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11 06: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方原量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7-9-11 06:46 编辑
他这样说的不对的,学经方,就是要改动经方。如果学习经方而不能按照实际改动经方等于白学
诚然见一症添一药,机械堆砌肯定正确,但是原方不动的照搬原方,肯定错误。
所谓的方剂都是因病而设计,故而方剂不是唯一的,仅仅就论方剂来说,把方剂搞懂,理解其每位药的作用,自然而然就不会用原方了,肯定会改动其方,以适应实际的病症,把经方搞懂并不是特别难,但是到改动其方就很难很难了,如果做个比较的话,前者最多5%的难度,而后者可能是95%的难度,故而名家不是每个中医能够担当的。如果经方尚且不能搞懂,后面你肯定会茫然失措。
故而学习经方一定要向改动经方的方向努力,不然你根本无法看懂《千金方》等其他书籍。
拿他说的举例而论。
桂枝汤:主证“太阳中风”是太阳中风,用桂枝汤,不是桂枝汤只对应太阳中风,这个大概是逻辑学上的充分与必要的关系,难道桂枝汤一定要有太阳中风才可以用么?
桂枝加桂汤(桂枝汤中增量桂枝):主证变为“奔豚”难道有了奔豚的主证,就一定要用加桂么?同样反过来也说不通?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中增量芍药):主证变为“腹满时痛”这条错的更是离谱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桂枝加芍药主之,就算按照他的思维主证之说,此条的主证还是太阳中风,因为下后,出现了腹痛,而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芍药治疗腹痛,还是在太阳病,但是说属于太阴是什么,此时腹痛此时下后伤阴造成阴结,在腹部故而属于太阴,但是你要明白病机有时候在于流动,此时你把此条归结太阳不可,因为脏腑而论,以脏为贵,因为腹痛不是主证,但是很重要,因为痛之证,不可等同于太阳中风在表之痛,腹痛一般人都是无法忍受的,决不可长时间忍受,故而还是把此条加入到太阴篇,换个角度,倘若你认为是主证,那么君药就是芍药,那么方剂就要改名成芍药桂枝汤,把芍药放在首位(芍药都是六两了,都敌不过桂枝三两功劳而放在桂枝之后)。《伤寒论》之所以称为巨著,不仅仅是书讲的有多么深的道理,而是你真正的懂医理,精通医理,你也无法改动其中的字,其很严谨,字字不是你可改动和移动的。故而学医之人能够很好的举一反三。在说本条说了本太阳病。太阳病也没有去除,痛不是主证但是非常重要,诸如气喘,小便不利,痛,昏厥等未必是主证,但是急症,要立刻处理。本条痛你只要用芍药汤就可以了,但是你用了芍药后,第一次下之,没有邪陷,但是你动用芍药酸寒之品,太阳之病就难免下陷。此时你腹痛无法根除,因为有外邪入里。
本条很难,医者反下之,注意不是误下。为什么,下后出现了腹满,可见下之前也有腹满,看后面的条文,大实痛,用大黄,下之后,反而有腹满,可见下前定有,为什么作者说反下之,因为太阳病,本应该发表,现在下之,故而方向错了,故而说是反。为什么不是误下,因为此时医者权衡了在腹满的太阴和在表的太阳之后,权衡之后(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在于实际病情的把握,你动用桂枝,会加重腹满,你动用芍药,大黄等承气汤会导致邪内陷,医者也是左右为难,一个太阳要先治,一个太阴要急治。),医者的权衡的原则很是犯愁,医者考虑的是腹满为饮食,故而先下之,内陷的可能性不大,故而先反下之。还是先治疗太阴,但是问题是下后,未必内陷,但是邪难免有少量的犯太阴之界限,因为腹痛,你无法肯定,为慎重起见,以及病之轻重还是将此条放在太阴,故而此时邪表之太阳与在里太阴有所和合为邪,而合治疗,其实一旦邪在太阳兼犯他经,往往很是犯难,又不好辩准,脉象浮不是浮,沉不是沉,故而本条张仲景也没法跟你阐述脉象。此条大致相当于一个正常人伤风感冒之后,吃了大量的厚腻肉食之品造成腹满的病症
古代名家用经方几乎都改动了,就说肾气丸,都改成七八种成方,更不用说实际的用药,我敢说古代的名家没有一个说过用经方要原方不动的用经方,没有一个,从前人的医案都是如此,都是要根据实际改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