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菜鸟刍荛之见,请大家指正帮助。
一、自学中医的门径在《伤寒论》
我是一个业余中医爱好者,虽不明医道,但一直笃信中信,崇尚中医,爱好中医。
初学中医,在二十年前。当时读了秦伯未的《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而后通读了中医药大学的全部本科教材二至三遍,并读了《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传统中医启蒙读物。感叹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蔚然可观,但对所谓辨证论治,觉得其理甚为圆通,可以理解,却难以具体操作和实践, 也就是说,面对一个病人,要落实到具体的方子,对我等初学者来说实在太不容易,还是难以开出方子。后来又读了方药中的《辨证论治七讲》,以内经病机十九条为依据,列出了辨证开方的分步法,反复读了几遍,也还不甚了了。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考:古人学医,三年师承,即可出师开业。这是为何?是因为相对师承而言,自学者没有实践的机会吗?
1998年左右,开始重读伤寒论。并开始每日记诵,同时参看一些注解,以解已惑。复习五版《伤寒论讲义》,并参看成无已《注解伤寒论》,觉得其理昭昭,实践却难;后读刘渡舟《伤寒挈要》、《医宗金鉴伤寒心诀白话解》,觉得稍微易于理解和实践奉行。并以按图索骥的方法,从自己开始,逐步推广到亲友,试了葛根汤、当归四逆汤、麻黄汤、桔梗汤、外台茯苓饮等经方,觉得真配得上“效如桴鼓”四个字。于是,笃信经方。
2005年左右,了解到胡希恕,认识到“方证对应”的大法门,觉得其理简要易于理解,其操作方便易于奉行。大道至简,莫非这就是我等自学中医者,进入经方大门的不二法门?兴奋不已,于是将找得到、买得到的胡老书籍通读多遍,愈读愈加信奉敬仰,心中窃喜,仿佛沙漠中徬徨迷路者陡见绿洲,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后来,循胡老之“瓜蔓”读了《皇汉医学》、陆渊雷、大冢敬节等,并了解到日本古方派如吉益氏等,心中真有点为“吾道东矣”而痛心之感。
再后来,读到岳美中、刘渡舟,以及江尔逊、赵守真、李翰卿、门纯德、黎庇留等,愈加相信方证对应之法门。实践中,按方证对应法应用经方治好亲友一些病症,也多是药到病除,更坚定了我每日与伤寒金匮为伴之决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经方外用案下一篇:季夏上海经方人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