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19|回复: 7

[儿科] 向大家推荐一本脉诊的书—脉论,二十年后方为医

[复制链接]

62

主题

733

积分

5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3
发表于 2010-12-17 10: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感于“二十年后方为医”
救死扶伤者,谓医技;传道授业者,为医艺;能兼通此二者,是谓医道也。



     今幸得恩师《脉论》一书,如获至宝,细研读之,观其副题——谓“二十年后方为医”,不由深惑:古之为言“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人行医,出师三年,方可出世,现今医学如此之发达,又何谓二十年后才为医?

   静观其序,方知其解。学医难,行医难,成医道者更难!恩师谦称其自愚钝,故二十年后方敢为医,殊不知其二十年间背后所付出之努力,即恩师常教导我们所说“学医当耐得住清贫。”便可知《脉论》一著,怎“心血”二字了得……

      平素恩师示其脉诊为人诊病,惊乎其神,因其竟可达与现代医学检查相合之功,并可试一百一,未曾失手,真可谓二十年磨一剑,灵修脉法终成,便可“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脉论》一书,法古创新,在古代经典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对脉学经典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总结,并打破常规“浮中沉”三位增加为“NO.1~NO.5"五位,随即将三部九侯进一步发展为三部十五侯,弥补了传统脉诊的粗略之处,细化了脉诊;改写了古代脏腑在寸关尺三部分配上简单粗略的分属法,重新阐释了脏腑所属与脉位浮沉的对应关系;完成了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的完整对应,扩大了脉诊的范围;并独创了豆实脉,尖峰脉,筋脉,颤脉,离脉,空脉,恶露脉等7个新脉象,填补了历史的空缺;发现了颈椎病,腰椎病,胃病,糖尿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脏扩大,胆囊炎,高脂血症,前列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具体脉位和与其相对应的特定脉象特征,可使医者见脉知病,结合传统八纲辨证,达到辩证与辨病的统一,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脉学理论体系。

      纵观中医学理论历代发展,上下五千年,炎帝神农尝百草,黄帝歧伯论经纲;仲景伤寒,叔和脉经;士安甲乙,继洲大成;巢氏病源,药王千金;道人仙授,王焘外台;圣济局方,金元四家;时珍本草,景岳全书;天士温病,又可疫论;近代锡纯,衷中参西,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医事业璀璨的辉煌。然至近现代,自清以来,难见大家,名著鲜出,三百余年间几乎未曾发展,何也?当世之世,芸芸众医,专家教授甚多,所著言论甚多,然未见一本可以流传成为巨著的,何也?当知古人之为书,必究其毕生精力,化作心血,铸成一书,即使穷困潦倒,深居简出,也必潜心所学,几十年修为始成一书,只为传承。而现今之人,多以利字当头,聪慧甚矣,剪刀加浆糊,几月即成书,随即畅销之,随后又被另一种畅销而取代,故难见中医理论发展之学说,使中医理论与今人思维模式相脱节,渐渐被众人所遗忘……呜呼哀哉!想至此,唯觉恩师教诲所言“二十年后方为医”实为至理,当为中医发展之道!

      恩师家族世代中医,自幼敏而好学,熟诵《药性赋》《四言脉决》等书,精读《时方歌括》《新方八略》等著,又于西医临床摸爬滚打八年有余,深谙中西医道之异同之理,于二十年前始究其脉理,深入研究二十余年,身处世间,心在世外,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脉学之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二十年后乃有所成,自成《脉论》,用于临床,放之四海而皆准。

      再看我国脉学之发展,尚未有一位医家把"脉诊"当做一门专门的学问来论述过,往往仅作为四诊之一简言以带之,《黄帝内经》、崔氏《脉决》、叔和《脉经》、时珍《濒湖》为脉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古人之言,往往晦涩难懂,今人习之尚难,难以理解其所述之物,抑或是古文功底深厚之人能解其述,但“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而《脉论》在古代脉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对脉理进行阐述,衷中参西,循循善诱,通俗易懂,学脉得法,解决了历史的难题,当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中医脉学基础理论白皮书,一座中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不由再叹“二十年后方为医”,方知恩师乃真医道也,望得此《脉论》者,研读此书,增其医术。




上一篇:葭杭文集-----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
下一篇:槐杏医案《二十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案

62

主题

733

积分

5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脉论》撰写说明
   ——————王敬义
切脉易,识脉难,能以脉析病者更难。
脉学看似微不足道,若深入研究下去,实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研究它,就必须涉及到古医家对脉学的认识,必须弄清楚脉学的来龙去脉。从目前的脉学理论看,给我的印象是:脉学就好象是个十分神秘的东西,你没办法靠近它、无法把握住它。古代众医家对一个脉象特征、所主病证的文字描述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贤愚难分,石玉相偕,流传后世,真伪难辨,毫无规律可循。正因为如此,民间才有了“十人十脉”之说而成为中医学的笑谈。
在我看来,研究脉学唯一的方法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去研究检验其中的精华与错谬,寻遗漏、补不足,只有这样你才能深入到脉学中去。若只重在理论上的总结,虽集古医家之大成,却不能有所突破创新,脉学仍然是不能发展的。正因为此,我才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对脉学进行了长达一十八年的临床与理论研究。对脉学的基本理论和二十八脉的临床实战,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的总结。
《脉论》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脉学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为二十八脉分析;第三部分是杂谈与论文选集;第四部分为古代医家的脉学典籍。
第一部分
1.明确了左右手寸关尺三部中每一部的正常脉位(NO.2、3、4位)。此前脉位与取脉混淆莫辨、异常脉象与正常脉象混淆莫辨。
2.定异常脉位为每部五位(NO.1、2、3、4、5位),三部十五位,使更多的异常脉象纳入脉诊之中。此前为三部九候,每部只有三位,许多异常脉象不能被诊断出来。
3.明确了“男尺恒虚,女尺恒盛”的具体脉象。此前,只有其提法,而无具体脉象描述,莫棱两可,使后学者无所适从。
4.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的脏腑组织器官分别归属到相应的寸关尺三部之中,扩大了脉诊的范围,可以诊断到更多的脏器的病理改变。改写古代脏腑在三部分配上简单粗略(错误的、不符合临床)的分属法。如古代三部分属:左寸----心,配小肠;右寸----肺,配大肠;左关----肝,配胆囊;右关----脾,配胃等等。
5.将六腑、躯干、四肢等分属在每部脉的表浅位(NO.1、2位),把脏分属到每部脉的深沉位(NO.3、4、5位)。如右关,表浅位诊胃肠疾病;深沉位诊脾与胰腺疾病。左关表浅位诊胆囊之疾;深沉位诊肝脏之疾。余仿此。使诊脉者对脏与腑的诊断有明确的脉位归属。
此前尚无如此分属法。所以,现在的中医生诊脉,在右关所诊之脉不知道是胃的疾病,还是脾、胰腺的疾病;在左关的异常脉象不知道是胆囊疾病还是肝脏疾病。
6.首先将妇女月经正常和异常的脉象,定位于左关,有利于了解妇女月经的量、色、质等情况。
7.首先将女子带下脉定位于左尺部,以了解女子带下之疾。如女子白带的量、色、质、气味等情况,皆能在左尺部一一诊断出来。此前,尚无此研究。
8.首先将男子遗精脉定位于左尺部,以了解男子肾中精、气充盈与否。如男子遗精后,能在左尺部显现出来。是否伤肾精、伤肾气,亦能在左尺部一一诊断出来。此前,尚无此研究。
9.明确28病脉的脉象特征,既利于学,又利于临床诊断。
第二部分
1.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每个相合脉的脉理、推断出病理变化、推出临床表现、作出临床诊断。这样脉学便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真正地有机结合起来,再不是一盘散沙。
2.通过脉象分析,先作出西医诊断,然后使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再进行辨证论治。此前,尚无此研究。
3.首先提出豆实脉、尖峰脉、筋脉、颤脉、离脉、空脉、恶露脉等7个新的脉象。
4.在《脉论》里对颈椎病、腰椎病、胃病、糖尿病、心肌供血不良、心绞痛、心脏扩大、胆囊炎、胆石症、高脂血症、前列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疾病等等,都有具体的脉位归属和具体的脉象特征,在此不能一一论述,请读者仔细阅读各个章节。
第三部分
为医学杂谈与论文选集。
在杂谈里重点谈了关于中医独特的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也是目前中医大专院校教材选择上忽略的内容。提出我个人的见解,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就目前中医现况,对中医临床各科理论的欠缺,临床实践缺乏系统性的治疗措施等,亦提出了我的个人见解,以供中医工作者临床参考。
谈了中医师和中医教师的培养建议,望领导者和年轻学习者参考。若有冒犯,在此,我先请大家谅解。
文选集部分,我选集了几篇临床报道文章,是我近十余年治疗重危疾病的部分总结。应该说对中医的后学者,具有一定的理论与临床指导价值。此外,我年轻时期在住院部用中医药抢救治疗的病例,因为年代较远,资料收集欠缺,故不便给与报道。
关于脏腑“三焦”考证的一篇小文章,尚未公开发表,一并收集在本书中,供大家阅读参考。我的学生王勇为我整理此文,文笔流畅,理解深刻而到位,深合我意。
第四部分
   选录了部分医家对脉学的论述,供学习者参照,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裨益。
   我潜心研究脉学虽近20年,《脉论》一书写作亦经5年多时间,但我仍觉时间仓促。还有一些新的脉象需要进一步探索发现,新的脉学理论亟待总结。因此,拙作不免有错误和遗漏。我相信,在相隔数年或数十年后,定会人才辈出,错谬之处,会有才俊纠正之,其未尽者,亦会有才俊增补之。思量及此,甚感欣慰。
   《脉论》对脉学的理解,或许有人不能认同,有人提出质疑,甚至还会有人认为它“离经叛道,”但它确是我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只要您认真阅读,勤于实践,我相信,您会走进我设置的脉学“圈套,”最终得到您的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17 14: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出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61

积分

178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

Rank: 4

积分
1461
发表于 2010-12-17 15: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733

积分

5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6: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卓越我查了···没货··当当上面还有货····书也不贵,才10几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70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0
发表于 2010-12-17 2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颤脉主何病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17 22: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书,著成多年;
未逢适时,藏之深山;
人间难觅,书市无版;
欲传济世,可惜无缘。

当年初成,忽得一梦:
天书破敌,妙法勿问;
也曾讲述,听者难信;
寂寞独守,静候新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60

积分

17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0
发表于 2010-12-17 23: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渴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5:23 , Processed in 0.07201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