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国栋

请仲景答天之君子檄文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6-18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伤于寒有热证,病伤于热有寒证。如何理解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热之谓,言病本还是证本?伤于寒者之热,是病的一个症状或一个阶段性的证的表现,而不一定是病的本质。若不发热,仍用麻黄桂枝法治伤于寒者,则说明是寒者热之。从此点可知,伤寒论中所言太阳病,就不能称之为外感热性病。这也说明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则是从病的本质而言的,因为不论外在发热症状的有无,皆可用温热药来治疗的,其病之本质必属于寒。温病学也可言为伤温论或伤热论,其治疗时时顾护津液的原则,明显说明了其病的本质是属于温或热。当然要符合热者寒之总的治疗原则。与各位探讨,有不当处还请多多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1-6-18 2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胡二氏对《伤寒论》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且都受到日本汉方家的影响。如果说忠实于原著,胡氏显然更加贴近,而刘氏则多有自家创新和发明。《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应该是多元化的,不是唯一,刘氏胡氏,其实也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我以为更多的是要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这样就不流于争持和迷惑。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21: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8楼(顾志君) 的帖子

表热、表实、表寒、表虚等表部证的单病证分型,这是三部六病的分法,是按照热者、实者属阳,寒者、虚者属阴的阴阳特性而划分的。阳证者当为热为实,所以太阳病证只能是热证与实证。阴证者当为寒为虚,所以,为寒为虚的表部证,不能称其为太阳证。三部六病学说认为,表阴证是厥阴证。厥阴证的特异表现有气上冲,而“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伤寒论》)可见桂枝汤证属于厥阴证而不属于太阳证。顾老师提问:“太阳病的这个热哪里来的,受寒以后风寒郁于肌表的发热能认为病性属热吗?”
太阳病证的这个热是人体内宿有的,或禀赋素热。本素有热,被风寒袭表,使体表气血运行受阻,郁而发热,而不是风寒之邪钻进了人体内。表部气血郁滞不能正常运行就失去了营养肌肤的作用,故恶寒。同时表部郁滞的气血也由正气变成了邪气。个人这样认识,可能“是把现象当作了本质”。但是个人还认为,不同的人在同样感受风寒的情况下,会因体质不同,或病太阳中风,或病太阳伤寒,或病太阳温病,或直接病里阴证。不辨析不同的人感受风寒邪气之后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就可能会把本质当作现象。
顾老师的问题“只有表阳实没有表阴实岂不缺漏?”提的很好。这也是三部六病的缺漏之处。可是三部六病学说把三部中的每一部之单病证都是按照“热、实、寒、虚”等四种性状来认识的,认为病性属寒,其病势就属虚。可能是因为这种认识的问题吧,所以就没有表阴实证。那么怎么弥补“表阴实”这个缺漏呢?只能把麻黄细辛附子汤拿来充任了。“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伤寒论》)可是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其脉为沉,也不符合表阴实证其脉应浮的要求啊。顾老师有没有表阴实证其脉亦浮的病案呢?若有,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若没有,那也只能是缺憾了。“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天地的缺憾亦难以避免,何况人呢?
太阳温病,不恶寒。而表热证,恶寒。故葛根麻黄汤方是表热证主方,而不是太阳温病方。另太阳温病是伤寒论所谓的,而不是“先生”所谓的,这个问题还是清楚一点好。太阳伤寒麻黄汤方不能治疗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桂枝汤方亦不能治疗太阳伤寒证,因而,葛根麻黄汤方,当然亦不能治疗太阳伤寒或太阳中风。表热、表实、表寒、表虚证等各有主方。
以上是个人的认识,错误之处请顾老师批评指正。另,太阳温病不恶寒,为什么也叫太阳病呢?期待顾老师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2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9楼(woyunzhai) 的帖子

敬仰!woyunzhai先生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真的自叹弗如!三部六病学术团体以外的人,能够认真读完《三部六病》一书,是少有的。请先生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2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0楼(槐杏) 的帖子

请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2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1楼(拈花指月) 的帖子

一家浅见,请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1-6-18 21: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5楼(李国栋) 的帖子

我是来学习的。能成一家,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还是那句老话:对错并没有那么重要。站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度,看官是不同的人,这个对错也不同,因为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皆不相同。如果了解这点,李先生心中就会更加坦然和欢乐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6-18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所发帖子,常常引起很多非常有益的学术争论,从中学到很多很多,所以,请多指教之言实在不敢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22: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来这里,都是出于学习、交流、学习的目的。希望网友们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由于时间关系,错过了一一回复,请见谅!其实每一位网友的发言,我都在认真收看,没有回复,并不是没有尊重。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9

积分

83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9
发表于 2011-6-18 2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对辩论的内容不感兴趣(看不懂),不过我对辩论的气氛感兴趣————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1-6-19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敢妄言贯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懂得一点皮毛就已是难能可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2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曰:“气实乃热也。……气虚乃寒也。……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
热为阳、为实;寒为阴为虚;此阴阳之势也。

经曰:“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此升降之性也。

经曰:“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此养生之道也。

经曰:“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耎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写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此治病之法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7: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循大论所集,悟桂枝特性,明三部之病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为什么太阳病,下之后,气不上冲者,不得与桂枝汤?因为下之后,气不上冲者,是下后伤里,里气已虚。里气虚者,不可攻表,若攻其表,则里气更虚,必胀满不能食。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2条之“先温其里,乃攻其表”,亦是强调在表里俱病,表实里虚时,不可先攻表。若先攻表,必更伤里气。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5条之脉浮,是表部有热;脉迟、下利清谷,是里部有寒。此条之法,仍然是在表里俱病,表实里虚时,不可攻其表。
《金匮要略》曰:“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此条明示下之后,其气不冲的病理状态,是心下虚痞。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金匮要略》)

225条和372条,明示表里俱病,表部与里部的病势不一,这是表实里虚、表热里寒的疾病状态。这种状态,在如今之临床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故,搜集人体表、里、中之不同的部位而表现出来的寒热虚实的状态,是提供诊断的基本资料。观人体不同部位(脉)的反应状态,是《伤寒论》确定三阳病证和三阴病证的客观依据。

循伤寒论所集,可以明晰桂枝是攻药而不是补药;还可以明晰,观人体表里之不同的部位上所表现出来的疾病状态,是诊断三阳病证和三阴病证的基本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1-6-23 06: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32楼(顾志君) 的帖子

引用第40楼汤一笑于2011-06-17 17:04发表的 回 32楼(顾志君) 的帖子 :
唐代之后持这种观点的医家很多,主要是基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理论。但这大概是不符合汉代医学文化背景的思路,不是张仲景时代的思路。在当时流行的医学原则中更高的原则中应该有一条是“损有余,补不足”,不论“寒者”还是“热者”,首先考虑它是“有余”还是“不足”,《伤寒论》整体也大略符合这一原则。 “热者寒之”,后世热病好用寒药,但秦汉多是用“损法”泻热,这大概是缘起于针灸脉学方面的放血泻热理论,而当时脉学理论是中医学的背景理论,是当时的“尖端”学术。秦汉时代,热法发汗治疗一般外感是标准的主流医学传统,当时的汤剂发汗法可以视为变相的放血泻热泻邪法。这种方法其实直到今天各地民间还在变相使用,后世的很多医家是不了解当时的医学文化背景的。(可以参考近些年出土的秦汉医学简帛)
黄帝内经说:“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耎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
“黄帝内经”可是唐代之后的著作?所以黄帝内经也“大概是不符合汉代医学文化背景的思路,不是张仲景时代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823

积分

587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23
发表于 2011-6-23 09: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理论说穿了就是一种归纳法,任何一种方法无所谓对错,区别是哪一种方法能够更好指导实践,王勋臣先生的医林改错,其理论用现在眼光来看无疑相当荒诞,其创立的活血化瘀诸方确是千古名方,疗效卓著。要之,对一个事物的观察是多方面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观察一个事物然后加以归纳总结,才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它的本质,六经 、八纲、气血水、都是比较完善的理论,诊断疾病从上述理论出发观察,然后求其交集,就可能比较客观了解疾病的真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还是还是黄老师提倡的体质、药证、方证,舍此,上述理论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98

积分

96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1-6-25 2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讨论不清,不如大家说说桂枝汤是表还是里?保证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6 1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热闹啊!
所有内服中药都要经过”胃“,才能发挥作用,由内而外嘛!各位不妨试服用常用的伤寒方剂,看看“汗”、“下"、”和“各法的威力,就知道何为表里、寒热、虚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6 18: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过是一个”反应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1-6-26 19: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2: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看见此文,找时间发一篇太阳温病实战医案,以表示对三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934

积分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也如幻

Rank: 3Rank: 3

积分
934
QQ
发表于 2011-11-14 23: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是真象,一个是现象。各师各法,各自马儿各自扎,医好病就行。但是我比较支持李国栋老师的,按照天子君子的方法有时很便捷,搞不好要捕风捉影,行医这个行业,医好百个抵不上医死一个,你可能会一辈子爬不起来,不亚于吃血泡饭。
一切法无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1-11-15 0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论得好,我留言只是方便跟踪,没有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8

积分

2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8
发表于 2011-12-9 16: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之言确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9:43 , Processed in 0.1783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