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12|回复: 20

请问日转是什么时辰

  [复制链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发表于 2025-1-7 18: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真诚请问日转是什么时辰?我知道这里是经方论坛,但是坛子里的大佬们能不能看看,怎么搜都搜不到 ,人都不好了。。
     原文是“此证脾胃大虚,元气不足,口鼻中气皆短促而上喘,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时之际,病必少减。若是外得中热之病,必到日晡之际,大作谵语,其热增加,大渴饮水,烦闷不止,其劳役不足者,皆无此证,尤易为分解。”
     阳明得时,是卯辰时还是未时,还是别的,求赐教!











上一篇:欲究《伤寒》,必求《脉经》
下一篇:考证《伤寒论》六病及条文顺序

180

主题

1万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736
发表于 2025-1-8 1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上下文理解,与后面的阳明实证盛于日晡(申时15-17点)之时相对,前面的阳明虚证日转得气缓解的时间可能是指:十二经脉之胃经当令的食时(晨时7-9点)。

  《内经》十二经当令的时间与《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并不矛盾,前者指五脏(加心包)和六脏本身之气旺盛之时,后者指其所属的整条经络之气旺盛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7227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5-1-8 12:57:29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落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736
发表于 2025-1-8 2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5-1-8 10:06
  
  联系上下文理解,与后面的阳明实证盛于日晡(申时15-17点)之时相对,前面的阳明虚证日转得气缓解 ...

  想起来了,《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中有“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时便安静了)”的论述。

  看来日转确实应该是日落的意思。
  
  我还得多多学习古文和文化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8

积分

804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88
发表于 2025-1-9 11: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转以后,定义为阳明得时之际。阳明是申时起,所以日转是下午3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9 1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ygone98 于 2025-1-9 19:36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5-1-8 22:00
  想起来了,《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中有“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 ...

我看任应秋老师解释“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这句话是用十二时辰对应地支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解释的。日昳—未时—土气旺,日出—寅卯时—木气旺木克土,下晡—申酉—金气旺土得子气。
如果按照各位老师的推断,日转(日落时,差不多酉时)和日晡申时应该差不多的,那么放到原文里大概就是,脾胃素虚又受了暑热和劳役表现出来的类白虎汤症状在申酉时会减弱,但如果是真的白虎汤证反而会在申酉时加重,是这个意思吗...那申酉阳明得时之际怎么解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9 19: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一点的原文是这样的,出处是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
“复有一等,乘天气大热之时,在于路途中劳役得之,或在田野间劳形得之;更或有身体薄弱,食少劳役过甚,又有修善常斋之人,胃气久虚,而因劳役得之者。皆与阳明中热白虎汤证相似,必肌体扪摸之壮热,必躁热闷乱,大恶热,渴而饮水,以劳役过甚之故。亦身疼痛,始受病之时,特与中热外得有余之证相似,若误与白虎汤,旬日必死。此证脾胃大虚,元气不足,口鼻中气皆短促而上喘,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时之际,病必少减。若是外得中热之病,必到日晡之际,大作谵语,其热增加,大渴饮水,烦闷不止,其劳役不足者,皆无此证,尤易为分解。若有难决疑似之证,必当待一二日求医治疗,必不至错误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9 19: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又来 发表于 2025-1-9 11:04
日转以后,定义为阳明得时之际。阳明是申时起,所以日转是下午3点

请问这一观点有典籍出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9 19: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落之时为什么是阳明得时之际呢?请问有典籍出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9 2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又紧急恶补了一下六经欲解时,在下是真小白,目前我的理解是六经欲解时是根据一天内阴阳二气盛衰对应到六经来定的,这样理解对吗?
如果李杲用的是六经得时而不是子午流注的话,日转且阳明得时之际,有没有可能从日昳太阳西转开始算起,一直到戌时这么一个大的时间段?
好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736
发表于 2025-1-9 2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bygone98 发表于 2025-1-9 19:25
我看任应秋老师解释“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这句话是用十二时辰对应地支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解释的。日昳—未时—土气旺,日出—寅卯时—木气旺木克土,下晡—申酉—金气旺土得子气。
如果按照各位老师的推断,日转(日落时,差不多酉时)和日晡申时应该差不多的,那么放到原文里大概就是,脾胃素虚又受了暑热和劳役表现出来的类白虎汤症状在申酉时会减弱,但如果是真的白虎汤证反而会在申酉时加重,是这个意思吗...那申酉阳明得时之际怎么解释呢
...

《〈内外伤辨惑论〉评析》的解释:
至日转以后:得病过后一天(转:时光流转)

《内外伤辨惑论》评析.jpg

《〈内外伤辨惑论〉评析》的解释:至日转以后:得病过后一天(转:时光流转).jpg

《内外伤辨惑论》评析.pdf (806.16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1: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5-1-9 22:10
《〈内外伤辨惑论〉评析》的解释:
至日转以后:得病过后一天(转:时光流转)

我手头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张再康的《内外伤辨惑论入门导读》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建忠的《读内外伤辨惑论》,前者释义为中午以后太阳开始西转,后者略过不谈,上面这个释义“时光流转”放回原文里“至日转以后”我觉得有点牵强。。目前感觉张的解释更靠谱,可惜找不到什么依据支撑,可能得去别的文献找找“日转”这个词的用法。

谢谢大家,没想到还能有回复
因为在翻译这本书,不得不每个字都较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736
发表于 2025-1-10 1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5-1-10 15:09 编辑
bygone98 发表于 2025-1-10 11:07
我手头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张再康的《内外伤辨惑论入门导读》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建忠的《读内外伤辨惑论》,前者释义为中午以后太阳开始西转,后者略过不谈,上面这个释义“时光流转”放回原文里“至日转以后”我觉得有点牵强。。目前感觉张的解释更靠谱,可惜找不到什么依据支撑,可能得去别的文献找找“日转”这个词的用法。
谢谢大家,没想到还能有回复
因为在翻译这本书,不得不每个字都较真。
...

老师研究得细致深入。

  “日转”这个词确实很特殊。
  我用分别用简体的“日转”和繁体的“日轉”对《中医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共20册)》、《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共18册)》、《国学大典全集(共50册》进行了全文检索,均无一结果。
  最后只在《随园诗话》卷十二〈八八、重赴鹿鸣〉中找到一处:岁岁黉门文运开,刘郎老去又重来,壶中日转前丁未,册上名存旧秀才。两领青衫真法物,一头白发笑于鬓。平生几枕邯郸梦,屈指黄粱第一回。
  看来“日转”一词可能并非一个固定的时间称谓,也不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时段叫法,而仅仅是作者用来表示一日的时间流逝的普通说法而已。

  如果从语法的角度看,“日转”也有可能是“转日(转天、隔天)的倒序。

  事先把“日转”假定为一个时间称谓,再寻找他指代的是哪个时间段的研究思路可能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局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8

积分

804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88
发表于 2025-1-10 16: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bygone98 发表于 2025-1-9 19:27
请问这一观点有典籍出处吗?

原文不是说了嘛,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时之际,病必少减。
得时是个运气概念,六气主时,不失气宜。
阳明得时,是说进入阳明申至戌的这个时间段。
日转是李东垣自创的名词,日转之前是日昳,日转之后是日晡。
日转是太阳转阳明的初始,因此说病必少减。
随着阳气增强,升阳降浊,再过两小时来到日晡,体内阴阳平衡,于是就安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8

积分

804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88
发表于 2025-1-10 17: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bygone98 发表于 2025-1-10 11:07
我手头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张再康的《内外伤辨惑论入门导读》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建忠的《读内外伤 ...

伤寒论不熟,李东垣的书读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又来 发表于 2025-1-10 16:59
原文不是说了嘛,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时之际,病必少减。
得时是个运气概念,六气主时,不失气宜。
阳明 ...

我好像有点开窍了。。
就是最后一句话不太理解,太阳转阳明不是阳气渐弱嘛。。(如果太白痴请忽略,我再琢磨琢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8: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又来 发表于 2025-1-10 17:00
伤寒论不熟,李东垣的书读不好

老师批评得很对,惭愧,内经伤寒都不熟,真的是很多地方读不懂,
没事,只是毕业论文,以后再研读经典,慢慢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19: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5-1-10 15:04
老师研究得细致深入。

  “日转”这个词确实很特殊。

“老师”这个称呼折煞我-_-!
谢谢老师费心,日转如果从字面上应该是日转星移时光流逝的意思,但我觉得李东垣在这里不单指时光流逝。我比较认同“今又来"老师的看法,应该是李东垣的自创词,指的是太阳转阳明的初始。
我比较满意这个理解,希望东垣先生也满意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736
发表于 2025-1-11 09: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bygone98 发表于 2025-1-10 19:02
“老师”这个称呼折煞我-_-!
谢谢老师费心,日转如果从字面上应该是日转星移时光流逝的意思,但我觉得李 ...

  三人行必有我师,保持学习的态度是应该的。

  反复阅读上下文,感觉还是你的看法比较合理。
  因为后面接的是一个“是”字,可断为整句“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时之际”。

  如果改为“至”字则“日转”的意思更倾向于“隔天”。
  因为人眼目测到的日转之后至少是下午一两点钟,已经很接近阳明病欲解时(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了,用至字不太合理。

  “日转”指太阳西斜,可能是李东垣当时当地的通俗说法,因而不见于历史典籍和古代医著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736
发表于 2025-1-11 1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5-1-11 11:45 编辑

  
  《黄帝内经的》十二经子午流注与《伤寒论》的六经欲解时非但不矛盾,而且高度吻合。
  因为前者是指真气灌注于五脏(加心包)和六脏本身之时,而后者指其五脏六腑所属的整条经络之气旺盛之时。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生理学认知,可以构建这样一条符合实际的【水谷精微能量代谢链】:
  一、晨时(早上7-9点),人体真气聚集灌注于胃腑,进食成为当今之事,谓之食时;
  二、紧接着是巳时(上午9-11点),人体真气聚焦于脾脏(包括解剖学的脾脏和胰腺),从谷精微的运化之旅开启:脾脏主管淋巴,对饮食中的脂肪微粒进行免疫后再准入血液,胰腺则分泌胰液和胰岛素,消化食物和调节血糖;
  三、然后是午时(中午11-13点),人体真气聚集于心脏,心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全天血压升至顶点
  四、日转之后来到未时(下午1-3点),随着午餐的摄入,早餐吃进去的饮食已经从胃排空,且经过十二指肠中胰液和胆汁的消化,进入了小肠,人体真气聚集于小肠,精微与能量的吸收与运化达到高潮;
  五、进入日晡申时(下午3-5点)之后,膀胱腑充盈,水路代谢废物(血中浊毒)排出峰值来到,同时,精微和能量通过从头至脚的膀胱经输布全身,与未时一起,成为人体一天阳气(运动能力)最强的时段;
  六、傍晚降临,酉时(下午5-7点)如约而至,人体真气聚集于肾经,水谷精微生成的卫气开始内收、营气开始沉淀,转化和生成为人体的有形之精,如同酿酒一样,开始萃取精华(酉字与酿酒有密切关系‌。酉字的本义是酒器,引申指酒,并且与酿酒过程和盛酒的容器有关),同时肠道中的食物糟粕继续传导到大肠,一直到延续到戌时(晚上7-9点)全天的水谷消化吸收输布纳藏的代谢基本结束(晚上将进行头一天损耗的修复和第二天生发的准备工作,如造血等,23点前后如果已经熟睡会有一个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之前的5-6个小时即为阳明经气最盛、阳明病欲解之时,至此阳明经逐渐熄火、阳明腑进入休息时段,食物残渣继续在大肠内吸收水分而成型,等待第二天早晨5-7点真气聚集于大肠腑之时排出体外,开启新一天的循环。

  现代医学对生命的定义是:生命体摄取物质和能量,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繁衍的过程。
  以上描述即为人体一天中阳明经腑运行高峰时段的全景,既部位有序、又有运行有时。
  前一个部位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后一个部位,前一个时段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后一个时段,
  所以古人云:“入广者。朝不可虚。暮不可实。然不独广。凡早皆忌空腹。”

  生命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人与天地也是统一体,只有趋避空间的虚实,顺应时间的相位,才能使生命的波强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好风凭借力,送人达康寿。反之则会不断的消耗自己的真气,日久必“形乃困薄”、未老先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 1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5-1-11 11:44
  
  《黄帝内经的》十二经子午流注与《伤寒论》的六经欲解时非但不矛盾,而且高度吻合。
  因为前者 ...

这些对我目前有点深奥,虽然子午流注可能大家讲得比较多,但是背后的原理我完全不理解,为社么寅时从手太阴开始循行,以及经脉之间接续的规则,道理在哪,我完全不理解,以后有时间研究;相反我能对仲景的六经得时背后的天人相应思想有个模模糊糊的理解。
以后再研究,谢过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3 23:57 , Processed in 0.22418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