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767|回复: 5

ZT:华廷芳议“师古不泥出新义”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11-12-28 13: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黑龙江中医学院华廷芳教授曾任齐齐哈尔市中医联合诊所所长、齐市一院中医科主任。近拜读《华廷芳医案选》,深为其穷研经籍,融汇各家且巧思灵变的治学方法所感,故略作评述,以期广大。

  一、重辨证,发皇经义,师古有变

  1.温病早期治加大黄:自叶桂倡治温病当循卫气营血之序,特别是吴鞠通提出湿温禁下之后,不少医者治温病初起不敢再用大黄。而华氏却根据薛雪“湿热证……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府,宜用承气汤下之”及仲景“观其二便,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之说,指出:“温病早期凡伴有口渴、大便燥者,均须加大黄,清热通里,使热有出路。”如治李姓患者,有寒热自汗、头身咽痛、咳嗽等卫分症状,因“大便燥”,初诊即在大剂辛凉解表方中加川军,两剂即愈。他认为川军虽苦寒,但“其香味如车辐,故能通利二便,兼能攻血,走而不守”,配辛凉解表药“治春温、冬温、温热及内热外感者,往往获效”。此和近贤姜春华提出治温病须掌握截断扭转一法不谋而合。

  2.重视脉诊,尤多创见:华氏辨证极重脉诊,诸多医案均详述脉象,很多病例还依据脉象来确定治则。加以“脉实大”断齐姓癃闭系胞络移热于膀胱。投以八正散获效,还指出:“伤寒脉多左大于右,温病脉多右大于左。”症状疑似时,可以此为辨,并根据运用小青龙汤的体会总结出:“脉浮紧、浮数、紧数,弦紧、沉迟等等皆可用之。”

  3.温疫发斑,凉温并投:华氏本王海藏“发斑证皆由太阴湿土、君相二火所致”及《金鉴》“感受疫气,郁于皮肤……成大小青紫斑点……久则虚人”之论,治温疫发斑时,不囿于吴又可,叶天士的寒凉之法,却常配以温涩之品,更在斑退血止后改温补之法,促使血生,使现有之血不亡,已失之血得补。如刘姓紫斑案,虽鼻衄齿衄,紫斑密布,兼“舌起紫黑泡数个,苔黄厚口臭,阴道出血不止,伴血块”等一派血热证,他在用犀角地黄汤的同时,结合“头痛、眩晕、四肢无力、自汗贫血”,复配当归、炙草、续断、萸肉、龙牡、艾叶炭等温补药,三剂龈血止且斑色淡,九剂斑消且阴道血止,再与八珍、归脾,终使这一红细胞150万/mm3、血色素2g%、血小板2万、出血时间15分以上的垂危病人得以康复。

  4.风寒感冒,提出四慎:对风寒感冒,医家提出禁忌颇多。仲景明指不可早下及“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景岳更云“欲表散者须远酸寒”,宝辉在《医医小草》中亦言“外感忌酸收”,但均有鳞爪之憾。华氏却通过对伤寒门李案的误治一例,提出风寒感冒当须四慎:一是慎用石膏。认为“石膏以气盛,芩,连以味盛,设风寒侵肺咳嗽者,内中无热,如与麻桂同用,必能加重病情”。还举其年轻时对三岁赵孩外感风寒投麻杏石甘汤的误治之例,作为后学之戒。二是慎用寒下。他通过庸医治咳不辨寒热即以为肺火而妄投牛黄清肺散、牛黄千金散等寒凉攻下剂而造成很多坏病的实例,大声疾呼:“若风寒不解,而以苦寒攻下,乃开门揖盗也。”三是慎用粘腻。指出风寒初感,若早用二地、二冬等往往脓粘风寒,“不使速出,发生怪病”。四是慎用收涩。他以自服银翘散加五味子三钱治感冒反致气息短促的教训,供后人借鉴。

  5.内伤杂证,重在祛邪:其治内伤杂证常宗王清任祛瘀法。如治吕姓半身不遂,因兼麻本及言蹇,脉沉弦,遂用补阳还五汤取效,又如以癫狂梦醒汤治癫狂,身痛逐瘀汤治痹证等。它如因寒经闭、小腹结块而无虚损症状者以少腹逐瘀汤加攻破而弋获;因惊吓致经闭兼口舌烂便燥者以重投血府逐瘀汤而成功,均为善用此法的佳案。尤其是以少腹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两方交替使用治愈胡女不孕,更为可法可传.

  二、论治疗,喜投成方,数法兼施

  1.善用原方,疗效卓著:华氏临床喜用成方,尤其是经方,曰:“昔人制方之妙,非随意堆集几味药而随意立名,若能熟读深思,在临床中自能得心应手。”又曰:“伤寒之方,只要药证相合,以原方投之,服之立效,不必妄行加减,以免减弱药效,发生副作用,照其原方煎法、服法可也。”如医陈某斑疹伤寒,身热汗出,恶热恶人与火,去其衣被,赤身而卧,渴喜凉饮,身有散在紫斑,苔黄厚,口干舌燥,小便黄,脉洪大。华氏结合《内经》“阳明热盛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投以生石膏125克、知母30克、甘草15克、粳米一束,并按仲师原煎法,四药同煮,俟米熟汤成,去渣服用。再如用麻黄汤治彭姓风寒感冒,用黄连阿胶汤治陈姓心烦不寐,吴茱萸汤治小儿头疼,大半夏汤治赵姓呕吐,小青龙汤治石孩痰饮咳嗽等等,均原方投治,不出三帖即愈.华老审证明晰,用药大胆。如曹姓便秘十余日,因兼呕吐酸苦、腹满不食、腹疼拒按,心烦不卧,考虑年高七旬,故用大、小柴胡合投。讵料服后倾囊吐出,但他心有定见,未惑于药证不符,却断为病重药轻之故,拒而不纳所致,续予原方,使大便畅下而它证均减。不仅辨证准,更得力于用药专。华氏对仲师方运用之娴熟,堪可与善用经方的近贤曹颖甫媲美。

  2.加减精当,药随证转:华氏师古不泥,行方智圆,善以成方灵活变通,如有兼证,“以原方为主,稍行加减也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任姓患者腹泻而溲少,在用理中汤温运脾阳的同时,参以“急则旁开支流”、“利小便可实大便”之法,合入二苓,泽泻,竹叶利屎而效。再如任姓患者永肿,用十枣汤泄数次水样便后,即改胃苓散、肾气丸等调理。杨妪患消渴兼骨节疼,时有浮肿,舌干起刺,脉弦有力。即用桂附八味丸加知母、花粉、橘红而痊。

  华老对时方的运用亦能左右逢源。如刘姓患者腹痛串及周身,甚则昏迷,肢软汗多,烦渴失眠,肿满纳少,脉来洪数。被诊为血虚化燥作痛,以导赤散去心经之热;乳没四物汤行瘀止痛,配柴胡、瓜络通行经络,轻清走表;知母、花粉清热止渴,月余收大效。对另一“偏右头痛、不食不便、脉弦滑数”的刘姓患者,经用凉膈散上疏下泄,佐枳、朴,焦三仙消食行滞而愈.

  3.细析方义,引伸触长:华氏对很多成方能深求法外之法。如温经汤原为仲师治妇人“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之证,他却借用治代女“绕脐刺疼,凉及小腹,呕吐无力,脉沉涩迟”之病。又遵徐灵胎“犀黄丸用甘凉之药以清其火,滋润之药以养其血,滑降之药以祛其痰,芳香之药以通其气,更以珠黄之药以解其毒,金石之药以填其空,兼数法

  而行之,屡试必效”之说,将其甩治肺结核,化脓性疮疡等病。华老根据长期临证经验指出:“无论其温疹、伤寒、杂病、时疫及一切热证,凡遇有烦汗、大渴不解、脉象洪大数实者,皆以白虎汤或人参白虎汤原方煎法,当茶饮之,频频与服,无不见效。”并对白虎汤方义进行了昭幽烛微的分析,实发前贤之未发。他还遵循异病同治之理,将温胆汤加减应用于哮喘、胃痛、呕吐、呃逆、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尤其是鉴于数十载运用小青龙汤的功过得失,总结出小青龙汤使用及禁用范围的十六条,于后世大有裨益。

  4.疑难病证,数法兼行:华氏对疑难病证,常能结合针灸、外敷治疗,如用针法治积聚,用灯芯草蘸豆油烧二手少商穴治鼻衄,用芙蓉叶或梅花点舌丹配合内服药研敷疔疮等,均简便易行。再如治崔姓浮肿,不仅用五苓散加味内服,且配蛇床子、防风、防己、荆芥、桂枝,泽泻、木瓜、艾叶、遗骨草外洗,并在该案的讨论中介绍了针灸、坐浴、贴脐等法治此病的经验。其中有很多单方,如甘遂末敷脐同时内服甘草汤,或用商陆根捣烂贴阴囊,或将巴豆霜、水银、硫黄按4:2:1的量作饼敷脐等等,均值得后学借鉴研究。

  三、遣药物,阐微发隐,左右逢源

  华氏对药物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佟姓患者咳血,因其有寒热无汗、头身痛的表证,故在桑菊二陈汤中配入麻黄,并指出,“凡咳血之症,有表证者,不忌麻黄,但配伍须宜。因麻黄苦温,轻清走表,走而不守,发汗而不助热”,确为心得之言。虽前人曾有“细辛不过钱.多则闷死人”之说,而陈修园却曰:“细辛神农列为上品,无毒可以常服,辛香走窜之品,岂能气闷而死?”华为验证药性,从小量试加,发现即使三钱也并无不良反应。后从《纲目》“细辛色紫,其根直。及已色黑,其根曲而有毒,不可入药”之论悟出,此恐系前人将二者误用之咎也。他还在陈修园用五淋汤的启发下,结合《本草经》“肉苁蓉……除茎中寒热痛”和《本经》云桑螵蛸可“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之说,常将两药配合石苇、泽泻治淋证。又根据《本经》“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疼”之说,将其用治肾经水肿腰疼,曰: “芡实合利尿药……则不收涩而能利尿除湿。”《三家注》云:“太阴湿盛……在肠胃则为泄痢,甚则肠澼脓血,下注于前阴,则为赤白浊带;下注于后阴,则为下血。……石脂具湿土质,而有燥金之用,所以主之。”华老将其治泄痢脓血、经漏便血、赤白带下,以及五脏六腑、肌肉皮肤之生疮疡者。此与近贤眼科名家韦文贵喜用赤石脂治眼角膜溃疡,卓见相同。

  华氏对药物炮制十分考究。在赵女呕吐案中指出:世之所用半夏多系白矾同制,不知半夏主散结,而白矾则收敛,半夏主降逆,白矾则呕吐。故用矾制反降低半夏之效,或甚至起相反作用。其自制方法:“以开水浸泡半夏三日,日换水一次,三日后捞出晒干,置药斗中……可三倍于药肆中之半夏。”非学验俱丰,难有如此高见。



华廷芳医案


何姓,女,21岁,1954年3月10日就诊。
发病2日,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周身骨节痛,咳嗽连声,头疼咽痛,脉浮数。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半夏,元参,生地,生石膏,双花,寸冬。
水煎服。服药后汗出,头身疼去,余症减轻。

石姓,男,1岁。1955年2月20日就诊。
发病3日。感寒咳嗽无汗,泄泻稀便日数次,腹疼腰屈,面色青白,小便清长。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半夏。
水煎服。每次5毫升,3小时1次。服药后咳嗽减轻,泄泻已愈,乃以前方主之而愈。

董姓,女,40岁。1953年2月21日就诊。
发病年余。咳嗽吐白清稀痰沫,气短,胃脘胀满,失眠,夏日则差;脉弦。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半夏,云苓,枣仁,山茱萸。
水煎服。服药后症状大减,后以此方加减4剂而愈。

李姓,男,61岁。1953年3月11日就诊。
发病年余。咳嗽,吐白沫,气短,面目、下肢浮肿,脉沉弦。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半夏,云苓,防己,木瓜,黄芪,陈皮。
水煎服,服药后咳嗽、气短、面肢浮肿皆轻,后乃以此方加减而愈。

王姓,女,49岁。1955年1月19日就诊。
发病7日。咳嗽吐清痰,凉,脉弦。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半夏,云苓。
水煎服。服药后症状大减,后仍以此方服之而愈。

王姓,女,24岁。1954年1月18日就诊。
咳嗽吐白痰,腰木疼,腿重疼,小腹绵疼凉,头顶疼,目昏,脉沉迟。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半夏,杜仲,川膝,乳香,没药,菊花。
水煎服。服药后诸症减,后乃以此方数剂服之而愈。




上一篇:冷思考《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刘世峰
下一篇:中医药创造的奇迹:一名被认为“最多活不过四天”的危重

74

主题

1890

积分

39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90
发表于 2011-12-28 13: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35

积分

77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35
QQ
发表于 2011-12-28 18: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不少医学院的医案有水分,例如病人既在吊水用西药,又在服汤药,出现效果到底是西医的?还是中医的?还是中西医都有份?难以界定。但是,记住:这个病人的疗效在医案中往往可能成了中医独家的,而看病案的人还真以为没有西医的事皆为中医中药全功。这个现象值得高度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

积分

12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11-12-28 19: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廷芳的医案,开出的处方都没写剂量[s: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1-12-28 2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龙好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35

积分

77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35
QQ
发表于 2011-12-29 13: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hanliu 的帖子

hanliu:华廷芳的医案,开出的处方都没写剂量[s:183]  (2011-12-28 19:24)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没有合理剂量的方,价值要大打折扣,其作用需要后学之人反复临床试验总结,才能找到有效的比较合适的比例。有方无量的医案,为次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7:08 , Processed in 0.07581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