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79|回复: 17

[内科] 经方误案浅识(4)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2-11-20 2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麻黄升麻汤证误辨
【陈明医案】罗某,女,26岁。素来脾虚便溏(慢性肠炎病史),不敢食凉可吃饱,否则腹泻。一日,外感风寒,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自服家存感冒药,越两日其病不愈。见但热不寒,鼻塞流涕浊,咽喉疼痛,口干但饮水不多,咳嗽吐黄痰,胸闷,汗出,就诊于某医,服清肺化痰之剂,病人出现腹泻,每日56次,并感胃中凉甚,有振水音,饮食不下,患者因“难以忍受”而停服。察其面部痤疮满布,口腔溃疡点2个,但舌不红,舌苔根部浮黄,脉寸大尺弱。此脾素虚寒,叠加外感后邪气入里化热,炼液成痰,壅塞于肺。辨为“肺热脾寒”证。试用麻黄升麻汤,因虑肺有痰热,恐葳蕤恋邪,去之,加芦根以清肺生津排痰。处方:麻黄6g,升麻5g,桂枝6g,生石膏15g,知母9g,天冬9g,黄芩9g,当归10g,白芍10g,干姜9g,茯苓15g,炒白术10g,芦根30g,炙甘草3g。水煎服,上方3剂,发热、咽痛、咳嗽吐痰即愈,病人自述服药的“非常舒服”,大便转为每日2次,稍不成形,胃纳大增。继服7剂,面部痤疮消去大半,口腔溃疡亦愈,大便基本正常。后以四君子汤加黄芩、枇杷叶调理善后。
【来源】陈明.伤寒三论.中国医药学报,2003,(5):272
【原文】《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分析】<<伤寒论>>365条汤证,临床极为少见,用药亦较复杂,因此,古代注家如柯韵伯.丹波元坚等均认为此条非仲景撰写之汤证。乃疑为后世粗工所杜撰。有的注家将本条汤证解释为外有寒束,内有阳虚,咽有热毒,肠有虚寒,为寒热错杂,上溃下泄之险证。刘渡舟老说,麻黄升麻汤证当为伤寒历经六七日,寒邪化热,但犹未成实,而医者未详察虚实,即行攻下,从而导致正气受伤,邪气内陷,形成上热下寒.虚实并见的复杂证候。下后,阳邪内陷,郁而不伸,故寸脉由浮数变为沉迟,而下部脉不至;阴阳气不相顺接,故手足厥逆;下后阴阳两伤,寒热错杂,内陷之阳邪淫于上,则咽喉不利,吐脓血;阳气内虚而不往能主持于下,故见泄利不止。此时,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虚实寒热混淆不清,若治其阴,则心伤其阳;若补其虚,则又碍其实,因此成为难治之证。
麻黄升麻汤正是从寒热虚实兼治出发,以宣发阳郁之邪,滋润肺胃之阴。方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萎蕤.芍药.天冬.桂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白术.干姜组成。方中麻黄.升麻剂量最大,用以宣发陷下阳郁之邪;黄芩.石膏清肺胃之邪 热;桂枝.干姜通阳温中以祛寒;当归.芍药养血和阴;知母.天冬.萎蕤滋阳降火以和阳;甘草.茯苓.白术不仅能健脾益气而止泄利,且能安胃和中而交通上下。
本案患者素来便溏,不敢食凉,乃脾寒一贯,外感风寒后,宜温中解表,或可用桂枝人参汤。遗憾的是,自治、医治均用寒凉之剂,结果导致:一者外邪冰伏不解,反化热入里;二者脾阳更伤,遂成“肺热脾寒”之证,故见面部痤疮满布、口腔溃疡、舌不红而苔根部浮黄、脉寸大尺弱表现。此证符合麻黄升麻汤证,用之不疑,则效亦不疑。
【启示《伤寒》中,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证者有数方,但各有特点:麻黄升麻汤病机为肺热、脾寒,阳气内郁,病证特点为咽痛咳吐、下利;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病机为胃热、脾寒,寒热格拒,病证特点为食入即吐,下利;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为胆热、脾寒,病证特点为口渴、胁痛、便溏;乌梅丸病机为膈间有热、胃肠有寒病证特点为得食而烦、下利;黄连汤病机为上焦热、中焦寒,病证特点为呕吐、腹痛;小柴胡汤病机为肝胆寒热错杂病证特点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脉弦; 半夏泻心汤病机为脾胃寒热夹杂病证特点为痞满。只要抓住了这些特点,辨治起来并不复杂。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据腹证用经方一例
下一篇:名不虚传效果非凡的葛根汤---亲身体验案例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发表于 2012-11-21 06: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病案,有分析,有启示,学习后对读者有帮助,有提高!谢谢橘龙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2-11-21 07: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脏腑寒热病机法,属于经方的借用范畴。经方的正用,借用,变用角度,层面不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663

积分

17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3
发表于 2012-11-21 07: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092

积分

240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12-11-21 07: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也介绍一个更为典型的麻黄升麻汤医案
男,军人,受风雨寒热,病而唾脓血,前医误用凉药,大泄不止,滴水不饮,手足厥冷而胸中灼热,寸脉沉缓而不现,下部趺阳、少阴脉不至,舌红赤。医投麻黄升麻汤一剂而病除。此乃前辈四川名医吴棹仙1939年医案也。
伤寒论曰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麻黄升麻汤主之 你看麻黄升麻汤最主要的经典症状,唾脓血,利不止,下部脉不止 在此案中于伤寒论所论一一吻合。难怪吴师叹曰 此证余50余年仅见一例耳
盖外感风依旧,津气虚而胁迫血热上行也寒,内伏积热,医发下之,表邪内陷,中气大伤,胸中积热,遂仲景原方 麻黄4钱 升麻4钱 当归3钱 茯苓、白术、白芍、天冬、石膏、干姜、桂枝、甘草各1钱,黄芩、知母、葳蕤各3钱。先煎麻黄,去浮沫,内诸药,分3服。一剂而病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21 07: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没有经方误案浅识(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07: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ladhhjfsl 的帖子

aladhhjfsl:多谢,没有经方误案浅识(1) (2012-11-21 07:13) 
呵呵,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11-21 08: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中,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证者有数方,但各有特点:麻黄升麻汤病机为肺热、脾寒,阳气内郁,病证特点为咽痛咳吐、下利;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病机为胃热、脾寒,寒热格拒,病证特点为食入即吐,下利;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为胆热、脾寒,病证特点为口渴、胁痛、便溏;乌梅丸病机为膈间有热、胃肠有寒,病证特点为得食而烦、下利;黄连汤病机为上焦热、中焦寒,病证特点为呕吐、腹痛;小柴胡汤病机为肝胆寒热错杂,病证特点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脉弦; 半夏泻心汤病机为脾胃寒热夹杂,病证特点为痞满。只要抓住了这些特点,辨治起来并不复杂。


总结的好!也有认为乌梅丸病机为肠热脾寒的。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21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橘龙 的帖子

橘龙:呵呵,有! (2012-11-21 07:58) 
找不到啊,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82

积分

1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82
发表于 2012-11-21 09: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升麻汤临床上我还没用过,有一个素来脾虚寒的病人咳嗽痰多,投以理中汤+麻黄杏仁,两剂病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09: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e5373007 的帖子

ae5373007:麻黄升麻汤临床上我还没用过,有一个素来脾虚寒的病人咳嗽痰多,投以理中汤+麻黄杏仁,两剂病愈 (2012-11-21 09:08) 
好经验!但这是脾寒者外兼肺卫感寒,与麻黄升麻汤的“脾寒肺热”不同。麻黄升麻汤乃寒热同治诸方中,能治“脾寒”兼有“肺热”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0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ladhhjfsl 的帖子

aladhhjfsl:找不到啊,楼主。 (2012-11-21 08:59) 
经方误案浅析(1)
桂枝人参汤证误辨为葛根芩连汤证
【沈炎南医案】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粪水。脉数无歇止,舌质尚正常。遂诊为麻后热毒不净作利,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服后体温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起粪味并无恶臭气,沉思再三,观病孩颇有倦容,乃毅然改用桂枝人参汤,仍加石榴皮,一服热利俱减,再服热退利止。
【来源】沈炎南 伤寒医案选评 广东中医1963 5(3):40。
【原文】《伤寒论》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分析】麻疹之后,余邪不尽,内陷于里,协热下利。因表里皆寒,故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热证,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虞。医见发热39℃,又有下利黄色粪水,而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辛凉解表。岂止患儿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象,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侯。况面有倦容,一日下利十余次,寒象迭生,与葛根芩连场以寒治寒,是为冰上覆雪,阳气浮越,反见热象陡增。当与桂枝人参汤温通表里;为防利脱,又加石榴皮以涩肠止利。
【启示】所谓“协热利”,即兼有表证之下利,《伤寒论》中论述“协热利”者,有两:一是第34条的葛根芩连汤证,属表不解而有邪热内陷的“协热利”;二是第163条的桂枝人参汤证,则属表不解而中阳受损的“协热利”。前者治以辛凉解表,清热止利;后者治宜辛温解表,温中止利。当明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21 1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橘龙教授好用心,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81

积分

27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努力学习经方,造福一

Rank: 3Rank: 3

积分
581
发表于 2012-11-21 12: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用六经来解释呢?胡希恕大师用六经来分析的,分析的比较易懂。
谦虚谨慎,努力虔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0

积分

42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10
发表于 2012-11-21 1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21 19: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21 2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经方误案浅识(1)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积分

126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经方爱好者,不求其全,但求其真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11-22 13: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医案还能看的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17:43 , Processed in 0.08302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