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1|回复: 1

大塚敬节先生论柴胡剂之滥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经方小童鞋 于 2025-3-31 20:57 编辑

作者:大塚敬节   转载自:方技之学
大塚敬节先生论柴胡剂之滥用
360截图20250331205511.png


现今,汉方医界有滥用柴胡剂的弊端。特别是如小柴胡汤,往往太过于被滥用。然而目前,我想即使想滥用,也因柴胡很难获得,而可减轻此弊害。

但是为何小柴胡汤如此的被滥用?在一根据《伤寒论》中,有如下条文。“若有伤寒,中风,柴胡之证,仅见一证便是,未必完全具备。”依此条文,若有柴胡之证的往来寒热,食欲不振,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的任何一证,即使是怎样的疾病,也适合使用小柴胡汤而下的解释。所谓的往来寒热是恶寒和热互为升降(往来)之意。如肺结核患者的消耗热,即为此热型。因此,见往来寒热之一证,便为小柴胡汤证之根据,是引用“若有伤寒,中风,柴胡之证,仅见一证便是”之说。且即使仅见胸胁苦满一证,或食欲不振一证,亦全部为小柴胡汤证。若按此解释,大部分的肺结核,都可以小柴胡汤治疗。但事实上经试用,无效之情形颇多,反而甚至有更为恶化的现象。

然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伤寒论》的条文有误?
不,《伤寒论》的条文正确,只不过是这解释有误。它的错误何在?主要是在《伤寒论》特别指伤寒、中风中有柴胡之证的情形。即不将一般的病,附加伤寒和中风。而指于急性热性病,有柴胡证之时,若有一证,即使未悉数具备全证,亦可适用。但一般人,无视伤寒、中风二字,便下解释,而致如上的错误。《伤寒论》中,有“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经二、三位医师,仍未能进食,且胁下满痛,脸及身体呈黄,脖颈僵硬,小便困难者,若予柴胡汤,必下重。”之条文。即为若无伤寒、中风的一般杂病时,即使有胁下满痛,食欲不振等证,或有其中之一证,也不可使用柴胡之论证。在肺结核中,当然有发伤寒,中风的状态者,但无此种情形者亦多。更何况,于患结核中,有数年间卧病于床,患食欲不振之证者,若直接的断定为小柴胡汤证,将无视《伤寒论》的师论,而胆敢胡作乱为。

对于脉细数者,脉微弱者等,因使用小柴胡汤而无效果之事,有完全将罪过推托于小柴胡汤,而鲜不知耻者。因有鉴于滥用柴胡的倾向,所以,胆敢进忠言。






上一篇:deepseek yysd--症候による漢方治療の実際
下一篇:津田笃太郎《汉方航海图》摘选

246

主题

2026

积分

32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26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衡阳唐亚军 于 2025-4-1 10:16 编辑

“若有伤寒,中风”,当是断句错误,当是“若有伤寒中风”。
第101条,“伤寒中风”,这个中风,可参第12条的“太阳中风”,本意指伤寒后,病偏发热。如果病热向里,“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即柴胡的其他证,不必全部到齐,但都是伤寒后,病始有热入里引发的系列症状,可参照柴胡类方解决。
小柴胡汤整体汤药偏寒,临床上,如外感伤寒,病无偏发热,则是治不对症,甚至会“以药寒助外寒”。

这是日本人对《伤寒论》“中风”概念理解缺失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7 08:22 , Processed in 0.16804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