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777|回复: 14

再论《经方杂谈》

[复制链接]

16

主题

0

积分

2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19 2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再论《经方杂谈》
                      ——葛根芩连汤问题的探讨
   沙丘沙在文中有以下描述“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是一文没有相应的治疗方药,“喘而汗出者”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者恐怕不是仲景原意,证之临床,葛根芩连汤主要治疗利遂不止,而一般不治喘而汗出,故作者将“喘而汗出者”一句视为衍文,觉得去掉文义方顺。
  笔者认为还是保留原文较好。“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是误下之后形成的变证,后两句则是对前句的补述。表证未解,反增邪热迫于胃肠,故脉象更加急促。本是桂枝证,汗出不解,又增湿热,大肠之热上迫于肺,故“喘而汗出”另外又可理解为病者汗出下利不止形成的气促而喘的一种状况。
  另外,结合麻杏甘石汤来看,亦是汗出而喘,且无大热,麻杏下后邪热雍肺作喘一症,故
用辛凉解热之法,本证不但表邪未解,更有邪热作利一症,喘而汗出也就不难理解。
  从治疗原则上说,我觉得作者还没有深刻领会仲景救逆的思路。且看91条(简)虽说是下后形成下利清谷之四逆证。但这条原则是形成下利后,急当救里,虽是救寒逆下利,在各下利中同样适用,桂枝人参汤即是佐证,救里为主,辅助解表。当然本条也同样体现这种思想。作者此理未明,读前本句疑仲景无药可用,后半句反疑后人画蛇添足。此方只所以不用桂枝,反用葛根因桂枝辛温里热不宜,妙用葛根既入里又能透表,于斯证更为相宜。《神农本草》“主身大热”用之以治表热。“起阴气,解诸毒”能救下利之阴伤,且能清解肠中热邪,如此神工妙用,舍仲景何其谁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转:《伤寒论》与皮肤病
下一篇:三论《经方杂谈》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20 07: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9-12-20 11: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是指本太阳病之桂枝汤证,应以桂枝汤治之即愈,奈何医者反处以泄下之法,下之后不是稍利即止,而且是下利不止,但细分之,有表未解引邪深入而利者,但也有热利或寒利的可能,热利者可以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之,寒利者可处以理中汤、四逆汤或两者合方,寒利兼表不解者可处以桂枝人参汤或急以救里再以救表先后之法。
【脉促者,表未解也。】
应该不是数而时止之促,理解成急促而数比较合理一些,但细分之也有寒热之别,表热仍在或里热壅盛,都可出现急数之象,而且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另一方面,素体虚弱者经此大下以至于正气大伤而虚数,但浮数而空大按之无力,脉促不是表未解的特异脉象,应该会有其它的表未解征象存在。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喘而汗出的措辞,我个人的体会这说明喘的程度非常严重剧烈以至于汗出,汗出正是用来形容喘的程度比较严重,并非疾病本身的症状,与桂枝加杏仁厚朴汤的“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表不解也”是不同的(虽也喘、汗出,但是是桂枝汤证本身之汗自出)。另外也可能是虚阳上浮、外越并阴气冲逆的喘而汗出。
疾病的诊断明确需要极具胆识并能入细,才能方证相对万举万当。
@个人在《中国汤液经方》书中葛根芩连汤下的批语:此条若为下伤里阳而虚以致利遂不止,则脉促为脉搏急促,乃阳虚被抑而奋力求伸之象,喘而汗出为虚阳上浮、外越之证,而且也有阴邪冲逆的因素作祟,可予黑锡丹温潜。@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09-12-21 1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推导:1、胃肠型感冒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而表现为热证者,可出现利遂不止、脉促、喘,2、腹泻导致电解质丢失、低钾也能造成脉促,3、腹泻导致低血容量出现脉促,血容量不足交感神经兴奋则汗出,4、感染中毒性休克的病人为暖休克,可有上述表现。[s:3]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22 07: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2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不容易买到,看了一些,姜兄大才。全看完后有机会当面请教,给我签个名。
能用大陷胸汤和瓜蒂散的都是高手,能说小柴胡汤治太阳病的更是高手。
请问饴糖自家如何加工,有无用大陷胸汤治疗过胃下垂的胃储留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9-12-25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十世遗风) 的帖子

沙丘沙先生自制饴糖的方法:以一碗黄米、四碗水的比例,先将水煮沸,然后下黄米,不住手地搅拌,待饭成,凉至手指伸入饭中,能忍受不太烫时,加入麦芽粉,一般一斤黄米一两麦芽粉,在麦芽粉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原来粘稠的米饭变成了稀饭,以干净棉布过滤,将所得澄清液体,倾入锅内,慢火煎熬,不可搅动,直至浓缩成蜂蜜状,趁热装入提前备好的输液瓶或罐头瓶中,密封,冷却后自然形成负压,可长时间保存不腐。若用井水熬制的饴糖色深红,若用雪水熬制则色洁白晶莹。现在农村也吃上了自来水,不知熬出的饴糖是什么颜色?【《经方杂谈》P147~148】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9-12-25 0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沙丘沙前辈,你现在还自己熬制饴糖吗?还有,井水和雪水熬制的饴糖你体会有区别吗?张仲景小建中汤中饴糖以升为单位计量,应该就是这种软饴糖吧,硬饴糖得用两计量,要不就得先粉碎后再以升量取了,也是有可能的,不知你的小建中汤的治验中有用硬饴糖过吗?是不是功效一样的?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9-12-25 2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现在以种植棉花为主,熬制饴糖所用的黄米极难得,所以有时也用山药、龙眼肉代之。凡所用饴糖均是软糖,状如蜂蜜,未用过硬饴糖。用雪水熬制饴糖,早些年见师伯熬过,我没用过。现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雪水也不如过去纯净,不知是否能保证饴糖洁白晶莹。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190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90
发表于 2009-12-29 19: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米是何物?玉米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9-12-29 2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米不是玉米面,是一种生长是时形似稻,而生长在旱地的一种作物,色黄形园,个比小米大,性粘,磨成面可作粘糕。我们当地俗称“黍子”。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27 14: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米东北很多,做粘豆包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10-4-6 2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522

积分

5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
发表于 2010-5-2 17: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12-11-3 18: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来个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8:33 , Processed in 0.07927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