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 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处方: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提示用桂枝汤,或下法后,表邪残留未尽,且有发热,参第12条,这是太阳桂枝证不除。 现在患者“无汗出”,可以理解表病不除,也可以是无阴液以做汗。“心下满微痛”,参第146、136条,可以用下后,水热欲结胸,但结的程度较轻。 “小便不利”,可以是热伤阴液,无以做尿,也可参第156条的五苓散证,即内有水湿积聚,不能正常代谢为尿液。考虑到病在始得之阶段,断不至于立即出现阴液不足的情况。所以这个得参考小青龙汤的方后注,“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这是提示腹内有水积不化,无以作尿。 当前表病挟湿热不除,治当解表利湿。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掉桂枝助热,只用生姜解表,加上茯苓、白术来利水。白芍的用法,可参第279条,既可用于阳热伤阴,也可用于当下的“心下满微痛”。 参第71、73、74条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证,本条“去桂”,这个“去”字,本身就是“斟酌使用”的意思。病已明显偏热,可斟酌减少桂枝用量,或完全不用。比如后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拗汤”,正是因为病已偏热,所以在麻黄汤的基础上,相应减少或不用桂枝助热,也可以根据发热的程度,相应加入不同程度的清热药,如石膏。如咳喘明显,可参第18、34条,加入厚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