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4|回复: 1

小心“艾炙”

[复制链接]

252

主题

2082

积分

327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82
发表于 2025-4-9 17: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是有提及“误熨(火、灸)为劫”的,当下人们流行艾灸,要注意。

以下条文是伤寒后,用熨、火或炙法,欲以热法取汗散寒,因此造成一系列不适症候。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凡)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0)。
第110条,条文比较乱,本意为太阳病误用熨背,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及其欲解。为方便理解,修正为:
太阳病二日,反躁。医熨其背而大汗出,其汗从上出,腰以下不得汗,足下恶风。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大溲,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火热入胃,胃中水竭,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其人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
整理后就清楚了。
“太阳病二日,反躁”,“躁”通“燥”。提示仅是太阳病初期,就出现发热伤阴。
医生“熨其背而大汗出”。因为是背部强行受热,所以“其汗从上出”,但是“腰以下不得汗”,体液随汗出,无阴液以做尿,所以“欲小便不得”。
背部被熨,热从背后渗入胃肠,会出现两种可能。
一是胃肠应激,欲驱邪热外出,所以有“呕,欲失大溲”,这是人体主动抗邪,欲自解的症状。一旦“大便已”,内热随大便散去,患者“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提示内里淤热得以从头到脚,弥散开来。
二是“火热入胃”之后,引发“胃中水竭、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如果“其人续躁烦”,病热持续加重,“必发谵语”。要是再拖延不治,再过“十余日”,则阴血大虚,无以化生阳热,出现阳虚“振栗”。参第60条,最终将发展为阴阳俱虚、阴阳俱竭的境地。
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自下利者”,参第59条,这个不是泻利拉肚,而是指向有阴液可排,提示过一段时间后,病人阴液已复,所以,“此为欲解也”。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111)。
第111条,可补充第110条。
“太阳病中风”, 这个中风,意思是太阳病已有发热。但是医生“以火劫发汗”,结果“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条文解释这是因为“两阳相熏灼”。
病人原本发热,现在热上加热,“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即这个热,会灼煎体液发为黄色,参第294条,甚至会令人出现口干鼻燥而衄血。“阴虚小便难”,是阴液被热所损耗,无以做尿。条文解释,原因是“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其后,“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同样是“两阳相熏灼”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如不加施治,“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这是患者神志不清,病情非常危急了。但条文指出,如果“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参第59条,此时患者小便利,说明阴液回转,患者阴阳自和,其人还有救治的转机。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
第115条,条文有倒装。为方便理解,修正为:
脉浮,热甚,此为实,实以虚治。而反灸之,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116)。
第116条,“微数之脉”,可以有二个意思,一是指病热脉数,二是指病瘥虚数。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提示灸法用阳火,让人内生烦逆,伤人阴血,令人内结燥实,或致出血证。
其后是补充说明。“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意思是一点点火灸,但它烧灼刺激有力,同样会焦骨伤筋,阴血难复。
后面又再次提醒,伤寒“脉浮,宜以汗解”,可以用于补充第115条。如“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参第110条误用熨法,即误用火炙,同样会造成腰以下汗不得出,严重时,还会有下肢痛重或麻木。所以,“火逆”,是指这一类的阳热证侯群。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参第59条,意思是热病如欲自解,须得阴液回转,有阴液做汗才行。
其后条文自问自答,“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这可能是后世医家补注的句子,与整个前句不搭。意思是病人仍有浮脉,脉管阴血不虚,所以仍有发汗解表的机会。






上一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还有生姜在解表

114

主题

4819

积分

262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819
QQ
发表于 2025-4-10 16: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善哉!艾灸之火,应降降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2 07:56 , Processed in 0.57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