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54|回复: 0

“麻黄升麻汤”不是《伤寒论》的经方?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906

积分

31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06
发表于 2024-11-30 1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出现“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脉“沉”提示病已入里,脉“迟”是心跳慢,为虚。意思是大下后,寒药入里,导致阳虚。
此时,再出现“下部脉不至”, 参辨脉篇条文,这是前大后细的脉象,尺脉几乎摸不着,提示阴血不足。参第198条,阴液不足则发热,灼熏咽喉,所以有“喉咽不利”,而“唾脓血”和“泄利不止者”,提示持续伤阴血。
麻黄升麻汤,方用麻黄解表;用升麻、黄芩、石膏、知母清热;芍药、天门冬、萎蕤(菖蒲)补阴清热;当归补血;茯苓、白术清热利水;甘草调和并缓急。桂枝、干姜一方面可以解表散寒,一方面,又可以用于温补内阳虚,恰是非常合适。
全方以补阴清热为主,兼以温散表寒,温补里阳,利水和补血。以方测证,当前是外感挟湿不除,寒热错杂,偏于阴虚阳热,导致阴阳俱虚的三阳合病,病在虚实之间,故条文称其“为难治”。

本方用药较多,不似仲景用量,象是权宜方剂,有人据此认为,此方不似仲景所设,可能是后世补入,提出要从伤寒论中去掉。个人认为,本方最能体现《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证思想,其教学和示范意义重大。也是仲景告诉我们,一定不能局限于他所设的常规示范,临床完全可以是这样组方的,所以不能删除。






上一篇:阳明高热有燥屎,用“白虎”还是“承气”?
下一篇: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4 01:37 , Processed in 0.19064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