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历代经方家对经方的研究探索不遗余力,对经方的传承发展功不可没,但其间的疑点是非争论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精辟见解,然又每多歧义枝蔓,或悟入微际,去法弥远,常令初学者“茫如坠烟雾”而无所适从。兹就本人随恩师黄煌教授学习经方以来对经方若干问题的学习思考作一梳理。错谬之处还望高明者批评指正为幸!
1经方的特色是什么?
经方的特色是----方证对应 ,即在临床上力图寻求特定的脉证组合并与特定的方药相对,强调方与证的严格对应,这是经方有别于其他流派的最特殊本质。 传统的中医有着众多的流派,而经方只是其中拥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一个法门。就现行的《伤寒论》来看,全书是以六病为纲以方证为目,是一个纲目完备的体系。 《伤寒论》不是普通的方书,方药之中蕴含独特的理法。如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等症常用麻黄汤;而发热头痛、汗出、惡风、脉浮缓则常用桂枝汤。仲景并未明言其中的道理,而是通过类方反复演示这种方证药证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不论什么病只要出现相应的方证即可选用相应的方药治疗而获效,正是病无常法,而证有定方。
仲景在确定方与证的对应关系时必然有其所依据的理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所有这些均被寓于方证之中。在大论中所展示的只是看似简单的方证对应关系,这种方证辨证在临床省略(简化)了逻辑思维过程,径入直觉思维。
学经方不能忽视其中所蕴含的理法,经方虽“罕言病理”但并非没有病理。曹颖甫曾言:“不明病理者不可与论伤寒”。其实经方不单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更因其具有仲景所确定的独特的临床应用准则,这正如恩师黄煌教授言:“经方自有规范在”,离开了仲景所确定的规范用方已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方。所以临床应用经方必须遵循经方特定的临证思维方式。
2仲景何以被称为医圣?
中国文化常用神圣工巧来区分不同的层次境界,在不同领域都有圣人的称谓。何以在医学领域唯有仲景被称为医圣? 答案就在孙思邈的一段话:“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博大精深的孙思邈坦言自己没有读懂仲景大论,但他已经感受到了经方的神奇。仲景的杰出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保存记录了几百首古方,更在于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一个具有完整独特临证思维模式的诊疗体系。诚如徐灵胎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此书历千余年而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仲景被称为医圣绝不是偶然的。
3经方的科学性在哪?
为什么一本三万多字的《伤寒论》其载方仅113首,用药只96味。能被无数医家反复研读注释而难以穷尽 。文字虽少但它所蕴含的信息量及临床价值却是巨大的。它的魅力令人百读不厌,进而让人“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陈修园语)。
经方之所以为经方,并不在于所用的药物有多么独特,而在于对疾病的认识、药物的组合、 临证思维及编排体例等具有独特性。
3.1.仲景对疾病的认识独特。
不同的医学流派对疾病的认识及对症状的观察取舍不尽相同,仲景对疾病的认识层面观察角度及侧重点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 在《伤寒论》中不难看出仲景的着眼点在于方证的组合与对应,而不在于具体的病名。经方的症状组合非常严密,脉症变化与方药之间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且达到了很高的量化水准。其脉之浮沉,或强弱,口渴与否,汗之有无,往往一症稍变,则治法迥异。
3.2仲景的方药组合独特 仲景方药组合非常严谨,其方不仅药味组合有严谨的法度,其剂量更是丝毫不爽,即便是很常用的药物,亦不可随便增减。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在经方中是三个不同的方,各有其不同方证。再如干姜附子汤与四逆汤仅相差一味甘草,而方证则大不相同。仲景的方药组合及临床功效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很多方剂的组成与功效并不能用时方理论来很好地解释。经方所用的药物大多为很平常之品,需要重视的是仲景对药物功效的认识有其独特性,不仅与时方有很大区别,与《神农本草经》亦不完全一致。 黄煌教授的《张仲景五十味药证》 是详细阐述经方药证的专书,对于正确认识理解经方药证十分重要。
通常说汉字是由笔画组成,但更确切地说汉字是由字根组成。很多笔画较少的字本身既是一独立的字同时又作为字根广泛应用。字根是汉字最重要的构架,汉字的独特构架所蕴含的各种不同意象正是反证汉字视觉效应的独特魅力所在。
经方的独特性亦在于它有独特的构架。经方如其说是由药组成不如说是由方根组成,方根乃经方的基本构架。很多方根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小方,有其相应的适应证。方根进一步组合与塑造便孳生具有新的复杂结构与功能特点的众多新方,故经方与汉字一样具有简易性与繁难性、贯一性与孳多性两极共生的奇特现象。如桂枝汤虽药仅五味,却有好几个方根组成,但它又作为一个方根进一步组合成更多的新方。从方根入手是认识经方的重要方法。
3.3仲景的临证思维独特
与仲景同时代的名医华佗所著《华佗神医秘传》,及后世绝大部分临床方书,基本上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即以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为核心,在辨证过程中强调病机与推理,以法统方选药,对方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而经方强调的是方证对应,以证定方,强调特定的脉证组合,对应性很强。经方中极少有病机术语,很少有气虚、脾虚等说辞。在《伤寒论》中通篇无五行藏象概念,在《金匮要略》第一篇虽有这些概念,但与全书内容不相衔接,有待存疑(经方家胡希恕即持此观点)。仲景是在“勤求古训”的基础上,通过“精简众方”,丰富完善了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临证思维模式 。如《名医类案》载:陶节庵治一咯血病人,前医用犀角地黄汤服之反剧,陶切其脉浮紧,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及舒驰远治一难产脉浮紧无汗用麻黄汤应声而愈。笔者曾治一乳腺炎,症见两乳红肿热痛伴恶风、心悸、汗出、脉浮缓,用桂枝汤数剂而愈。 这些通常难为时方家所理解,反复学习纯正经方家的医案,久而久之便会从中领略并掌握医圣独特的临证思维。
|
|
上一篇:谁能说说吴茱萸汤和苓桂术甘汤的鉴别下一篇:大家怎么看薛振声先生的全息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