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95|回复: 0

李其禄写给史欣德老师的信

[复制链接]

21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3-30 1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2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经方学术会议回家后
写给史欣德老师的信
尊敬的史老师:
我非常敬佩您对经方的探索精神,更敬佩您的务实精神,也即既注重经方却又能超越经方之外,如您提到的泻白散与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实在很感人。尽管这两方都不是《金匮》与《伤寒论》的经方,但是它们帮助您解决了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对于医生来说,这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我是民间医生,所有知识几乎全靠自学得来。最早学的就是《金匮》、《伤寒论》、《温病条辨》与叶天士等人的温病学。前两本书中的经方组方十分严谨,应用对了疗效十分显著。我通过选拔中医药人员考试被录取到公立医院10天后会诊第一位病人就是用经方治愈的。患者是一位72岁的农村妇女,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这次继发感染后,不咳、不喘,唯独小便排不出来,急诊入院。导尿11天,出现心率紊乱,下过病危通知后,主任忽然想起请中医会诊。脉证合参,证属阴邪蟠居中焦,三焦运化失司,治拟温阳化浊,宣化三焦气机,嫌提肺气,用瓜蒌瞿麦方加桔梗、石菖蒲治疗。上午10时左右服药,下午2时小便自通。第二天再服原方一剂,痊愈出院。直到6年之后病故,再也没有发生过小便不通问题。后来,外科收治一位病人,按上腹痛待查、急性胆囊炎(?)治疗2日,疼痛没减,请中医会诊。察其舌淡苔白,水滑,腹板硬拒按,诊为寒实结胸,给予巴豆三粒(去油)、桔梗一钱、大贝一钱,打粉冲服。服后10分钟左右,口干欲饮,喝半碗温开水后,不足一分钟,腹中即出现响声,旋即腹泻,三次后疼痛立止。第二天痊愈出院。
在我民间行医期间,也常用经方取速效。一位73岁老妇人,病危,面色粉红,我按“戴阳”以温泉水(含硫磺)煎四逆汤原方,三剂而愈。一位60多岁男性农民,因慢性支气管继发感染喘甚而住院二日未止,自动出院,回家途中遇到我,见其苔白水滑,给予小青龙汤原方,一剂喘止,但是出现一个问题,病人的舌质却变得红瘦。我不敢再让其继续服原方,停药二天后,其病痊愈。我村一位71岁老太太,平素健康,没有咳喘病史,春末外感,喘甚,汗出不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给予麻杏石甘汤,药后喘定汗止,二剂痊愈。另外还有一位县城来诊的女性患者,自汗、恶风不止半年,加重二月,曾经住县医院2个多月,中西医结合治疗,一直无效。所用的中药方剂中,都少不了牡蛎、浮小麦之类,也有用当旧六黄汤的。我根据她自汗、恶风、白带多而味臭,舌苔黄腻,脉濡,拟用越卑加术汤加味治疗,即麻黄三钱、石膏一两、白术三钱、制附子三钱、甘草二钱、大枣三枚、鲜姜三片。患者丈夫拿处方到县医药公司取药,司药员因他经常为妻子抓药而熟悉,怀疑麻黄系麻黄根之误。70年代农村还没有电话,患者丈夫骑自行车来往跑了70多里路来询问。我告诉他麻黄与石膏配合,已由辛温变成辛凉,此乃釜底抽薪法,大胆服用。结果服一剂就汗止不再恶风,三剂服尽,连白带症一起痊愈,十多年后去世,从来也没有出过自汗恶风症状。
从上述几个病例中,史老师一定会发现,用的虽然都是经方,但是却很注重舌诊,这是我从《温病条辨》中学的。我认定《温病条辨》的作者是一位精通《金匮》与《伤寒论》的高手,许多方子都是从经方化裁出来的。让我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舌诊方面。曾治疗河南省一位女性病人,患有:①食欲不振,长期大便秘结;⑻顽固性失眠,每夜最多睡4、5个小时,最严重时二至三夜彻夜不眠;③经期乳房胀痛,累及胸胁;④慢性咽炎;⑤全身抽筋(实为肌肉跳动)。本人没有面诊,只是按我要求寄了一张舌头彩色照片。舌质正常,苔灰黑而腻。先拟草果厚朴汤加味,温化寒湿,虽有效但不显,舌质反而转淡,这让我想起了《温病条辨》中焦篇第四十八条:足太阴寒湿,苔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椒附白通汤主之。处方:附片9克、干姜9克,川椒6克,一寸长葱白4根,猪胆汁25毫升。服至第二剂,电话诉腹疼,问其泻否?答说疼后泻下如白痢疾状物甚多。再问泻后肛门爽当否?回答全身舒服。计服8剂,诸证消失。2个月后到山东烟台出差,适逢初冬,引起失眠,其它症状没有出现,改用我自己研制的4号胶囊治疗2月,彻底痊愈。2年后,其夫姐专程来治失眠,说其弟媳比病前年轻10多岁。其实这张处方我也是初次使用,之所以会在她电话诉说腹疼时问她泻不泻,关键在于我深信这张处方属于温化寒湿性质,不至于引起腹疼。
后来由于我专攻中医治疗精神病,应用的药方就有点乱了,也没有再在经方上边多下功夫,特别是黄老师的体质方症论学说,我没能挤出时间学习,实在是一大遗憾。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自从《精神病的中医治疗》于1994年在中国医药出版出版以来,就专心致力于精神病专科的临床与科研,不得不学现代精神病学知识。如此一来,我在经方的应用上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大大倒退。这可能与我学医时间太短,根基不牢有很大关系。以我个人的心得,史老师如能再从《温病条辨》中学一学舌诊知识,在临床上应用经方,更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过,舌诊(主要指舌质)也有真相假相之分。关于这一点,李可老师对“红柿舌”论述说得很清楚。我通过临床也深有感触,比如说,前边提到的小便不通的老太太,中医会诊所见,面色一派阴盛阳衰之象,舌质中间却干、红、糙,唯舌边仍残留豆瓣状白腻干苔,以指扪之,初触尚有温感,久扪则变凉,就连呼出的气也有凉感。原来舌头中间是被张口呼出的冷气吹干、吹糙的。
另外,《温病条辨》中的黄芩滑石汤,用来治疗病因不明的发烧效果很好,只要能排除阴虚发烧,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疗效。史老师不妨一试。敬颂诊安。李其禄





上一篇:我为何不能给别人发消息?
下一篇:富迪抵传销封山百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4:09 , Processed in 0.06547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