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罗育儿 于 2018-4-13 17:57 编辑
九六: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一〇五:「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一〇六: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胸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一〇七: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一一〇:「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一一一:「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一一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一一六:「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一一七:「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已而微下利,日晡所发潮热,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药丸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一五九: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一六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一六二: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一六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头汗出,病在表也,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