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196|回复: 10

表證者 若浮越之彩虹也. 裏證爲病之本也.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2233

积分

4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发表于 2017-6-23 10: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idim77 于 2017-6-24 00:26 编辑

先知此事
氣血有餘 則 氣血能行周身
若氣血不足 則 氣血僅行於內臟(五臟 三陰)

氣血不足 則 脈細微, 氣血有餘 則 脈緩 或浮有力
所謂 三陰病者, 陰證者, 此氣血衰少之狀態也.
氣血不足 故 氣血不能外達 以爲陽氣也. (氣血移於陽分 則 曰 陽氣也)

氣血有餘 則 氣血可外達. 故 病三陽病 則 氣血有餘之狀態也.
若消耗氣血 以氣血不足 則 不能易作三陽病也. 爲三陰病也.
but 雖三陰病 間或 些少 氣血外出 而作表證也. (but 病之本 則 在三陰也)

Do you understand it?

Now let's continue the main story.

頭痛 發熱 惡寒 等證 爲表證症狀.
, 氣血衰 而有此證 則 不表病也.  
then, 何以知 氣血衰?  脈知之.

太陽之爲病 脈浮 頭項强痛而惡寒.
太陽病 頭痛 發熱 身疼 腰痛 骨節疼痛 惡風 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傷寒 脈弦細 頭痛 發熱屬少陽
    不可發汗 汗則譫語 煩躁 此屬胃不和也. 和之則愈.
傷寒五六日 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鞕 脈細者 此爲陽微結 必有表復有裏也 脈沈者 亦在裏也 汗出爲陽微. 假令純陰結 不得復有外證 悉入在裏 此爲半在裏半在外也 脈雖沈細 不得爲少陰病 所以然者 陰不得有汗 今頭汗出 故知非少陰也 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少陰病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沈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 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以二三日無裏證 故微發汗也.


頭痛 發熱 惡風 等證 由於氣血外迫  (急迫於頭, )
此時 脈亦浮 則 爲表證.
but 此時 脈沈, 微細, 弦細 則 不全爲表證也.
全般的 局面 屬於氣血衰弱證也. 此時不可發汗 發汗則氣血尤傷也.

在臨床
虛弱人 老人 或感冒 頭痛 發熱 惡寒.
雖服表證藥 不見效.
此人 氣血衰少 故也. 皆脈沈細也.
雖脈沈細 欲補益 but 有表證. 此時 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則 見效也.
此湯 兩顧 表與裏也. 此湯 雖有麻黃 用少量 不爲强發汗劑也.
麻黃 則 近於覺醒劑 交感神經興奮劑 氣管支擴張劑. 使肺呼吸增進, 使氣機促進
歷代醫家 曰 此證 則 寒邪 直中 三陰之證. 非也.
但 氣血衰者之感冒證耳.
內有炎症 或免疫反應. but 氣血衰少 故 氣血少少移於外, 不能作 浮脈, 不能作 完全表證.
但微微作表證也.


視此圖
리증이 근본.JPG

1. someone 放屁氣 室內.    屁氣漸出于窓門   室外之人臭屁氣(此表證 發熱 頭痛)
but 室內 不可見物  無 特別的異常
若此時 但 開窓門 使屁氣 出外 則 病愈.

2. someone 排便 室內.   此時 亦 屁氣漸出于窓門   室外之人臭屁氣(此表證 發熱 頭痛)
室內之糞便 連續 發生 屁氣  故 雖開窓門 屁氣不去. 當除去糞便
除去糞便者 治裏症也.  治裏症者 治之本也

皆感染證之表證 發於內也.
若裏症弱 則 因氣血外行 裏症減弱也.  
治裏爲本治 but 此時(特裏症) : 不可見如何裏症  故但治表也.
能治表則 如眞空吸收 裏症又減也.

but 裏症甚 堅固 則 雖氣血外行 裏症不減 減不足言. 故此時 必須治裏症也.


小柴胡湯證之陽微結證
原有裏症. 胸脇有停飮 肺冷 上焦停滯 故中焦不利 不能食.
末梢津液 不能回收 故血液不足 脈沈細. 津液不能潤腸 故有便難
此時 雖有 頭汗出 表證. 治不全於表. 表裏兼治也. (但此證 用和解法  because 表證不强)

結論:
表證者 由於裏
表證 若浮越之彩虹也. 裏證爲病之本也.

#
虛弱人 老人 或感冒 雖頭痛 發熱 惡寒.
若有裏證: 脈極微細 不能食 或吐利 則 不顧表證 但治裏症(用四逆湯) 爲佳也.
此爲治本也.

故云 少陰病 可發汗者 則 at   無裏症 時也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 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以二三日無裏證 故微發汗也.
少陰病 有裏症 則 治裏症爲先也.
故 發熱 身疼痛 下利淸穀者 先治下利淸穀 後攻表也.


後代醫家 thought. 表證 由外感邪氣 自外入. 故 解表爲先.
but. 皆表證 自內發也.
裏症之有無, 此爲關鍵也.
but 若裏症微 則 但治表證 則 裏症亦自減 故 皆先治表耳.
but 若裏症甚 則 當先治裏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飮水過多 則先傷肺 以誘發 陽氣不足證
下一篇:裏證 有二種. (關於外證)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6-23 10: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98

积分

53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7-6-23 1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study like 蜗牛or 蚂蚁[s:208]古汉语没学过[s: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7-6-23 12: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表證者 若浮越之彩虹也. 裏證爲病之本也.

Road 发表于 2017-6-23 11:49
study like 蜗牛or 蚂蚁古汉语没学过

哈哈哈,道士哥哥很風趣呀![s:1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17

积分

570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17
发表于 2017-6-23 22:29:58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极是 仲景有一味甘草汤 却无一味桂枝或麻黄入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4837

积分

23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Rank: 5Rank: 5

积分
4837
QQ
发表于 2017-6-24 06: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瘟疫条辨》……在温病,邪热内攻,凡见表证,皆里证郁结浮越于外也,虽有表证,实无表邪,断无正发汗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18

积分

232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8
发表于 2017-6-24 08: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屁屎论,高,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7-6-24 09: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7-6-24 10: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氣血有餘 則 氣血能行周身”,此言不对。
气血有余便是邪气。气血有余而脉浮者,则为阳气怫郁在表。阳气怫郁在表则为表部气血郁滞。表部气血郁滞,则气血在表部运行不畅,肌肤因而不能得到正常气血的温煦,故恶寒。
气血平和者则气血能畅通周身。气血畅通周身,则周身没有邪气停留之处,即周身无病。故《伤寒论》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2233

积分

4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1: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表證者 若浮越之彩虹也. 裏證爲病之本也.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6-24 11:05
“氣血有餘 則 氣血能行周身”,此言不对。
气血有余便是邪气。气血有余而脉浮者,则为阳气怫郁在表。阳气 ...

此 言語之差也. 予言 氣血正常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7-6-24 1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表證者 若浮越之彩虹也. 裏證爲病之本也.

idim77 发表于 2017-6-24 11:38
此 言語之差也. 予言 氣血正常也.

过犹不及。气血有余和气血不足都是病态。比如《伤寒论》曰“阳气怫郁”、“阳气重”就是阳气有余,是病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7:12 , Processed in 0.09277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