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695|回复: 5

[医案/医话] 醫苑雜談 一三〇 《同是泻药》与“止后服”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发表于 2018-6-24 11: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ong162305 于 2018-6-24 11:32 编辑

醫苑雜談


醫苑雜談   三〇  《同是泻药》与“止后服”

    王季寅先生是清末民初的中医,宿有胃疾。一日出诊归来,胃部疼痛难忍。王大夫心想好几天没大便了,这不就是大承气汤证吗?便配大承气汤喝了,虽排出一点大便,可是肚子还是痛得那么厉害,没有丝毫缓解,且“腹坚硬如石”,他思量可能药力不够,就又喝下一碗大承气汤,没想到喝完第二服大承气汤后,大汗淋漓,辗转反恻,心慌心跳,虚脱了!幸亏王大夫懂得自救之法,急进六君子汤,虚脱的症状缓解。但腹痛如故,这时候王大夫突然想起《伤寒论》中云:“从心下到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王大夫立即开了大陷胸汤。据他自己说,服药后“顿觉胸中豁朗,痛苦大减”。服四五剂后,“饮食倍进,精神焕发”。王大夫想,经方大陷胸汤真好,肚子还有一点不畅快,我可千万不想留个病根,再喝一服除根吧,于是又开了一服大陷胸汤,没想到喝下这服药,顿感“心如掀,肺如捣,五脏鼎沸,痛苦不可名状”,随后心慌心跳,全身无力,大汁淋漓,又虚脱了,再来参芪汤,借助参芪之力方缓过气来。
    当王先生再次翻开《伤寒论》,应该被大陷胸汤条文最后三字“止后服”惊呆了。
    王季寅的《同是泻药》,讲述的就是这事。

    王季寅大夫学医欠精,《同是泻药》中的两点差错导致他两次虚脱,差点送了他的命。
一错:王大夫始服大承气汤,方证不符的差错,导致他虚脱,他也说“初服硝黄,则元气徒伤”。
二错:王大夫后服大陷胸汤确是对证,错在服法,忘了祖训:中病即止。何况仲师明确指出:“止后服”。
王大夫这是给自己治病,倘有自救机会,若是给他人看病,极有可能枉送病患两条人命。

    “止后服”三字,字面上难以解释。我的理解是“止后止服”之意(历来解释说法颇多此意)。
一、汉代竹简,书写从上到下,“止”字写得大些,“止”字底下并排“后”、“服”二字。后人整理时得出“止后服”。
二、前一片竹简最后二字是“止后”,后一片竹简开头二字是“止服”或“不服”、“勿服”、“忌服”等。多年后,后一片竹简开头二字因各种原因变为一字“服”。后人则整理成“止后服”。

另一猜想:河南南阳的古方言中有无“止后”二音。《伤寒论》中有许多河南的方言,请懂行的先生给予指导。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匙)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中录有王季寅的《同是泻药》一文。

有研究单位对四十位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急性腹部疾病的总称,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临床特点。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憩室炎等)患者选用中药大陷胸汤治疗,结果症状全都消失。有两个因为疑似胃癌,遂配合手术治疗,开刀发现果然是胃癌,其中一个胃穿孔1.2*2cm,这可是个巨大穿孔,但是穿孔部位新生网状组织已将穿孔包合(网络资料)。





上一篇:美国的性教育书(中英文对照)
下一篇:一大波高清中医古籍扫描资料惊现日本早稻田大学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6-24 20: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6-24 21:18 编辑

“止后服”在伤寒论中多处可见,不会是整理时的错误。
楼主只是没有理解那个“后”字,后不是跟着“止”的,而是跟着“服”的,后服,就是后面那几服,后解释为未来的、较晚的。
如果照楼主的理解,止后止服,那么“止后”两字在上下文中就是多余的了,如栀子豉汤方后变成“得吐者,止后止服”,就不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44

积分

22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44
发表于 2018-6-25 0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月6606 于 2018-6-26 02:31 编辑

依据日本经方医学大塚敬节的注解,大陷胸汤属于俊下剂,“得快利,止后服” 指当快泻后人感觉舒服了,就应停止服用。
他发现伤寒论里条文里文字有些是前后颠倒了,包含”止后服“ 有可能用现在语言应是”“得快利后,止(停)服“ ,大泻之剂不得多用,以免伤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06: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醫苑雜談 一三〇 《同是泻药》与“止后服”

秋月6606 发表于 2018-6-25 03:39
依据日本经方医学大塚敬节的注解,大陷胸汤属于俊下剂,“得快利,止后服” 指当快泻后人感觉舒服了,就应 ...

谢谢您提供的信息!

普通话中有“勉强”一词,意思是 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南京方言中有“强勉”一说。意思是 要别人去做能力不够或不愿干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6-25 11: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颠倒而同义之词,伤寒论中有躁烦与烦躁、眩冒与冒眩、疼烦与烦疼等,不会有歧义,止后与后止是绝不可能同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7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4
发表于 2018-7-17 0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醫苑雜談 一三〇 《同是泻药》与“止后服”

本帖最后由 方涵译文 于 2018-7-17 10:06 编辑

鄙人,班门弄斧说两句,请老师纠正。谢谢!
古人的医理医论,不是随意编造的。都是经过多次的实践和长期的经验累积,不断进行深刻的研究,而总结出来的规则。当然,也一定有可能存在,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的偏差与问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许多。首先,古代传习过程中的误读误解,阅读过程中,对前人的描述,未能正确理解,或者夹杂某些个人意识,而误解其含义。其次,书籍传录者亦有可能,按照个人的理念,进行了编改。有的或许被改错,有的也许被匡正。但是对于重要的细节,鄙下认为,一般不会轻易改动的。有的也许是不经意,而漏字掉字,有的也许是粗心大意,而错看错抄。
鄙人走马观花般的看过一点点古医籍。一些特殊情况重要之处,基本都有特别说明。在药物服用方面,对于某些特别的病症,或者非常的药物,一般有病愈即止愈后更服的特别强调文字。
鄙下是这么理解其含义的:
病愈即止,是说在病痛及病症消失,痊愈之后,多服无益。从小的方面来说,多服会是无效无用的浪费。从大的局势而言,多服存在弊端或者出现后患。此类药物,重在于治病,不用于调理
愈后更服 是说在病痛及病症消失,痊愈之后,继续服药几许时日,以巩固疗效,或者除掉病根。此类药物,不仅仅在于治病,更重要的用于调理。(“更服,也就是需要继续服用的意思”)。
所以,鄙人揣昧做出归纳:
当止不止,必有过失!
当更不更,亦难除根!
.
当请诸位老师赐教!感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0:50 , Processed in 0.15719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