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28|回复: 2

[转载] 古代按摩器械考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9-2-15 16: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李华东


砭石  砭石本是针刺疗法及外科疗法前身的石器工具。不仅其形制有多种不同,而且其医疗适应症也不全同,但主要是用于在体表进行按摩、温熨、叩击或切破痈肿、排脓泻血。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古医籍《五十二病方》中有“燔隋(椭)石,淬中,以熨”[1]之语,说明砭石在汉代以前就用于按摩和热熨。1964年湖南益阳桃博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凹形圆石,凹槽中可纳入一手指,经鉴定认为是原始按摩工具。1972年河南新郑春秋战国时期的郑韩故城遗址出土一砭石,已经具有九针的某些特征,是两端皆用的,其两端的形状与《灵枢》所载的圆针、锋针极为相似,其中的一端为卵圆形,可用于按摩。两枚砭石经考古学家鉴定,为专用于按摩的砭石,这种砭石即为圆针的雏型。[2]

    圆针、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九针之名,各不同形:“……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3]《灵枢官针》所载“九针”中的“圆针”和“针”也是分别用于“按摩分肉”和“按脉勿陷”的按摩工具。明吴昆在《针方六集卷之三》[4]指出:员针以其针锋圆如卵,揩摩分肉之间,以泻其邪气,用以治疗分肉之间的病症;针以其针尖圆而微尖,不刺入皮肤,以针头按摩经脉,以达疏通经络恢复正气的功效,治疗经脉有病兼有气虚者。

    匕(匙)  《五十二病方》中涉及的按摩手法匕,手法所用器具就是匕。书中有“以匕周婴儿瘛所”[1]的详细描述,即用类似后世刮痧的钱匕刮法治疗小儿惊风,这也是最早的小儿推拿记载。

    《金匮要略》则载有以方寸匕摩顶治疗头风:“头风摩散方:大附子一枚、炮,食盐等分。上二味为末,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5]《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二》曰:“治一切眼疾,及生发,退热毒气,摩顶膏方。每欲用时,夜间临卧时,以铁匙取少许,涂顶上,细细以匙摩,摩令消散入发孔中,顿觉清凉。”[6] 出现了铁匙膏摩工具,这也可能是刮痧的雏形。

    生铁熨斗子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中有“生铁熨斗子”配合“摩顶明目膏摩”治疗“风热冲目,赤脉胬肉”的记载。“治风热冲目,赤脉胬肉,摩顶明目膏方。每日饭后,及卧时,开发滴顶心,以生铁熨斗子,摩顶一二千下,兼去目中热毒,昏障痛涩。”[7]

    旧铧铁  《奇效良方卷至五十七》曰:“摩顶膏,治肝肾虚,风上攻眼,生黑花如水浪。……临卧用旧铧铁一片,重二三两,蘸药于顶上,摩二三十遍,令入发窍中。次服决明丸,忌铁器。”[8]方中用旧铧铁代替铁匙作摩顶工具。

    铁秤锤  清佚名《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载:“治便毒初起觉肿痛,即用铁秤锤于上按摩数即消。”[9]这是用铁秤锤作按摩工具,进行按摩治疗便毒,即肛门前后生疮,或两侧腹股沟及阴部肿痛的病症。

    木杵、木槌、木椎  《五十二病方》中涉及的按摩手法采木椎,手法用的器具就是木椎。另外还有按摩工具铁椎。《易筋经·内壮论上卷·木杵木槌说》云:“木杵木槌说:木杵、木槌皆用坚木为之,降真香为最佳,文楠、紫檀次之,花梨、白檀、铁梨又次之。杵长六寸,中径五分,头圆尾尖,即为合式。槌长一尺,围圆四寸,把细顶粗,其粗之中处略高少许。其高处着肉,而两头尚有空,是为合式。”[10]《易筋经·内壮论上卷·石袋说》载:“石袋说:木杵、木槌用于肉处,其骨缝之间悉宜石袋打之。”[10]明确指出木杵、木槌用于击打肉处。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卷四》上也载有:“两手之动,又不如是,必使两人反转病人之手在背,以木槌转棰之,棰至两臂酸麻,而后以汤药与之可愈。” [11]

    木杵、木槌均为练功及按摩手法治疗所用,用于自我主动,或他人被动击打身体的某个部位,以达到强筋健骨、通经活络、祛病健身的目的。盖今之推拿临床应用的桑棒源于此,是在木杵、木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在击打身体某个部位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既减轻了疼痛,又增加了临床效果。

    石袋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石袋说》:“石袋说:木杵、木槌用于肉处,其骨缝之间悉宜石袋打之。取石头要圆净,全无棱角,大如葡萄,小如榴子。袋用细布缝作圆筒如木杵,形样其大者,约长八寸,其次六寸,再次五寸。大者石用一斤,其次十二两,小者半斤。分置袋中,以指挑之,挨次扑打,久久行之,骨缝之间膜皆坚壮也。”[10]

    石袋为习武练功及推拿练功所用,用于练功者自我主动或他人被动击打身体的某个部位,如击打骨缝之间,以达到强筋健骨的目的。盖今之推拿练功的沙袋源于此,实乃按摩工具也。

    竹柱杖  唐朝《续神仙传》中,记载着一个叫马湘的医家,擅长用竹杖在病人肌肤上叩打来治病。如北宋·李等编纂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卷第三十三·神仙三十三》载有:“马湘,字自然,杭州盐官人也。湘无药,但以竹柱杖打痛处,有患腰脚驼曲,柱杖而来者,亦以竹柱杖打之,令放柱杖,应手便伸展。”[12]

    滚竹筒  北宋·张杲《医说·卷第七》引《癸志》介绍了—种自我搓滚舒筋法:“道人詹志永,信州人。……朱曰:正不费一文,但得大竹管长尺许,钻一窍,系以绳,挂于腰间。每坐则置地上,举足搓滚之,勿计工程,久当有效。作转轴踏脚用之,其理正同。不若此为简便。无力者立可办也。”[13]此法又见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后世的《东医宝鉴》、《世医得效方》、《普济方》、《石室秘录》等医籍均予转载。这种借助滚竹筒自我功能锻炼按摩法,对于下肢骨折损伤后的关节功能康复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亦可获得足底按摩的保健作用。

    滚脚凳  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下》中记载:“涌泉二穴,人之精气所生之地,养生家时常欲令人摩擦。今置木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镶成,中分一档,内二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涌泉穴受擦,无烦童子。终日为之,便甚。”[14]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三·书几》云:“几下脚踏矮凳,坐时必需。凳之制,大抵面作方棂,仅供脚踏而已,当削而圆之,宽着其两头,如辘轳可以转动。脚心为涌泉穴,俾踏处时时转动,心神为之流畅,名‘滚脚凳’。或几足下,四周镶作辘轳式,宽如几面,更觉踏处舒展。”[15]

    《遵生八笺》与《老老恒言》中的滚凳和滚脚凳,都是用来自我脚底按摩的滚动式按摩器,明清的滚凳要比宋元时期的滚筒更为先进及精细。

【参考文献】
    1 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考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8,3746.

2 马继兴.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四)[J].中医 文献杂志,2003,21(3):14~16.

3 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16.

4 明·吴 昆著,施土生校.针方六集校释[M].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1991:201~202.

5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47.

6 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943.

7 宋·赵 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835.

8 明·方 贤.奇效良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186.

9 清·佚 名.济世神验良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26.

10 达 摩著,周稔丰编.易筋经洗髓经附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107~108,108~109.

11 清·陈士铎著,张灿,等点校.石室秘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211.

12 北宋·李 .太平广记[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13 宋·张 杲.医说.见: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古籍研究室编选.中国医学珍 本丛书·医说(上册)[M].影印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4 明·高 濂.遵生八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214~215.

15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见:清·曹慈山,等.中国传统养生学二种[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太平车  在宋代“太平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太平车”用于按摩,据现有资料,最早记载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道家罗真所著《净发须知》(又名《按摩修养歌诀》)抄本中。文中载有运用按摩器“太平车”治疗背部酸痛的方法,但罗氏对“太平车”未作细节描述。明·荥阳清溪道人著《新编扫魅敦伦东渡记》中有一段有关太平车用于按摩的记载:“未冠的美貌小官,手里拿着一架太平车儿,走上楼来到本慧二人席前,便去与本定按摩修养。”[1]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太平车较广泛地用于娱乐保健行业。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三·杂器》载:“骨节作酸,有按摩之具曰‘太平车’。或玉石,或檀木,琢为珠。大径寸而匾,如算盘珠式,可五可六。钻小孔,贯以铁条,折条两头合之。连以短柄,使手可执。酸痛处令人执柄捺。珠动如车轮,故曰‘太平车’。闻喇嘛治病,有推拿法,此亦其具也。”[2]

    作为按摩工具的“太平车”,是在历代医家,特别是宋金元明时期张杲、危亦林、高濂等人记载的滚筒及滚凳式按摩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清代滚动式按摩器“太平车”的实物现存于故宫博物馆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滚动式按摩器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月球车”,既是我国古代滚动式按摩器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滚动按摩技术与脉冲磁场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新式保健按摩器。

    美人拳  《红楼梦》载贾府里使用一种名叫“美人拳”的槌,用以代替拳头捶背、捶腿,一来可减轻丫环的疲劳,二来里面装有辛温通窍的中药,捶后令人心旷神怡。《红楼梦》五十三回载:“贾母歪在榻上,……说:‘恕我老了,骨头疼,放肆,容我歪着相陪罢。’因又命琥珀坐在榻上,拿着美人拳捶腿。”[3]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三·杂器》载:“捶背以手,轻重不恒能调。制小囊,絮实之,如莲房,凡二。缀以柄,微弯,似莲房带柄者。令人执而捶之,轻软称意,名美人拳。或自己手执,反肘可捶,亦便。”[2]

    这里所说的美人拳,外裹皮革,装有弹性的长竹柄,用以捶打腿腰,代替拳头,由于手法柔和,故有美人拳之称。具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舒筋利骨的作用。

    振梃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振梃,即木棒也。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梃微微振击其上下四傍,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4]《伤科汇纂·卷之三》载:“释义云:凡头被伤而骨未碎,筋未断,虽瘀聚肿痛者,皆为可治。先以手法端提颈项筋骨,再用布缠头二三层令紧,再以振梃轻轻拍击足心,令五脏之气,上下宣通,瘀血开散,则不奔心,亦不呕呃而心神安矣。”[5]

    振梃为一种特制木棒,长约50厘米。用以拍击治疗,称振梃法,今多称棒击法。多施于四肢及背部软组织较丰厚处,亦用于足心。轻轻叩击伤损处可治疗“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等证。

    羚羊角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载:“噎塞不通:羚羊角屑为末,饮服方寸匕。并以角摩噎上。”[6]《外台秘要·卷八》载:“羚羊角,上一物,多少自在末之,饮服亦可。以角摩噎上,良。”[7]此为以羚羊角作按摩工具,摩噎上治疗气结所致之噎塞不通。

    胡麻鞋底  《本草纲目·服器部第三十八卷》载:“子死腹中:取本妇鞋底炙热,熨腹上下,二七次即下。胎衣不下,方同上。” [6]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载:“治蜈蚣蛰人:麻履底炙以揩之,即瘥。”[8]又“千金方:肛脱出,以炙麻履底,令人频按,永瘥。” [8]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六》载:“又麻履底按入方:麻履底、鳖头一枚。上二味,烧鳖头为散,敷肛门凸出头,炙履底以按熨令入,永不出矣。”[7] 《医心方》、《本草品汇精要》也有类似记载。此皆是把麻鞋底作为实施熨、摩、按等手法的按摩工具。

    木拐  《韩氏医通·卷下·同类勿药章第九》载:“曾见贵人有木拐按节法,其亦砭之遗意欤?”[9]韩氏所见的“贵人有木拐按节法”之木拐当为一种按摩工具。

    木梳  梳乳法,即用木梳梳理乳房局部,以疏通经络促使排乳的方法。古人常用木梳梳乳治疗乳痈、乳吹及乳汁少。梳法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至今在临床上仍然广泛使用。

    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卷五》有用木梳摩梳乳房周围以通乳的治疗方法:“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更用木梳梳乳,周回百余遍,则乳汁自下也。”[10]《本草纲目·服器部第三十八卷》亦载:“乳汁不行:内服通乳药。外用木梳梳乳,周回百余遍,即通。”[6]其他,如《卫生简易方》、《太平圣惠方》、《慈幼新书》、《婴童类萃》、《卫生宝鉴》、《沈氏女科辑要》等亦载有内服中药与外用木梳、油梳梳乳,以治疗乳少、乳汁不通的内容。

    另外,还有用梳子按摩治疗脱发等的记载。如《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一》则以梳子为工具,蘸药梳头“治须发秃落不生,……用时,先以乌鸡脂涂之,后取药汁梳须发,十日后良”[11]。“又方,右用熊脂涂发。频频梳之,用此药不过一升尽,当黑矣。”[11]这是通过蘸熊脂梳头以达到令黄发变黑的目的。

    瓶、猪尿脬  《奇方类编·卷下》载:“治痞块方:将烧酒十两,盛瓶内煎滚摩之,硝运化复干为度。若小孩不用瓶,以猪尿脬盛硝、麝、酒,扎紧。以绢捆在肉上贴患处摩之,以酒干为度。”[12]

    玉石  清·张璐《本经逢原·卷一·石部·玉》载:“玉,灭瘢痕,日日摩擦,久则自退。”[13]这是以玉摩擦治瘢痕。玉既作为按摩工具,又作为药物,二者兼具。

    鸡翎  《五十二病方》中涉及的按摩手法羽靡,所用器具就是羽毛。《儒门事亲·卷十二》云:“寒水石(不以多少,烧令赤)上研为末。以新水调,鸡翎扫痛处。” [10]   又云:“……以小纸花子摊药,涂肿处。更以鸡翎撩凉水,不住扫之。” [10]   这是用鸡翎扫散的按摩方法。

    帛  马王堆汉墓养生学帛书《养生方·□巾》载有用小鸡的躯体去收集蜂类毒液,经干燥冶制研末后,加枣泥和成软膏的剂型制成药巾,用以摩擦脚使人增加气力,强身健体。马王堆帛书中记载有不少制作药巾,用药巾摩擦人体,以冀强身健体的方法。《养生方·□巾》载:“取鸡(才)能(卷)者,……而以涂布巾,即以巾摩足□□□四五乃复,以二巾为卒。□足者少气,此令人多气。”[14]《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载:“论曰:产后乳汁自出,盖是身虚所致,宜服补药以止之。若乳多温满急痛者,温帛熨之。”[15] 这是用帛熨之法治疗乳汁自出,亦属器械按摩的范畴。

【参考文献】
  
1 明·清溪道人.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356.

2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见:清·曹慈山,等.中国传统养生学二种[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46.

3 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454.

4 清·吴 谦,等.医宗金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1020.

5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33.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843, 2203,2202.

7 唐·王 焘.外台秘要[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47,710.

8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74.

9 明·韩 懋.韩氏医通[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

10 金·张从正.子和医集·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50,360,304.

11 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943,1251.

12 清·吴世昌,王 远.奇方类编[M].影印本.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66.

13 清·张 璐.张璐医学全书·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1999.789.

14 先秦·佚 名.马王堆汉墓竹简《十问》.见: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106.

15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640.




上一篇:中医是否是科学---王琦、方舟子视频辩论
下一篇:“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之我见

0

主题

0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2-15 16: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不错,然蜀中李仲愚先生的杵针作者何未之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gqdxk于2009-02-15 16:48发表的  :
此文不错,然蜀中李仲愚先生的杵针作者何未之及?


先生在此不妨补上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3:19 , Processed in 0.0631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