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18|回复: 0

[视频] 诊宗三昧  色脉篇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2 23: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诊宗三昧
色脉
:或问人身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诸病。皆取决于三部。究竟脉属何类。动是何气。而诊之之法。一如古圣所
言否。答言。脉本营气所主。为气血之源。故能出入脏腑。交通经络。行于肯綮之间。随气上下鼓动。其指下
发现之端。或清或浊。或小或大。或偏小偏大。虽言禀赋不同。实由性灵所发。非可一途而取。纵古圣曲为摩写形象
。以推阴阳寒热之机。然亦不过立法大义。明眼之士。贵在圆机活泼。比类而推。何难见垣一方人。盖脉之显
着虽微。而所关最钜。其受气在混沌未分之先。流行在胚胎方结之际。天地万物。靡不皆然。如璇玑玉衡。江
海潮汐。此天地脉运之常也。白虹贯日。洪水滔天。此天地脉络之病也。穷冬闪电。九夏雹冰。此天地气交之
乱也。天愁雨血。地震生毛。此天地非常之变也。至于夏暑冬寒。南暄北冽,乃天地阴阳之偏。人在气
交之中。脉象岂能无异。时值天地之变。诊切安得不殊。试观草木无心。其皮干茎叶,皆有脉络贯通。以行津
液。顽石无知。亦中怀脉理。以通山泽之气。适当亢 阴霖。严寒酷暑。则木石皆为变色。况于人乎。姑以
脉之常度言之。其始从中焦。循肺一经。而之三部。由中达外。为身中第一处动脉。较诸他处不同。古人虽有浮沉滑涩
等辨论之法。然究其源。有形之脉。乃水谷之精所布。禀乎地也。其鼓运之象。是无形
之气所激。禀乎天也。而交通天地之气。和合阴阳生生不息之机。此则禀乎气交也。况此气血之属。原不可以
方圆端倪。即如人之面目。虽五官无异。及细察之。千万人中。从未有一雷同者。经脉别论云。诊脉之道。观
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故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夫色者神气之所发。脉者血气
之所凭,是以能合色脉。万举万全。得其旨。则心目昭如日月。洵非下士可得而拟议焉。阴阳应象论言。善诊
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病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
寸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则不失矣。此即能合色脉。万举万全之互辞。然其所重。尤在适其性情。故诊不
知五过四失。终未免为粗工也。迩来病家亦有三般过差。一者匿其病情。令猜以验医之工拙。一者有隐蔽难言
之病。则巧为饰词。以瞒医师。一者未脉先告以故,使医溺于成说。略不加详。虽老成名宿。未免反费推敲。
多有自认错谬。喻之不省者。苟非默运内照。鲜不因误致误也。坐次一人问曰。夫子每云。能合色脉。万举万全。
设或深闺窈窕。密护屏帏。不能望见颜色。又当何如。曰。是何言之不聪也。尼父有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但须验其手腕色泽之苍白肥瘠。已见一斑。至若肌之滑涩。理之疏密。肉之坚软。筋之粗细。骨之大小。
爪之刚柔。指之肥瘦。掌之浓薄。尺之寒热。及乎动静之安危。气息之微盛。更合之以脉。参之以证。则气血
之虚实。情性之刚柔。形体之劳逸。服食之精粗。病苦之逆顺。皆了然心目矣。复问五色之应五脏。愚所共知。
余皆学人未谙。愿卒闻之。以启蒙昧。曰。某所谓色脉者。仓公五色诊也。乃玉机不刊之秘。知者绝罕。其间奥
妙。全在资禀色泽。以参脉证。如影随形。守一勿失。灵枢所谓粗守形上守神者。即此义也。夫神者色也。形
者质也。假令黄属脾胃。若黄而肥盛。胃中有痰湿也。黄而枯 。胃中有火也。黄而色淡。胃气本虚也。黄而色黯。津
液久耗也。黄为中
央之色。其虚实寒热之机。又当以饮食便溺消息之。色白属肺。白而淖泽。肺胃之充也。肥白而按之绵软。气
虚有痰也。白而消瘦。爪甲鲜赤。气虚有火也。白而夭然不泽。爪甲色淡。肺胃虚寒也。白而微青。或臂多青
脉。气虚不能统血也。若兼爪甲色青。则为阴寒之证矣。白为气虚之象。纵有失血发热。皆为虚火。断无实热
之理。苍黑属肝与肾。苍而理粗。筋骨劳 也。苍而枯槁。营血之涸也。黑而肥泽。骨髓之充也。黑而瘦削。
阴火内戕也。苍黑为下焦气旺。虽犯客寒。亦必蕴为邪热。绝无虚寒之候也。赤属心。主三焦。深赤色坚。素禀
多火也。赤而 坚。营血之充也。微赤而鲜。气虚有火也。赤而索泽。血虚火旺也。赤为火炎之色。只虑津枯
血竭。亦无虚寒之患。大抵火形人。从未有肥盛多湿者。即有痰嗽。亦燥气耳。若夫肌之滑涩。以征津液之盛
衰。理之疏密。以征营卫之强弱。肉之坚软。以征胃气之虚实。筋之粗细。以征肝血之充馁。骨之大小。以征
肾气之勇怯。爪之刚柔。以征胆液之淳清。指之肥瘦。以征经气之荣枯。掌之浓薄。以征脏气之丰歉。尺之寒
热。以征表里之阴阳。论疾诊尺云。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
少气。斯皆千古秘密。一旦豁然。询是临机应用。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底第一义。稔须着眼。




上一篇:第三届扶阳论坛——倪海厦演讲内容提纲
下一篇:诊宗三昧  脉位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0:25 , Processed in 0.06694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