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奚嘉
1 大黄虫丸治疗盆腔积液案
某女,36岁,2004年7月初诊。经行期长,下腹胀痛1年余。近1年来经行如期,但经行期长,初量中,3~4天后量减少,淋沥半月余方净。经色暗红,有血块,伴经行腹痛,腰俞酸楚,经间期后下腹胀痛,逐渐加重持续至经期,上环5年。妇检宫体后位,附件双侧略增厚,轻压痛。B超跟踪监测数月显示,经后子宫附件基本正常,卵泡发育及排卵正常,排卵后盆腔内积液逐渐增多,经前宫体周围积液有时达到6×4cm,两侧卵巢增大,并见多个小囊肿,约2.0~3.0cm不等。经后盆腔内积液消失,囊肿有时缩小,有时消失。西医曾诊为“盆腔炎”、“月经失调(黄体不健)”、“子宫内膜异位症”,予抗生素、促黄体、雌孕激素周期治疗,有时可取效,停药后症状如故。来诊后曾予中药利湿化痰、活血化瘀剂如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减;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剂如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等治疗,服药2月症状减轻,但体征及B超改善仍不明显。
西医建议行腹腔镜探查术。病人因惧怕手术于2004年11月5日再来诊。末次月经10月17日,仍经行半月方净。刻诊见:下腹胀痛,持续不已,腰酸如折,带下量多,色白质稠,面色晦暗,两颧黯斑,口干不思饮,纳呆,神疲乏力,二便自调。舌淡红有紫气,边尖有多块瘀斑,苔薄白,脉沉弦。辨证为久病入络,瘀阻冲任,血不利则为水。治以祛瘀生新,化湿利水,缓中补虚。予大黄虫丸3g,1日2次。经期量减半。
11月26日诊:经于11月16日来潮,下血块颇多,经色转红,经行10将净,下腹胀痛减轻,嘱大黄虫丸继服,并配合乌鸡白凤丸同服1月。
12月30日诊:12月14日经行,8天净,两颧黯斑明显淡化。经间期腹痛轻微,带下适中,舌边尖瘀斑明显减少,精神有增,纳谷如常。经前期B超复查盆腔内积液0.9cm,卵巢囊肿缩小,仍予大黄虫丸合乌鸡白凤丸合用。
2005年1月6日诊,经前期无不适,B超复查盆腔内积液少许,卵巢囊肿消失。
按:本例症情较为复杂,初诊时采用常用的利湿化痰、活血化瘀剂及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剂治疗效不显,虑其有病重药轻之嫌。依据《金匮要略·水气篇》中“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笔者认为,“血不利”乃久病入络,血病致瘀,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故见经行期长,面色晦暗,两颧黯斑,舌淡红有紫气,边尖有多块瘀斑。又“津血同源”,当“血不利”时,非但营气不能泌津、注脉、化血,反而会使局部或全身血脉中的营气渗出脉外,潴留于脏腑、组织之间形成“水”,即B超检查所见的“盆腔积液”。当月来潮瘀血随经血暂时得下,水津得以布散,故见盆腔积液时长时消。如《血证论·卷五·瘀血》中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因此,治疗上抓住瘀阻冲任之根本,又虑其久病正气耗伤,以大黄虫丸活血搜络逐瘀,攻中寓补,峻剂丸服,攻邪后再合乌鸡白凤丸养血益肾、扶正固本、祛除余邪,以竞全功。
2 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经行鼻塞案
某女,20岁,2004年9月6日初诊。患者平时经期尚准,量多色红,经前心烦易怒。1年前正值经期患重感冒,伴发热、咳嗽、鼻塞、头痛,经用感冒药、静滴抗生素而愈,但嗣后每值经前经期则鼻塞鼻干,或打喷嚏,声音嘶哑,甚则伴低热,经后诸证不治自愈。来诊时经期第二天,经量偏多,色深红,有血块,小腹胀痛,心烦,鼻塞鼻干,音哑,咽干,偶感头痛,二便自调。舌偏红,苔薄微黄,脉细弦。辨证肝肺药,上方加制香附10g,制首乌10g。再服7剂,经行量已正常,小腹隐痛,鼻塞音哑等症明显好转。3诊:经前5日来诊,前方去白芷、大贝母再服5剂,经事如常,鼻塞诸症消失。
按:本例乃经期感受风热之邪,有伏热病史。每至经期阴血下注冲任,正气相对不足,伏热之邪乘虚而发。加之素体肝经郁热,值经期木火炽盛,挟冲气上逆,上刑肺金。鼻为肺窍,咽亦为肺经循行部位,热扰肺窍故经期鼻塞不通,音哑咽干,用小柴胡汤合四物加减,一方面以柴胡、黄芩、丹皮清疏肝之郁火,一方面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滋水涵木,佐以生地、麦冬益肺阴,制半夏降逆气,白芷通利鼻窍。全方共奏清肝泄热、利肺通窍之功效。
转自:http://tieba.baidu.com/f?kz=292401927
|
上一篇:疑难病症讨论下一篇:田养年:经方治疗胃肠疾病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