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422|回复: 4

王輝武之用麻黃當知所忌!

[复制链接]

46

主题

448

积分

2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10-24 15: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aio196 于 2019-10-24 15:48 编辑


用麻黃當知所忌!王輝武

《實用中醫禁忌學》八十九:麻黃

麻黃系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植物草麻黃、
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味辛
、微苦,性溫,歸肺經、膀胱經。功能
發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主要
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咳喘、風水浮腫等
證。

【應用禁忌】

1.體質虛弱者慎用麻黃 麻黃發汗之力較強
,一般老人、小兒及體質虛弱者應慎用。如
臨床雖證屬外感風寒,但汗出較多者,也應
慎用麻黃。

2.氣虛外感者慎用麻黃 麻黃一般宜於實證
凡氣虛外感風寒,症見怕惡風惡寒、氣短乏力
、動則自汗、舌質淡白、脈細弱無力者,應慎用
麻黃。

3.陰虛、血虛和有出血傾向者慎用麻黃

麻黃味辛性溫,較燥烈,易傷陰動血。凡陰虛
血虛感冒而症見惡寒怕風、口渴思飲、無汗
少汗、舌紅苔少、脈細者,即使有胸悶咳喘
也應慎用麻黃。

凡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症見頭暈頭痛、盜汗
、舌紅苔黃、脈弦有力者應忌用麻黃。

凡心血虛衰、心神不寧,症見心悸、胸悶氣喘
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數者,
應忌用麻黃。

凡陰虛血熱,症見咯血、吐血、嘔血、尿血、
便血、鼻衄、皮下紫癜或婦女月經過多者,雖
證屬外感風寒,或見咳嗽胸悶,也應忌用麻黃
。凡皮膚斑疹瘙癢、色焮紅灼熱者應慎用麻黃

4.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具有興奮中樞神經、
升高血壓等作用,凡有心情煩躁、易怒、心悸
、失眠及血壓升高者慎用。

5.麻黃堿有興奮膀胱括約肌的作用,如過用或
久用麻黃可致尿量減少,甚至尿瀦留或尿閉,
故凡小便不暢、尿少不通者慎用。

6.麻黃用量不可過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成人水煎劑每日3~9g,一般中毒劑量為3050g
,過量可能導致心悸氣促、震顫及心絞痛發作,嚴重
中毒時可導致視物不清、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困難
、驚厥等,甚至導致呼吸衰竭和心室纖顫。

7.麻黃不宜與洋地黃類強心苷藥物合用,以免引起
室性心律失常。

【討論】

1.關於麻黃發汗強度的問題 《本草綱目》載:
“麻黃發汗之氣,駃不可禦。”《本草求真》也有
“太陽發汗重劑”的記載,故歷來有“麻黃為發汗
峻劑”之說。

就單味麻黃而言,溫散發汗之力,強于一般辛溫
解表藥,如應用不當,不良反應也較重。因此,
歷代方書強調麻黃峻烈之性,告誡謹慎使用是
十分必要的。

但麻黃的發汗強度,還取決於用量、配伍、服法
藥後護理等。臨床經驗認為:“麻黃與桂枝並行
乃為散寒之用;若不與桂枝同行,即不專主散寒
發汗矣”(《本草正義》)。“若不溫覆則不峻也”
(《醫宗金鑒》)

可見,單味麻黃發汗力也並不是那麼可怕的。

2.關於麻黃不可過錢之說 方書有麻黃不可超過
“一錢”(3g)之說。張錫純也說:“陸九芝謂
麻黃用數分,即可發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則可,
非所論於北方者。蓋南方氣暖,其人肌膚薄弱,
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黃不過錢(3g之語。
北方若至塞外,氣候寒冷,其人肌膚強厚……
恒用至七、八錢始得汗出。

可見麻黃的用量,與季節、證型、體質、地域相關
不必拘於成見。但若超常重用,仍須謹慎。

3.關於“虛喘忌用麻黃”之說 麻黃溫散發汗,
有耗氣之弊虛喘多因肺氣虛、腎不納氣所致
,這一禁忌原則上是正確的,在臨床用藥之中
應加以注意。

但據臨床經驗,虛喘又並非絕對不可使用麻黃
,特別是在虛喘外感,虛實並見或虛中夾實者
正可發揮麻黃宣肺達表、降逆平喘功效特點
,通過其合理配伍補虛之品,制其弊而利其用
,療效卓著,不必拘於前賢“虛喘禁用”之說。

4.關於“夏月忌用麻黃”之說 在一些地區有
夏天忌用麻黃,可用香薷”的說法。有人認為,
夏季,如遇當用麻黃者,恒以香薷代之。

此說失之偏頗。其實,夏月無藥不忌,又無藥
必忌,哪有一時一季之藥呢?惟以證候相宜而用
,才是平正之理。

【文獻選要】

〇“之才曰:厚朴、白薇為之使,惡辛夷、
石韋”(《本草綱目》)。

〇“若春末夏初則為禁用,因時已變,溫熱
難抵劑之輕揚。陰虛傷食者亦禁。久服
多服,令人亡陽。凡用去節,水煮數沸去
上沫用,否則令人煩悶,卻又止汗”
(《本草真詮》)。

〇“若夫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虛有熱,
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瘡皰熱甚不因寒邪所鬱
,而自倒靨,虛人傷風氣虛發喘,陰虛火炎
,以致眩暈頭痛,南方中風癱瘓,及平日陽虛
,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汗多亡陽,能損人壽
,戒之!戒之!自春深夏月,以至初秋,法所
同禁(《神農本草經疏》)。

〇“非冬月傷寒及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汗多亡陽,能損人壽,戒之戒之”
(《本草必用》)。

〇“過劑則汗多亡陽,夏月禁用”(《本草備要》)。

〇“寒邪在裡,脈不浮緊有力,傷風有汗,
素有血證,真陰內虛,衛氣不足,春時瘟疫
,發熱惡寒,無頭痛身疼拘急等症,皆禁用。
時症亦有頭疼身痛拘急者,宜細察之”
(《得配本草》)。

〇“至或有載不宜多用,及夏月不宜用者,
蓋因過用則汗多亡陽,自汗表虛則耗人元氣。
……然果春夏值有深寒內入,則又何不可用之有
至於手少陰心之風熱斑疹,足厥陰之風痛、目痛
,審其腠理堅閉,病應用散,亦當審實以投
(《本草求真》)。

〇“其性輕揚善散,發表最速。若表虛自汗,
飲食勞倦雜病;自汗,肺虛有熱,多痰咳嗽,
以致鼻塞;痘瘡倒靨,不因寒邪所鬱,而因熱甚
;虛人傷風,氣虛發喘,陰虛火炎,以致眩暈頭痛
;南方類中風癱瘓及平日陽虛,腠理不密之人,
皆禁用。

汗多亡陽,能損人壽,戒之!戒之!春深夏月,
以至初秋,法所同禁。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傷營
見證者宜之。若非冬月,或無寒邪,或寒邪在裡,
或風傷于衛等證,雖發熱惡寒,不頭痛身痛而拘急
,六脈不浮緊者,皆不可用。雖可汗之症,亦不宜
過劑。汗為心液,過汗則心血為之動,或亡陽,或
血溢,而成大患”(《本草害利》)。

〇“然此治中風不汗者為宜,若自汗者更用麻黃,
則津液轉脫,反為大害”(《醫學綱目》)。

〇“麻黃輕可去實
為發表第一藥。惟當冬令在表真
有寒邪者始為相宜。雖發熱惡寒苟不頭疼、身痛
、拘急、脈不浮緊者,不可用也。雖可汗之症,亦當
察病之重輕,人之虛實,不得多服。蓋汗乃心液,若
不可汗而誤汗,雖可汗而過汗,則心血為之動搖,或
亡陽,或血虛而成壞證,可不兢兢致謹哉”
(《本草通玄》)。

〇“及見脈微惡寒,吐利煩躁等證,亡陽已頃刻,
又不當用麻黃。即此推之,凡治暴病而用麻黃者,
其殺人不轉睫矣”(《醫門法律》。)

〇“喉間起白所切忌藥物:麻黃誤用啞咽不可救”
(《重樓玉鑰





上一篇:余國俊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幾種思維方法
下一篇:何紹奇先生應用麻黃經驗

46

主题

448

积分

2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6: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王輝武之用麻黃當知所忌!


“麻黃臨證以無汗為要旨”值得注意!
籍此有人以重劑麻黃治無汗證曾獲效


[病案舉例] 馬某,男,23歲,2002年
2月21日診。全身皮膚無汗出23年,
若遇勞動或劇烈活動,或遇夏季炎熱,
則全身燥熱難耐,甚則需臥于冷水之中
方可降溫。飲食、睡眠、二便可,舌質
淡暗,苔薄白,脈浮緊。證屬邪閉肌腠
、營衛失宣、津液不能外達。方擬麻黃
東加味治之。

處方:

路路通、絲瓜絡30g,桂枝、麻黃18g,
川芎、蘇葉15g,羌活12g,杏仁、防風
、荊芥、紅花10g,甘草4g

每日1劑,水煎服。7劑後皮膚稍覺濕潤;
繼服7劑,汗液增多,皮膚潮濕;服至35劑
,汗出正常。[鄒世光,等. 麻黃湯臨床運用
舉隅. 湖北中醫雜誌,2004,26(1):4

[中醫解析] 本例從出生之後即無汗液,
時逾23年,曾輾轉多方求治無效。

中醫認為:無汗症機理是邪閉肌腠,
肺氣不宣,津液不能宣達皮膚,正切合
麻黃湯之意。

遂宗仲景之法,以重劑麻黃湯發汗宣肺,
加羌活、荊芥、防風、蘇葉以透邪外達;
川芎、紅花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患者夏季
“燥熱難耐”,是火鬱其內,本“火鬱發之”之旨
,佐絲瓜絡、路路通透絡通經、引邪外出。
諸藥合用,使營衛和、肌腠開、經絡通、肺氣宣
,終於出汗如常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48

积分

2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6: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王輝武之用麻黃當知所忌!

本帖最后由 caio196 于 2019-10-24 17:14 编辑


王曉明之加味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病竇綜合征

焦作市中醫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簡稱病竇綜合征以心悸、乏力、頭暈或昏厥、畏寒、肢冷為主的
一組臨床症侯群。現代醫學對此無特效藥物治療
安裝起搏器尚未普及。


近年來運用加味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病竇綜合征
23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文章主題:麻黃附子細辛湯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養陰生津 中醫藥療法


文章內容:中華當代醫藥2004年10月第2卷
第10期、36加昧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病竇綜合征,王曉明焦作市中醫院河南焦作
454000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簡稱病竇綜合征
是以心悸、乏力、頭暈或昏厥、畏寒、肢冷
為主的一組臨床症侯群現代醫學對此無特效
藥物治療安裝起搏器尚未普及

近年運用加味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病竇綜合征
23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觀察23例為住院及門診患者
其中男158年齡2473平均48.5
病程一年以內者16,12年者4,34年者2
,561病因屬冠心病14心肌炎6
心肌病1病因未明者2臨床見有昏厥史者3
心慌乏力氣短懶言自汗者15肢冷畏寒者
10頭昏失眠者6舌質淡者14舌質暗者
或有瘀點者9舌苔薄白者19白膩者4
脈象沉遲者20呈結代脈者8。23例中竇緩15
竇房阻滯6竇性靜止2結性逸搏5


藉由阿托品實驗陽性者或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採用運動實驗後心率90/分者可確診可排除藥物
因素。


1.2治療方法


1.2.1基本方炙麻黃6桂枝、細辛、制附子10
川芎12紅花、生地黃、破故紙15紅參20
黃芪30。每日1水煎早晚各1


1.2.2加減法胸悶苔膩者加菖蒲15薤白15。


頭暈失眠者去桂枝加丹參20炒棗仁30。瘀血
胸痛甚者加水蛭10蒲黃粉20()。


1.2.3病程:連服10日為1療程,2個療程後判定療效
;治療期間未服氨茶鹼阿托品、喘息定等西藥


1.3療效觀察


1.3.1療效評定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


大致恢復正常,心率平均增加10/分以上
有效臨床症狀減輕部分恢復,心率平均
增加59/無效臨床症狀無明顯改善
,無變化,心率增加24/本組無惡化
病例

1.3.2治療結果顯效7,占30.4%
有效12,占52.2%,無效417.4%
,總有效率為82.6%臨床症狀基本消失


2、病案舉例


男,61歲退休幹部19981204日就診


冠心病3年餘常服複方丹參片消心痛等
藥物治療。

1年前,心慌胸悶加重氣短乏力心率最慢時
46/曾用氨茶鹼阿托中醫中藥品等藥治療
心率暫時增快常不能持久,近半月來發作4

提示:

度型竇房傳導阻滯②交界性逸搏③下壁心肌
缺血心率48/阿托品實驗(+)。

西醫診斷冠心病病竇綜合征症見:胸悶心慌
氣短乏力自汗畏寒肢冷舌質淡有瘀點苦苔薄
白膩脈結

辨證心腎陽虛痰濁血瘀治宜益氣溫陽
活血化濁

藥用炙麻黃6桂枝、細辛、制附子10
川芎12紅花、菖蒲、薤白、生地黃、
破故紙15紅參20葛根30。藥服10劑後
心率維持在5558/繼服原方10劑
心率達6062/竇性心率下壁心肌
缺血明顯改善,為鞏固療效繼服8隨訪
1年心率正常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48

积分

2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7: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王輝武之用麻黃當知所忌!

本帖最后由 caio196 于 2019-10-24 17:44 编辑



3、討論病竇綜合征

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由冠心病、
心肌炎等引起竇房結起搏功能失常從而產生
以臟器組織缺血為主要表現症狀一系列心律失常。


安裝人工起搏器,有些病人難以接受:阿托品、
喘息定等藥物治療只能見效于一時。停藥則病復
原初長期服用因副作用而患者拒絕治療


據臨床觀察:本病屬祖國醫學"心悸"、"胸痹"、
"厥症"等範疇其病機主要為本虛標實。心腎陽虛
,心陽不振為其本質;血瘀、寒凝、痰濁為其標實
。本虛為主,因虛致實,故治療偏重溫補心腎之陽
。病竇患者以遲結脈多見,但有時遲數交替,此為
"陽損及陰","陰極似陽"之危險證侯,不能誤以為是
陽證、熱證,真證本質是陰證、寒證、虛證。

方中附子為治療陽虛型心律失常之要藥其下壯腎陽
以益火上助心陽能強心附子與桂枝溫補心陽
配破故紙溫腎壯陽麻黃細辛性溫辛散伸發陽氣
宜通氣血古人有細辛不過錢之說但臨床觀察
細辛用至10療效滿意未見不良反應

紅參、黃芪補氣生陽,川芎、紅花活血化瘀,
生地養陰生津,防附桂辛等辛燥藥傷陰耗液,
諸藥相伍,其效益彰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附子有增加心肌供血,
使竇房結興奮性增強,改善傳導系統功能作用
細辛、麻黃當中的生物鹼,能增強心肌自律性
,加速竇房傳導,可提高心率,增加冠脈流量,
桂枝有抗心律紊亂的作用


川芎、紅花擴張冠狀動脈,興奮心臟,改善心肌缺血
生地、紅參、黃芪,能增加心肌收縮力;破故紙有
提高心率的作用;只要竇房結功能改善,傳導正常,
臨床症狀就會緩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48

积分

2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王輝武之用麻黃當知所忌!

本帖最后由 caio196 于 2019-10-24 20:49 编辑



周剛,周明東之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頭面部疾病


【摘要】 麻黃附子細辛湯,
出自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篇》
,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並在實踐中發展
。該文列舉了聲啞並喉舌痛、耳聾、
目盲、鼻塞及三叉神經痛等醫案,指出
因頭面為諸陽之會,且清陽出上竅
寒邪直中少陰或陽虛感寒,導致陽氣凝滯
不能升騰滋濡,七竅為之閉塞,則聲嘶音啞
鼻塞耳鳴,目昏目暗;或頭面部諸經脈陽滯
寒凝,不通則痛,則頭痛不休,咽喉舌痛。


麻黃附子細辛湯具有溫通腎陽、宣肺散寒
開竅啟閉的作用,故對於陽虛感寒引起的
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關鍵字】 麻黃附子細辛湯;
頭面部疾病陽虛感寒

麻黃附子細辛湯見於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篇》

第301條,其文曰:“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
,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為少陰病
兼表證而設,治“太少兩感”症,功效卓著,為
歷代醫家所重視並在實踐中發展。


清張秉成,在《成方便讀》論此方云:


方中附子以助少陰之陽溫陽救逆細辛以散
少陰之邪祛風止痛麻黃以達太陽之表
辛溫發散邪自表而入裡者仍由裡而還表
此以表裡相通,一理耳”。


在臨床實踐中,治療範圍已不僅僅停留在原來的
“少陰外感”的病機上,使用此方中發現許多頭面部
疾病用之效佳,特舉幾例如下:



1 喉舌痛並聲啞

60歲
,症見咽喉舌體疼痛難止,聲啞伴低熱
,先西藥消炎抗病毒治療病情未見好轉
轉中醫治療經服用中藥清熱利咽聲音嘶啞
加重轉我處求治。咽部及扁桃體暗紅
無分泌物舌質暗紅無口渴,二便皆正常,
視其面色青晦舌胖大滑潤,苔薄膩脈沉細
無力。此乃少陰虛寒之體,複感太陽風寒所致
,邪氣留戀肌表,陽氣匱乏,無力振陽祛邪,
故低熱纏綿;當溫陽散寒治之,乃以麻黃附子
細辛湯:麻黃5 g,附片10 g(煨,先煎60 min
,細辛10g,冷水煎服2劑。服完2劑後,疼痛緩解
,繼用2劑後轉用溫養脾腎之藥而安。

按:《張氏醫通》云:“暴啞聲不出,咽痛異常
卒然而起……此大寒犯腎也,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
,並以蜜制附子嘎之,慎不可輕用寒涼之劑

本病喉舌痛且喑啞難出,從部位看少陰腎經,
上行沿喉嚨,挾於舌根兩側寒邪凝滯少陰經脈
,故咽喉舌俱疼而音啞聲嘶,本當治寒以熱,
卻用輸液抗炎清熱利咽等寒涼之品,更抑陽氣,
犯了虛虛實實之錯。故取附子蒸騰陽氣,麻黃
細辛發散寒邪,一鼓作氣而逐寒外出,聲啞得愈


2 三叉神經痛

48歲女,自述十餘天前因淋雨受寒感右側頭面部

呈陣發性抽掣樣疼痛連及右上牙疼痛牙齦不腫
日發數次每次持續十餘秒痛止如常人刷牙
洗臉及進食可誘發痛時刀割樣灼痛項強不能轉側
西醫診斷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服卡馬西平等藥效差


轉投中醫屢與疏風清熱之劑亦效差。前來就診時
舌質淡嫩苔白膩水滑脈沉遲微細詢問知其平時
小便多清四肢欠溫精神欠佳常鼻塞目眩嗜睡
多眠。此證屬少陰陽虛寒凝經脈寒性凝滯閉阻
太陽經脈治當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細辛、麻黃、炙甘草6 g川芎全蠍、制附子(先煎30 min10 g
蜈蚣1白芍15 g。服藥3劑後頭面部痛明顯減緩
,繼服3諸症告愈。


按:本病人平時就有小便清,四肢欠溫
此為陽虛之體,而醫者考慮其痛如灼
,多從風熱入手,屢用疏風清熱,更易
損傷陽氣。又複淋雨而受寒,而鼻塞、
目眩足證寒邪凝滯清竅失養、痛極入腦
,正如明代醫家趙獻可所言有頭痛連腦者
,此系少陰傷寒,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方中細辛氣清而不濁,故善降濁氣而升清氣
,所以治頭痛如神(清·陳士鐸《本草新編》)
,內助附子,外助麻黃,以溫陽散寒,另有
全蠍蜈蚣剔絡搜邪、當歸活血止痛、白芍、
炙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川芎行血中之氣
、通行十二經,故療效卓著。


3 鼻病

50歲
。每逢寒冷季節,則鼻塞、鼻癢、流清涕
,久治不愈,甚則不聞香臭。近段時間發作尤甚
,感冒不斷,噴嚏連連,面色白,氣短懶言,
形寒肢冷,腰酸腿軟,小便餘瀝,陽痿不舉。


舌淡苔白,脈沉細。此乃少陰陽虛,衛陽失固
藩籬失守,寒邪深入少陰,正虛不能鼓邪外透。
《諸病源候論·鼻病諸候》亦云其臟有冷,冷隨
氣入於鼻,為鼻鼽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


白芷、辛夷、細辛蒼耳子6 g麻黃、鮮生薑
10 g杜仲、菟絲子、制附片15 g(先煎60 min
15 g,蔥白34劑後,鼻流清涕、鼻癢、鼻塞感
均好轉,手足轉溫。遂按原方減附片為10 g,細辛為
3 g,加用黃芪、熟地黃各15 g培本固元,續進6劑,
後以補腎溫陽劑調補,而鼻病及陽痿均治癒。


按:《秘傳證治要訣》曰:“清涕者,腦冷肺寒所致
宜烏、附、乾薑之屬”。


《靈樞》云“肺氣通於鼻”肺在竅為鼻,且鼻為督脈
所過之所,肺腎陽虛寒凝,在上則肺竅不利,鼻塞流涕
,在下則會陰二竅不通,小便餘瀝,陽痿不舉。故以
附子、杜仲、菟絲子溫通腎陽、填補腎精,麻黃、細辛
、白芷、蒼耳子、辛夷、蔥白宣肺散寒、通竅啟閉。


4 耳聾

女,42歲。因雙耳聽力障礙2周由他人推薦而來,

洗澡時突然沒有熱水,堅持洗完後,又用冷水洗衣服
,當天下午就出現了鼻塞、流涕、耳鳴,自服生薑煮
紅糖水後,鼻塞好轉,但仍耳鳴,後出現聽力減退,
在五官科治療無好轉,又服用利肝膽通竅中藥,反
漸漸聲音都聽不見了。就診時,精神差,身體微有
疼痛,惡寒。舌淡苔薄白,舌下靜脈青紫,脈沉緊。


此為寒邪直中太少兩經,給予溫腎宣肺法,
麻黃附子細辛東加味:麻黃10 g,細辛15 g
制附片先煎2H)、鮮生薑30 g兩劑後
,但見汗出,自覺耳閉如有物堵的感覺好轉,
頭部輕鬆,又繼續服用5劑後,聽力明顯好轉
,轉用附子理中湯調節而愈。


按:腎開竅於耳,如寒邪太重,直中太少兩經
,腎中陽氣為之閉阻,導致寒凝竅閉,腎氣
不能上通於耳,出現失聰。病人曾用生薑驅寒
,僅有小效,故此寒邪非大劑姜附細辛不能除
,故用重劑生薑輔助細辛麻黃以驅寒邪,更有
附子溫陽以推波助瀾,達到治療效果。



5 目盲、目暗

男,45歲,自訴感冒後又不慎落水,

時值寒冬,出水後雖服紅糖姜水,仍感
寒冷徹骨,幾天後出現視力模糊,急忙
到眼科檢查,雙眼及眼底未見異常,
住院查頭顱CT也沒有問題,治療期間
配合服用補腎填精類中藥,視力越來越差
,自覺有黑斑遮住視線。


來診時,精神不振,面色青白相間,舌淡
潤苔白膩,脈沉細緊,此寒邪直中少陰,
陽氣郁遏,陰翳乃成。給予麻黃附子細辛
東加味細辛、麻黃15 g,制附片30g
(先煎2H,鮮生薑60 g。兩劑後,汗出
自覺光感增強,再連服6劑後,視力明顯恢復


按:腎藏五臟六腑之精,而皆上注於目

為之精。腎氣為寒邪閉阻,五臟六腑之精
不能上注於目,則目暗目盲。用附子益火
之源,以消陰翳(《素問·至真要大論》
王冰注),更得麻黃細辛之助,消陰通竅
,且大寒用以重劑,故療效顯著。


總結:頭面為諸陽之會。


《內經》云:清陽出上竅。若寒邪直中少陰
陽虛感寒,導致陽氣凝滯不能升騰滋濡,
七竅為之閉塞,則聲嘶音啞,鼻塞耳鳴,目昏
目暗或頭面部諸經脈陽滯寒凝,不通則痛,
則頭痛不休,舌咽喉痛。


一閉塞一疼痛,為頭面部症狀的兩個顯著特點
,同時往往伴隨全身其他症狀一起出現,如:
畏寒、肢冷、舌質淡嫩,苔白膩或水滑,脈沉遲
微細或緊等,稍加細察,不難診治。


麻黃附子細辛湯由麻黃、附片、細辛組成。


麻黃辛苦溫,發散風寒;附片溫經散寒,溫腎助陽
;細辛通達內外,助麻黃以驅表寒,助附片以溫陽
逐痼寒,此方有強大的溫通腎陽、宣肺散寒、開竅
啟閉的功用。不論臨床表現怎麼千變萬化,應用該方
抓住陽虛感寒這一病機,就能很好地應變。


這其中陽虛可能因素體羸弱,或者醫者錯投發汗及
苦寒劑以致傷陽,此均為陽虛之因;而感寒則不光
指外受風寒水濕,亦可因內傷寒飲,或醫者誤治以
苦寒,此均為感寒之途。臨證過程中,除了頭面部
症狀及原《傷寒論》中少陰病發熱,脈沉”“脈微細
,但欲寐等表現外,尚可見口淡不渴,神形憔悴,
畏寒怕冷,惡寒發熱,陽痿尿頻,四肢欠溫、舌質胖
大多白嫩水滑或暗紅(此因寒凝血滯故)等全身症狀
同時注意詳細詢問病史,查找有無受寒病史及既往
陽虛體質的可能,為正確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提供了
詳盡的依據。


值得強調的是:現在很多病人在病起初期,多求助
輸液抗炎藥或自服清熱解毒藥,此皆寒涼之品
易傷陽氣,如久治不愈反會加重趨勢,應結合脈證
考慮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45 , Processed in 0.08029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