错的,中央也一定能开出一张调理好方的!大家说,是四逆散,还是黄连阿胶汤?是小柴胡汤,还是桂枝茯苓丸?是薯蓣丸?还是太和汤?……


神通广大的葛根汤
江湖医侠
经方医学模式具有规范化的特点,思维简洁,应用简便,值得推广。我万分崇拜医圣张仲景,学习经方,尤善用葛根汤,葛根汤及其类方、合方的使用占每日处方量三分之一强。兹此介绍经验如下:
1、方药组成
葛根60-90-120-300克,麻黄5-10-15-30克,桂枝或肉桂10-15-30克,赤芍15-30-60-90克,甘草10-15克,生姜15-30-60克,大枣15-30克。
2、用法:北京东华原煎药机足水煎取,煎煮时间约30-60分钟,自动分装,每包200毫升,日三服,用于急危重症时可超大剂量使用,可小量多次频服。
3、功能主治
表里双解,通阳化气,养阴生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补虚和中
4、适应病证
太阳病经证、腑证,太阳阳明合病,涵盖着感冒、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脑动脉硬化及脑梗塞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视网膜阻塞、突发性耳聋、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毒性心肌炎、神经性耳聋和眩晕、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迟发性运动障碍、输尿管结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腰椎退行变、不孕症、闭经等,侧重于表里同病或者实多虚少的各科疾病。
5、应用指征:
遵从六经病“病、脉、证、治”辨证论治原则,本方证辨证属于太阳病或太阳阳明病,有以下特点:
(1)症候:头痛、发热、颈项强、肩胛痛、腰背痛、头晕、头昏、关节痹痛麻木、手足冷、易疲劳、耳鸣、耳聋、眼睛干涩、迎风流泪、视力欠清、鼻塞、流涕、腹泻、肥胖、或者检查有末梢神经循环不良、血压异常、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等 ,或病证特征吻合太阳经、阳明经循行路线的所有病变,具备其中之一项或数项者;
(2)脉象:双寸脉独见浮或弦,或左、右寸部单侧浮或弦者,或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脉象呈现阶梯状即从寸、关、尺依次出现从高到底或由强到弱的脉象特征者。
综合(1)、(2)分析,病机符合上下不通、左右不利,气机升降失调,血气上逆或下降,太过或不及,阴阳失调甚至阴阳厥逆,阳盛阴虚,病症不分科属,均为本葛根汤的应用范畴。
6、处方来源
本方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组成及用法: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涉及应用的条文有三条: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
(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按当代考古所得,汉代一两约等于现代15.625克,即原方剂量近似值为葛根60克、麻黄45克、桂枝30克、  生姜45克、甘草30克、芍药30克 、大枣十二枚 ,自唐•孙思邈开始、尤其明•李时珍以“古之一两,今取一钱可也”而倡导一钱约为3克,被现今国家药典与中医教育本科教材采用,葛根汤的主治范围相对较窄,应用甚至仅仅限于外感病中具备颈项强痛者。
7、方证主治分析
(1)  君药葛根的药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 “ 葛根,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据原文分析,可获许多启发:
味甘平:甘平之味近于食品,无怪乎现代把它当保健品开发;
主消渴:提示可润燥生津除烦,消渴之证,多饮易饥,饮不止渴,与现代高血糖者表现类似。
身大热:提示可退烧,可解表散热;呕吐,由胃气不和所致,止呕吐,可和胃,提示可
畅气机;
诸痹:风寒湿杂而为痹,痹则不通,治诸痹,提示可通络,可调畅经脉血气;
起阴气:提示可升发阳气,和阳助阴;
解诸毒:凡毒皆可解,毒之义甚广,药毒、食毒、内毒、外毒等等,凡毒皆可解,后世认为尤可解酒毒;代谢综合症形成的机理主要在于食毒蕴积,故葛根必用。
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葛谷,葛根的果实,止泄泻,年代越久远的越好,也许葛谷不易找到,故张仲景治下利也只用葛根。
葛根在现代有两类,一为干葛,一为粉葛,用途相混,距张仲景时代真伪难分,但本方证强调只用干葛,粉葛堪当食用佳品。
现代分析葛根的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葛根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对多种脏器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有解痉、解热及降低血糖作用;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2 )  臣药麻黄的药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
现代认定麻黄的主要功用主要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麻黄药效剧烈,从古至今均认为“麻黄、细辛不过钱”,害怕麻黄的毒副作用。其实细辛的毒性反应,只限于散剂中, 水煎剂中小剂量、甚至超大剂量使用并不明显。这种惯性思维,认定麻黄是发散风寒药,而仅仅用于辛温发汗与宣肺平喘。实际上,麻黄的宣痹通络作用非常强,且呈双向调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与剂量相关,少量的麻黄宣发,大剂量的麻黄降逆,试作分析:
味苦温无毒:味苦降逆、温性发散,提示麻黄的功效有双向性,可升散、可降逆。现代认为麻黄有一定毒性,将麻黄生物碱成分提纯使用,与中医辨证应用已大相径庭。
中风伤寒头痛:中风是六经病皆有的外证表现,本条指太阳中风,如现代语言所谓伤风受寒,故太阳病中风伤寒必头痛,提示麻黄是风寒引致头痛的特效药。
温疟:《金匮要略》记载:“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指不寒反热,骨节疼痛,时呕,是温疟的主证,提示麻黄可散热、且解一身骨节疼痛。
发表出汗:提示麻黄的发表、解表作用,且一定引致出汗。通过发汗来祛风解表的汗法是中医最重要的治则之一。后世温病学派惧怕麻黄之力,发汗改取荆芥、防风,疗效已是大为逊色。汗为水之上源,后世医家从麻黄发表出汗的功效,宣发肺气以利水消肿,疗效非常药可比。
去邪热气:麻黄性味苦温,去邪热气,以温散热,是从《黄帝内经》倡导“火郁发之”的从治之法,提示去邪热气,也是麻黄的重要药证。
止欬逆上气:提示麻黄的止咳、平喘作用。
除寒热:寒热提示病位在表,除寒热,即提示麻黄是表证要药。
破癥坚积聚:癥坚积聚必因阳郁寒闭、气血瘀滞、饮积痰凝而生,本药证提示麻黄可通血脉、破瘀滞,化痰饮,散结聚。此功效后世医家鲜有发挥。
现代分析麻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麻黄碱的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兴奋α,β-受体而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非常强。
药理实验证明,麻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麻黄的水或乙醇提取物有抗过敏及免疫作用、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并且从药物动力学角度证明,由于伪麻黄碱与麻黄碱成分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临床上麻黄与氨茶碱不应同时使用。
(3) 佐使药
将葛根汤方继续拆分,撇开君药葛根、臣药麻黄,剩下的佐使之药是一个完整的桂枝汤。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桂枝汤的应用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作桂枝法,桂枝法是六经病辨证论治体系中的第一大法,《伤寒杂病论》载方314首,从桂枝汤化裁变化出的桂枝汤类方就达19个,主要分布在太阳病与太阴病的条文中,而含桂枝的方剂占约总数的三分之一,广泛用于六经病及杂病的主治配伍,可见桂枝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药物。      
桂枝汤的功效,可以概括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以桂枝的辛甘热助阳,芍药的酸苦寒助阴,再以生姜的发散,配以甘草、大枣的甘甜,辛散、甘补、酸收合用,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理,组成一个既能解肌发汗,又可调和营卫气血,健脾和胃的阴阳调和之方,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与滋补强壮作用,对太阳病之表虚、太阴病之里虚的特点,从虚实予以化裁合方使用,疗效确切。而现代,桂枝汤广泛用于内、妇、外、儿多科及多系统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瘙痒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小儿多动症、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冻疮、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妇女妊娠恶阻、经前产后诸症等多种病证。
所以,葛根汤组方非常严谨,以葛根、芍药之寒,麻黄、桂枝之温,寒温共济,再辅以健脾和胃之生姜、甘草、大枣,君臣佐使的配伍,完全符合《汉书•艺文志》规定的经方原则:“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应,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处方特色。
8、注意事项
(1)本方具有兴奋提神作用。对于失眠患者,麻黄的用量必须减量为3-6克。
(2)  本方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大便溏稀者的处方剂量必须从小剂量予以调整。
(3)本方大剂量必须少量分服,得效后当减量。
(4)本方有一定的发汗作用,自汗或盗汗者慎用。
中和
(1)本方具有兴奋提神作用。对于失眠患者,麻黄的用量必须减量为3-6克。
(2)  本方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大便溏稀者的处方剂量必须从小剂量予以调整。

为什么具有兴奋性?是麻黄?还是其他药?我临床上观察到有不少患者本来睡眠不佳,服用麻黄制剂后,睡眠好转。仲景有半夏麻黄丸以治悸。
本方具有通便作用,这一结论应该来源于临床,请问楼主是何药在通便,或者问葛根汤通便的机理何在?
经方mm
葛根到底是性寒还是平还是温(名家说法不一)?其二、我在猜想名家论述是否将单独葛根的药性抛弃了,注重在方剂内的作用(组合方剂葛根效果不一样)?其三、葛根解肌(真的解肌吗,在什么情况下解肌)、葛根解酒,如果葛根和酒泡在一起,葛根就是否为“毒药”?还有解酒的功能吗?其四、北有人参、南有葛根。人参和葛根药性真的一样吗?或者是和当地的环境联系紧密?
杨奇云
多谢医侠老师的经验介绍,有几个问题烦请医侠老师指点
1:您给出的各药的剂量有几个剂量段,我注意到麻黄和桂枝的剂量段不大一样,麻黄略小于桂枝,而在葛根汤原方中,麻黄剂量大于桂枝,您平时运用时,麻桂的比例是如何控制?根据什么控制的?
2:您讲出了很多葛根汤的运用,请问有没有去麻黄的时候?也就是说你所说的葛根汤的加减,包不包括桂枝加葛根汤?
3:您给出的配伍中,用的是赤芍而非白芍,请问是何道理?有没有用到白芍或者赤白芍都用的时候?
4:在仲景原文中,是否有汗出是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的重要鉴别点之一,您对葛根汤的应用范围很宽,在注意事项中也提到自汗或盗汗要慎用,请问“无汗”是否是您使用葛根汤的必见症之一?如果有汗。能否使用葛根汤?
5:最后一个问题比较教条:您认为剂量变化后的此方是否还能称其为“葛根汤”。这一年多来治疗感冒颇多,大青龙汤使用频率很高,渐渐明白为什么有的医生将大青龙作为外感的首选方,但是仔细分析自己所用大青龙汤的剂量比例,发现称之为麻杏甘石汤的加减方更为合适,本来叫什么方名大可不必这么斤斤计较,可既然仲景有桂枝汤与小建中之别,有厚朴三物与小承气汤之别,这个名字,似乎又应该是要计较一下的。请医侠老师指教

新狂人日记之中医病因
小超
《金匮要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以此祥之,病由都尽。”……明显不是张仲景的语言风格,张仲景从来不说大话、废话、空话、套话。“不越”、“都尽”等词无不说明这是后人栽赃,真他妈的造孽啊!

陈无择“三因学说”一为内因、二为外因、三为不内外因……内因、外因之外有个不内外因,五脏、六腑之外有个奇恒之腑,十二正经之外有个奇经八脉,六淫之外有个戾气,还有个奇脉……反正不合常理的都化为一大类,这种分类未免太简单、太霸道了吧。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大一的时候,为了一睹大师风采,跑去偷偷蹭课。大师讲到“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时,眼睛望着窗外,手指指着一棵树,说:“你们看外面那颗树,微风吹过,却只有树梢在动。这就是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当时我还是个中医狂热分子,不免着了他的道,对此大为感叹,“怎么我就联想不起来呢?大师就是大师啊!”……如今我成了个理性中医人,没人再能让我着他的道,不免就觉得那位大师多少有点神经,“吃饱了没事干,撑的。”……如果把今天的我放到当时的情境中,我要接过大师的话来,“大师,树没动,是您的心在动。哈!”……微风吹过只吹动树梢而没吹动树根,那是因为树根是固定的,树梢没固定而已,这和“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什么关系?

风性善行而数变,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症,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这个想象力绝不是胡思乱想。

风为百病之长……也就是说,这世界没有风就没有病,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

待续……
尚古山民
《金匮要略》应该不是张仲景的著作,
      理由:
           一、辩证方法不同;
           二、脉理不同;
           三、文字风格不同。
俗话说:“伤寒如流水,金匮如旋涡”,可见二者差别很大。伤寒从大处着眼,金匮则小处着手,高低立判。不过金匮也确属宝书。
神通广大的葛根汤(续)
江湖医侠
9、用药心得
葛根汤的证治规律,重点在于掌握“病→脉→证→治”的六经病辨证论治原则,从脉与证两方面推演太阳病、太阳阳明合病的范畴,认定太阳经脉、阳明经脉病证的症候群表现,而不局限于现代医学检查确诊的病,将葛根汤的证治规律扩大化、规范化。
葛根汤在方证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加味或合方使用可以拓展方治,如葛根汤加怀牛膝,可以有效降压;加附片,可专于止痛;加川芎,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与大柴胡汤合方,用于减肥;与四妙散,治痛风性关节炎;合大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芩、黄连,是糖尿病的效方;合当归四逆汤,是微循环不良改善剂;与肾着汤合用,对腰椎病变有特效;等等,不胜枚举。
方剂主治功效的改变取决于方中药味的配伍剂量,合方使用能够增强或增加主治功效。葛根汤中,麻黄的发散之力较强,麻黄量大可助葛根增强发汗解表之功,麻黄量少即辅助葛根通络活血。用于缓解疼痛时,芍药与甘草的最佳配伍剂量为6:1,赤芍当改为白芍。若无痛证,芍药的剂量可以酌减。
葛根汤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是体虚易感病人的强壮剂,可增强免疫力,可抗疲劳,可降血脂、可降血压、可降血糖、可降尿酸,加以开发利用,是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品。并且,从实践中体会,葛根汤的药效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极可能还有电解质的营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媲美输液,或某个阶段可替代输液的。
葛根汤的用途如此神通广大,甚至可以与小柴胡汤媲美,故其用法,必须与小柴胡汤的方证鉴别:
葛根汤与小柴胡汤相比,均可条畅气机,葛根汤的主治范畴在表,在项背以上,经脉之间。小柴胡汤的见证必“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虽可“但见一证便是”,小柴胡汤的主治范畴在少阳病、或太阳少阳合病,症候表现在脘腹、在三焦;而葛根汤的主治范畴在太阳病、或太阳阳明合病,症候表现在头项、在血脉。并且,葛根汤证及其类方证的脉象特征为寸脉浮或弦,小柴胡汤证的脉象特征为关脉细弦,平脉辨证尤可鉴别。
葛根汤的应用特别强调方证对应,视病情的复杂程度可作单方使用,也可合方化裁,病情轻缓者,剂量当小其制,急危重症为了保证相当药效浓度,故当从大剂量。
10、应用例举
(1)偏头痛    陈XX    女   41岁   塘洲镇曾家村
2011/6/17初诊:脉右寸浮稍弦、关细弦、尺沉细微弦,左寸弦细偏紧、关沉细微弦、尺沉细弦,舌淡青,苔薄白。诉:左偏头痛,掣痛,欲吐,胃脘隐隐不适。
葛根60麻黄15桂枝30白芍60生姜30大枣15甘草10附片15    五剂   日三服
2011/7/22复诊诉:服药后头痛当即减轻。
按:患者经TCD检查有脑供血不足。脉象从寸、关、尺三部依次表现为由强到弱的阶梯状特征,符合太阳病葛根汤证。左寸脉弦细偏紧,提示头痛,阳虚寒凝,气机不利;欲吐、胃脘隐隐不适,乃太阴病中阳不振之象。葛根汤功效通阳化气、活血通络、缓急止痛,附片辛热,温中散寒,故取葛根汤加附片。
(2)感冒发热    姜XX    女   46岁    湖北武汉
2011/4/29诊: 患者诉头痛、发热、颈项不适、全身酸困极难受,病已数日,服西药不效。量体温39.2°。直取葛根汤原方: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赤芍15生姜30大枣15甘草10  一剂,煎取药汁400毫升(两包)。
按:患者是一位来我处学习的中医教授,对中医信心不足。晚上九点才到,诉已感冒数日,坚持要服其带来的进口抗生素,我夫妻力劝促其服药一包,次日早晨醒来,说半夜汗出即热解,现全身舒畅无比,连称葛根汤神奇。
(3)慢性尿路感染     胡XX   女  49岁    泰和县南溪乡
2011/7/15诊:右寸浮弦稍滑、关弦细、尺沉细弦,左寸细弦、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舌淡红,苔薄白。诉:经常尿路感染,尿急尿频尿痛,头晕头痛,腰酸困,四肢乏力,大便软,月经尚正常。
葛根60麻黄10桂枝10赤芍15生姜15大枣30甘草10猪苓15滑石15泽泻10茯苓15阿胶10      七剂   
按:慢性尿路感染在育龄妇女尤其老年妇女多见,气虚、肾虚、膀胱湿热等思路治疗,取效不易。本案从六经病、脉、证分析,辨为太阳与少阴合病。故取太阳病主方葛根汤通阳化气、补虚和中,与少阴病水热互结小便不利的主之治方——猪苓汤合方使用,标本兼治,效若桴鼓。

   (4)腰椎病     黄XX  女  36岁    沙村圩镇   
2011/6/29初诊:脉右寸上浮弦滑、寸下弦稍沉、关弦滑、尺弦偏紧,左寸细弦稍滑、关弦滑、尺弦偏紧,舌淡红,苔薄黄,咽喉红。诉:腰疼剧,牵涉至右腿偶有痹痛。月经多提前,约一周干净,无明显痛经。泰和县红十字会医院2011.6.29CT检查示1.L3/4间盘膨出  2.L4/5间盘见中央型突出(偏右)  3.腰椎退变。
葛根60麻黄10桂枝30赤芍15白芍15干姜15大枣15甘草10白术15茯苓15怀牛膝30金毛犬60杜仲20威灵仙60    十剂   日三服
2011/7/14 复诊诉:腰疼明显减轻,时有时无。要求巩固治疗,继用原方,七剂。
按:腰椎病无论何种类型,病机皆因少阴肾经本虚,骨节劳损,复加外感风湿、或脾虚生湿,湿气下流,困于腰,年淹日久,寒湿、痰湿缠绵,督脉不通,遂成腰痹。以西医手术或中药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病情多有反复。从六经病、脉、证论治,腰痹属于《金匮要略》中所谓“肾着之病”范畴,与太阳、太阴、少阴合病相关。本案辨为太阳太阴合病,取太阳病主方葛根汤合太阴病主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表里同治,加上“四味腰痛丸”即怀牛膝、金毛犬、杜仲、威灵仙四味的特效专治,疗效自在帷幄之中。
“四味腰痛丸” 是我拟定的一个专治腰肌劳损、腰椎病的经验方,由怀牛膝、金毛犬、杜仲、威灵仙四味药组成 ,其中怀牛膝补肾利水,金毛犬壮骨健腰、杜仲补肾强筋,威灵仙化瘀通痹,药证之效直接作用于腰部,药效专治。如果腰部疼痛放射至腿部,坐骨神经痛或小腿抽筋,腓肠肌痉挛,则合芍药甘草汤,名“六味舒筋丸”。
(5)糖尿病    刘XX    女    62岁    吉安市
2011/4/23初诊:脉右寸浮弦细、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左寸细弦、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舌淡偏胖,苔薄白。诉:头晕头昏,咽喉不适,左偏头掣痛,眼睛视力朦胧,大小便如常。检查血糖偏高。正服西药降糖药。
葛根120麻黄10桂枝15赤芍15生姜15大枣15甘草10黄芩15黄连30大黄10附片10细辛10草决明15        十剂   日三服
2011/5/1二诊:自测血糖早餐前6.20,餐后8.0, 脉象:右寸浮细弦稍滑、关细弦滑、尺沉细弦稍紧;左寸浮细弦、关弦滑稍硬、尺细弦滑,舌淡青、偏胖,苔薄黄,舌下络脉稍粗。诉:疼痛,视力好转。咽喉不适,饥饿感。嘱停降糖药。
葛根120黄芩15黄连30甘草10大黄15附片10细辛10知母15竹叶10石膏20麦冬10党参10花粉15陈皮15      十剂     日三服
2011/5/20三诊:脉右寸浮弦稍滑、关沉细弦、尺沉细弦稍紧,左寸沉细弦、关弦实、尺沉细弦,舌红偏胖,苔薄黄。舌下络脉青紫粗壮。血糖:早餐前5.8。诉:头晕,呃逆,头重足轻,手臂、下肢痹痛。头部左侧痛感。
葛根120麻黄10桂枝15赤芍15生姜15大枣15甘草10黄芩15黄连30大黄10附片10细辛10草决明15怀牛膝10川芎10        十剂    日三服
2011/6/1四诊:脉右寸浮细弦稍滑、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左寸沉细弦、关弦稍滑、尺沉细稍弦,舌淡青,苔薄黄,偏胖。诉:血糖稳定正常。偶有头痛,稍有口渴,不喜饮。
葛根120麻黄6桂枝15赤芍15生姜15大枣15甘草10黄芩15黄连30大黄10附片10细辛10草决明30怀牛膝10川芎10泽泻10白术15        十剂   日三服
2011/7/5 陪随丈夫来诊,告诉已停西药两个月、停中药一个月,血糖正常,现无任何不适。
按:糖尿病在西医认为是个不能逆转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但我从纯中医药治疗,却屡屡见效,认为糖尿病的病程从六经病辨证论治,其提纲挈领的优势不可替代。糖尿病初始于太阳阳明病,以阳明经证、腑证多见,表现为肺热胃火的机能亢奋之象;继而发展为厥阴病,寒热错杂,气机不利,表现为脏腑器官功能受损;厥阴病阶段失治,则进入少阴病,则阴盛阳微,水火不济,为糖尿病终末期,脏器已损,机能衰竭,并发症层出不穷,是生命垂危阶段。故糖尿病之治,若能阻断于太阳阳明,则事半功倍;即便病已经转入厥阴,治之得当,尤可逆转。但在少阴,沉疴难起,但治有重剂,亦是苟喘延年,半死半生。所以,糖尿病的治疗,重在六经病提纲挈领的辨证,从太阳阳明病阶段予以截断逆转法的治疗,是疾病向愈或恶化的关键。如本案例示,辨证为太阳阳明厥阴合病,将主治太阳阳明的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与主治厥阴的大黄附子汤,三方合用,及早予以截断逆转,疗效证明方法有效。
(6)脑梗塞    杜XX    男   56岁    灌溪绿竹
2011/6/1初诊:脉右寸浮弦滑过寸、关细弦滑、尺沉细涩稍弦,左寸浮弦滑过寸、关细弦滑、尺沉细弦滑,舌淡紫,苔白腻水滑,舌下络脉稍紫。血压130/65mmHg。家属诉:平时有高血压史,前日突然间头昏,感觉头重足轻,当日下午语言不利,右半身偏瘫麻痹,及时去泰和县XX医院检查,CT提示:脑梗塞。现正住院。由别人介绍,要求中药治疗。
葛根300麻黄30桂枝30赤芍60生姜30大枣15甘草10怀牛膝60三七10益母草30 石菖蒲15  三剂     日三剂   
2011/6/4二诊:脉右寸浮弦紧过寸、关弦滑稍紧、尺沉弦紧,左寸浮弦滑过寸、关弦、尺沉弦滑,舌红略紫,苔黄白腻。诉:服药后不由自主想笑,现语言流利,手臂活动自如,但右腿感觉不仁,偶有抽筋。已出院。嘴角稍有向左歪斜。喷嚏多。、
葛根300麻黄30桂枝30赤芍60生姜30大枣15甘草10怀牛膝60制南星15益母草30 石菖蒲15黄连15地龙30       五剂     日三服  
2011/6/10三诊:脉右寸浮弦短过寸、关弦软、尺细弦,左寸浮弦、关细弦、尺沉细弦,舌红稍青,苔白腻。诉右半身乏力,语言稍吃力,嘴角微斜。出汗重。血压150/75mmHg.
葛根300麻黄30桂枝30赤芍30白芍30生姜15大枣15甘草10川芎15怀牛膝60石菖蒲30附片10地龙30钩藤30黄芪50           五剂  日三服
     2011/6/18四诊:脉右寸浮弦短滑过寸、关弦短滑、尺细弦短滑,左寸浮弦短滑向内斜,关细弦短滑、尺细弦,舌淡红,苔薄白。诉:右半身乏力,睡眠差,余症不显。
葛根300麻黄10桂枝15赤芍30干姜10大枣15甘草10怀牛膝60菊花30地龙15牡蛎30细辛10防风10茯苓30党参15当归30川芎10黄芩15明矾3  五剂   日三服
2011/6/25五诊:脉右寸浮弦短滑过寸、关弦短滑、尺沉细弦,左寸浮弦短滑过寸、关弦稍滑、尺沉细弦,舌淡红,苔薄黄。出汗明显。血压148/70mmHg.诉:感觉全身乏力,偶喷嚏。无余症。
葛根300麻黄10桂枝30赤芍60生姜15大枣15甘草10怀牛膝60川芎10黄连10石菖蒲10附片15山茱萸60龙骨30牡蛎30      五剂   日三服
     2011/7/5  六诊: 血压145/80mmHg 。右寸浮弦过寸、关弦、尺沉稍弦,左寸缓稍弦、关弦偏紧、尺沉细,舌淡苔白水滑。诉:偶有发笑,喷嚏多。
葛根300麻黄10桂枝30赤芍60生姜15大枣15甘草10怀牛膝60川芎10黄连10石菖蒲10附片10威灵仙30黄芪60地龙30      五剂  日三服
     2011/7/12 七诊: 血压155/80mmHg 右寸浮弦稍硬过寸,关弦细稍紧、尺沉弦,左寸浮弦短滑、关弦稍紧、尺沉细涩微弦。舌淡红,苔薄白、根黄腻。诉:偶有右半身麻木。无明显不适。处以侯氏黑散加制南星,巩固治疗。
菊花40桂枝15细辛10干姜10防风15党参15桔梗10牡蛎30当归15白术15茯苓30川芎10黄芩10明矾10怀牛膝60制南星15   七剂  日三服
     按: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一般咎于“内风”所致,故名“类中风”。从六经病辨证原则,即从“病、脉、证、治”诊疗模式论治,头部病变多与太阳、阳明两经相关。推求脑梗塞的病机,首先在于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粘稠、血管脆弱,是内因;次则遭受风寒,血管被动收缩,是外因。血液得热则行,烦劳则张,血管破裂即是脑溢血;得寒则凝,血脉阻塞即是脑梗塞。故“中风”之证,内外因素缺一不可,所以古人有“外风引动内风”的见解,治疗强调表里同解、攻补兼施,如大、小续命汤之类。而自明代张景岳、赵献可发明“类中风”,以肾水亏虚、肝阳上亢论治以来,现代医家皆宗其说,治疗不外乎镇肝熄风、活血化瘀,并且忌麻黄为虎豹。本案例的脉证符合六经病辨证之太阳阳明病、厥阴病合病的诊断,采用太阳阳明病主方葛根汤,超大剂量的葛根与麻黄配伍,以发散表里风邪,合厥阴病主方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寒热并用,釜底抽薪,少量频服,甚至鼻伺灌服,迅速起到清上与泄下并举、既可以消除脑水肿,又可以扩张脑血管、防止炎性感染,提前预防因脑梗塞导致的机能减退,起到立竿见影的急救效果。
经多例验证,本方法的疗效非常法可比。如我的河南郑州学生李闯治其母,已昏迷不醒,以本方采用鼻伺灌服,一天即恢复意识,不到一月即愈,并无明显后遗症。还有另一学生广东梅州池少明,其表妹因车祸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人事不省,高热不退,已经九天,问处方于我,指导其应用本方,数日即效。
G经方
回 楼主(江湖医侠) 的帖子
首先感谢楼主侠骨之心!侠骨之技!
花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时间欣赏完佳作,虽悲愤于动车相撞的日子里,也平息了一下心情;
以后葛根剂和柴胡剂将并驾齐驱于中医领域;
怀牛膝、金毛犬、杜仲、威灵仙四味腰痛丸也将和四味健步丸同步于医林;
病、脉、证、治这四个字。是研究经方医学的金钥匙!
槐杏
学习徐老师医案,关于脉象,总是有点晕。比如弦脉,几乎每案必有,总题点明,分案可以不写。另,几乎都是几种脉相兼,真是难学!是平脉必兼弦,还是病脉必兼弦?另,脉必有兼乎?还请老师指教。
昏迷不醒17天
ccshi
2011-5-17-22:00
患者,苏*山,男,43岁,农民,平素好酒。病前因中午饮酒后劳动出现,“突发昏迷4小时”,急诊颅脑CT:1.左侧颞顶枕叶脑出血(约91ml),考虑肿瘤破裂出血;2.小脑幕疝和大脑镰疝3.;左侧额骨凹陷性骨折,即入住本市中医医院,气管导管保留,尿管保留,大便未解,查体:T39.8`C,P120次/分,R23次/分,BP214/112mmHg,神志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GCS4分,病检:少突胶质细胞瘤,查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腹部B超:脾内多发混合性占位。入院经手术及对症治疗11天仍昏迷,市中医院及市人民医院颅脑外科主任会诊无果,于5-28出院,入住我乡镇医院。
        患者是同事主管,本人值班时从患者家属闲聊中得知其回镇医院待死,其家属仍想搏一搏,死马当活马医,死亡也不追究医院医生责任,并与之闲聊:经方或许可助苏醒一力。
       于6月3号患者家属,主动要求中医治疗,并告之家属,病情严重,拖时太久,经治疗不死也残,家属无异议:
        患者,肤黄暗大国字脸,整体粗壮,苔黄厚腻,昏迷,GCS4分,予处方:大柴胡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桃仁承气汤各30克;当晚7点许,家属述腹泄一次,量多约6~?斤,色黑暗,为其清理粪便中发现数小块质中黑便,经查看眼眶凹陷,每小时尿量减少,并予补液纠正脱水…
       4号早中均腹泻一次,量少,稍有烦躁,左眼不睁,右可自动睁眼,强刺激可喊痛,苔淡黄,右侧可动,处方:解郁汤麻附辛汤补阳还五汤真武汤
       5号6号均有放屁,眼较前可增大,右侧可动,左侧偏瘫,予解郁汤补阳还五汤金匮小续命,药后胃管脱掉…
       7号零点许,患者家属梦中惊醒:“我肚饿”,并喂肉粥一碗,偶可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右侧可动,左侧肢体可平面移动,苔黄腻,未解大便,予白天:解郁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小续命,晚:候氏黑散,制马钱子三分一吞服。
        8号后一直服用解郁汤小续命麻附辛汤至6月2?出院,出院时可简单回答问题,饮食大小便基本自理,可扶走,记忆有障碍继续服药治疗…
        前几日见到患者三弟,说苏*山,自己拿拐杖可在室内走动,记忆仍有障碍,饮食大小便可自理…
        本案的治疗有患者家属死心一搏的决心,期间治疗更得到兰洪喜老师远程指导,或者这就是经方缘!
兰洪喜1
紧抓体质脉搏
用得很成功

期间在上级医院花费6万人民币,

然而依旧昏迷,和以前那个糖尿病重病人相同的是体质都是大柴胡

因为昏迷,多日未排大便,人工形成阳明证,下之为正治

大黄,芒硝都可以,脑内有淤血,体格壮实桃仁承气。下之


是酒客,有湿热,葛根芩莲清之

大柴胡对体质,

清理粪便中发现数小块质中黑便就相当有燥屎五六枚

二诊麻黄附子细辛,麻黄不久煎不去沫,取其促醒之功


小续命汤对脑血管意外效果好

最关键是马钱子的使用

目前中药最有效恢复瘫痪神经的药物就是马钱子

按我原来使用方法,绝无副作用

经过一番治疗,病人终于恢复到满意状态
皆是经方之功也



防风通圣散的配无意义与应用
lin21721
一、配无意义
  防风通圣散所主病证为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治宜解表通里,疏风清热。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在表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里荡热,使在里之热从下而泄。配伍山栀、滑石泻火利水,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肃肺胃,助硝、黄清泄里热;更以当归、川芎、白芍和撒祛风,白术、甘草健脾和中,既利祛邪,又防伤正。综观全方,解表、清热、攻下并用,而以清热为主,解表为辅;虽用硝、黄通里,其意则在泄热。诸药合用,上下分消,三焦并治,表里双解,气血兼顾,汗不伤表,下不伤中,其用极效,故名“通圣”。 (更多医药考试资讯尽在http://yiyao.kaoshibaike.com/
二、应用

  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
  此外,亦可用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隐疹等。
求教桂枝体质和桂枝茯苓丸体质的一个问题
雪域太阳
看了黄煌老师的《十大类方》和《药证与经方》《黄煌经方手册》,有个问题;药证和方证是什么样一个关系?
比如:桂枝体质《十大类方》中说是林黛玉型体质,体型偏瘦。但《黄煌经方手册》桂枝茯苓丸,药证要求体质强壮,视乎与桂枝证的林黛玉体质要求不符。实在不懂忘老师指教。
龙志勇
我说一下哈,“桂枝茯苓丸,药证要求体质强壮”,这里的强壮指的是患者虽瘦弱,但正气不虚的样子。

学习不能死于句下,得灵活~~~
雪域太阳
依楼上老师所说,那问题又出来了:大黄体质——外观体征:体格壮实肌肉坚硬,但大黄蜇虫丸的药证又明显要求形体消瘦,如何区分桂枝茯苓丸和大黄蜇虫丸这两个药的运用?求教
兰洪喜1
桂枝体质是白瘦

有的运动员就是白瘦

白瘦不是全部虚弱,有强有弱

桂枝茯苓破血活血,刺激胃,
用于桂枝体质有淤血的

瘦弱人需要合用扶正剂

略强壮的,可以直接用


桂枝茯苓本人意见有三条

面部红血丝明显
舌下静脉淤紫
小腿肌肤甲错


桂枝体质。有此3条。无论症状都可以使用,桂枝体质虚弱者合用扶正剂就可以
但要说明一条
桂枝茯苓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一般般,不是西医说的那样,子宫肌瘤就用桂枝茯苓丸,那太牵强
南越
桂枝茯苓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一般般,不是西医说的那样,子宫肌瘤就用桂枝茯苓丸,那太牵强
兰兄所言极是,本人曾用桂枝茯苓治一子宫肌瘤患者,出现头晕,纳差现象,请问兰兄,对于这方面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drongh
子宫肌瘤,是西医的病名,对中医只是参考作用。
子宫肌瘤,有时用龙胆泻肝汤有效,当然需要有龙胆泻肝汤证。
houlaizhe
4楼说的正是。
光靠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还是力量不够。
子宫肌瘤治疗起来,生长在内层(粘膜层),中药效果明显。生长在肌层中药有效果。生长在外层(浆膜层)中药基本没作用。

雪域太阳
那么桂枝茯苓丸不是桂枝体质么?大黄蜇虫丸不是大黄体质么?希望黄师给予解答。

雪域太阳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急性乳腺炎一例
龙行天下
一女23岁,产后10余天突发高热,体温39.5°C,右侧乳腺肿胀疼痛,右乳腺外上象限局部温度升高,稍红,有节结,大如枣核,考虑急性乳腺炎,给以头孢唑林钠5.0静点,三天后患者未再发热,但乳腺仍疼痛,肿胀之势不减,遂给予汤药,以仙方活命饮加减,二花20白芷10天花粉15贝母12赤芍12当归15陈皮10皂刺10乳香没药各5生甘草10穿山甲4(分冲)两剂水煎服。
两天后虽疼痛有所减轻,但仍肿胀不减,小儿吮乳时乳头疼痛明显,重新审视病人,患者个矮,体虚胖,面白,易出汗,腹软,呈“黄芪肚”,虽患热证,但患者舌淡胖大,苔白,脉弱无力,考虑患者为黄芪体质,热证而体质有寒象,有虚的一面,受网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痤疮的启发,遂应用该方,柴胡15桂枝10天花粉20生牡蛎30干姜10黄芩15生甘草10黄芪30鹿角胶10(分冲)路路通,两剂水煎服。分析柴胡疏肝,乳为肝经所过,天花粉、黄芩清热解毒,生牡蛎散结,鹿角胶、干姜、桂枝通阳温中,黄芪益气补虚,调节体质,托疮生肌,路路通引经通络。
两剂后患者病情好转,疼痛肿胀减轻,小儿吮乳时乳头疼痛减轻,继服三剂,三剂后患者乳腺恢复正常,病愈。
本人才疏学浅,治疗中的对与错望各位老师、网友、同道们指正。
[网友医案]黄连阿胶汤一例
pingguohong
患者男性 70岁 以贲门癌化疗后一月入院 患者入院后多次出现黑便 复查血色素4.2克,给以输血治疗后,患者又出现夜间烦躁不眠,坐卧不安,夜班医生发现患者赤身躺于走廊长凳上,辗转不宁,查体 贫血貌 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舌质淡,脉大无力,结合脉证,给以黄连阿胶汤原方加生地,因机器煎药阿胶无法煎煮,未用,鸡子黄一枚,药隔水加温后兑入,一剂后当夜安寐,一周后睡眠佳,心烦消失,随访一月,无反复。
写出本案 一为说明 黄连阿胶汤中阿胶非为必用 二 该患者也并没有舌质嫩红 脉细表现 用方出发点在 下部出血的虚性亢奋(黄师语录)
          苹果红首案
补充一点,该患者用中药前曾经肌注过安定,口服过阿普唑仑片 多虑平,无效。
[网友医案]验案一则(原创)
cuijp196
  忆2008年8月7日晨,小儿腹痛甚,扪之皮肤,干热无汗.妻疑有外科症状..缘于医院几日前刚有一小孩有类似症状,且做了手术,余不同意.郑重起见,先找内科.汪医师处以藿香正气水,颠茄片,琥乙红霉素片,病毒灵,贝诺酯片,乳酸菌素片等,服之不效.至中午,腹痛不减.前此,小儿骨折,似乎也没这么痛.询之再三,只是钝痛,不是刺痛,稍稍放心.我开香薷饮一剂,价值0.8元,服后5分钟,即微微作汗,腹痛也有所缓解.至下午4时,午睡醒后,又喊腹痛,且发热至38,1度.又领至名医胡大夫处,开方同上,只多加了黄连素片,654-2片剂,同时打了一针柴胡安痛定,至晚上,儿子发热已退,但腹痛仍不减,只好输液治疗,以防止脱水.
    第二日上午,腹痛仍不减,诸多西药使孩子水入即吐,甚至不断抽吐,状甚可怜,身躯本已瘦极,抽吐时更觉可怜,为人父母,实不忍心.我决心以己之力治之,不必再求人矣.再次诊,口不干,平时脐周痛,面白,脉虚,舌胖水滑,有齿痕.之前网上曾读余国俊先生经验,中有一方,可以一用.
     黑附片15   芍药10   茯苓10    白术10  葫芦巴10    生姜10片
   药煎好时,已是8日下午5点多了,两日来,儿子饮食几乎全废,我仅用5-6汤勺,没想到,儿子再也不喊痛了.真是中药用对路,其效若桴鼓.
   是日,值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式.恰本地狂风暴雨乍歇,全家兴高采烈与国同庆,不亦乐乎?
wangqixian
楼主用的是--真武汤加葫芦巴,难道你是成都大夫?
drongh
这个小孩开始就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cloudsknow
  真武汤中附子、芍药都主痛证,附子配芍药可治少阴伤寒、腹痛。清吴仪洛《成方切用》、郑钦安《伤寒恒论》称真武汤为“治少阴伤寒腹痛”之方。
    真武汤不仅可以治疗肾阳虚衰,水气为病,还可以扩大运用于寒凝内痛之证。

    下供参考:
    脐下痛,证名。腹腹部疼痛。见《时方妙用》卷二。有寒痛、火痛之别。寒痛乃肾阳虚寒而阴寒凝结,宜真武汤,或桂枝茯苓汤。火痛者,必小便不利,或小便点滴胀痛,宜五苓散送下通关丸。大便不通者,宜下之(见《医学刍言》)




上一篇:豆腐乳、漱口水和藿香正气水成酒驾“暗器”
下一篇:坛友佛手《内经心悟:复气论辨证与治验》出版发行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续上

[推荐]历代本草汇编大青叶


大  青  叶(《名医别录》)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多系栽培。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原植物喜温暖环境,耐寒、怕涝,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大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临床用名有大青叶、鲜大青叶、鲜大青叶汁。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苦,大寒,无毒。主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
《药性论》:臣,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
《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心烦闷,渴疾口干,小儿鼻热疾,疯疹天行热疾及金石药毒,兼涂医肿毒。
《本草图经》:古方治伤寒黄汗,黄疸等,有大青汤。又治伤寒头身强,腰脊痛,葛根汤内亦用之。大抵时疾多用之。
《本草纲目》:大青气寒,味微苦咸,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枣汤,大青四物汤。故《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
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
《本草经疏》:大青禀至阴之气,故味苦,气大寒无毒。甄权云:大青臣,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简误:大青乃阴寒之物,止用以祛除天行热病,而不可施之虚寒脾弱之人。
《本草乘雅》:东方生风,入通于肝,其主木也,其色青也;言能宣大风木之用,因名大青。味大苦,气大寒,虽待阳为标,热为本,亦非阴凝走下之比;力使自外而内者,仍从自内而外也。读仲景先生大青龙汤两法,一主标阳本风之从化,一发标阳本寒之将隐,则得之矣。
我所认识的安徽民间经方大师蔡常福老师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 温兴韬
     今春有幸前往仰慕已久的经方圣地-南阳,参加2011经方医学论坛,那天早晨从宾馆乘坐大巴前往会场,不经意间听见车上有人在谈论经方,语出不凡,令我吃惊。回头见一位长者正侃侃而谈,其对经方大义的认识准确深刻令我敬佩,其临床思维的独特令我叹服。因时间仓促,不便上前问候请教,又不知这位老师是何方高人,心中深感遗憾。但他那简短却精辟深刻的论述着实让我感受到他的境界和魅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恰似九五年我在南京第一次听恩师黄煌教授讲经方时的感受,再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振聋发聩!
当晚,我与同行的几位设法找到老师的住处,此时房间内已挤满求学问诊的同仁,好不容易挤进去。见面才知道这位蔡老师带着两位弟弟及一侄子同来参会。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正想寻找我,相识之后,老师对我的桂枝汤一文鼓励有加。并不无感叹地说了一句:“真没想到现在还有人会用桂枝汤。”老师对我的喜爱已是溢于言表,庆幸自己在圣地得遇良师!感恩仲圣显灵,更感谢恩师黄煌教授及宛西制药提供的宝贵机会。
交谈中得知老师对经方六病的认识非常深刻,特别强调掌握六病的重要性,方证了如指掌,对方后的加减剂量记的分毫不差,我在叹服的同时更觉惭愧惶恐。我平时亦很重视六病方证,曾写下:不明六病难解伤寒,熟谙方证自有活法;六病之外无奇疾,方证之中有活法。但同老师相比,我的认识肤浅太多。
言谈之中,蔡老师流露出对恩师黄煌教授的崇敬,不仅对黄老师的学术成就高度赞赏,特别是对黄老师那全身心的无私的倡导经方普及经方发出由衷的赞许,认为黄老师非常了不起,说中医的振兴,经方的振兴非黄老师莫许!
老师是第一次出来参加中医学术会议,平时与外界联系较少。这次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南阳,是老师多年来的夙愿! 见有这么多经方爱好者,便一改往日的消极情绪,重新振作起来。
当天的一则医案更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参会的广东省中医院一位中医博士,请老师为其患顽固性失眠等症的父亲治疗,老师以见不到病人为由婉拒,但拗不过博士的再三恳求。当博士接通其父的电话,老师与其交谈后,从其所诉的症状及声音,便认为病情很重,当时为其开了两剂小柴胡汤。当时博士对何以用小柴胡汤很困惑,难以理解。更令博士惊愕不已的是,老师判定患者必然舌苔全无。第二天,博士告诉大家,其父当晚服药一剂即可安睡。此前其父连续服用大名鼎鼎的李可老先生以重用附子为主的方剂达数月,病情反日渐加重,尤其病初尚有舌苔,服药后竟然舌苔全无。那天中午,博士在南阳宴请蔡老师一行,席间被老师精辟而丰富多彩的论述震惊了,几度失声痛哭,恨自己学医不精,令老父久遭疾病折磨,真的枉为博士,愧为教授。
老师被该博士的诚恳所打动,遂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六经图》相赠。这《六经图》是老师几十年心血凝结而成,是学习经方的门径。老师有感于当下中医特别是经方的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故此次南阳之行特携带自己心爱之作,以觅知音,寻找可传之人。
在返程的列车上,我完全沉浸于对老师的思考,反复思考回味老师对六病方证的认识、对一些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认识与治疗思路。我无法想象,老师何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名大师级的经方家?虽没有著书立说,却有真知灼见;虽没有标新立异的理论,却有卓越的临床疗效。这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孙思邈的一句话: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经方真的有口授相传的一宗吗?为何唐以后绝少有人提及?又何以在这个时间段显现出来?难道这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吗?果真如此,则对经方的传承发展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原来在南阳会议的半月前,我接到一陌生的电话。这位先生自称是在网上见到我的文章而感兴趣,交谈之中得知他擅用经方,但又从未参加过经方及其它中医学术会议,对经方界的情况了解甚少。当时他对我说他的哥哥是经方天才,如何如何,我因不了解真实情况而未置可否,只是向他介绍恩师黄煌教授与经方沙龙的一些情况,及即将召开的南阳经方会议, 他表示愿意参加。不想他们叔侄四人竟如约参会,这才引出了经方史上的一段佳话。
回到家,蔡老师先后两次打来电话,与我交谈经方,并对我表达出无限的期许。我原本打算在女儿上大学后,到外面拜访名师。何曾想到大师就在眼前,不期而遇。当即带领众经方同仁上门拜师!此后我偶于周末到老师处侍诊学习,耳闻目睹老师那深厚的经方理论与精湛的临床技能。前几年我曾写下:“独持经方、专研方证”为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何曾想到老师多年来正完全秉持这种精神。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经方的学习、研究、临床应用,除了早年务农外,其它的业余爱好一样不会 。老师所以能对经方的运用得心应手,与他心无杂念密不可分,诚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老师的用药谱较窄,大多是经方上的药品,特别是遣方用药完全遵循经方的精神。常常痛斥时方医那许多颓废的理念与平庸的疗效。他认为真正掌握经方的人是不需要用太多的时方。言下之意是指那些虽被称为经方家而常常用时方者并未真正掌握经方,只有像范中林等少数纯正经方家真正得经方三昧。
老师与我谈及他中年曾遍游大江南北寻访名师,期间虽遇到一些经方医,但境界水平却不能让自己折服。更多的是些时方医,简直难以沟通交流,常常为找不到知音而苦闷。他曾听说在皖南泾县、青阳一带民间有经方高人,但一直未能访到,引以为憾。


老师对六病的认识非常深刻,尤其对太阳病及少阴三急下有更独特深刻的认识。认为很多老年病人,出现气喘胸闷等症,常被认为是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其实很多是肠道积滞,用承气类方往往一两剂即愈。老师多年来,抢救此类危重症成功者难记其数。老师年轻时,一次从外地回家,见祖母病危,已被家人放在门板上,准备后事。老师询问病由并诊脉,只一剂小承气而愈。一患者瘫痪多日,四肢软弱,脉微无力,语音低微,多日不大便。认为其肠道有宿食,胃气被抑。以小承气汤重加生姜,患者服一剂即可活动。另一患者,顽咳难愈,咳则眼突,声如撞钟,不欲食,用小承气汤立愈,随之欲食。多年来,我用木防己汤治疗心功能不全很有心得,但对去石膏加茯苓加芒硝汤缺乏认识。老师的论述让我即刻领悟。非常有意思的是,前些天我去合肥开会,会后与在铁四局医院任内科主任的二弟兴禹谈论此事,不料二弟听后竟拍案而起。说多年来,屡屡有顽固性心衰久治乏效转到这里,他在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非常注重通大便,病情往往迅速改善,这已成了他治疗心衰的秘法绝招。他在西医院,按规定西医不得开中药,所能用的无非果导、麻子仁丸、硫酸镁等,但却收到异曲同工之效。这又佐证了,我近年广泛运用厚朴七物汤治疗顽固性心衰、心肌病等获效的原因。
老师曾治一重症喉炎,被医院误诊为食道癌,症见:骨瘦如柴,发音进食极为困难,被抬到诊所。根据其以往的生活习性及当下的脉证,认定是少阴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在诊所内煎汤喂服,药下咽不久即觉咽胸舒适,开始说话,并欲进食,随之食面条半碗。家人连连跺脚,大骂此前的庸医无能,险些误了老人性命,更后悔没早点来请蔡老先生治疗。老师还说,一些异常怕冷的人,貌似虚寒证,往往并非是寒,反有大热证,这一点,我在临床亦有体会。王孟英医案伏热篇张养之案,正是一则最典型的医案。
老师不仅在临床上有卓越的疗效,在经方理论上亦有很深的建树。他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编成流畅的歌诀,便于学习记忆。老师很重视对经方病理的认识,认为经方的病理正蕴含在那些看似简易却更能准确反应疾病本质的脉证组合中,不领会经方的病理是难以学好经方的。经方大师曹颖甫亦言:“不明病理者不可与论伤寒”。老师并不因循守旧,而能与时俱进,对现代疾病谱有很深的研究,根据经方理论创制了一些疗效确切的新方。我深深体会到老师是位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经方大家,与那些仅仅掌握某些单方验方的民间医生不可相提并论。
老师屡屡告诫我等,一定要重视医德,无德不可为医。他常说:“走东学,说西学,圣人之理摸不着。你有德,你得。你无德,你得此书不知觉。”
在随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将老师的心得与经验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与临床疗效。如我原先治小叶增生疗效参半,即使有效而疗程也较长。还是在南阳的车上,曾听老师说:小叶增生,其胸痛而两臂难以抬举,麻黄附子细辛汤服之汗出而愈。我原先根本想不到用此方可治小叶增生。近来治一女胸痛颇甚,伴心悸,恶风等症。B超示两乳小叶增生。据其脉证用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七剂,复诊诉述服药一剂胸痛大减,复查B超,两乳结节减半。这正如九五年我在南京学习,见黄老师用葛根芩连汤治鼻咽癌、用白虎汤加味治崩漏一样,大大超出自己平时的想象。如今,我深深体会到,很多疾病治疗乏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临证思维僵化,更多的被时方思维约束,不能真正从方证着手,未能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也让我对宋陈自明的“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老师虽然隐没于民间,虽然身处市井之中,却有范文正公的情怀。对中医的现状与未来及民众疾苦充满深切的忧患之情。

立夏之夜,老师领着我漫步雨山湖畔,详述自己几十年来充满艰辛的经方之路。老师早年跟随自己的姑父-蚌埠民间经方家学习经方,特别是其大师兄境界很高,终日手不离《伤寒论》,对《伤寒论》的很多条文悟的非常深透。曾治愈多例西医确诊的白血病人,后却遭到西医专家的诽谤侮辱,由此而厌倦尘世遁入空门,郁郁而亡,此事也重创了老师的心灵。
老师是师承出身,没有医学院校的学历,又因性格刚正不阿,多次错过获取执业医师证书的机会。故而在行医过程中屡屡被查抄罚款,弄的生活无以为继。多少次险些弃医务农,却因无法割舍对经方的挚爱而忍辱负重,默默坚持探索经方、实践经方、传承经方。先后将自己的几位弟弟及子侄等人培养成为优秀的经方医。
老师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将他的经验学说特别是有关桂枝汤的认识应用整理成书传承下去,以期有助于后学。 但我深知自己学力浅薄难以胜任,期盼高明有识之士来发扬光大老师的宝贵经验。                  
我在回来的路上有感而发口占一绝。
                                                              初夏拜师感怀
                                                             初夏江城樟木香,
                                                              雨山湖畔论经方。
                                                              经纶满腹知音少,
                                                              谁信良师市井藏?




                                                                                                                                                   2011-7-13



[转载]当今脉学十大名人简介
黎小裕
本文是李晔姐写的,我转过来以显同仁。对当今脉学也算有个管见。


说起当今脉学十大高人,我也只是有所耳闻而已。脉诊水平还是要看实战


1、周华青
他的图像脉诊下载地址:
http://www.mingyi99.com/forum.ph ... zA1Nzc4NjMzfDQzMTEx


2、李新儒
他推行波浪脉诊理论,发明了一种速成波浪脉诊对卡盘,该盘可使学者很快学会并掌握诊病方法。


3、金伟
学他的脉学,高等数学要好。但你幂函数算得好也未必能把他的东西学来。


4、崔鑫伟
无学历的草根中医代表,确实有点功底,可能有特异功能。
他的实例说明中医并不是你看的书多或临床多就一定会技术精湛,而是还需要有一定的悟性。
他讲究:在诊脉时应心脑具空,以感其型而外应其像。
提倡:应凝神内视,调节呼吸,待呼吸变为匀细绵长之鼻息时,心神亦会随之而安宁,此时在下指诊脉,方可收心手相应之效。
他在指腹的运用方面比较好:以最敏感的指腹部位分成相等的若干等份如绿豆粒大小,然后在逐渐扩展范围使其满布整个指腹达到网状为止。代熟练后熟记于心在使其恢复空白,在临诊时收发由心。
他分为五部脉。把脉诊的三部延长到五部尺部下为膝关节;再下一个位置为踝关节。此两个位置以指腹的中间为点。寸部上(腕横纹)为头部。左侧为全身的肌肉骨骼,右侧为全身脏腑各组织。肩关节在颈部略下的血管壁的两侧,肘关节、腕关节依次向下排列。
把寸、关、尺三个部位视为整条脊柱。
他的新脉有:
断弦脉:、假革脉、半币脉、双刃脉等。
他的肺的取位亦与人不同。肺癌的诊断:肺在脉管的分布约在原始脉关与尺之间,肺癌患者可以在此位置摸到血管的张力较为紧张,同时在此位置又可感到似有斜针在搏,略有刺手感。肺气肿的患者在此位置所摸到的血管的张力紧张度极为明显,似乎有将突破血管而外出并且跳动非常激烈。而同时还会有炙手的感觉明显高出以上诸症。
支气管炎的诊断:肺在脉管的分布约在原始脉关与尺之间,而支气管在此处稍沉取便可得之,患者的此处脉的张力有一定的紧张度及炙手感。
气管炎的诊断:肺在脉管的分布约在原始脉关与尺之间,而支气管在此处稍沉取便可得之而在顺势上推则为主支气管、气管,而气管炎的诊断则在气管位置的脉搏的张力紧张度的增加及炙手感。
其余的也有别于传统脉学与其他人的诊脉部位。
我去年整理了他的资料,很零碎,制成ppt,只完成了一半,因为学寿小云教授的课,没继续搞完。


5、黄家医圈
外姓人就别惦记了。。


6、王光宇
老师的东西挺好的,我想学,打过电话,徒弟说以后王老不授课了。后来看到王光宇老师在去年12月20日,亲临泰安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微观脉学学习研讨会。错过了!可能在电话中答复的王老弟子怕老师的东西被更多中医掌握吧?天地之大岂能趺量,难道不知天下没有王光宇还有寿“光宇”、许“光宇”,还有众多研究微观脉学的医者。这样的做法,只能使自己封闭在老师光环下。自己不变,天地还是在变的。社会总是在推动中进步。希望咱们医道同门胸怀磊落,不辱师门。何况,为老师扬名是弟子在责任啊。


7、陈氏古陈志渊


脉以-昆仑天元脉,与浙江丝线脉为主。
此两种脉法的关部较低,即向下滑半个手指头的地方。传统指法在天元派法和丝线脉法经临床训练已改良,较简化。
天元脉法:首先医者三指按寸、关、尺三部由浮中沉的力道逐渐往下沉按,再由沉中浮逐渐往上举,过程中不可松离。医者感受脉中上下、来去、至止之信息。再由中指向下施力(由浮往沉部),关部按,而食指(寸部)、无名指(尺部)要浮部静待,感受中指关向寸、尺挤出的脉象信息。然后由寸、尺施力,关部接收脉来信息以察脉的转向,左、右、偏内、偏外,冲上、冲下、有无来回、有根、无根……等。三个步骤诊脉时间约15秒,为一个单位,初学者亦如此训练,如掌握不到信息,需放手再重按。故脉象大多以平面者多。
丝线脉法:与天元派法不同,现代诊脉亦改变成由寸、关、尺之三部慢慢齐压(由浮→沉)再(由沉→浮)部慢慢齐举,一个过程约15秒,来诊察脉象,捕获脉象变化,而且脉象大多以立体者多。
此两种民间传承的特殊古脉法只限于师承,真传虽有独到诊断方法,却鲜少人知。此脉学发展而来的“全息律脉法”和 “九宫脉法”确有相当的实用性。


8、许跃远
我学他的脉晕论,研究日久,确实神。我仅仅看书学,在临床对脉晕点很有感觉,跟许师通过几次电话和电邮得到点拨,诊断水平提高很多。3月初,我去北京接受其面授,得益匪浅。同学中也是藏龙卧虎。许老师的大徒弟张建军把出一女士子宫有3个肌瘤,这女士说,B超证实一个,那两个小的她自己的老师也是号出来了。可见脉诊高手能把西医仪器尚未查到的病变诊断出。高徒如此,何况老师?


9、王敬义
著有《脉论》。提出豆实脉、尖峰脉、筋脉、颤脉、离脉、空脉、恶露脉等7个新的脉象。有人认为《脉论》“离经叛道,”。但是,其脉学很实用。


10、寿小云教授的脉诊课,他的病脉与心理脉学都十分精准。他的脉诊病脉部位清楚,易上手。理论上不含含糊糊,不拖泥带水。


张学萍老师的东西我看了一些,有些独特见地。


趙紹琴《文魁脉学》不错。


还有山东齐向华、阎兆君、宋鲁成等在传统脉上研究日久并有突破。


总之,中医界藏龙卧虎,能碰上哪尊佛爷就要看缘分了。
脉学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学说之一。学好学精还是要师承。然后要靠自己去体会。     脉诊著作上所写的方法诀窍很多,但都只是一个轮廓,是一些规范。良匠授人以规矩准绳,不能使人巧。所以学习脉学和练习脉诊,主要是靠自己在临床去体会,然后拿出来跟大家讨论,才能够领悟和不断地有新发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3f7220100rcd4.html


[推荐]历代本草汇编“大枣”

大   枣(《本经》)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原植物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喜干燥冷凉气候,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向阳干燥的山坡、丘陵、荒地、平原及路旁均可种植。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临床用名有大枣、红枣。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名医别录》:无毒。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
《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痢。牙齿有病人切忌啖之。凡枣亦不宜合生葱食。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
《本草衍义》: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
《药性赋》:味甘,平,性温,无毒。降也,阳也。其用有二:助脉强神,大和脾胃。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气厚,阳也,无毒。
《珍》云:味甘,补经不足,以缓阴血。
《液》云:主养脾气,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腹痛恶气,卒疰忤,治心悬。《经》云:助十二经脉,治心腹邪气,和百药,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多食,令人腹胀注泄。蒸熟食,补肠胃,肥中益气。中满者勿食甘,甘者令人中满,故大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饴、枣,与甘草同例。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经》曰:甘先入脾。《衍义》乃言益脾。脾,土也。《经》言:补脾未尝用甘。今得此味多者,惟脾受病,习俗移人,《衍义》亦或不免。小儿患秋痢与虫,食之良。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甘者脾之味也,大枣之甘,益土而胜水。又云:大枣、人参之甘以缓脾。又云:邪在半表,则荣卫争之,辛甘解之,姜枣以和荣卫。
洁古云:纯阳温胃。
《本草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若无故频食,则生虫损齿,贻害多矣。王好古云:中满者勿食甘,甘令人满。故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饴、枣,与甘草同例,此得用枣之方矣。许叔微《本事方》:一妇病脏燥,悲泣不止,祈祷备至。予忆古治此证用大枣汤,遂治与服,尽剂而愈。古人识病治方,妙绝如此。陈自明《妇人良方》:程氏妊娠四、五个月,遇昼则惨戚悲伤、泪下数欠,如有所凭,医巫兼治皆无益。管伯周说:先人曾语此,治须大枣汤乃愈。程借方治药,一投而愈。
今人蒸枣多用糖蜜拌过,久食最损脾,助湿热也。啖枣多,令人齿黄生虫。故嵇康《养生论》:齿处晋而黄,虱处头而黑。
《本草经疏》:大枣纯得土之冲气,兼咸天之微阳以生。《本经》味甘,气平,无毒。东垣、孟诜言温。气味俱厚,阳也。入足太阴、阳明经。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甘能补中,温能益气,甘温能补脾胃而生津液,则十二经脉自通,九窍利,四肢和也。正气足则神自安,故主心腹邪气,及大惊。中得缓则烦闷除,故疗心下悬急,及少气。脾得补则气力强,肠胃清,故主身中不足及肠澼。甘能解毒,故主和百药。
简误:枣虽能补脾胃,益气,然而味过于甘,中满者忌之。小儿疳病不宜食,齿痛及患痰热者不宜食,生者尤不利人,多食致寒热。
《本草蒙筌》:味甘,气平温。气厚,属土有火,阳也。降也无毒。忌生葱,杀乌毒。乌头毒也。劈除内核,服免人烦。通九窍略亚菖蒲,和百药不让甘草。养脾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
《本草乘雅》:味甘气温而性平,中不足者,以温充之,形不足者,以甘辅之。后天生气,藉此乃溢于内外矣。
甘平多肉,为脾之果,从两束,以束脾与胃之阳气,腐化水谷,设散漫不羁,便无酝酿宣布之力,保证其束束,方能数数腐化耳。其赤,故主邪气之在心腹,以致中宫不安。中安,则养脾和胃矣。十二经络,莫不资始于脾,脾属太阴,太阴开,故开通九窍,而助十二经脉也。补少气者,补中气之少,补津液者,津液咸从脾运,脾强则津液足,身中有余,若中气上逆,成大惊者,亦得仗庇,旋归本位,脾主四肢,虚则四肢重,强则四肢轻。和百药者,甘平无毒,赤心之投也。脾虚当服,实则不任用之。叶覆麻黄,则扬液成汗,以能宣通津液,假麻黄张大之力耳。
合麦门冬参看,则知资始资生,两有异同处,更合龟、鹿、蚱蝉、白僵蚕、狗脊、萆解而推广之。其法不可胜用矣。
《药性解》: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主和百药,益五脏,润心肺,养脾胃,补精气,生津液,通九窍,强筋骨,祛邪气,悦颜色。杀乌头毒,忌生葱。
按:枣之入脾者,经所谓五味入口,甘先归脾是也。心则生脾者也,宜并入之。多服能壅脾作胀。凡中满及齿痛风疾者,咸非所宜。
《本草备要》:补脾胃,润心肺,和百药。
甘温。脾经血分药。补土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伤寒及补剂加用之,以发脾胃升腾之气。多食损齿,齿属肾,土克水。中满证忌之。甘令人满。大建中汤心不痞者,减饧,枣与甘草同例。成无已曰:仲景治奔豚用大枣者,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脾土以胜妄水也。杀乌附毒。忌葱鱼同食。
《本经逢原》:枣属土而有火,为脾经血分药。甘先入脾,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也。仲景治奔豚,用滋脾土,平肾气也。十枣汤用以益土,胜邪水也。而中满者勿食,故仲景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饴、枣,与甘草同侧,比得用枣之法矣。《金匮》治妇人脏燥,悲愁欲哭,有甘麦大枣汤,亦取其助肝、脾、肺三经之津液,以滋其燥耳。《本经》主心腹邪气,亦是和营卫邪之义。平胃气者,以其甘温健运,善平胃中敦阜之气也。《素问》以枣为脾家之果 ,故《本经》又主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用此补益脾津,而神气自宁,肢体自捷矣。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其黑枣助湿中火,损齿生虫,入药非宜。生枣多食,令人热渴气胀,瘦人多火者,弥不可食。
《本草崇原》:大枣气味甘平,脾之果也。开小白花,生青熟黄,熟极则赤,烘曝则黑,禀土气之专精,具五行之色性。《经》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主治心腹邪气,安中者,谓大枣安中,凡邪气上干于心,下干于腹,皆可治也。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者,谓大枣养脾则胃气自平,从脾胃而行于上下,则通九窍。从脾胃而行于内外,则助二十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者,谓大枣补身中之不足,故补少气而助无形,补少津液而资有形。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者,谓大枣味甘多脂,调和百药,故大惊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内,四肢重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外,皆可治也。四肢者,两手两足,皆机关之室,神气之所畅达者也。久服则五脏调和,血气充足,故轻身延年。
《本草求真》:[批]补脾胃中气血。
大枣专入脾、胃。味甘气温,色赤肉润,为补脾胃要药。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大枣甘能补中,温能益气,脾胃既补,则十二经脉自通,九窍利,九窍:口、耳、鼻、目、前后二阴。四肢和也。正气足则神自安。故凡心腹邪气,心下悬急者,得此则调,得补则气力强,肠胃清。身中不足及病见肠者,用此则安。甘能解毒,故于百药中,得甘则协,且于补药中风寒发散,内用为向导,则能于脾助其升发之气。仲景治奔豚,用大枣滋土以平肾,治水饮胁痛,用十枣益土以胜水。不似白术性燥不润,专于脾气则补;山药性平不燥,专于脾阴有益之为异耳。但多食损齿,齿属肾,土燥克水。及气实中满切忌。甘令中满,大建中汤减饧、枣与甘草同例。
《得配本草》:忌与葱同食。
甘,温。入足太阴经血分。补中益气,生津液,和百药,益五脏,润心肺,调营卫。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得生姜,和营卫。佐小麦、炙甘草,治脏躁。无故悲泣。
治卒心痛诀云: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攻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害心疼直到老。去核煮熟,治脾虚作胀。
多服生虫损齿,壅脾作胀。生者更不宜食。齿病、疳病、虫病、风疾、痰热、中满,皆禁用。
《本草经解》:大枣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心腹者,太阴经行之地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阳形气不足者,宜调以甘药,大枣味甘,可以调不足,故主心腹邪气。
外为阳,内为阴,阴阳和则中安,甘平益阴,所以安中。
脾者,阴气之原也;胃者,阳气之原也,甘平益阴,故养脾气,阴和则阳平,故平胃气。中气不足,则九窍不通,甘能满中,中气足,九窍通也。
十二经者,三阴三阳也;脾胃者,阴阳之原也。大枣养脾气、平胃气,则十二经无不助矣。肺主气而生津液,气平益肺,所以主少气少津液也。脾统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甘平益肺,身中气血和,自无不足之症矣。血气足则神安,所以定大惊。
脾主四肢,甘味益脾,脾气中,四肢自轻。甘平解毒,故和百药。
《神农本草经读》:大枣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肺主一身之气,脾统一身之血,气血调和,故有以上诸效。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甘平,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建立中气,则邪气自除。助十二经胃气,十二经皆受津液于脾胃,脾胃盛十二经皆充也。通九窍,补而不滞。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周身血气无不补也。大惊,甘能缓急。四肢重,脾虚则重,旺则轻也。和百药。百药气味不齐,而甘能调之。久服轻身长年。皆补益后天之功。
枣味甘,而肉厚色赤,得火之色,土之味,故能建立中焦,温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物生于土,土气充盈,诸经自皆受益矣。
《本经疏证》:大枣木红生刺,实熟必丹,讵非全禀火德,而味甘性缓嗅香,又纯乎属土,以是确为火生之物。夫火之生土,岂以凡火遇物辄令灰烬成土类哉?亦良以气相嬗耳。盖枣本联木火之德成合火土之用者也,夫以味甘性缓臭香之物,苟无火气运用其间,则能滞物,而不能动物,惟有火气运用,则以补中遂能托心腹之邪,以安中遂能行十二经之气,以平胃遂能通九窍之之出纳矣。寒邪著人中,中气不足以逐之,缘少气也(桂枝汤小柴胡汤之类),热邪著人,中气不足以逐之,缘少津液也(黄芩汤越婢汤之类),脉结代,心动悸,十二经之气不足也,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津液不足,而胃气不平,九窍不和也(炙甘草汤麦门冬汤),推安中之极功,能使气之乳者收,则除天惊矣,推助十二经之极功,能使经气嬗代者无留滞,则除四肢笪矣。入散剂以安中养脾平胃,入补剂以助经气际邪气,则谓之和百药也,实与甘草之解百药毒殊,又与石蜜之和百药异矣。或曰,火土相合,则土燥而非生物之土矣。曰,此则言火土之相烁,而非相合也。日,火之最盛,地,土之最盛,而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偏系日在此陆,与地对衡时,其时也万物畅茂,草木森蔚,可谓土燥不生万物乎?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大率姜与枣联用,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故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汤节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汤节制者六。所以然者,桂枝小柴胡,俱调和营卫之剂也,桂枝汤治邪之轩轾于营卫,小柴胡汤治邪之出入于营卫,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非邪之轩轾耶?曰,本柴胡证,反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非邪之出入耶?邪之轩轾,彼此轻重之谓也,邪之出入,则无彼此轻重,第不能御而阻之,任其欲来则来欲往则往尔,其可同用姜枣,何也?盖营者荣养也,卫者捍卫也,荣养者非能御而阻之,欲其御而阻之,不望捍卫者而谁望?病常自汗出者,视其外似卫盛而营虚,究其实则营和而卫疏,故再进一步,则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则加生姜矣,蒸蒸而振者,浅窥之似营强而能讬,深揣之则卫壮而能振,故再退一步,则曰协下痞鞭,则去大枣矣,是何也?以邪在营卫之间,固欲其出不欲其入也,然姜枣之和营卫,姜优而枣劣欤?则又非矣。观夫不同姜用之方,若当归四逆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同姜用之方,若炙甘草汤、橘皮竹茹汤,皆用枣较之柴胡桂枝为重,则以能安中故尔。夫中不安则营乌能和,卫乌能振,且卫之振,正以营和之力,此实用姜枣之界书,枣之安中和营,尚不可见耶?果如是,则与姜同用之十七方,不受桂柴节制者,遂无与于营卫欤?此盖有二焉,皆有涉于营卫,一者营卫之气为邪阻于外,欲开而出之,又恐其散之猛也,则麻黄剂中,加用之以防其太过(大青龙、麻黄连轺赤小豆、越婢、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文蛤等方),一者营卫之气为邪阻于内,欲补而达之,又恐其补之壅也,则人参剂中,加用之以助其不及(生姜泻心、旋覆代赭、吴茱萸、橘皮竹茹、炙甘草等方)防之于外者,欲其力匀称,故分数仍桂枝柴胡之法,助之于内者,欲其和里之力优,而后外达能锐,故枣重于姜,此实用姜枣之权与,枣之功能,尤于是足见者也。其他虽痈脓之在腠理,疼痛之在腹内,似诚无与于营卫矣,而欲排 出之,调而达之,则仍不能不藉营卫之通行(排脓小建中等方),可曰用姜枣者无涉于营卫哉?然则离姜论枣,当无涉于营卫矣。营之为气亦静矣,而其自中焦受气变赤以来,首于胸中行手太阴,以次而手阳明足阳明,递至手足厥阴,复转于手太阴,潜行暗转,内偏脏腑,外彻骨节,无一息暂停,可谓与静而喜动有合否?其不宜盛,不宜衰,须恰当其可,倘过盛,而壅为痈脓,溢为吐衄,遂为崩漏,甚至结为徵瘕,滞为臌胀,可谓与密而喜疏有合否?津液之为物,周彻上下,偏敷内外,实与营气通连。是故崩漏吐衄,或至盈盆成桶而未止,人之血不若是之多也,其所以然者,则曳津液皆为血耳。人之汗出,或至衣被湿透,接连时日而未止,人之津液不若是之多也,其所以然者,则曳血皆为津液耳。夫枣配姜而论,则治血者也,离姜而论,则治津液者也,何也?夫血主于心,津液主于腹,枣固主心腹不正之气者也,欲其外行,恐其太泄越,则以枣辅散发之物,使循经由轨,潜行暗达,无一往无前之决裂,欲其内守,恐其太凝滞,则以枣辅补益之品,使展布洒陈,不遗不滥,无壅淤泛滥之积弊,此枣之所以为枣,与他缓中补益之药不同者也。虽然,枣之为枣,其功遂尽于此哉。上吐下利,仓皇奔迫,得此则守其津液之外驰(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水饮壅淤,势宜峻逐,得此则抑药性之太过,固元气之遗馀(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水不化津,液不泽槁,下气上逆,得此则缓其迫促,调其冲激(苓桂甘枣汤麦门冬汤)。邪气内横,欲越不达,欲泄不利,得此则驯其急躁,消其冲突(黄连汤黄芩汤)。其他联补药散药之不和(薯蓣丸),通病情治法之相梗(附子粳米汤),具涵育性情之标 (甘麦大枣汤),其功伟矣。即反而溯其所以治营卫津血之故,又岂有他致哉!
小柴胡汤证,若胁下痞鞭者,去大枣,加牡蛎。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花代赭石汤证,皆心下痞鞭,而用大枣,何也?夫本经固曰主心腹邪气,不曰主胁下邪气,正可见本经字字不苟,仲景丝丝人扣耳。且主心腹邪气者,岂谓泛主心腹间邪停气滞哉!必心腹间因邪气而中不安,脾失养,方是大枣所主。今三证之痞鞭,特于甘草泻心条注云,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鞭,是岂特于安中养脾有合,不又于平胃气有合耶?然则痞鞭与痞满何别?小柴胡证,多有胁下痞,胁下满,而不去大枣者又何故?夫痞满,阳邪也,痞鞭,阴邪也。是故大黄黄连泻心汤之痞,曰按之濡,生姜甘草两泻心汤之痞,曰痞鞭。胸中,阳位也,胁下,阴位也。阴邪踞阳位,自必以体阴性动者,辅正以祛邪,阴邪踞阴位,则当以体阳性静者治之矣(牡蛎有牡片而无牝片,是为纯阳,而其体质如石,又为阴)。若夫阳邪踞阴位,则犹之乎阴邪踞阳位也,是故胁下痞,胁下满,非以枣治之也,特不如胁下痞鞭之忌枣耳。枣之治自在中,本经之训可案也。然则火逆上气,非气之有馀耶?悬饮内痛,非津液之有馀耶?而麦门冬汤,十枣汤,偏用大枣,何也?夫气不下归而上逆,津液不宣布而悬结,犹得为有馀哉?惟其不足,故至是耳。且此两者,犹有不同处,未可一律论也。麦门冬汤,是养脾气不足,平胃气上逆,欲使其由营气而流转一身。十枣汤,是用药过峻,恐不特泄去其饮,将尽人之津液胥泄之,故以枣约束营气而存津液也。物之性岂拘于一偏,明者用之,自当任材器使,而不局不滥,斯可矣。
金匮要略曰,病有贲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据本经大枣主大惊,宜无不可用矣,而不必悉用何哉?夫本经固言之矣,曰身中不足大惊,不可截去身中不足,仅以大惊二字概之也。其有非身中本不足而用枣者,必录误治。其义只在伤寒论曰,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是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下后证也,桂枝加桂汤,发汗及烧针后证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发汗后证也。贲豚汤证,则未经误治,故独不用枣,若夫千金风虚惊悸二十三方,用枣十一方,其方有用独活细辛羌活白藓皮银屑大黄石膏蜀椒菖蒲防己铁精麻黄者,即不用枣,于此见枣之治惊,但治实中之虚,虚中之虚,而虚中有实者,则其所不能任,若实中之实,又所不待言矣。
《本草新编》:味甘,气温,无毒,阳也,降也。入五脏。通九窍,和百药,养肺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乃调和之品,非补益之味。《本经》曰其补者,亦因其调和之故也。
《本草分经》:甘,温。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脾病人宜食之。加入补剂,与姜并行,能发脾胃升腾之气。风疾痰疾俱非所宜。
《本草思辨录》:大枣色赤味甘,为火土合德,甘中带辛,其木多刺,则微兼乎金,故能安中润液而通九窍。通九窍之效,非如细辛木通速而易见,以火金之用为土德所掩也。
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甘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甘守之用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
太阳湿土贵乎湿润,湿润太过则宜白术,湿润不及则宜大枣。大枣肉厚含津,不能挤必而分,正有似乎湿土,故《本经》主安中养脾少津液。然其甘壅之弊亦伏于是,故腹满最忌,胸满心满不忌。胁下者,少阴厥阴往来之路,而肝血脾实统之。枣补脾而性腻,亦能滞肝,故胁下至于痞硬亦忌之,但满不忌。
硬在心下,非胁下比矣。然脾之支脉从胃注心,枣不能无忌,而较胁下则次之。仲圣法,和营卫以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为相当之数,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大柴胡汤,皆心下硬也,枣如常数而生姜用至四两五两,以硬不在胁下,故枣不去。枣之弊宜杜,故生姜加多也。
然则甘草泻心汤,何以心下硬而生姜且无之?是则有故也,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脾之虚甚矣。枣乃脾家专药,脾虚自捷趋于脾,何至上怫其心,此与半夏泻心汤皆病属下后,非若生姜泻心、旋覆代赭之为汗后,大柴胡之有往来寒热,宜和营卫而生姜必不可去也。
腹满必不宜枣,然亦间有用者。厚朴七物汤之腹满是实满,实则当下,枣尤大忌。不知病不止腹满也,发热十日脉浮数,表亦有邪,治兼表里,故合小承气桂枝两汤而微变之。厚朴治腹满专药,既以为君,又加生姜至五两,减枣为十枚,何患乎枣之甘壅?仲圣所以不去之者,桂枝汤为解肌和营卫之剂,解肌不能无桂枝,和营卫不能有姜无枣。芍药所以去之者,病本无汗,不当敛其卫气,况有小承气更加芍药,则是脾约之治法,桂枝生姜,尚何望其解肌。是则腹满之有枣,为与生姜和营卫,又有层层顾虑之精心,寓乎其间,非苟焉者也。
有和营卫而姜枣之数加多者,竹叶汤是也。风之中人,每带严寒肃杀之气而来,适逢产后阳虚,遂至发热头痛面赤而喘,是邪发太阳兼真阳上越之证。喘非卫实,故只以桂枝杏防开太阳而不用麻杏。若面赤而头项亦强,则为邪入阳明,将欲作痉,故以葛根起阴气而柔筋,附子用大,与甘草安中驱寒而回阳,此表里之法已备矣。面赤虽为阳越,亦由风邪化热所致。在上之风热,惟竹叶能散之,故以竹叶标方名,明非他中风之比。药具阴阳,故又加人参以之。且参能偕葛根生津,协附草固里也。然则姜枣之加多何为?产后本已汗出表虚,此复取汗以解邪,岂寻常和营卫之数,能胜其任者哉?
有和营卫而姜枣之数加少者,柴胡桂枝汤是也。柴胡桂枝两方,皆取微似汗。此合两方为一方,不在取汗而在化太少两经之邪,使药力微偏于里,故虽和营卫而姜枣特减其数也。
有姜枣并用,而数不相当即非营卫者,一为吴茱萸汤。呕加生姜,寒多加生姜,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仲圣固恒言之矣。盖吴茱萸辟厥阴之寒邪,生姜散阳明之呕逆。生姜治寒,是散而上之;吴茱萸治寒,是辟而下之。吴茱萸汤二物并用,所治皆寒证之重者,故生姜用至六两。胃受肝邪,其虚已甚,故以枣与人参大补其中,非与生姜和营卫也。一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之用枣,说具于下。此加茱姜,因内有久寒,非茱姜不足以除之。其数更多于吴茱萸汤者,以此兼脉细欲绝之血寒也。一为橘皮竹茹汤。橘姜并用之方,有橘枳生姜汤,有橘皮汤。胸中气塞短气,只肺胃之气结。干呕哕手足厥,明系哕由干呕而作,视单呕者轻。干呕而哕,故气不行于四肢,亦只须利脾肺之气,宣阳明之阳。盖以橘皮辛温而苦,能利水谷,为脾肺之散药泄药。生姜辛而微温,为肺胃之散药升药。二物有相须之益,故常并用。此哕逆而用橘姜。意亦如是。徐氏以橘皮与竹茹、一寒一温为对待释之,失其旨矣。夫胃逆总由于肝逆胆逆;肝逆则寒,以吴茱萸逐肝寒;胆逆则热,以竹茹泄胆热。此天然对待之药。方用竹茹,是为胆逆而哕。惟橘皮用至二斤,生姜用至半斤,热除气平而中亦惫矣。大枣参草,所以补中而善后也。一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徐忠可语)此治血痹阴阳俱微,故于桂枝汤中重加生姜以宣阳,加黄芪以开痹。枣得芍药则化阴,得桂枝则化阳,虽安中而仍能走表。若再加甘草,则守之太过,故大枣不可无而甘草必去之。一为射干麻黄汤。证属肺家邪实,用生姜是与麻黄同泄肺邪,肺泄则伤,即宜安中生金而杜后患,故入大枣为随剿随抚之策。以无桂枝杏仁,故麻黄生姜俱用至四两,大枣只缘麻姜多而佐之,故减为七枚。一为炙甘草汤。病至脉结代、心动悸,不止营卫之不和矣,治以益营补中,则脉复而悸平。生姜与参桂麻麦胶地清酒并施,所以益营而通脉。营出中焦,中不治则血不生,故用枣草以补中而数较生姜为多也。
有姜枣并用,而数相当亦非和营卫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是也。黄芩汤之用枣,说具于下。此加夏姜,专为治呕。姜不加多者,多则于自利有妨也。姜枣之数相当者,适然之事也。(桂枝汤内外证皆治,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饴糖,故不以姜枣之数相当列入此条。)
试更举有枣无姜之方,疏之以毕其义。一为当归四逆汤。厥阴血虚中寒,用桂枝汤内四物加当归、细辛、通草,所以温血散寒而通脉。散不宜过,故生姜去之。枣加多者,以能补中而随当归辈生血液也。一为黄芩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与太阳阳明合病下利,何以治法迥异?盖太阳去阳明最近,虽下利而太阳之邪在表者,曾不少衰,故以葛根从阳明达太阳之药,协麻桂解之于表。加芍药者,约三物峻发之性而使之回旋两经也。太阳去少阳较远,既下利则热气内淫,不能挽少阳之邪,转从太阳而出。故以黄芩清少阳之药,专治其利。加芍药者,恐病邪犹恋太阳而不使之合也。或曰:葛根汤发汗必虚其表,不可无姜枣和营卫。黄芩汤之不用姜,固其宜矣,独枣何以不去耶?曰:此正治少阳下利法也。利在太阴少阴,宜燥宜温;此为少阳热耗其液,非清不治,何敢再犯温燥?惟利则脾虚,补脾而复能润液者,舍大枣莫属。况变柴胡汤而仍用和法,枣与甘草皆不得无之。若阳明下利之宜大小承气者,枣草又大忌矣。一为黄连汤。凡病但有热无寒,据脉证一二,可断为少阳者,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所谓“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如寒热兼有之少阳病,在表者为往来寒热,在里者为喜呕为腹中痛,其有表无寒热而但里有寒热者,如黄连汤。腹中痛者寒也,欲呕吐者热也。寒在脾,热在胃,乃不曰脾胃病,而以为少阳病者何也?(方中行《条辨》列少阳篇,《金鉴》亦依之。)盖少阳居半表半里,出表挟阳而犯胃,则欲呕吐;入里化阴而侮脾,则腹中痛。胃既热则胸不能独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二句,谓胸中有热,由胃中有邪气也。胃中之邪,即少阳之邪也。病属少阳,自当以小柴胡汤增减治之。表无寒热,故去柴胡。腹中痛,故去黄芩。治欲呕之胃热,故以黄连佐半夏。治腹痛之脾寒,故以干姜佐人参。胃治则降,脾治则升。脾升胃降,少阳可不治而自治矣。而犹有虑焉者,药兼寒热,不和其在里之阴阳,则少阳之气,未必肯抑然而自下,故又加桂枝协甘草以化气而和之。有桂枝若不去生姜,则桂枝趋重于表,里之何益?且表无寒热,营卫无待于和。枣则补中而能滋热耗之液,故生姜不可有,而大枣不可无也。一为甘麦大枣汤。脏躁或主五脏,或主心脏,或主肺脏,或主子脏。窃于数说中衡之,似以子脏为当。子脏即子宫。悲伤欲哭诸端,虽见于心肺肾三经,而总由于子宫燥气乘之而致。子宫之燥,则由胃家阴液不足以滋之也。(略参唐容川说)甘麦甘凉,所以益阴清热。大枣甘而微温,复 其中宫之气。藏阴之受荫者大矣。治在滋燥而屏血药不用,岂血虚劳损者比乎?一为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皆毒药,而并用之以逐饮,且不下不止。饮随下去,则脾伤而液亏矣。药之足以补脾润液而御毒者,无过大枣。若云培土以制水,则峻逐之际,何藉于制。夫三物走驶而大枣迟重,相反而适相济。盖与和营卫之偶生姜,泻肺满之偶葶苈,又初无二致也。一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发汗后,仲圣每以姜枣和营卫,此发汗后而脐下悸欲作奔豚,则肾气正思上乘,不得兼顾其表矣。茯苓桂枝,所以泄肾水驱肾寒。不用姜者,虑其与桂枝升表也。甘草大枣,则补中宫以御之。一为附子粳米汤。说具饴糖。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甘微辛,性温。其津液浓厚滑润,最能滋养血脉、润泽肌肉、强健脾胃、固肠止泻、调和百药能缓猛药健悍之性,使不伤脾胃。是以十枣汤、葶苈大枣汤诸方用之。若与生姜并用,调和营卫之妙品,是以桂枝汤、柴胡汤诸方用之。《内经》谓其能安中者,因其味至甘能守中也。又谓其能通九窍者,因其津液滑润且微有辛味,故兼有通利之能也。谓其神少气少津液者,为其味甘能益气,其津液浓厚滑润,又能补人身津液之不足也。虽为寻常食品,用之得当能建奇功。
周伯度曰:“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甘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其甘守之力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力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药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主剂。”
《神农本草经》名之为大枣者,别于酸枣仁之小枣也。凡枣之酸者皆小,甘者皆大,而大枣又非一种,约以生食不脆、干食肉多、味极甘者为入药之品。若用为服食之物,而日日食之者,宜先用水将枣煮两三沸,迟一点钟将枣捞出,再用饭甑上蒸熟,则其味甘美,其性和平,可以多服久服,不至生热。

【现代药理研究】

1. 大枣提取物有明显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对IgE抗体产生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并对5〖CD*2/5〗羟色胺和组胺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2. 大枣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3. 大枣有镇静、降压、抗惊厥作用。
4. 大枣能使动物体重增加,肌力增强。
5. 大枣有较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
6. 大枣对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7. 大枣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减轻大鼠胸腺重量,使肾上腺重量增加,并可明显清除自由基,有抗炎作用。
8. 大枣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9. 大枣有抗疲劳、促生长及增加四氯化碳中毒的组织血流作用。
10. 大枣有增加白细胞内cAMP的作用。
11. 大枣对浓氨水致咳的小鼠有镇咳作用。
12. 大枣树皮的75% 乙醇回流提取液可治疗慢性气管炎。


译作《汉方之精要》(17)   五苓散
老人
最近全国事件频发,也可谓多事之秋。
值此悲伤,肃杀,犀利,严酷的时代,我们还是要好好读书,认真临床,认真反省,犯过的错误别再犯,以前做的不好的早做功课再次准备新的机会,就算有神仙和皇帝,或者说就是因为有神仙和皇帝,才只有自己救自己。因为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高铁事发一周前我丢了两张京津城际卡。祈望北京南站可以挂失补办,而得到城际卡虽然已经实名制,但是仍然没有挂失补办注销等业务的消息,惶然如丧家之犬之时我又一次确认了我是一只刍狗的事实。
每一次确认,都是相同性质的事件,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重复刺激你的被定位。
事无大小,本质是一样的。

此时唯有自己勉励,hope everydog has its day.


五苓散

确切目标是口渴小便不利

合此方证的患者,先不说急性病,慢性病的话,面色差,脸浮肿,而且总有点下眼睑浮肿的感觉,没什么精神,慢性肾炎的患者里面这种蛮多的。
确切的适应症就是口渴小便不利,虽然感到嗓子干想喝水,喝了水以后小便却不多,有这种情况的话,我马上就意识到要考虑五苓散,但是急性病的时候用得比较多,慢性病的时候,就还是不是很了解。


急性的场合

几天以前,有一会儿特别热,(老人按:注意了就是现在)汗出的特别多,嗓子很干,喝了很多果汁和水,无奈还是不解渴,于是回家去吃了2克五苓散,感觉哎,嗓子就没那么渴了。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日射病的状况。这是属于比较急性的状态。

慢性病

慢性的时候不是那么好鉴别出来的,数年前有个30多岁的妇人,经常性的头痛,人瘦,身段好,肤色白,看起来比较弱。腹诊的时候稍稍感到软弱,有停水,这个时候往往我会给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在和这个患者问诊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她说她一直在渇。给予了五苓散,两个月后,已经忘却了头痛,去超市买东西也没有问题了。
这个案子里面,口渴是明确的,但是小便不利不是很明确。

在呕吐的时候,急性以及慢性状况

呕吐是五苓散的一类适应症,但是急性和慢性之间的现象还是有所不同。
特别有特征的一个是小孩儿的水逆,就是喂了奶或者水以后,过了半晌,哇哇都流出来的情况。吐出来的液体说起来比喝的水还要多。大概是停滞的水份和胃液。
在我的长子一岁的时候,他的了胃肠型感冒。而我有了一个机会仔细的观察这个问题。后来妹妹的小孩也来了,也是一样的问题,我都用这个方子处理的。这在《汉方的临床》上发表过。家属得了病可是很糟糕的事,急性发病的时候,绝对是个学习考验。
慢性病的话,激烈的呕吐不常见。小孩水逆有时候是吐水但是不剧烈的。慢性病有时候就是有点往外涌的感觉。急性病的话,有时候成人也会有。


五苓散加味方以及合方


原方非常重要,但是合方和加味方也是常常使用的。
茵陈五苓散,黄疸,肾炎,肾病等时常用。七八年前一个中年的妇人肝癌去一个医院就诊。医院和她说,你干吗都行了。于是家属就说,希望我过去看看,又有些什么法子。于是我就去了,和他们主治大夫见了面,了解了情况,看了看病人。全身黄疸,腹水不退,特别的折腾得不行了。主治说,死马当活马医吧。开始考虑人参汤,后来还是投了茵陈五苓散看看。
数日后家属来我处告知,患者已经走了。
患者服用药物后,两天几乎腹水就消得干干净净。但是本来就很虚弱了,所以还是往生了。如果开始早点用汉方治疗的话就好了,没准能多活一些时间。我听了以后心里其实挺复杂的。(老人按:我没有资格评论好坏,作者只是忠实的记录了治疗过程。或许,在最后阴证阶段还有些可以加减的吧。)

柴苓汤,是小柴胡和五苓散的合方。在亚急性或者慢性肾炎的时候常用。二者兼证时候使用。大塚,矢数,清水,木村几位先生共著的汉方诊疗实际里面提到了,大塚先生说这是木村的经验方。和小柴胡加茯苓黄连的方意类似,我是首先就会想用柴苓汤或者是加减桂枝的这个方子使用。尿蛋白弱阳性的情况使用起来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6: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1-10-31 13: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1715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15
发表于 2011-10-31 2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08

积分

11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08
发表于 2012-2-29 1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1-11 2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存档学习。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3:04 , Processed in 0.17506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