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242|回复: 12

[转载] 邢斌:外感热病早中期能否普遍应用扶正法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发表于 2022-6-16 1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2-6-16 12:08 编辑

邢斌:外感热病早中期能否普遍应用扶正法


    (本文可以和赵洪钧《一字真传:虚》对应看看)

今天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检验。那就是:外感热病早中期应用扶正法是不是会加速病情的痊愈,而不是相反。

这个问题,盘旋在我心里已经好久了,至少20年了。在大学读书时我就思考过,以后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思考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昨天读到刘宁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践与思考,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刘医生谈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我思考的是他的经验与观点是仅仅适用于这一种外感热病的,还是具有普遍意义,其他的外感热病是不是也普遍适用呢?今天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请大家也想一想,今后可以在临床中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它。

但因为时间仓促,我这里仅仅写一个简要的文本,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完善它。

一、这个问题讨论的范围

外感热病的后期,患者往往表现出虚象,甚至有亡阴亡阳的可能,这时用扶正的治法,甚至救阴、回阳,这是不待说的。

外感热病的早期、中期,如果患者出现了虚象,或者有的患者本身就是虚人,是虚人的基础上发生外感热病,这两种虚实夹杂的情况,用扶正与祛邪同用,应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需要多讨论。

那么,我要讨论的是什么呢?

我要讨论的是:外感热病的早期、中期,扶正法是不是可以作为一种常规而应用于所有患者身上?就像太阳病要表散,阳明病要清热,卫分证要清透,气分证要泻火,这些是治疗的常规方法,那么扶正法可不可能也成为一种常规方法呢?

二 我的问题意识

20多年前我怎么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要我清晰地回忆已经有点困难了。大概是由于我对“闭门留寇”这一中医的说法有怀疑。当时我们学人参败毒散,此方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局方》的描述里是没有虚的一面的,何以用人参?这与“闭门留寇”的说法相矛盾,现实里中医师们大多在患者感冒时也都不用补益药,老百姓也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做法究竟对不对?

三 我的初步看法

这一问题虽盘旋在我脑海多年,但也没有彻彻底底地从源到流地做一番查考,自己也没有认真地去实践一下。今天我把后来陆陆续续看到想到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讨论。(有些东西虽曾看到想到,但由于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可能又忘掉了,所以我说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东西,以后还要完善。)

(一)理论的依据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话人人都知道。毫无疑问,这两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若你是真的认同,那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凡外感热病患者必虚,或必有虚的地方。但临床实际的诊病模式,是辨证的。辨证的话,确实很多患者没有显示出虚的征象来。那应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我的看法是,表现出虚的征象固然是虚,没有表现出虚的征象的,也存在虚,只是没有明显到我们能容易识别的地步。

(二)方药的依据

刚才是从理论上来探讨,这里从方药的角度反过来看。《伤寒论》论太阳、阳明、少阳,可以说是外感热病的早期、中期阶段。太阳病的主方麻黄汤、桂枝汤,都有扶正的成分。桂枝汤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治疗表虚的。麻黄汤呢?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外散风寒的峻剂。其实,麻黄汤一共四味药,桂枝、甘草既是祛邪药也都是补益药。桂枝,在汉代其实用的是肉桂,肉桂当然能温补脾肾,甘草能补益脾气。过去说麻黄得桂枝所以才能发汗,其实在我看来,麻黄汤的配伍是很高明的,发散风寒中也蕴藏了扶助人体正气的作用。(详见《伤寒论求真(上)》,我不详细展开。)

阳明病的主方之一白虎汤,一共四味药,扶正的成分其实有三味,知母能清热也能滋阴,甘草、粳米都是扶正的。而且,其实白虎加人参汤在《伤寒论》中出现的频率要超过白虎汤。张锡纯先生说:“愚平生治寒温实热,用白虎加人参汤时,恒多于用白虎汤时。”又说:“当用白虎汤时,皆宜加人参,此立脚于不败之地,战则必胜之师也。”

少阳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汤,大家都知道小柴胡汤中有人参、大枣、生姜、甘草,这些药物都是补益的。

所以我认为《伤寒论》从方药来看,太阳、阳明、少阳,都重视扶正。(三阴病自然不必说了。)

后世医家的方剂,前面说过,人参败毒散治伤寒时气,人参就是扶正的药物。

从方药角度看问题,是一种反过来推导的方法。

(三)某些临床医生的实践的依据

前面都是从理论与逻辑来讨论问题,这里从实践来看。

上海嘉定叶治范医师报道,1957年春季流感流行,他以桂枝汤加黄芪,适当加减,治疗95例,效果良好且迅速。上海中医学院贾福华先生1965年底在嘉定人民医院带学生实习时,见叶氏“用黄芪桂枝汤治疗感冒发烧,可以不分风寒与风热,疗效可靠”,因而也一再在临床上应用。(请参看《伤寒论求真(上)》)桂枝汤加黄芪治流感,黄芪桂枝汤治感冒,这当然是扶正法,而且这不仅仅是外感热病早中期用扶正法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罗道揆先生治疗多种急症、危重症,都喜用参类。这里面就有外感热病的早、中期的。如高热一节,4例属外感热病,均用红参或白参。急惊风一节,一共1个案例,用的是西洋参。重症肺炎一节5例与小儿肺炎猝死症一节1例,均用红参,但因为大多数有休克表现,或者是明显的虚象,这6例不属于我要讨论的范围。流行感冒一节1例,用北沙参。麻疹一节2例、流行性腮腺炎一节1例,未用扶正法。乙脑一节后遗症数例不计,单看急性期,卫分证(轻型)、气营证(中型),未用扶正法,气营证(重型)与营血证(极重型)均有生晒参或红参。流行性出血热一节,提出发热期“加入生脉散预防休克”,一共1个案例,用的是犀角地黄汤加红参等。流脑一节1例,用犀角地黄汤、化斑汤加西洋参。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一节2例,一用龙胆泻肝汤加红参,一是清瘟败毒饮加西洋参。颜面丹毒一节1例,用普济消毒饮加红参。肠伤寒一节2例,或用黄芪、生晒参,或用党参、太子参。暑症一节,有1例与之前案例是重复的,有2例是上感,均有红参或生晒参。

肠伤寒(类似中医的“湿温”),民国时期祝味菊先生善用麻黄、桂枝治疗,并经常用附子,取得很好效果,以至于吸引了陈苏生先生跟其学习。陈先生当时有三位亲戚都患肠伤寒,且经当时名医诊治而死亡,而陈先生当时也已经有些名望了。祝氏的经验也为儿科名医徐小圃先生接受,当时在沪的江西杨志一先生的儿子患湿温,经徐氏治愈,之后也屡用附子等温阳药治愈湿温。祝氏还影响了马云翔先生。马氏自己患湿温,久治无效,加用附子后获愈,后用于其他患者也取得很好效果。拙编《危症难病倚附子》对上述名家经验均有收录,此外还有陈树人、林家坤先生类似经验,详见该书。

江西万友生先生之母1943年患湿温,请一名医治疗而告不治,当时万老已考虑是不是要用补益之法。1944年万氏治一患者,湿温久热不退,一日忽然蜷卧不语,久不清醒,毅然投补中益气汤,患者深深入睡,醒来自云:我病好了。万氏1955年发表的《湿温六例的初步分析》,5例用了西洋参或石柱参、党参、黄芪(其中一例可能就是1944年那位患者)。虽然万氏说要有指征才能用这些补益药,但何以之前的名医识别不了用补益法的指征呢?还是被清规戒律束缚了吧!

最后要说的是刘宁医师在这次疫情中提倡扶正法,以人参、黄芪为君,补中益气汤为主,又分阴盛阳虚、阳亢阴虚、平人三类进行加减组方。全程,包括早期、中期,都用扶正。这是刘医师治疗方案的特色。但我不知道,患者的具体表现如何,确实是所有患者早期、中期就都有虚象,还是纯粹根据理论的推导,而采用扶正法的。弄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但请注意,我并不认为纯根据辨证用药就是对的,也并不认为纯根据理论用药就是错的,一切应以临床实践的最终效果为判断的标准。

(顺便一提,说本次疫情是内伤,不是外感,我有点不太赞同。但这个问题错在李东垣上,不能因为正虚要用补益而把这类传染性疾病说成内伤。)

综上所述,我认为外感热病早期、中期就应用扶正法,而不必等患者有明显的虚象再用,可能不仅不会“闭门留寇”,反而会加速病情的痊愈。

这是一个初稿,供大家参考、讨论、实践。最后一切以临床实际效果为评判的依据。

另外,昨天我与高我一届的老同学孙士清医师讨论时,他提出:外感热病初期表现为白细胞下降的属病毒感染的,可以尝试用补气药;如果白细胞升高属细菌感染的,可能会加重。经他同意,把他的猜想也公布出来,给大家参考。

最后向刘宁医师致敬!感谢他奋战在武汉临床第一线,并向我们提供了他的思路与经验,这非常宝贵,这也促使了我的思考!
                                                                                                         2020年2月14日







上一篇:赵洪钧:怎样学好中医?
下一篇:读《近代中西医争论史》有感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2-6-16 13:17 编辑

邢斌虽好读书,但大概还是没有看过赵洪钧的《一字真传:虚》

《赵洪钧医学真传》于2015年8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邢斌是2020年2月14日写此文。

按赵氏的说法,此想法的产生要比邢斌还要早至少2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2-6-16 13:14 编辑

赵洪钧直接论说过外感早期的治疗:

赵洪钧:一般说来,感冒前没有正气夺的人,感冒后还是要首先用补益法。大概诸位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平时健壮的人,感冒后喝两大碗姜糖水或加姜的热面条(按:即《伤寒论》服桂枝汤后嘬热粥之义),而后蒙上被子出点汗,感冒就好了。只不过常识不认为姜糖水或热流食是药物,更不是医生开出来的方子。若反其道而行之,让患者饿两顿、脱衣吹冷风(即饥寒交迫),后果如何大概人尽皆知。《真传》41页(大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27

积分

41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2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2-6-16 14:04 编辑

邢斌可能看过下文:

喻昌-《寓意草》——论治伤寒药中宜用人参之法以解世俗之惑

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驱之。其发汗时。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去生远矣。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即和解药中有人参之大力者居间。外邪遇正。自不争而退舍。设无大力者当之。而邪气足以胜正气。其猛悍纵恣。安肯听命和解耶。故和解中之用人参。不过藉之以得其平。亦非偏补一边之意也。而不知者。方谓伤寒无补法。邪得补弥炽。断不敢用。岂但伤寒一证。即痘疹初发不敢用。疟痢初发不敢用。中风中痰中寒中暑。及痈疽产后。初时概不敢用。而虚人之遇重病。一切可生之机。悉置之不理矣。古今诸方。表汗用五积散参苏饮败毒散。和解用小柴胡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方。都用人参。皆藉人参之力。领出在内之邪。不使久留。乃得速愈为快。奈何世俗不察耶。独不见感入体虚之人。大热呻吟。数日间烁尽津液。身如枯柴。初非不汗之。汗之热不退。后非不和之下之。和之下之。热亦不退。医者技穷。委身而去。不思内经所言。汗出。不为汗衰者死。三下而不应者死。正谓病患元气已漓。而药不应手耳。夫人得感之初。元气未漓也。惟壮热不退。灼干津液。元气始漓。愚哉愚哉。倘起先药中用人参三五七分。领药深入驱邪。即刻热退神清。何致汗下不应耶。况夫古今时势不同。膏粱藜藿异体。李东垣治内伤兼外感者。用补中益气。加表药一二味。热服而散外邪。有功千古。姑置不论。止论伤寒专科。从仲景以至于今。明贤方书充栋。无不用人参在内。何为今日医家。单单除去人参不用。以阿谀求容。全失一脉相传宗旨。其治体虚病感之人。百无一活。俟阎君对簿日知之。悔无及矣。乃市井不知医者。又交口劝病患不宜服参。目睹男女亲族死亡。曾不悟旁操鄙见害之也。谨剖心沥血相告。且誓之曰。今后有以发表和中药内。不宜用人参之言误人者。死入犁耕地狱。盖不当用参而用之杀人者。皆是与黄芪白术当归干姜肉桂大附子等药。同行温补之误所致。不与羌独柴前芎桔芷芩膏半等药。同行汗和之法所致也。汗和药中兼用人参。从古至今。不曾伤人性命。安得视为砒鸩刀刃。固执不思耶。最可恨者。千百种药中。独归罪人参君主之药。世道人心。日趋于疾视长上。其酝酿皆始于此。昌安敢与乱同事。而不一亟辨之乎。

附:人参败毒散注(治)验。嘉靖己未。五六七月间。江南淮北。在处患时行瘟热病。沿门阖境。传染相似。用本方倍人参。去前胡独活。服者尽效。全无过失。万历戊子己丑年。时疫盛行。凡服本方发表者。无不全活。又云。饥馑兵荒之余。饮食不节。起居不常。致患时气者。宜同此法。昌按,彼时用方之意。倍加人参者。以瘟气易染之人。体必素虚也。其用柴胡即不用前胡。用羌活即不用独活者。以体虚之人不敢用复药表汗也。饥馑兵荒之余。人已内虚久困。非得人参之力以驱邪。邪必不去。所以服此方者。无不全活。今崇祯辛巳壬午.时疫盛行。道(路)相藉。各处医者。发汗和中药内。惟用人参者。多以活人。更有发? 一证最毒。惟用人参入消 药内。全活者多。此人人所共见共闻者。而庸愚之人。泥执不破。诚可哀也。又有富贵人。平素全赖参术补助。及遇感发。尚不知而误用。譬之贼已至家。闭门攻之。反遭凶祸者有之。此则误用人参为温补。不得借之为口实也。

胡卣臣先生曰。将伤寒所以用人参之理。反复辩论。即妇人孺子闻之。无不醒然。此立言之善法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22-6-16 14: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毒力较强容易产生急性虚证的新冠非典,可能结论成立。
  若是一般的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感冒,则结论基本上相反。

  如果在老弱病残群体中观察,结论可能成立。
  如果在虎背熊腰群体中观察,结论必然相反。

  要借鉴俞嘉言使用人参败毒散的经验,
  要先看清其适用条件,把握其大前提,三因制宜:
  什么饮食水平的年代;什么体质状态的患者;什么毒力强度的疠气……

  正常饮食大多是些扶正之品,尤其是精米白面膏梁厚味,
  中医讲求整体辨证用药,凡膳皆药,一个患者全天的饮食+药物要当成一个整体来分析其配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22-6-16 14: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武汉第一波疫情时电视上放了个新闻,一个女大学生患者在家隔离治疗,天天煲鸡汤吃鸡肉面来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结果7天才退烧。
  看得我真是无语,如果不是这么折腾,以她青春年少的体魄,加上中药治疗,退个烧需要7天吗?

  《黄帝内经》中早有“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的谆谆告诫。
  张文宏宣传的那一套高蛋白强免疫抗新冠的理论恐怕值得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02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02
发表于 2022-6-21 16: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梦回杏林同道的说法,本人赞同。
外感初期用补益药必非普适规律,虚人外感则可,壮实之人非是,否则会迁延病程。说一实际案例,今年五月份治疗一位壮年男性感冒,初起即咽痛、黄稠脓涕,发热,脉象弦数有力。即以四逆散加大量桔梗、连翘、薏苡仁,一剂而热退咽痛止,两剂后便几乎没有任何残留症状。若此人加用党参、黄芪等药,恐会缠绵,最起码不会2日即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4

积分

499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4
发表于 2022-6-21 2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来也认为感冒了用补益药问题不大。直到有一年冬天,我本来就有点感冒症状,流涕咽痛,晚上喝多了酒,第二天自己熬了点药膳,主要是黄芪、白术、茯苓、白莲之类,结果到单位就说不出话了。按吴雄志先生所说的中医免疫学,有感染要慎用补益药物。但肾炎这种不就是感冒吗?为什么又主张用黄芪呢?看来还是和体质有关,杂湿的慎用补气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22-6-21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2-6-21 22:15 编辑
罗本逊 发表于 2022-6-21 21:10
我原来也认为感冒了用补益药问题不大。直到有一年冬天,我本来就有点感冒症状,流涕咽痛,晚上喝多了酒,第 ...
按吴雄志先生所说的中医免疫学,有感染要慎用补益药物。但肾炎这种不就是感冒吗?为什么又主张用黄芪呢?看来还是和体质有关,杂湿的慎用补气药。

  肾病适不适合用黄芪,要看属于哪种类型,如肾病综合征多为(气虚水停型)及因此肾失封藏而导致蛋白尿者适合用,而其他肾病若属于{湿热瘀阻型}的则不宜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4

积分

499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4
发表于 2022-6-22 21: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2-6-21 22:11
  肾病适不适合用黄芪,要看属于哪种类型,如肾病综合征多为(气虚水停型)及因此肾失封藏而导致蛋白尿 ...

是的。一般而言是这样说。
但我后来一想,黄汗不也是湿吗?为什么就可以用黄芪?中医的理论还是有点问题,不够精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4

积分

499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4
发表于 2022-6-22 2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扶正这一段,我还有点想说的。其实六经皆用补法,太阳经用甘草,少阳用甘草和人参,阳明用人参和知母,三阴就更不用说了。从西医的角度是感染用皮质醇激素,而这些药物都可以促进皮质醇分泌,或者就是有皮质醇样作用。这样是不是就更能说明问题的本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22-6-22 2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本逊 发表于 2022-6-22 21:56
是的。一般而言是这样说。
但我后来一想,黄汗不也是湿吗?为什么就可以用黄芪?中医的理论还是有点问题, ...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目闰 。目闰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一、表虚邪入,且脉沉者,生黄芪药性走表而利水,可益肺、起脉、引气血达表以实表。
  二、虚多实少,劳证历节,黄芪也可配伍祛邪药同用:黄芪、大枣、生甘草、桂芯、赤芍、生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22-6-22 2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本逊 发表于 2022-6-22 21:59
关于扶正这一段,我还有点想说的。其实六经皆用补法,太阳经用甘草,少阳用甘草和人参,阳明用人参和知母, ...

  补少阳经用的是大枣,
  肝胆胰疾病多脂质代谢紊乱,西医营养学有句话叫:“脂肪只能在碳水化合物的火焰中燃烧”,中医对应的理论是:(碳水化合物多的)大枣(称木本粮食,升糖指数103)益气健脾化痰利湿(多余的脂肪即为痰湿),大枣利水之方如[苓桂枣甘汤]。
  甘草的甜味来自甘草甜素,没什么糖分,所以[大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要去草而留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1:30 , Processed in 0.17654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