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读经典“欲穷千里目”,须习伤寒;为名医“更上一层楼”,必用经方。
强直性脊柱炎辨治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
1、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杨某,男,29岁,许昌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几经住院及门诊治疗,并多次服用中西药,且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故前来诊治。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附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黄芪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12g,附子15g,生姜10g,石膏15g,生天南星12g,白芍24g,地龙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12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煮3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又以前方12剂。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复以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2服,以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2、甘草附子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姚某,男,33岁。4年前因腰骶部沉重疼痛渐渐加重而经CT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并见部分融合,检查ESR29mm/h,CRP89mg/L。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1年来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刻诊:腰部、双髋关节、脚跟疼痛,胸胁不舒,受凉加重,行走不便,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略黄,脉沉。辨为阳虚骨痹证,给予甘草附子汤加味:附子10g,白术6g,桂枝12g,炙甘草6g,麻黄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黄芪24g,白芍24g,地龙12g。6剂,1日1剂,水煎服。二诊:腰胯诸疼痛减轻,手足转温,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复查ESR14mm/h,CRP6.0mg/L。之后,将前方改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用方点拨: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根据病变部位在骨节如受凉加重,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以此用甘草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加麻黄散寒通络止痛,生川乌、生草乌,逐寒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地龙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小儿咳嗽选用加味麻黄汤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6 7:15:28 浏览次数:477
余某,男,近2岁,郑州人。1年来屡屡咳嗽,在郑州多家医院曾数次住院,并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曾静脉用药、口服中药、西药、局部外用药等,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刻诊:咳嗽伴有痰音,舌淡,苔薄白,脉略浮,指纹略青。辨为风寒犯肺证,治当宣肺散寒。处方:麻黄6g,杏仁10g,桂枝6g,荆芥10g,陈皮10g,白前10g,紫菀10g,百部10g,石膏10g,炙甘草6g。4剂,每日1剂,每天分10次服。用药第2天,电话告知,其儿咳嗽已止。4剂服尽,电话告知,咳嗽未作。药后20天,又电话告知,一切尚好。
球后视神经炎选用加味肾气丸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8 14:25:45 浏览次数:168
卫某,女,9岁。其母代诉,在3年前原因不明出现视力下降,经眼科检查: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视力检测: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每次住院治疗,视力都基本恢复正常,可停药后视力又下降,反复不愈已3年。刻诊:视力下降,手足不温,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脉略弱。辨为阴阳俱虚证,给予肾气丸加味: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桂枝3g,附子3g,枸杞子24g,菊花24g,青葙子15g,羚羊角粉3g(冲服)。10剂,1日1剂,水煎服。二诊: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1.0,又以前方治疗10剂。三诊:右眼视力1.1,左眼视力1.2,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乙肝分型辨证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2 7:09:21 浏览次数:827
1、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乙肝
余某,男,26岁,南阳人。有6年乙肝病史,因胸胁及胃脘不舒而经常服用中西药,虽有改善症状,但每次检查结果均为大三阳,近因胁痛,饮食不佳而前来诊治。刻诊:胁胀痛,饮食不佳,口苦咽干,口渴欲饮水,大便不调,肢困乏力,舌红,苔黄略腻,脉沉略弱。辨为肝胆郁热证,其治当清热利湿,通阳益气,给予小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合方加味: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2g,红参15g,生姜24g,茵陈24g,栀子15g,大黄3g,黄芪15g,白芍12g,桂枝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胁胀痛好转,又以前方6剂,服用方法同前。三诊,症状基本解除,又以前方而适当加减变化治疗5个月,经复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继续服用前方5个月,经复查,小三阳转阴,又治疗1个月。复查,二对半阴性。随访1年,二对半阴性。
2、茵陈蒿汤加味治疗乙肝
郑某,女,37岁,1999年9月26日诊。主诉:患乙肝已有10年余,几经住院治疗,症状没有明显得到控制,时有胁下不舒或疼痛。近日化验室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SGPT152uTTT14u。刻诊:饮食不振,胁下疼痛,胸闷,面目发黄,目黄尤为明显,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黄而偏少,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沉。辨证:湿热内蕴,壅滞气机。治疗当清热利湿,解毒退黄。处方以茵陈蒿汤加味:茵陈18g,大黄8g,栀子14g,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2g,白术15g,茯苓15g,桂枝9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面目发黄有所减轻,饮食略有好转,又以前方6剂。三诊:诸证均有好转,又以前方加西洋参9g,6剂。经化验检查:SGPT,TTT指标恢复正常。之后,基本按前方治疗,累计服药120余剂,除HBsAg(+)未转阴外,其余等均转阴。为巩固疗效,又服用前方30余剂。经复查,未发现异常。
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乙肝
周某,男,53岁,干部,1998年9月12日诊。主诉:患乙肝7年以上,几经住院治疗,病情反反复复,化验检查:HBsAg(+),抗HCV(+),SGPT154u/L。刻诊:胃脘痞满,不思饮食,时有胁下不舒,倦怠乏力,面色不荣而偏暗,小便黄,大便时溏时干,口干不欲多饮水,舌略红,苔黄略腻,脉沉数。辨证:中气虚弱,湿热中阻,气机不畅。治疗当清热燥湿,调理气机,补益中气。处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4g,黄连10g,黄芩12g,干姜6g,人参9g,大枣12枚,炙甘草6g,柴胡12g,枳实10g,茵陈15g,大黄4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胃脘痞满减轻,饮食有味,又以前方6剂。患者连服90余剂,复查:HBsAg,HCV转阴性,SGPT正常。二年随访,一切正常。
慢性胃炎分型辨证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5 17:20:19 浏览次数:582
1、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慢性红斑性胃炎
孙某,男,56岁。有20余年胃痛病史,在6年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红斑性胃炎,近因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脘疼痛,喜冷食,呃逆,口渴欲饮水,倦怠,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细。辨为胃热津伤气逆证,给予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20g,石膏48g,半夏12g,麦门冬24g,党参12g,炙甘草6g,粳米12g,麻仁15g,石斛15g,玉竹12g,白芍24g,山楂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胃痛基本解除,呃逆止,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2、麦门冬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郑某,男,62岁,干部,1994年4月8日诊。自述患病业已5年余,近2个月病情加重,1个月前又在某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胃大弯部粘膜红白相间,且以白为主,局部呈弥漫性粘膜萎缩、变薄、伴肠化生,分泌物减少,蠕动迟缓,可见清晰的粘膜下血管网,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浅表性。经西医、中医治疗月余,其症状、体征未见好转。刻诊:胃脘疼痛而拒按,痛处固定不移,饥不欲食,口干,咽燥,不欲饮水,大便干,三四日一行,小便略黄,舌红而干,舌下静脉怒张明显,舌边有轻微紫点,脉细涩。证属胃阴不足,瘀血内生,经络失荣。治当养阴和胃,活血化瘀。处方以麦门冬汤加味:麦门冬100g 人参6g 半夏12g 粳米9g 丹参15g 蒲黄10g 五灵脂12g 大枣12枚 炙甘草6g。5剂,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4月13日二诊: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口干,咽燥症除,大便已好转,又续原方5剂。4月20日三诊:胃中饥而思食,诸证若失。后累计服药80余剂,自觉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经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明显好转,肠上皮化生已不明显。嘱其注意饮食调理,起居有节有度;若有不适,按上方服用5剂调治,一切尚好。
3、当归散加味治疗返流性胃炎
汤某,男,57岁,农民,1995年3月4日诊。主诉:患病业有6年余,曾服胃铋治,甲氢咪呱,吗丁啉,三九胃泰,中药(不详)等治疗,效果不佳。前10天又作胃镜检查:胃粘膜红白相间,大部分以红主,胃小脘粘膜以白为主,粘膜水肿,并有散在出血点,局部有陈旧性出血斑痕,十二指肠充血,胃内有胆汁瘀积。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刻诊:胃脘疼痛,时隐时剧,夜间痛甚,嘈杂,心悸,头昏目眩,四肢无力,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淡,脉弱。辨证:脾胃血虚,瘀血内阻。治当补血益脾,祛瘀通络。处方以当归散加味:当归15g 黄芩9g 白芍12g 川芎10g 白术15g 丹参12g 蒲黄10g 五灵脂12g 黄芪12g 炙甘草6g。3剂,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3月7日二诊:诸证俱减,又以上方5剂。之后累计服药近40余剂,病证全部消失,2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粘膜恢复正常,十二指肠充血水肿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4、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赵某,男,48岁,教师,1993年8月6日诊。自述患病业已3年余,屡用中药,西药治疗,服药期间症状减轻,胃脘舒服,但停药后诸证又现,治疗效果不理想。经胃镜检查:胃粘膜红白相间,大部分粘膜以白为主,并见丝状血管,粘膜中度萎缩,伴有轻度增生,诊断为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刻诊:胃脘痞满而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遇寒则痛甚,喜饮热食,脘腹畏寒尤显,大便不调,舌质较暗,苔薄白略腻,脉沉紧。辨证:胃阳不足,寒邪内生,瘀血阻滞。治当温阳散寒,通络祛瘀。处方以桂枝人参汤加味:桂枝12g 人参9g 白术9g 干姜9g 炙甘草9g 丹参15g 蒲黄10g 五灵脂12g 元胡8g 大枣12枚 吴茱萸6g。5剂,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8月12日,二诊:上述症状均有明显减轻,又以上方5剂。之后,按上方因证适当加减用药4个月,上述症状消失。经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面积缩小,部分腺体增生消失,随访一年,病未发作。
5、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崔某,女,37岁,个体户,1995年7月初诊:自述胃脘满痛反复发作5年余,每次病证发作多因劳累或持重而诱发,曾多次服药,效果不佳。半年前作胃镜检查,今又作胃镜复查,其结果无变化,检查结果是:胃粘膜红白相间,局部以白为主,并有充血水肿;病理组织检查:胃粘膜萎缩伴轻度肠化生。一星期之前病情加重,前来就诊。刻诊:胃脘疼痛而胀满,痛有定处,遇劳则作,时有呕吐,饮食不香,神疲,四肢无力,大便时干时溏,溏则一日二、三次,干则二、三日一次,舌质胖,边略有紫点,舌下静脉怒张明显,脉沉涩。证属中气虚弱,瘀血梗阻。其治当补益中气,活血祛瘀。处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18g 桂枝9g 白芍18g 胶饴50ml 生姜9g 大枣12枚 炙甘草6g 五灵脂12g 蒲黄10g 丹参15g 。二诊:一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之后,在多次复诊中,以上方为基础方,时尔因病情变化而对症加减用药,累计服药120余剂,症状、体征消除,作胃镜复查:胃粘膜以白为主消失,肠化生不明显。随访2年,未见复发。
6、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红斑性胃炎
马某,男,23岁,某公司职员。主诉:于2年前经某附属医院纤维胃镜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红斑性胃炎,曾服中西成药以及中药汤剂,其中有1次连续服中药汤剂达50余剂,在服药期间病证时有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病证又发作,今经其同学介绍前来就诊。胃镜检查结果是:胃底呈花斑样变,有二个咖啡色出血点;胃体色泽水肿,上段大弯见条状糜烂;分泌物浑极多;胃窦色泽水肿,花斑样变,红白各半,Hp(++)。诊断为慢性红斑性渗出性胃炎伴糜烂。刻诊:胃脘疼痛,时有胀闷不舒,饮食尚可,但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大、小便无异常,舌质无变化,苔黄略腻,脉沉。辨证:中气虚弱,湿热内蕴,气机郁滞。治法:清热燥湿,行气解郁。处方:半夏泻心汤与越鞠丸合金铃子散合方,清半夏12g ,黄连10g ,黄芩10g ,干姜6g ,人参8g ,大枣12枚,炙甘草6g ,川芎10g ,香附12g ,神曲12g ,苍术10g ,栀子12g ,元胡10g ,川楝子12g 。6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早中晚3服。2诊,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其余证候均有大减,效不更方,又以前方6剂。之后,累计服药约40余剂,复经胃镜检查,胃粘膜等恢复正常,Hp(—)。
7、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姜某,女,45岁。在5年前因胃痛而作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因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痛,胃脘满闷,按压不柔和,胃中浊气上逆,至咽不得出,气出则舒,口腻不渴,舌淡,苔薄略腻,脉沉弱。辨为中虚痰饮痞证,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g,代赭石3g,红参6g,生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2g,大枣12枚,桂枝10g,茯苓15g,竹茹24g,陈皮24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胃痛减轻,胃脘满闷解除,苔腻消退,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根据胃脘满闷,按压不柔和,胃中浊气上逆,至咽不得出符合张仲景论“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再根据脉沉弱,以此辨为中虚痰饮痞证。方以旋覆代赭汤益气和中,降逆化痰,加桂枝温阳化饮,茯苓益气健脾,渗利痰湿,竹茹降逆和胃,陈皮理气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8、乌头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
耿某,女,41岁。有胃痛20余年,在5年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近因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脘冷痛,食凉加重,经常汗出,手足不温,大便时溏时干,舌暗略紫,苔薄白,脉弱。辨为脾胃寒积证,给予乌头桂枝汤加味:生川乌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黄芪15g,当归12g,川芎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第1次煎50分钟,第2煎20分钟,合并药液分3服。二诊:胃痛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胃痛因食凉加重辨为脾胃寒积证,再根据舌暗略紫辨为夹瘀。选用乌头桂枝汤温阳散寒,调补脾胃,加当归、川芎行气活血补血,黄芪益气补虚。方药相互为用,以温暖脾胃,散寒止痛。
再则,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虽非常重要,但为了有效预防复发,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既不能过量又不能饥饿;②既要慎食辛辣又要忌食寒凉,这对预防慢性胃炎、胃溃疡复发具有现实意义。
9、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赵某,女,62岁。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近因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痛,胃胀,胃中浊气上冲咽喉,咽喉堵塞,胸中憋闷,不思饮食,舌淡,苔厚白腻,脉沉略滑。辨为气郁痰阻证,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24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干苏6g,陈皮15g,苍术15g,桂枝10g,柴胡12g,枳实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胃痛,胃胀减轻,胃中浊气上冲咽喉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治疗6剂。
用方点拨:根据胃中浊气上冲咽喉,胸中憋闷辨为气郁气逆,再根据咽喉憋闷,苔厚白腻辨为痰阻,以此而用半夏厚朴汤行气降逆,化痰解郁,加陈皮理气化痰,苍术醒脾燥湿,桂枝通阳化气,柴胡疏肝理气,枳实降泄浊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0、橘皮竹茹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陶某,男,42岁。3年前因胃中不舒而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中嘈杂,浊气上冲于咽,时有胃痛,吐酸,口苦,胸中烦热,饮食不佳,乏力,舌红,苔薄黄,脉沉略弱。辨为虚热上逆证,给予橘皮竹茹汤加味:橘皮50g,竹茹50g,大枣30枚,红参3g,生姜24g,生甘草15g,黄连15g,牡蛎30g,代赭石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胃中嘈杂及吐酸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根据胃中嘈杂,浊气上冲于咽辨为虚热气逆,再根据口苦辨为热,又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选用橘皮竹茹汤清胃降逆,加黄连清胃降逆,牡蛎制酸降逆,代赭石清泻重镇降逆。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1、附子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红斑性胃炎
马某,男,68岁。有20余年慢性胃炎病史,近因胃痛发作而前来诊治。刻诊:胃痛,胃胀,喜温喜按,喜食温热,汗出恶风,口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浮。辨为胃热肾虚证,给予附子泻心汤加味:大黄6g,黄连3g,黄芩3g,附子5g,干姜12g,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诸证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根据喜温喜按,喜食温热辨为寒,再根据汗出恶风辨为阳虚,又因口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辨为热,以此选用附子泻心汤清胃温阳,加干姜温阳散寒,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炙甘草益气和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辨治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03:44 浏览次数:353
1、理中丸加味辨治梅尼埃病
曹某,女,63岁。有梅尼埃病5年,经常头晕目眩,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眩晕耳鸣,不能起床,起则天地旋转,恶心欲吐,食凉则加重,胃脘不舒,脘腹部怕冷,喜温喜按,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证为脾胃虚寒证,其治当温中散寒,调理气机,以理中汤加味:红参12g,白术18g,干姜10g,炙甘草10g,陈皮12g,半夏14g,茯苓18g,桂枝12g,泽泻24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2服。二诊:眩晕有所好转,又以前方6剂。之后,累计服用前方50余剂,病证悉除。2年随访,一切尚好。
2、葵子茯苓丸加味辨治梅尼埃病
崔某,女,37岁。3年前因情绪、工作等原因引起头晕目眩,耳鸣,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曾诊断为梅尼埃病。刻诊: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呕吐痰涎,耳鸣,畏寒,大便不爽,舌淡,苔滑腻,脉沉。辨为阳郁水气证,给予葵子茯苓丸加味:葵子48g,茯苓9g,泽泻40g,半夏15g,陈皮24g,桂枝12g,白术24g,柴胡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头晕目眩,耳鸣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三诊:除了耳鸣外,其余病证均已解除,复以前方加磁石30g,治疗20余剂,耳鸣止。
3、泽泻汤加味梅尼埃病
钱某,女,77岁。有10余年梅尼埃病病史,几经治疗,可眩晕症状未能达到有效控制。刻诊:头晕头昏头沉,目眩,天转地转,不能独自行走,晕则恶心呕吐,舌尖红,苔白厚腻,脉略紧。辨为脾虚饮逆眩冒证,给予泽泻汤加味:泽泻80g,白术30g,半夏24g,陈皮15g,茯苓30g,羚羊角(冲服)6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用药3剂,头晕目眩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6剂。三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治疗6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辨为脾虚饮逆,再根据舌尖红辨为有热,又因苔白厚腻为痰饮,以此辨为脾虚饮逆眩冒证。方中重用泽泻、白术渗利痰饮,健脾燥湿化饮,加半夏醒脾燥湿,陈皮理气化痰,茯苓益气渗利痰饮,羚羊角清热止眩。方药相互为用,以治梅尼埃病。
月经量少选用加味土根瓜散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16:20 浏览次数:226
魏某,女,26岁。主诉:自月经初潮至今,月经量少而少腹疼痛,几经治疗,从未得到明显改善,今经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月经点滴量少而疼痛,瘀血得下则疼痛缓解,月经持续时间2~3天,手足不温,心烦,头汗出,舌略红,苔薄略黄,脉沉。辨证:血瘀阳郁,经气不和,脉络不畅。治疗当活血化瘀,通阳通经。处方以土瓜根散加味:土瓜根9g,白芍12g,桂枝12g,蛰虫10g,水蛭10g,虻虫10g,细辛6g,丹皮10g,通草9g,桃仁9g,当归12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并嘱其在下次月经来前1周诊治,基本按前方加减治疗,连续4个月,每月6剂。4个月后,月经量较原来增多,小腹不再疼痛,其他病证也随之解除。随访一年,月经量正常,余无不适。
小儿食积妙用三甲三仙散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24:50 浏览次数:280
小儿食积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与多发病,引起小儿食积的主要原因有饮食过量,超过小儿正常消化能力,久而久之形成食积;或过食油腻肥厚肉食品,壅滞脾胃之气,导致脾不运化,胃不受纳,以此演变为食积;或经常食用生冷食品,久而久之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盲目服用营养食品,以此壅滞脾胃之气而引起小儿食积。小儿食积的形成又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而营养不良又是引起小儿体质虚弱的重要原因,以此而导致小儿免疫能力下降,常常引起小儿出现诸多疾病,所以对小儿食积必须引起重视,并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三甲三仙散是笔者治疗小儿饮食积滞的常用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用于多种小儿食积证。如刘某,4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不欲饮食,睡眠不安,夜间多汗,大便时干时溏,脘腹胀满,小便短少,经常低热,指纹紫滞,舌质红,苔薄黄。辨为小儿食积证,治以消食化积,给予三甲三仙散汤剂治疗2周,饮食即有明显改善,之后将三甲三仙散制为散剂,每次服3g,又巩固治疗1个月,饮食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观察小儿精神、体质、饮食等均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小儿食积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不欲饮食,精神不振,睡眠不安,夜间多汗,大便时干时溏,脘腹胀满,小便短少,经常低热,口臭,指纹紫滞,舌质红,苔薄黄。病变证机是饮食不节,食伤脾胃,食积不消,浊气壅滞,进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以此而变生为小儿食积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 健脾消食,软坚散结。
【方药组成】 三甲三仙散
穿山甲5g 鳖甲5g 龟板5g 山楂10g 麦芽10g 神曲10g 白术12g 黄连9g 。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每日分6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3~5g,每日分3服。
【用药要点】 方中穿山甲消食散结。鳖甲软坚散结。龟板消食软坚。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偏于消肉食。麦芽消一切饮食积滞,偏于消面食。神曲消一切饮食积滞,偏于消油腻陈腐。白术健脾和胃。黄连清泻积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健脾消食,软坚散结之效。
【加减用药】 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泻热通便;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苓,薏苡仁,以健脾利湿止泻;若腹胀甚者,加莱菔子、槟榔,以下气消食除胀;若气虚者,加黄芪,人参,以补益中气等。
【注意事项】 服用本方,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女子经血漏下不止妙用胶艾五棕汤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29:11 浏览次数:166
子经血漏下不止,多见于子宫内膜病变、卵巢病变、血液病变、炎症病变、以及子宫功能性病变,本病既是妇科常见病又是难治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辨治女子漏下不止,必须科学地合理地辨证分型,根据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而选用最佳治疗方药,以此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胶艾五棕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女子经血漏下不止的经验方,对血虚出血证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若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是瘀血证、湿热证,则不能应用本方。如周某,女,23岁,学生。3年来经血从未间断,量少色淡,经常头晕目眩,曾多次服用中西药,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又同时服用中西药,也未能取得治疗效果,此根据病证表现而辨为血虚出血证,遂给予胶艾五棕汤治疗2个月,漏下症得以解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临床表现】 血虚出血证:经血漏下不止,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或少腹拘急,或心悸,或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脉沉弱。病变证机是血虚而不化气,气因血虚而生成不足,气虚又不能固血,以此而变生为血虚出血证。
【治疗方法】 补血止血。
【方药组成】 阿胶10g ,当归10g ,白芍12g ,生地黄18g ,川芎6g ,甘草6g ,艾叶10g ,五倍子12g ,山茱萸12g ,棕榈15g。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还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6g,1日分早中晚3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制为水丸或蜜丸,服用方法同散剂。
【用药要点】 胶艾五棕汤是以胶艾汤为基础方加味变化而成的经验方。方中阿胶补血止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补血敛阴,缓急止血;川芎行气理血;生地黄滋阴补血止血;艾叶温阳止血;山茱萸固经敛涩止血;五倍子,棕榈收涩止血;炙甘草益气帅血。方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加减用药】 若血虚甚者,加龙眼肉,重用阿胶,以补血止血;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健脾止血;若夹热者,加丹皮,赤芍,玄参,以凉血止血等。
【注意事项】 瘀血出血证、湿热出血证,慎用本方。
慢性乳腺炎妙用四逆解毒汤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33:04 浏览次数:164
权衡慢性乳腺炎的原因,一是因急性乳腺炎未能及时治疗而引起,二是因使用抗生素未能针对病因而引起,三是因乳汁排泄不畅、导致乳汁淤积而引起。慢性乳腺炎因病程比较长,治疗比较慢,所以只有坚持治疗,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而四逆解毒汤是针对慢性乳腺炎的病变证机属于热毒蕴结证者,若非热毒蕴结证,则不能随意应用四逆解毒汤。如赖某,女,39岁。有慢性乳腺炎,经常复发,往往是用药即有治疗效果,可停药后诸证又发作,近因慢性乳腺炎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根据乳房红肿热痛,疼痛拒按,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以此而辨为热毒蕴结证,遂给予四逆解毒汤6剂,药后红肿热痛明显减轻,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病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变汤剂为丸治疗2个月。至今已2年余,未再复发。
【临床表现】 热毒蕴结证:乳房红肿热痛,或有结块,或大小不等,或全身发热,或于月经期加重,口苦口干,或大便干结,或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脉数或弦。病变证机是热毒浸淫,肆虐经气脉络,壅滞气血,阻塞脉络,以此而变生为热毒蕴结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药组成】 柴胡15g 枳实15g 白芍15g 银花30g 连翘30g 栀子18g 没药12g 乳香12g 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7天为1疗程。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10g,1日分3次。
【用药要点】 四逆解毒汤是笔者治疗乳房疼痛病变证机属于热毒蕴结证的经验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降气。白芍敛肝柔肝。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栀子清热泻火。没药、乳香活血行气止痛。炙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加减用药】 若红肿明显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消肿;若热痛明显者,加丹参,丹皮,赤芍,以活血凉血散瘀;若结块明显者,加穿山甲,皂刺,以活血溃坚通络;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若高热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热泻火;若胀痛者,加王不留行,枳实,以活血行气止痛等。
【注意事项】 痰湿证,寒痰证,气虚证,慎用本方。
慢性盆腔炎分型辨证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8 6:24:07 浏览次数:262
1、王不留行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
姚某,女,35岁,干部,1998年5月28日诊。自诉:经常少腹疼痛,屡用妇科中成药及西药,用药期间有效,停药则疼痛复发,近日疼痛明显,欲服中药汤剂治疗。刻诊:少腹疼痛而拒按,痛处固定不移,手足心热,入夜尤甚,经期延后,有血块,色黯,经量少,舌边暗淡,苔薄,脉沉。辨证:胞中瘀血。治疗当活血化瘀,理气通阳。处方以王不留行散加味:王不留行30g,接骨草30g,桑白皮30g,甘草6g,川椒9g,黄芩6g,干姜6g,厚朴6g,白芍6g,当归12g,丹皮12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疼痛基本消除。上方续服6剂。嘱其在下次经水来前7天左右诊治。每月服药12剂,连续用药3个月。病证得以解除。随访1年,少腹未再疼痛。
2、下瘀血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
路某,女,26岁,1993年9月16日诊。主诉:因流产后调养不当,而引起盆腔炎,当时没有积极治疗,渐渐变成慢性盆腔炎,已有4年余。几经妇科检查,均确诊为慢性盆腔炎,也多次治疗,均未达到预期治愈。刻诊:右少腹疼痛明显,压痛,月经基本正常,带下量多而色黄粘稠,有异味难闻,时有带下暗红,舌略红,苔薄略黄,脉弦。辨证:胞中瘀血内阻证。治疗当活血下瘀,通达经络。处方以下瘀血汤加味:大黄6g,桃仁12g,蛰虫12g,丹皮10g,桂枝12g,芒硝3g,枳实6g,吴茱萸3g,黄柏10g,薏苡仁18g。5剂,每日1剂,水煎分三服。二诊:少腹疼痛减轻,带下明显减少,又以前方5剂。之后又服药20余剂,病证悉除,经妇科复查:未发现异常。次年相见,其曰:服药至今,一切正常。
3、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
郝某,女,52岁,退休工人,1990年5月10日诊。主诉:经常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酸软,时有疼痛,业已10年有余。刻诊:两侧少腹疼痛,压痛明显,尤其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固定不移,伴有低热,疼痛发作时有郁热感,小便量尚可但黄,带下黄浊而臭,大便干,2日1次,口干不欲饮水,舌红边略紫,苔薄黄,脉沉弦。妇科检查:前阴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黄浊,子宫后倾,少腹压痛,可扪到增粗的条状物。诊为慢性盆腔炎。辨证:下焦瘀血,郁而化热,热瘀相搏,脉络失和。治当清热,化瘀。处方以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8g,桂枝12g,大黄5g,芒硝3g(冲服),炙甘草6g,赤芍12g,丹皮10g。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三服,连服10剂,诸症悉除。
4、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盆腔炎
马某,女,34岁,1997年1月5日诊。主诉:人工流产后引起盆腔炎,至今已有5年余,迭经治疗,效果不佳,近日病情加重。妇科检查:一侧附件增粗,并有压痛,可扪及囊性包块,带下色黄。刻诊:下腹坠胀疼痛而拒按,时有发热,口苦咽干,腰部酸困,性交后疼痛,大便干,小便黄,带下色黄量多有异味,时有尿频,尿急,舌红,苔黄,脉数。辨证:湿热下注,腐灼脉络。治疗当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处方以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15g,黄连12g,黄柏9g,秦皮9g,大黄6g,芒硝3g,桃仁9g,丹皮10g,薏苡仁24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下腹坠胀疼痛拒按明显减轻,余症均有好转,又予前方5剂。之后,累计服药约30余剂,诸恙悉罢。随访1年,一切正常。
5、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
许某,女,43岁,工人。主诉:经妇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尤其经期时少腹疼痛至为明显,也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效果不够理想,近日带下量多,经期少腹痛胀明显而来就诊。刻诊:小腹少腹恶寒明显,遇冷则胀痛更甚,带下量多色白,时有色黄,***潮湿,心烦,急躁,口舌经常溃烂,咽干欲饮水且不多,胸中烦热,舌略红,苔薄,脉沉。辨证:下焦有寒,上焦有热。治疗当清上温下,处方以乌梅丸加味:乌梅12g,黄连10g,黄柏9g,当归12g,人参9g,附子6g,桂枝6g,细辛4g,蜀椒4g,干姜3g,桃仁9g,车前子12g,丹皮12g。6剂,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诸证均有明显减轻,又以前方5剂。之后,以该方加减续服15剂,诸证悉除。
心动过速分型辨证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8 6:21:23 浏览次数:216
1、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洪某,女,46岁,营业员,1993年9月13日诊。主诉:经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动过速,已有3年余,曾服中西药,效果不够理想。近日症状加重,前来就诊。刻诊:心悸,心烦,汗出,面色不荣,少气乏力,四肢懒动,睡眠不佳,时有精神恍惚,饮食不香,大便失调,舌淡,苔薄,脉弱。辨证:心脾气虚,心神不定。处方以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12g,小麦15g,大枣12枚,人参9g,五味子10g,白术9g,茯苓15g,龙骨25g,牡蛎25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二诊:服药后自觉心悸,心烦减轻,汗出减少,感到精力明显好转,又以前方6剂。之后以该方累计服药30余剂,病证消除,又经心电图检查:心动正常。
2、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心动过速
刘某,男,47岁,公务员,郑州人。主诉:心悸,怔忡业已2年有余,病发于因公出差而受惊吓,经心电图查: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其它方面也多次检查未发现异常,也多次就诊于中医,均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更医,近半月来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跳达120次左右)、怔忡甚于早晨,心悸似有心不能收藏于内,怔忡似有恐惧如人将捕之,持续时间约10~3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症状不明显,口干咽燥,欲饮水但不多,口苦,睡眠尚可,饮食乏味,舌红,苔黄,脉细略弦。辨证:胆气内郁,相火内扰,神明失主。治当清胆调气,佐以调心。处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g,半夏14g,黄芩9g,桂枝9g,人参9g,茯苓15g,黄连6g,生姜9g,大枣12枚,炙甘草6g。5剂,每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二诊:主诉:早晨心悸、怔忡症状明显减轻,口苦已除,又以前方去黄连续服,5剂。之后,服用此方约30余剂,病证悉除。
3、苦参汤加味治疗心动过速
史某,女,34岁,1994年3月27日诊。主诉:心悸已有3年余,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检查:心率120/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刻诊:心悸,心烦,胸闷,短气,汗出,口苦,舌红,苔黄略腻,脉数。辨证:湿热内扰,宗气不足。治疗当清热燥湿,补益宗气。处方以苦参汤加味:苦参10g,桂枝9g,炙甘草9g,黄连12g,人参6g,枳实3g。3剂,每日1剂,一日三服。二诊:心悸大减,胸闷好转,又以前方3剂。之后,用本方加减累计20余剂,病证解除。一年随访,一切正常。
4、四逆散加味治疗心动过速
薛某,女,29岁,1996年8月7日诊。主诉:经常心悸,屡经西医治疗及中医用活血化瘀及补益气血等中药,效果不佳,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刻诊:心悸,头晕,每与情绪变化而加重,表情沉默,不欲言语,大便不调,舌质较暗,苔薄,脉沉弦。辨证:肝气郁滞,心气不和。治疗当疏肝解郁,调和心气。处方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茯苓15g,桂枝10g,龙骨25g,牡蛎25g。6剂,每日1剂,水煎分三服。二诊:心悸明显减轻,又以前方6剂,之后以上方服用30余剂,病情趋于痊愈。
5、桂枝汤加味治疗心动过速
杜某,女,56岁。3年前因心悸气短而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经中西药治疗,可病情常常反复发作,近因心悸加重而前来诊治:心悸,气短,汗出,恶风,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数无力。辨为营卫虚弱,心气不足证,给予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红参6g,附子10g,龙骨15g,牡蛎15g,炙甘草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汗出止,心悸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2剂。三诊:诸证均好转,复以前方治疗15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发作。
6、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尚某,女,69岁。10年前因心悸而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近因心悸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胆怯易惊,失眠多梦,汗出,恶寒,手足不温,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沉数。辨为心肾虚寒证,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2枚,龙骨10g,牡蛎10g,附子10g,五味子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手足转温,心悸减轻,又以前方适当加减变化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复查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
用方点拨:根据心悸,胆怯辨为心阳虚,再根据手足不温,腰酸辨为肾阳虚,以此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补心肾,加附子温补心肾,五味子益气敛阴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糖尿病胃瘫选用加味乌梅丸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8 6:44:25 浏览次数:215
尹某,女,61岁。有10余年糖尿病病史,在2年前又有饥不能食,食则脘胀胀满,近因血糖升高、不能饮食而前来诊治。刻诊:饥不能食,食则脘腹胀满,食热烧心,食凉腹泻,口干欲饮水,大便不爽,腹部怕冷,手心凉,足心热,心烦急躁,舌红,苔薄黄,脉细略数。辨为寒热夹杂证,给予乌梅丸加味:乌梅20g,黄连20g,细辛3g,干姜6g,当归12g,黄柏12g,桂枝10g,党参20g,附子3g,花椒3g,石膏50g,知母18g,粳米20g,山楂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脘腹胀满减轻,又以前方适当加减变化治疗30余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随访1年,胃瘫未再发作。
用方点拨:根据糖尿病胃瘫,既有食热烧心又有食凉腹泻,既有手心凉又有足心热,以此辨为寒热夹杂证,以此选用乌梅丸清热温阳。加石膏、知母,以清泻内热,粳米既益气和胃,又防止温热药与寒凉药伤胃气,山楂酸甘化阴,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在用中药同时且不可盲目停用西药,最好以中药与西药结合治疗,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女子痛经辨治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20 11:30:43 浏览次数:705
1、温经汤治疗痛经
孙某,女,23岁,1996年10月8日诊。主诉:自从初次月经至今,每次来月经来潮都有小腹疼痛并难以忍受,只有服用止痛类药,才能缓解疼痛,否则经行疼痛而不能忍受,也多次治疗,大多是服药则疼痛得止,若经至未服药则疼痛又作,近日经人介绍前来诊治。刻诊:经期前少腹小腹疼痛,痛则周身冷汗出,小腹恶寒明显,时有经行间亦疼痛,经行血块若得下,则疼痛减轻或缓解,面色不荣,两目干涩,心烦,唇干,口燥但不欲饮水,舌边略有紫点,脉迟。辨证:瘀血阻胞,寒气内凝,血虚失养。治疗当活血化瘀,温养经脉,散寒通经。处方以温经汤:吴茱萸9g,桂枝9g,川芎9g,生姜12g,半夏12g,丹皮9g,麦冬12g,人参6g,炙甘草6g,阿胶10g,当归15g,白芍9g。6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并嘱患者在每次月经来之前7日左右服药,连续三个月,每次6剂。2年随访,数年痛经终于消除。
2、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痛经
周某,女,30岁,营业员,1989年7月10日诊。主诉:月经每次欲来,少腹疼痛难忍,卧起不安,甚则周身汗出,屡经中西医治疗,服药则证碱,若下次经至未服药则痛经又作,缠绵不止。刻诊:少腹胀痛,按之如有结块阻塞,经来量少,色红而有血块,常有郁热,心烦,急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涩略数。辨证:瘀热阻于胞中,脉络不和。治当活血化瘀清热。处方以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8g,桂枝12g,大黄5g,芒硝3g,炙甘草6g,通草6g,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早中下三服。在月经来前7天服药,连服3个月,共计十五剂。3年后随访,经行正常,未有不适。
3、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痛经
刘某,女,18岁,学生,1995年12月8日诊。主诉:自13岁初潮至今,每次月经来潮之时均有小腹疼痛,大约2天至4天,屡屡经中西医治疗,可均未收到远期治疗效果。刻诊:经期小腹疼痛,经量少而色深红,经期延后,喜温怕冷,手足不温,时有头晕目眩、面色不荣,舌淡,苔白,脉沉。辨证:寒凝血虚,胞脉不通。治当温经散寒,养血活血。处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2g,桂枝9g,白芍9g,细辛6g,通草6g,大枣25枚,乌药10g,小茴香10g,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服。药用1剂,少腹怕冷缓解,继服2剂,手足转温,5剂服完,经至一切正常。又,女子血虚寒凝痛经,其治疗应在经来之前7天左右服药,连服5剂为1个疗程,大约用药3至5个疗程,即可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追访一年,未再痛经。
4、乌梅丸治疗痛经
刘某,女,21岁,学生。自诉:痛经已多年,每次月经来临,必须服止痛类西药,否则,痛苦难忍,也多次经中西医诊治,用药有效,停药则疼痛又作。刻诊:少腹小腹恶寒,疼痛剧烈,手足不温,口舌生疮,舌尘总有火灼感,舌红,苔薄略黄,脉弱。辨证为上热下寒证,其治当清上温下,以乌梅丸改汤:乌梅20g,黄连12g,细辛8g,干姜6g,当归12g,黄柏10g,桂枝12g,人参10g,附子8g,蜀椒6g。7剂,1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嘱其在每次月经来之前约7天左右服药,最好连续用药3~5次。之后,其说,仅用药3次,痛经悉除。
5、红蓝花酒加味治疗痛经
商某,女,21岁。痛经有5年余,每次月经来临之前,非用西药则不能缓解疼痛。刻诊:经前少腹疼痛且胀,固定不移,痛则冷汗出,手足不温,舌质暗红,薄黄白,脉沉略涩。辨为气血郁滞证,以红蓝花酒加味:红花30g,白芍30g,细辛6g,炙甘草10g。3剂,用酒1500ml,浸泡1周,每次饮用10ml,每天分早晚服。当月用药即未出现痛经,3剂药酒服完,痛经解除。随访1年,未再痛经。
胃黏膜腺体增生辨治选用方药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20 20:42:17 浏览次数:122
1、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
夏某,女,56岁,郑州人,2008年7月12日初诊。有慢性胃炎病史20余年,近2年胃痛胃胀加重,服用中西药,可病证表现未见明显好转,在2个月前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胃粘膜腺体重度不典型增生。刻诊:胃痛,胃胀,以胀闷为主,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舌暗略紫,苔黄厚腻,脉沉略涩。辨为中虚湿热夹瘀证,给予半夏泻心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黄连10g,黄芩12g,半夏12g,干姜10g,红参10g,五灵脂10g,蒲黄10g,山楂24g,桂枝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12剂,每日1次,每剂分3服。二诊:诸证均有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2剂,诸证基本得到控制,又以前方继续治疗3个月。经纤维胃镜复查,仅提示轻度浅表性胃炎,复以前方又治疗30余剂,复查一切正常。
2、化瘀养阴汤加味治疗
刘某,女,56岁,原阳人。主诉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1年前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腺体不典型增生、红斑性胃炎,半年来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胀痛以胀为主,疼痛固定不移,饥不思食,手足心热,面部潮热,倦怠,四肢无力,舌红略夹瘀斑,少苔,脉细数。辨为阴虚夹瘀证,治当益胃养阴,活血化瘀,给予化瘀养阴汤加味,当归12g、赤芍12g、桃仁10g、桂枝10g、蒲黄10g、丹参10g、生地黄12g、黄精12g、沙参12g、川楝子9g、砂仁8g,红参10g、五灵脂10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二诊:胃脘胀痛减轻,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心热,面部潮热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均较前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00余剂。之后,复经纤维胃镜检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尚好。
胰腺假性囊肿选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6 7:13:19 浏览次数:195
党某,男,30岁,洛阳人。主诉在4年前因急性胰腺炎在当地住院治疗,出院后每年急性发作至少1次。经B超检查:胰腺假性囊肿(22厘米),服用中西药,可症状表现时轻时重,数次经B超等检查,胰腺假性囊肿未见明显改善,近因饮食不佳、脘腹疼痛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脘左胁略有隐隐作痛,情绪不佳,疲倦乏力,饮食不佳,口淡不渴,舌质略暗,苔薄,脉沉略涩。辨为郁瘀夹热证,治当理气化瘀,兼清热益气,给予四逆散、理中丸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丹皮12g、王不留行40g、红参10g、白术15g、炙甘草12g、干姜12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分3服。二诊:诸证悉除,以前方12剂。三诊:症状改善明显,未有其他明显不适,用前方治疗60余剂,经B超复查:胰腺假性囊肿(8厘米)。四诊:经B超及CT复查,胰腺假性囊肿消失,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治疗半年。随访2年,一切尚好。
心肌缺血、右束支传导阻滞选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6 7:16:55 浏览次数:239
阮某,男,33岁。1年前因心悸,气短,胸闷而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右束支传导阻滞,近因心悸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痛,气短,胸闷,手足不温,遇冷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阳虚寒凝证,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细辛10g,附子10g,红参10g,麦冬12g,五味子6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心悸,心痛好转,手足转温。之后,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诸证悉除。随访2年,未再复发。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选用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1 7:31:35 浏览次数:446
袁某,男,66岁。有10余年肺气肿病史,2年前又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近因哮喘痰多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喘,喉中痰鸣,痰多色白,胸中满闷,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浮弱,以此辨为寒饮郁肺结喉证,治当温肺化饮,健脾利湿,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味,射干10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2g,大枣7枚,半夏12g,桂枝10g,红参6g,白术15g,茯苓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咳喘痰鸣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2剂。三诊:复以前方加减变化治疗2个月,咳喘痰鸣得以完全控制。之后,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1年,未再复发
更年期综合征辨证治疗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4 17:12:08 浏览次数:276
1、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杨某,女,48岁。更年期综合征已年余,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胸烦热,失眠多梦,气短乏力,倦怠,眩晕,自汗,盗汗,手足不温,畏寒,口干不欲饮水,面色不荣,舌红少苔,脉细弱。辨为心阴阳俱虚证,给予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12g,生姜10g,红参6g,生地黄48g,桂枝10g,阿胶6g,麦冬12g,麻仁12g,大枣30枚,酸枣仁40g,白芍24g,白术15g,薤白24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自觉诸证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
2.桂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薛某,女,54岁,下岗职工。自诉:于3年前自觉午后(即下午1~2时)面部发热,之后发热又增潮红,约半月余,面潮红时更见汗出且量多,继则头晕目眩,全身无力,持续到下午6时左右,体力则恢复正常。3年来断断续续服药,可病证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刻诊:口干且不欲多饮,舌淡苔薄,脉浮而无力。诊为杂病营卫不和证,以桂枝汤加味: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枚,甘草6g,生地15g,丹皮12g。5剂,1日1剂,水煎服,嘱其在病证未发半小时之前服药。二诊,病证明显好转,又以前方续服20余剂,病证痊愈。
用方体会:审面部发热与汗出之间的关系,再辨病证发作为太阳所主之时,并参合张仲景所论:“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散邪于外,更加生地,丹皮兼清虚火。对此治疗除了辨证准确外,还要重视服药时间,以揭示服药时间能否恰到好处,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更年期综合征
刘某,女,50岁。自诉:在2年前出现胸闷胸汗,尤其胸部汗出较多,其他部位汗出不明显,经多次检查,均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经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曾服用调解内分泌药及营养神经药,但均未能取得治疗效果,近日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胸闷胸汗,胸汗尤多,胸中恶寒,气短,面色不荣,手足不温,失眠多梦,时有心烦急躁,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辨证为心阳虚弱,虚阳不固证,其治当温补心阳,固摄止汗,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2g,附子15g,生姜9g,大枣12枚,炙甘草6g,红参6g,酸枣仁24g,砂仁10g,龙骨30g,牡蛎3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2服。二诊:胸闷胸汗明显减轻,手足转温,又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累计服用30剂,胸闷胸汗病证得以悉除。
用方体会:病证表现从西医诊断,则为更年期综合征,但从中医辨证则属于心阳虚弱,不能温达如胸闷等,阳虚不固如汗出等,以此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以温补心阳,加红参以益气养阴固摄,酸枣仁以养血安神,以使神明内守,砂仁以行气醒脾,以生化气血,滋养心神,龙骨,牡蛎以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兼以止汗。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4.百合知母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谢某,女,49岁,服务员,1993年12月9日初诊。自诉:患病已有2年,屡经中西药治疗,可疗效不佳,有时反而还加重,近日病证表现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烦,手足心发热,不欲饮食,精神恍惚,但不欲卧,头痛,失眠,多梦,咳嗽,痰少,舌略红,苔薄略黄,脉细。辨证为邪热扰心,肺阴不足,其治当清心润肺,除烦润燥,以百合知母汤加味:百合30g,知母18g,生地15g,丹皮12g,麦冬12g,桂枝3g,酸枣仁15g。5剂,1日1剂,水煎2次分3服。二诊:病情有所好转,又以前方加人参6g,白术10g,石斛15g。累计服药有40余剂,诸证悉罢。
用方体会:经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其治多从调节神经及内分泌等方面治疗,服用抑制神经药虽有好转,但病症不能解除。此根据病证表现而辨为心肺阴虚证,用百合知母汤清心润肺,加生地、丹皮凉血清热,滋养心肺,麦冬养肺阴,清心热,酸枣仁补心血,安心神,桂枝辛温使滋补之品补而不壅滞气机,更能助阳气气化阴津。方中诸药相伍,以达愈疾之目的。
5.防己地黄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尚某,女,55岁。自诉:6年前患更年期综合征,经中西医治疗后,诸多症状有所好转,唯有心烦,精神萎靡不振仍在,屡经中西医治疗,可病证表现始终没有达到有效控制。刻诊:心烦,急躁,精神萎靡不振,常有幻视幻听,困倦乏力,气短气喘,舌质偏红,苔少,脉细弱。辨证为心虚热发狂证,其治当清热定狂,以防己地黄汤加味:防己3g,桂枝10g,防风10g,生甘草6g,生地50g,红参6g,丹皮12g,麦冬18g,五味子12g,远志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2服。二诊:自觉心烦有所好转,又以前方6剂。三诊:心烦急躁基本解除,复以前方6剂。之后,累计服用前方有30余剂,病证悉除。
用方体会:审更年其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是既有心烦急躁,又有精神萎靡不振,更有少气气喘,以此而诊为心虚热发狂证,治以防己地黄汤清虚热,加红参以益气安精神,丹皮以清心热,麦冬,五味子以益阴清心安神,远志开窍醒神安神。方中诸药相用,以建其功。
6.桂枝加桂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尚某,女,49岁,记者。自诉:在2年前,突然感到脐下肌肉跳动,当时没有注意,约过半年,脐下悸动有气上冲于心胸,心胸憋闷不舒,经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等,可用药没有治疗效果;又经中医诊治,也因无效而数次更医。刻诊:脐下悸动,气上冲心胸,心胸憋闷,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证为肾寒气逆证,其治温肾降逆,以桂枝加汤加味:桂枝15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蛤蚧1对,沉香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2服。二诊,用药后脐下悸动未再上冲于心胸,又以前方6剂。之后,累计服药有30余剂,病证悉除。
用方体会:辨脐下悸动上冲心胸,其病证表现与张仲景论“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极似,以此用桂枝加桂汤温肾降逆,下气平冲,加蛤蚧以益气纳气,沉香以降气下气,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徐某,女,56岁,公务员。自诉:更年期综合征已有5年,曾几次住院治疗,可病证表现总是反反复复,也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近半年来复因琐碎杂事而烦恼,病证渐渐加重。刻诊:心烦急躁,失眠多梦,情绪低落,思虑不定,口苦口干,口舌生疮溃烂,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辨证为心胆内热,情绪抑郁证,其治当清心胆,调气机,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2g,龙骨10g,黄芩6g,生姜6g,铅丹1g,红参6g,桂枝6g,茯苓6g,清半夏6g,大黄3g,牡蛎12g,大枣,香附12g,远志12g,栀子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2服。二诊:心情明显好转,又以前方6剂。之后,服用前方80余剂,一切恢复正常。
用方体会: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也是比较难治病证之一。根据病证表现既有心热如心烦,舌生疮溃烂,又有胆热口苦,更有心情不畅,以此而诊为心胆内热,情绪抑郁证,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心胆,调理气机,加香附以行气宽胸,调理气机,远志以开窍安神,栀子以清热除烦。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8.半夏厚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朱某,女,51岁。自诉:1年多来精神抑郁,心情不舒,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忧愁不解,经多方检查,均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刻诊:精神抑郁,不欲多言,时有心烦,饮食不佳,全身肌肉困重,咽中憋气不畅,深深叹息则胸咽憋气稍有缓解,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辨证为痰气阻结,其治当下气化痰,以半夏厚朴汤加味:清半夏24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干苏叶12g,柴胡18g,枳实10g,木香6g,砂仁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2服,并嘱其在煎药时加10~15ml醋。二诊:心情有好转,咽中舒服,又以前方6剂。之后,服用前方累计有50余剂,病证悉除。
用方体会:更年期综合征是内分泌失常病证之一,其治从西医大多采用调节内分泌药或调节或营养神经药,可治疗效果不一定都理想。若从中医诊治,必须辨清病变证机,以法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审证既有气郁如心情不畅,又有痰阻即舌苔白腻,以此用半夏厚朴汤下气行气,燥湿化痰,加柴胡以疏肝理气,枳实以降气行气,木香以行气导滞,砂仁以化湿理气醒脾。方中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9.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汤某,女,47岁。在1年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烦急躁甚于晚上,白天略有好转,月经无定期,量少色暗,不欲饮食,胸胁胀痛,咽干口苦,大便干结,四肢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辨为热入血室证,给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2g,党参15g,大枣12枚,生姜10g,炙甘草10g,枳实10g,白芍10g,朱砂(分次冲服)3g,酸枣仁40g。6剂,1日1剂,水煎 2次分3服。二诊,诸证略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心烦急躁明显好转。之后,复以前方因病证变化而适当加减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根据心烦急躁甚于晚上,符合张仲景论小柴胡汤主治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再根据咽干口苦辨为热,以此选用小柴胡汤清热调气益正,加枳气行气降气,白芍柔肝缓急,朱砂重镇安神,酸枣仁补血舍魂,养心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0.牡蛎泽泻散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董某,女,47岁。半年前下肢水肿沉重,经中西药治疗,可水肿没有得到消除,近因水肿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下肢水肿,心烦,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沉细。以此辨为湿热水气证,给予牡蛎泽泻汤加味:牡蛎15g,泽泻15g,常山4g,葶苈子15g,商陆根15g,海藻15g,天花粉15g,黄连10g,知母18g,桂枝10g,麻黄3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下肢水肿减轻,心烦好转,又以前方治疗6剂。三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治疗6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银屑病选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02:06 浏览次数:501
侯某,女,19岁,学生。其曰:患银屑病已5年有余,屡经中医,西医治疗,病证时轻时重,但从未将病证全部消除。可于近几个月来皮疹鳞屑尤多,以四肢最为明显,胸腹次之,头部及面部也有多处,虽屡用中西药,但未能将控制病情,欲邀余诊治。刻诊:患处呈钱币状,局部颜色红中略紫,并有银屑脱落,脱落四周皮肤略微干燥,其他正常肌肤略有干涩不荣。遂诊为虚瘀燥热证机,其治当清热凉血润燥化瘀。处方:青黛10g,桃仁10g,大黄4g,芒硝2g(冲服),苦参12g,桂枝9g,生地15g,地肤子18g,蛇床子15g,黄连10g。7剂,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服。二诊,局部颜色红紫大减,又以前方续进,约用药50剂后,肤色明显接近正常,此又以前方30余剂,病证全部消除,肌肤颜色接近正常。此将前方制成丸剂,一日三次,每次用药10g左右,续服约60天左右,一切趋于正常。时隔一年,据患者称,一切尚可,若稍有皮肤轻微不适,即以前方7剂,病证未再发作。
子宫肿瘤选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18:16 浏览次数:256
杨某,女,43岁,教师。主诉:于1999年9月因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大的2.6×3.4cm,小的1.3×1.8cm。刻诊:月经经常先后不定期,常常延后,经期延长,颜色黯淡,多有血块,少腹时有轻微疼痛,舌边黯,舌苔正常,脉沉。辨证:血瘀胞中,脉络不通。治当活血化瘀消癥。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2g,茯苓12g,赤芍12g,桃仁12g,丹皮12g,水蛭10g,虻虫10g,大黄6g,三棱12g。5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之后,累计服药90余剂,复查:大的0.3×0.5cm,小的消失,病人自觉症状消除,时至于今,一切正常。
慢性膀胱炎妙用五苓四君汤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23:16 浏览次数:198
慢性膀胱炎(包括间质性膀胱炎、滤泡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坏疽性膀胱炎、结痂性膀胱炎、气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化学性膀胱炎等)是比较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大肠杆菌为最多,以女性为多见,病以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失禁,或有血尿和脓尿,或低热乏力为主,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病证之一。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慢性膀胱炎属于气虚淋证者,用五苓四苓汤具有显著治疗作用,若非气虚淋证,则应慎用本方。如颜某,女,36岁。有慢性膀胱炎、慢性附件炎多年。根据小便不畅,排尿无力,点滴不尽,偶有尿血,月经量多色淡,小便后头晕,舌淡,苔薄,脉虚弱,以此而辨为气虚淋证,遂给予五苓四君汤12剂,药后排尿通畅,小腹疼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30剂,诸证悉除,经尿常规检查,一切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气虚淋证:小便不畅,排尿无力,或点滴不尽,或尿血,或尿急,或小便后头晕,或少气,舌淡,苔薄,脉虚弱。病变证机是气虚而不气化水津,水气内生而滞涩气机,以此而变生为气虚淋证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 益气通淋,健脾利湿。
【方药组成】 五苓四君汤
桂枝12g 茯苓15g 泽泻18g 猪苓15g 白术15g 人参10g 薏苡仁24g 炙甘草10g 。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炼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10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用药要点】 五苓四君汤是以五苓散与四君子汤合方的变化方。方中桂枝温阳化气,气以化水。茯苓利水益气健脾。泽泻、猪苓渗利水湿。白术健脾益气制水。人参益气补脾。薏苡仁益气利水。炙甘草益气和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加减用药】 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山药,以益气健脾;若小便不畅者,加瞿麦,通草,以利水活血通淋;若尿血者,加阿胶、艾叶,以补血止血;若头晕目眩者,加黄芪,当归,益气补血等。
【注意事项】 血瘀证,慎用本方。
皮肤瘙痒妙用麻黄平胃汤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16 19:26:42 浏览次数:357
皮肤瘙痒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病证又是比较难治病。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过敏性皮肤瘙痒如药物过敏、花粉过敏、肉食过敏等,真菌性皮肤瘙痒,神经性皮肤瘙痒等。皮肤瘙痒从中医诊治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并有良好治疗效果。又,中医辨治皮肤瘙痒的最大特点是分型辨证,麻黄平胃汤只能针对寒湿浸淫证,若非寒湿而是湿热,用之不仅没有治疗效果,反而还会加重病情,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庞某,男,65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已多年,甚于夜间,因潮湿而加重,几经治疗可治疗效果不佳。根据瘙痒色淡,溃流清水,舌淡,苔腻,脉沉,而辨为寒湿浸淫证,遂给予麻黄平胃汤治疗2周,瘙痒基本控制,又以前方巩固治疗20余剂,至今已2年,病证未再复发。
【临床表现】 寒湿浸淫证:疹块色淡白,或淡红,皮肤瘙痒,因凉或潮湿而加重,瘙溃流清水,疹块形态不一,遍及周身,肢体困重,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或紧。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肌肤营卫,气血壅滞而被寒湿所浸淫,以此而变生为寒湿浸淫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 散寒除湿,温阳止痒。
【方药组成】 麻黄平胃汤:麻黄10g 桂枝6g 杏仁15g 炙甘草10g 苍术15g 厚朴15g 陈皮15g 地肤子15g 花椒6g 蛇床子12g。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 麻黄平胃汤是以麻黄汤与平胃散合方而变化的方。方中麻黄发汗散寒。桂枝通经发汗。杏仁肃降肺气。苍术燥湿运脾。厚朴化湿行气。陈皮理气化湿。地肤子燥湿止痒。花椒、蛇床子温阳散寒止痒。炙甘草益气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功。
【加减用药】 若寒甚者,加附子,细辛,以温阳散寒;若湿甚者,加薏苡仁,茯苓,以渗利水湿;若大便溏者,加白术,山药,以益气渗利;若肢体沉重者,加大腹皮,白术,以健脾利湿等。
【注意事项】 湿热证,血虚证,慎用本方。 |
上一篇:岭南名医易巨荪《集思医案》之研究下一篇:柴芍龙牡汤调神之妙方(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