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ong162305

[其他]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 “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要故意把它玄化,不能让你轻易学到,如果方法过于复杂也不需要保密的。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我在临床上就按照这个诀窍用,例如说现在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多的甚至几十万。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而且他一直吃下去,我就问他,我说你长期吃,还有什么难受啊?他说挺舒服,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他是2007年来看的,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后来我发现有一个老中医擅治胆结石,但他只给病人药,不给方。我后来一查是什么,大黄、枳壳、柴胡、黄芩……就是大柴胡汤。这个老中医有个特点所有的病人喝药之前吃油煎鸡蛋或者红烧猪蹄,吃了以后病人就痛啊!痛了以后再吃他的药。这时大便里面就能跑出很多小石头来,病人就不疼了。为什么?我说这是个“人工大柴胡汤证”。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大柴胡汤证,因为胆结石患者如果上腹不痛,用大柴胡汤是没有效的,只有“心下按之满痛”这种情况用才有效,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这也是我们用经方的原则。这个经验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就专门在临床上观察,像胆石症、胆囊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他们临床表现不一,有的是“烧心”,有的是腹胀,有的是吐酸水,但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心下按之满痛”,用大柴胡汤效果要比“吗丁啉”好得多,它就是一个天然的胃肠动力机,促进肠蠕动,把实邪积聚排出去 病就好了。

另外,我还发现大柴胡汤可以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我们一般都用麻黄治,但是有很多情况哮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其实很多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有大柴胡汤证,我按他们上腹的时候都是绷硬,两胁下也硬,是不让你碰的,而且也有很多患者吃过东西以后就腹胀,一腹胀就发哮,大部分患者大便都很干结,胀气多,大柴胡汤治疗就有效,我非常推崇胡希恕先生的经验,胡希恕是现代中国非常著名的经方大家,他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就是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非常有效。我的太太就是一个支气管哮喘患者,现在经常服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哮喘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另外高血压患者也可以用大柴胡汤治疗。 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都是肝阳上亢啊!我们辨证总是“肝阳上亢,肝阴不足,水不荣木”,其实现在很多高血压患者是符合大柴胡汤证的。这些患者大多形体壮实,上 腹部按压满痛,同时有的人伴有胆石症,如果你再用珍珠母、龙骨、牡蛎、羚羊角,一概无效。他有这个腹证,“上腹部按之满痛”,就用大柴胡汤。口干、口苦,舌苔微燥,心跳偏快的加黄连,大柴胡汤加黄连就是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因为大柴胡汤里面有大黄、有黄芩,再加上黄连就有三黄泻心汤了。这个方子清热泻火,降压效果比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好得多。</p><p>高脂血症患者也能用,很多高脂血症的患者也是上腹部饱满,他们大多是一些中年男士,喝酒吃肉,体型肥胖,上腹部按压满痛,就可以给他用大柴胡汤,两个月后你再去测他的血脂,大都分都能下降,尤其是三酰甘油高的患者效果更好。方子里面不仅仅是大黄的作用,枳壳、柴胡都有作用,方里面的芍药我们用赤芍,还能降低血脂黏度。大柴胡汤用来治疗胆道感染更是百发百中,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全眼睛发黄、恶心、呕吐、发烧,这种情况下要合上茵陈蒿汤或者是栀子柏皮汤,退黄的效果加强。这些疾病共有的特征就是心下按之满痛,张仲景很聪明,他在大柴胡汤临床应用的关键词中明确标述八个字:“心下按之满痛”,同时还渗透着什么思想?

腹诊。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不要过度的强调脉诊,切脉是需要的,但为什么我们不研究切腹呢?我们诊所里面放的诊察台不是做样子的。但是我们现在条件不太允 许,诊室狭小,学生又多。所以我让病人坐在那里给他按压,也有作用。我在日本交流的时候,有些人说你们中国人没有腹诊。我说你错了张仲景就讲腹诊,“心下按之满痛”,大柴胡证;“少腹急结”,桃核承气汤证,这些都是按腹的,腹诊不是日本汉方的专利,我们中国古代就是这样诊病的。我的祖师爷看病是要摸患者肚子的,如果肚脐下跳得厉害的,就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所以我们运用经方的时候,一定要把腹诊利用起来,经方不是空泛的阴阳水火,不是空泛的理论,它是在人身上能找到实实在在的作用部位的。如果我们搞一个经方的人体教学模型的话,可以在模型上贴很多纸条,心下这个地方就可以贴一个大柴胡汤,很直观啊!所以中医并不难学,你们不要只想到《周易》是如何重要,要把 《周易》搞的多么熟,你还要回到具体的方上去,同到具体的人上去,我认为这个比较实在。当然五运六气学说、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需要学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医更应该把这些技术性的东西学好。所以我讲大柴胡汤,先不去讲方义怎么样,妙在某一味,君臣佐使怎么样,而是先把方证搞清楚。方证之间要抓客观存在的指征,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指征。大柴胡汤为什么放在第一个讲,就是这个症状非常实在。</p><p>在临床上,经常用大柴胡汤还能消一些中年女人的肚腩,这个方有减肥作用。但 是方里面有几个药很重要,一个就是大黄要多用,我一般用10g左右,其实10g也不是很多。还有枳实也要重用,可以用到30g,甚至是40g。有人考证张仲景用的枳实就是现在的枳壳,为什么这么说呢?张仲景用枳实的时候要把它剖开去瓤,实际上剩下的就是枳壳了。另外我们从药材的质量来看,枳实是黑的,枳壳是黄的,枳壳香味扑鼻,枳实的香味不如枳壳,所以我现在用到枳实的话都是枳壳来代。经常服用以后,很多人大便畅通了,胃也不胀气了。很多中年女性的体型都有一个特点,上腹饱满像一个苹果型。经常月经之前乳房胀痛,大便干结,有的人食欲是好的,但一吃东西就胀,这些情况都适合用大柴胡汤。如果她还有子宫肌瘤,有附件炎,或者痛经,皮肤干燥,舌紫暗,就可以配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配桂枝茯苓丸可以使血脂、血压、体重全方位下降。很多人能够穿上年轻时的衣服,这对女性来说是很兴奋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要腹诊,如果肚子软软的,下肢浮肿,脸色发黄,这就不能用了。一般用大柴胡汤的人精神都很饱满,或者说营养状况比较好,上腹部绷硬,经常大便秘结,我称这种体质为“大柴胡汤体质”。大柴胡汤不仅仅是治疗几种病症,它调理的是一种体质状态。因为这次会议是跟呼吸系统有关,刚才讲的大柴胡汤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如果伴有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吐黄黏痰的患者,用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很有效的。小陷胸汤是什么药物组成,黄连、瓜蒌、半夏,也就是说我只要在大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再加上黄连,就是大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很多病人会讲到服药后拉出来的大便里面有黏液,上面的黄痰量有所减少,我发现只要感染有黄浓痰的情况,瓜蒌、黄连合用祛痰屡试不爽。

另外我还经常在用大柴胡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同时,叫病人服用一张小方,是《金匮要略》上的一条方,叫“排脓散”,共三味药,枳实、芍药、桔梗。一提到脓大家不要以为一定就是我们外科感染的那种痈疽的脓,这个脓是指分泌物黏稠,发黄的脓,所以我把这个方子移过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或者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所出现的浓黏痰,因为大柴胡汤里面已经有枳实、芍药,我只要放进桔梗就是这个合方了,更多时候我把枳实、芍药、桔梗7味药作散剂,打成粉让病人冲服,或者用稀饭稀粥调理后吞服,或者用开水泡,拌茶喝,这都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效果一点都不输于沐舒坦。排脓散就是中医的沐舒坦,枯梗有利于痰液的稀释,枳实、芍药能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尤其是很多人咳不出来,需要反复拍背的患者,用这个方子最有效。这个不起眼的小方都如此有效,老祖宗的经验大家一起来享用多好!如果能做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怎么样,这样更方便,我看这都是值得研究的。但还是不要忘记摸肚子,只要肚子是紧绷的不让你碰的时候才可以用。这就是我经验的第一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小柴胡汤
我发现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很多疾病我们都能用。它是治疗各种发热性的疾病,包括呼吸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应用范围非常广,很多疾病都适用。它的治疗范围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某一种病来概括,简单地说小柴胡汤治疗的就是“小柴胡汤病”,小 柴胡汤证就是小柴胡汤病,又是“小柴胡汤综合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就是小柴胡汤病的主要指征,这是张仲景发现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写到现在医学的大辞典里去,但是我们还没有把它完全规范化,如果找到了恰当的病理学基础,搞清了分子生物学机制,我们就可以把它推广出去。张仲景用这张方应用面非常宽,凡是发热性疾病进入到迁延不愈的状态,反反复复,不能够发汗又不能用下法的时候,就用小柴胡汤。因为很多疾病都能用,所以这个方子的加减很多,而且有很多药都能去掉,人参、半夏、姜、枣、黄芩都可以去掉。当然这里面有两味药不能去,一个是柴胡,一个是炙甘草。这是小柴胡汤的核心, 是它的主药,现在我们的《方剂学》教学喜欢讲君臣佐使,君药往往是一味。是在我们经方中,不能简单地用君臣佐使来考虑问题,像小青龙汤里面的核心药物姜、辛、味,离开这三味药就不叫小青龙汤,不是一味药就能统领全局的。所以我们现在中医有很多理论是需要改革的。临床上这张方治疗各种发热非常有效,就像现在甲流来了以后特别是在月经期的女性,发烧不容易退,反反复复,这种情况小柴胡汤必效。这就是张仲景所讲的“热入血室”。用这个方子退烧的时候,柴胡的用量要大,用5g、10g是退不了烧的,张仲景小柴胡汤柴胡用到多少?半斤,也就是八两,如果按一两等于3g来计算的话,八两就是24g,这是最最保守的换算标准;如果按一两等于15.625g计算的话,那起码要用到100g,所以我们现在的用量是远远不够的,用柴胡退烧最少要30g,而且不是一天吃两次,而是3小时吃1次,一般3次就可以退烧,不管是病毒性发热、细菌性发热,还是肿瘤引起的发热。我认为当时张仲景用的范围最广的不是桂枝汤,而是小柴胡汤。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使用此方,现在,很多的感冒表现为咳嗽不止,可能是隐匿性哮喘的先兆,或者是慢性支气管炎,我们就用小柴胡加半夏厚朴汤,对这些感冒以后的咳嗽效果非常好。这个在日本已经有了成药,效果比止嗽散不知要好多少倍。另外小柴胡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有的中年妇女的免疫性肝病,治起来非常麻烦,就是平常疲劳,脸色不好,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再进一步监测是免疫性肝病,不明原因,也无从用药,我发现就可以把当归芍药散跟小柴胡汤合用,疗效好,里面芍药的量要大,按照张仲景当归芍药散里面的芍药用到了一斤,所以经方的量也要特别注意,还有年轻女性易患的桥本病,就是甲状腺炎,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有时疲劳,有时食欲不振,有时表现出甲亢的征象,有时也出现甲减的情况,如果确诊以后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我有时候不讲什么辨证,也不需要根据症状去加减变化,只要抓住核心就可以使用。当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是至少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就可以使用。

小柴胡汤还有抗过敏的作用。比如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他们总是打喷嚏,一遇风鼻子就塞,就流鼻涕;像我们南京到了5月份梧桐花开的时候,很多人的鼻炎就该犯了,花粉过敏的患者非常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加五味子、辛夷、生石膏;对于皮肤痒、眼睛痒的患者,可以加荆芥、防风,往往就能解决问题,抗过敏效果非常好。小柴胡汤还能治疗淋巴系统的疾病,像淋巴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可以用小柴胡汤,但是要加味。一种是配五苓散,一种是加大剂量的连翘,连翘是古代治疗淋巴结肿大的一味重要药物,连翘能够治疗恶疮,中医外科就常常用到这味药。对于甲亢的治疗,可以用小柴胡汤配白虎汤,对于心慌、手抖、汗多、口渴的症状效果很好。还有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可以用小柴胡汤加栀子柏皮汤治疗。所以说小柴胡汤是一个“百病良方”。可惜现在我们仅仅用它来治疗感冒,如果张仲景在天有灵的话,他会叹息这么好的方子我们居然不会用。

大家知道在日本小柴胡汤用得非常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生产的小柴胡颗粒非常畅销,几乎全民都在吃小柴胡颗粒,但是后来出现 “小柴胡汤事件”,说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导致肝功能损害,后来日本一下子不敢再用小柴胡汤。其实这是好方呀!如果你没用准的话会出问题,只要你抓住小柴胡汤 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一般来说用上去还是比较稳的。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明显气血两虚证,或是肝肾不足证,你还在拼命用小柴胡汤,当然就会出问题,我们 要深入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葛根汤



葛根汤在日本是家喻户晓,老人小孩都知道。我们感冒了只晓得用什么康泰克、白加黑,其实葛根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个好方,很多人感受风寒以后,鼻寒流涕,头昏脑胀,关节酸痛。可以趁热服用葛根汤,汗一出就全好了。葛根汤的功效远非这些,它还有通经的作用。我在高校深有体会,现在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的太多了,她们经常月经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有的干脆闭经,脸色黄暗,汗毛多,上课打瞌睡,精力不集中,一做检查,往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来,人又丑了,她们就着急啊!到处看西医也看不好,她们找我看,我用的就是葛根汤。有的女孩子50天来一次月经,吃了以后就能够提前来,这个方子能催月经,促使排卵,所以我临床经常用。它还能治疗闭经,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要合桂枝茯苓丸,有的要合当归芍药散。有些胖女孩脸上生痤疮,总是退不掉,此起彼伏,疮痘颜色发紫,月经又不来,下肢皮肤干燥,吃了葛根汤加桂枝茯苓丸后,痤疮没了,小腿的皮肤又变得滋润。还有一些胖女孩,闭经,有一点浮肿貌,大便经常拉稀的,我经常合上当归芍药散来治疗。还能治疗不孕,有些人不排卵总是不怀孕,吃了葛根汤以后就能够“调经种子”。葛根汤在妇科治疗不孕不育的作用很值得我们研究。更神奇的是吃了葛根汤以后,脸色可以变白,胸部还能更坚挺,这是我和一个美容界的人士交流的时候得知的。现在报纸上经常有广告说什么手术让女性没有赘肉,更加性感,其实不要做手术的,用葛根汤就可以。对于女性的性欲低下,往往用葛根汤配上甘姜苓术汤会有很好的效果。甘姜苓术汤又称“肾着汤”,这些女性往往都有“腰冷”,冷到什么程度?像坐在水里头一样,而且腰部沉重。《金匮要略》描述说“腹里如带五千钱”,这些女性肉变松了,腰也没力气了,用葛根汤、甘姜苓术汤合方很有效。这个方子还能治疗一些老年女性的尿失禁,很多人不好意思讲,一咳嗽、一着急小便就出来了,用葛根汤加上甘姜苓术汤就能够见成效。我们使用葛根汤的时候要分清体质,葛根汤适用于那些武夫壮士,这些人能喝酒能吃肉,肤色黄暗,一旦出现了毛病会表现为头昏、头痛、腰痛不利、性功能不良,女性也是那种脸发黄、皮肤比较粗有点浮肿的才用,细皮白肉的不能用。因为葛根汤里有麻黄,在使用麻黄这味药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强调体质。张仲景治疗一身面目黄肿用过甘草麻黄汤,“黄、肿”,是个客观指标,“黄”是指脸发黄发暗,没有光泽;“肿”是指有浮肿貌,这种情况用麻黄才有效果,如果是个白白瘦瘦的文弱书生,用了后会出汗、心慌、心悸的,所以有这种“麻黄体质”的 人才能用麻黄、用葛根汤、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包括我刚才讲的种种病症,应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都要考虑体质因素。

葛根汤还可以提神,这是我在日本听他们讲大冢敬节时学到的。大冢敬节是日本最有名的汉方大家,他的书可能以后在中国也会出版,他主要用古方来治疗现代的病,他最早是学西医的,因为严重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他开了甘草泻心汤,吃了以后口腔溃疡就好了,从此他就研究古方,现在成为日本汉方派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晚年精神不大好了,经常喝饮料提神,喝的是什么呀?葛根汤。喝了葛根汤以后精神特别好。在日本很多青年考试前都要喝葛根汤,因为他们要提高成绩呀,要进入状态就喝葛根汤!葛根汤里的麻黄兴奋作用非常好。据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队就服用麻黄制剂,服完之后就兴奋得嗷嗷叫,架飞机去炸美国的珍珠港。现在有很多人经常白天打瞌睡,没精神,晚上又睡眠障碍,黑白颠倒,我干脆给他用葛根汤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让他白天充分的兴奋。因为没有充分的兴奋,就不会有充分的抑制,这是一个矛盾,兴奋了以后,到晚上就能充分的休息了。我有时还用麻黄跟温胆汤合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吃镇静药后的副作用,像流口水,无力讲话,眼神呆滞,就是用温胆汤加麻黄兴奋一下,疗效立竿见影,所以麻黄的作用很值得我们研究。我在推测,当年张仲景可能服用葛根汤治疗醉酒的,喝醉酒以后,烂醉如泥,张仲景就用葛根汤。吐的厉害了就加半夏,有的第二天腹泻,就用葛根芩连汤。那么说葛根汤可能对大脑起作用,所以可以考虑用葛根汤来治疗脑梗,治疗一些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等。葛根汤还能治疗面瘫,效果也是不错的。很多人面瘫用牵正散没效,用葛根汤就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多了一点,有十二味,但是这张方也是非常有效的,它是健脑方、调神方。人身不外乎有“精、气、神”如果“神”乱掉,就会出现脑部问题,所以我说用这个方剂健脑调神。这张方改善睡眠最有效果,我刚开始学医的时候看到人睡不着觉,就想用安神药,像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有的时候每味药用到二两,也不及人家吃半片安定来得有效。这就是我们用药思路错了,总想着按照西医的思路去治病,而不是用中医解决问题。中医治疗一些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有很好的方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一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心理疾病的常用方。它能够改善睡眠。很多病人服用以后,明显感到睡眠质量提高了,睡眠的时间延长了,自然就精神振奋了,抑郁的情绪也能够减轻了。这张方很有意思,它治抑郁症也非常有用,现在抑郁症特别多,很多人情志不好,还时常感到疲劳,很多中医认为疲劳就是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如果睡不着就用归脾汤,结果没有效,这个不是单纯用补气法能够解决的。这就是抑郁的迹象,属于神气郁积,用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后,疲劳感很快就会消失。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多表现为怕冷,电风扇不能吹,空调房间不能进,平时都要比其他人多穿几件衣服,很多人以为这是阳虚的表现,用附子、乌头、四逆汤,却疗效一般。张仲景用附子要摸到脉伏不出,脉沉微,脉细弱才用附子,抑郁症的患者脉是弦、硬、滑的,他们虽然话语不多,但两眼是有神的,这些表现是不能用温药解决的,很多人容易误诊。其实“怕冷&quot;就是心理抑郁的一个重要症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患者怕冷的想觉会明显减轻。有一个中学老师, 他上课一定要用麦克风,一个小小的教室他都讲不动,不知吃了多少补中益气汤都没有效果,我按他两胁下是硬的,而且还有胀痛,另外他还有严重的便秘,这显然 不是气虚的表现,而是气郁,我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吃了以后很快不用麦克风了,胸闷没有了,神气也清爽了。所以我说这张方是治疗抑郁症的专方。我们学校的徐龙教授做动物实验,吃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老鼠,拎着它尾巴的时候会不断的昂头挣扎,没有吃的很快就不动了。现在很多男士性功能不良,这并不是真正的肾虚,而是惊恐伤肾:股市跌了,生意砸了等等,他们郁郁寡欢,怎么能有这性功能?所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士的性功能不良效果非常好。

清代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写到“本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徐灵胎先生是我极推崇的医家,这个方子用来治疗癫痫确实效果很好。我治过好几例,小孩、大人都有,最有意思的是一个爱沙尼亚来的留学生,白皮肤,金头发,他就经常发癫痫,又不愿吃西药,我就给他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吃了很有效。后来他 放假回到爱沙尼亚,找到当地的中医接着看。用的方药基本上都是化痰药,胆南星、天竺黄、石菖蒲……结果没有效,回过头来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又有效,很有意 思呀!这就是古人的经验,很有实效。现在有个误区,很多人辨证就非要加减,好像不加减就显不出你的水平。其实这个方之所以称为“经方”,就是几味药的结 构,这是奥妙所在,不是你能够随便加减的,随便的一加一减,整个结构就会破坏。所以我说学中医首先要学会用成方,如果连成方都不会用,还想用加减方,这就 相当于自己杜撰方子,这是极其愚蠢的。有些人总是想自己创个新方,你有多少经验,你能活多少年,把经方用好,就已经很有成效了。我们应该遵循前人留下来的经验,这样才能够学好中医。这张方治疗脑部的疾患,真是好极了。它对老年性痴呆很有效,但是我这里说的有效,并不是说可以治好老年性痴呆,而指的是改善症状,包括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提高正常生活的能力,但是有的时候治疗老年性痴呆需要合方。如果是脑出血导致脑功能退化,我们一般要合上桂枝茯苓丸,吃了以后患者的大便容易畅通,脑子也会清楚一些,还有一种病叫“阿尔茨海默氏病,一些老年女性患者特别多,经常烦躁,漫无目的的乱跑,我们就要合上栀子厚朴汤,这也是一张小方,看上去不起眼,栀子、厚朴、枳实。这张小方主治“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这个人肚子胀,心烦,睡不好,辗转反侧,这很符合现代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还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上三黄泻心汤,这个组合能够保护脑血管,防止脑功能退化。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很值得我们神经内科的医生好好研究,不要光想到用丹参。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时候,我们也要摸肚子,这个腹诊的情况应该是腹部比较紧,按压两胁的时候有抵抗感,甚至是有压痛。我在临床上运用这个方子的几率也非常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我用的也非常得手,这是活血化瘀第一方。我们现在讲到活血化瘀总是想到丹参,桂枝茯苓丸的活血效果不知要比丹参好多少倍呢!这张经方应用范围很广,可惜现在只用来治疗子宫肌瘤,这是远远没有用到位呀!古代用桂枝茯苓丸是下死胎的。胎死腹中怎么办?又没有手术,又不会开刀,张仲景就用像兔屎那么大的丸药,让患者吃几粒,吃了以后死胎就会下来,所以这张方又称为“催生汤”,又叫“夺命丹”。桂枝茯苓丸绝不仅仅是下死胎的作用,它也可以治疗瘀血证。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子宫内膜增生,月经来了20天还是不走,子宫内膜增厚到2cm,西医就说刮宫解决嘛!有人刮了这次,下次又增厚了,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我经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张仲景治疗瘀血证有一个经典组合:大黄、桂枝、桃仁。这三味药下瘀血效果最好,桃核承气汤就有这个组合。我们在古方上加加减减一般都是根据张仲景的组合原则进行。桂枝茯苓丸里面虽然没有大黄,但是有桂枝、桃仁,如果我们加上大黄就与张仲景配伍原则相符。你们不妨试一试,子宫内膜增厚,月经滴滴答答不走的,看用这个方疗效怎样。男性也能用,男性没有子宫,但是有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啊、肥大啊,就用桂枝茯苓丸治。也可以加大黄,小便不畅通的话,还要加牛膝。小便不畅通、点滴不爽加牛膝效果很好。</p><p>皮肤科能不能用桂枝茯苓丸?一样可以。我刚才已经提到了,现在大学生的痤疮很多种,有的脸像黄瓜带点刺的,有的脸像菠萝,还有脸上长着剌痘一样的东西,疮头发紫,疮体比较饱满,那是因为有囊泡、结节、疤痕、粉刺,粉头里面又有脓包。这种用桂枝茯苓丸最有效,我用了以后,确实很多就消掉了。女孩子吃了以后月经畅通,痛经没了,皮肤变滋润了,脸上痘痘也消了。男孩子也能吃,我告诉他把说明书拿掉再吃,因为上面写者“专治子宫肌瘤”,很多男生不愿 意吃。对于一些壮实的男人,还要和葛根汤同用,就像《水浒传》里鲁智深那样,熊腰虎背,能喝酒能吃肉的,脸上又有痘痘,就可以两者合用,很有效。皮肤科也可以用来治疗银屑病。因为桂枝茯苓丸可以治疗“肌肤甲错”。“肌肤甲错”是说皮肤像鱼鳞样,尤其到了冬天就变得粗糙、干燥、脱屑。用了桂枝茯苓丸虽然有效,却不容易除根。内科病可不可以用?当然可以。桂枝茯苓丸能治的病太多了,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这是医学难题,我发现这些病人的特征表现就是,瘀血,嘴唇紫,舌底静脉显现,胸闷,肚子痛,我就用桂枝茯苓丸加川芎,这是让人置于死地的痛,现在看起来很像心绞痛,治疗上就是用川芎化胸中的瘀血。我曾经用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治疗了一例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胸痛,用药后胸痛症状首先缓解,后来再检查发现肺明显好转,但还没有完全根治,现在还在治疗康复中。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就是肺间质纤维化是不是可以考虑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呢?另外我还治疗过肺动脉高压,那是个中年男子,人消瘦,两眼发黑,眼圈就像“熊猫眼”一样,一走路就心慌,一动就气喘,一动就昏厥,走快了就会晕倒。西医诊断“血栓性肺动脉高压症”,西医溶栓之后还是没有起色,就说没有办法治疗了,只能这样慢慢耗着吧。后来找到我,我用桂枝甘草汤加上桂枝茯苓丸,再加上大黄蛰虫丸,这些都是经方。桂枝甘草汤治疗心悸,用桂枝茯苓丸除他的瘀血,大黄蛰虫丸就是治疗“两目黯黑”的,而且也能够消瘀血,尤其是血栓,效果很好,因为里面有虫类药。他本来一年要住三四次医院,用了以后连续3年都没有住院,通过前后明显的疗效对比,我们说它是有效的。桂枝茯苓丸还能治疗外科的病症。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很令患者头疼,腿肿,不能走路,有些人又不想手术,常服桂枝茯苓丸就有效。我治疗过几例,最后患者的血栓可以消除,当然不可能消到干干净净,做B超发现只剩下一个囊壳了。

桂枝茯苓丸还能用来治疗糖尿病肾病。经常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同时还要加上几味药,首乌、牛膝、石斛。首乌滋补肾精,牛膝能够引血下行,行下焦瘀血,腰痛、腿痛、癃闭古人都是用牛膝来治疗 的。石斛不是经典药,张仲景没有记载。唐代的方子里面很多都用到石斛,用来治疗下肢痿软,不能走路。而且跟牛膝、桂枝合用的比较多。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生活富庶、经济发达的一个时代:那个时候肥人多,像杨贵妃肤如凝脂,体型也非常丰满,那个时代糖尿病叫“消渴病”。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研究唐方,这些方子治疗消渴用黄连、天花粉的非常多,还有就是牛膝、石斛。后来我发现石斛是保护血钾内壁的,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损害,下肢神经损害引起的两腿 无力、麻木、腿疼很有效。我们经常加石斛治疗口干,缩小了它的使用范围。其实口干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嘛!治糖尿病肾病我还常用到四味药,石斛、牛膝、赤芍、丹参,各30g。我称之为“四味健步汤”,就是让他健步如飞的意思。桂枝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石斛、牛膝、丹参,是个好方子。我 们江苏省连云港有一个制药公司叫做“康弘制药”,他们开发的桂枝茯苓丸软胶囊说只是治疗子宫肌瘤,我说这不对,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第一方啊!它的应用范围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一样,不仅仅是治疗子宫肌瘤的,这个方子,我们用的很不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但是用桂枝茯苓丸要分清体质,因为它治疗的不是一个局部的症状,更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所以我们说是一种体质,叫桂枝茯苓丸体质,概括一下主要有三大指征,第一个是面症,要看他的脸是不是桂枝茯苓丸的脸,脸的特点是紫红,还有紫红色的痘痘或者是紫红色的鼻子,嘴唇紫红,舌头暗红,有的还脱发,这都是由于瘀血引起的;第二个是腹胀,我们一定要摸肚子的,桂枝茯苓丸证的部位不是在心下,而是在少腹,在脐周围两少腹部按压,往往有压痛,医生指间有抵抗感,充实感,甚至有的可以摸到一种条索状的东西,张仲景提到过少腹急结,这是瘀血表现的一大特点,这些都可以通过腹诊认清楚;第三个是腿症,腿是一个发现疾病、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因为很多湿气瘀血都聚集在下面,桂枝茯苓丸证的腿皮粗糙,脱屑,像鱼鳞一样,毛孔粗,皮肤颜色发暗,腿毛多,有的还会出现溃疡,下肢静脉曲张,脚上有很多鸡眼,脚底皮肤干糙开裂,再问这个患者有什么感觉?腿痛抽筋,腿发软,间歇性跛行,再按一按腿,浮肿,这就是桂枝茯苓丸的脸、腹、腿,这三大指征也不是都出现的,有的偏于脸,有的偏于腿,当然,还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失眠头痛,容易情绪激动等等,这些对于正确使用桂枝茯苓丸很有帮助,因为桂枝茯苓丸的服用不是三天五天,有的药服用三、五个月,所以体质的判断非常重要,这涉及一个安全用药的问题,现在桂枝茯苓丸的体质越来越多,这与我们的饮食结构、缺少运动是有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五苓散


五苓散和小柴胡汤一样,是我们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张方药。他治疗的疾病是什么?就是五苓散病,中医讲是蓄水证。就是过多的水在体内蓄积,排不出去。我想总有一天,蓄水综合症,要写入到医学大辞典里。现在的疾病诊断都被西方垄断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没有写进去,五苓散证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口渴;第二个是吐水,有的人肚子里头有咕噜咕噜的水声;第三个是腹泻,严重的一天三次以上,少的一天两次而且大便不成形;第四个是,它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头痛、头晕、眼花等等,这些特点就形成了五苓散的四大指征。很多医生看到患者口干,不断喝水,就给他用麦冬、生地、沙参,结果越用越糟糕,这就应该注意到患者是不是一个五苓散的体质,四诊里望诊为首啊!病人来了,要看她胖瘦,高矮,肌肉,坚紧还是松弛,面色黄还是白?是烦躁还是抑郁?声音是高亢还是低微?这是我们中医看病最为关键的地方,我想,张步桃先生也擅长望诊术,不然,他不会一天看600个病人,张仲景也是擅长望诊的,他描述的许多症状就是他望出来的,要看一个人能不能用五苓散,看的不是体型,而是脸色,一般来说五苓散体质的脸色会发黄,浮肿貌,有的眼袋很大,舌体胖大,有齿痕,复诊肚子绷硬,但是不痛,里面还是软软的,不像大柴胡汤证那样“心下硬满痛”,患者肚子里往往有水声,往往会说我口渴又不能多喝,喝多了肚子胀,有时会吐出水来,这种情况用五苓散就非常有效,现在这种体质非常多,原因是现在人缺少运动,食物中的添加剂太多,喝酒没有节制,高营养食物摄入过剩,所以脂肪肝很多,用五苓散治疗脂肪肝就非常有效,方法就是把五苓散打成粉,按照张仲景的比例,让病人用大麦粥调服,或者用一般米粥也行,甚至是你泡水泡茶喝 也行,不难喝,尤其是对于五苓散体质,啤酒肚,血脂高,大便稀,头会晕的患者,服五苓散后可以使身体变轻,体重下降,它治疗酒精肝也有效,但是别忘了加一 味药葛根,葛根可以解酒毒,人喝醉酒以后怎么办?就是把新鲜的葛根榨成汁给病人灌进去,灌了以后就能醒过来,喝醉酒以后口干舌燥,也可以喝葛根汁,所以这张方对于现在的病依然有效,五苓散还可以治疗肝病,农村有很多肝病患者是吃不起贵药的,我经常用五苓散打成粉,胆红素高的就加些茵陈,让他们每天吃用麦粥调服,非常的便宜,一个月甚至一两百块钱也非常的有效,我总是希望用最经济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开方的,不是卖药的,有些肝病患者要适量的配上一点小柴胡汤,叫“柴苓汤”,对乙型肝炎大三阳的患者有效。

五苓散加牛膝、麻黄减肥的效果非常好。我有一个病人,是个女孩子,身高1米6,体重80kg以上,非常胖,但心态很好,和男朋友一起来找我减肥,她男朋友倒是很瘦,我看她这是全身的水呀,月经也好几个月没有了,我就用五苓散加麻黄、牛膝。用了以后,她说大便多,小便也多,而且月经也来了,现在体重已经下降4kg了。其实这种肥要比柴胡汤治疗的那种肥好减,主要就是水多,利了水就减下来了,五苓散还能够降血尿酸治痛风,加生薏仁可以治皮肤里面的湿疹、扁平疣,还能治疗女性找不出原因的头痛。

张仲景的剂型是有它的道理的,他用散剂我们就用散剂,那么五苓散有没有效果?当然还是有效果,只不过浪费药材了,包括五苓散每味药的计量,现在研究也是最科学的,至于张仲景当时如何想出如此配比药物,我也说不清楚,所以五苓散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四逆散


四逆散,不是四逆汤,药物组成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逆散专治四肢冷,四肢冰冷,不一定是阳虚,现在很多人都有手冷,情绪紧张的时候就更严重,你不要以为是阳虚,这是阳气郁结,心理压力在躯体上的反应,老年人手的温暖,因为他们激动不起来,没有激情了,四逆散能够缓解心理压力,让躯体得到放松,所以说这是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我用的最多的是四逆散加上半夏厚朴汤,用来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现在这样的患者很多,有些同学考试的中途会上厕所,他并不是想作弊,而是心理压力太大了,有的人要出门了就会肚子痛,要上厕所上过之后就好了,这些都是因为紧张引起的,这种情况,用葛根芩连汤、四神丸都没有效果,就是用四逆散加半夏厚朴汤,非常简单的方法,我称之为八味解郁汤, 因为四逆散四味药再加上半夏、茯苓、厚朴、苏梗,所以叫八味解郁汤,还有一些神经症患者经常这里那里不舒服,喉咙里总觉得堵着一个东西很难受,肚子又胀又痛,做检查又没有什么病变,就可以用五苓散来治疗,还能治疗小便不出来的症状,这些患者上小便的时候,战战兢兢,还要把人全赶走,把自来水龙头打开,听到了流水声,小便才会出来,就可以用四逆散治疗,这个方法是我受范中林的启发。

范中林是四川著名经方家,他有一本书叫《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有一个小学教师,她小便次数非常多,一天要二三十次,致使成天不能睡觉,小便疼痛,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经常想到八正散,或者是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但范老先生用的是四逆散加桔梗。仔细想来很有道理,四逆散是治疗里急后重的,这个里急后重既可表现为后阴,也可以表现为前阴,前阴的里急后重,就是小便次数多,却排不顺畅。后来我就用四逆散治疗那些尿频尿急而又紧迫不出的患者,很有效,有的时候伴有尿路感染的情况,就加猪苓汤,猪苓汤是治疗淋证的第一方,当小便疼痛有出血的时候,猪苓汤最有效,不用加减,每味药各15克,煎出来的味道就像咖啡牛奶没放 糖,阿胶化在里面很好喝。如果是尿路感染、膀胱炎、尿路结石,用四逆散合上猪苓汤也可以用,如果是老太太的尿失禁,小便有刺激症状,就用四逆散合甘姜苓术汤,也就是刚才讲过的肾着汤,如果再不行的话,我喜欢加点麻黄,四逆汤加甘姜苓术汤再加麻黄治疗老妇的尿失禁也很有效,现在还能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我曾经用四逆散加上桂枝茯苓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那些痉挛性的疼痛用四逆散来解痉、放松,可以很好的缓解疼痛,学好四逆散,想当名中医也不难,因为有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所以现在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在临床上用的最得手的方子就是四逆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和省中医院的疾病研究方向是不同的,他们的医生都是专科研究,像心血管和消化科等等,我们学校的老师呢研究的是大内科,大内科的病人大部分是神经官能症,病人治得多了,久而久之就发现四逆散和半夏最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半夏泻心汤


讲到胃病,我不得不提的半夏泻心汤,这是治胃病的专方,尤其是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等,用半夏泻心汤就有效,而且是原方不要加什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如果硬要加减的话,加一点肉桂、黄连,合上肉桂往往效果更好,我的老师治疗胃痛有个经验,就是见到胃痛不要就想着佛手、香附、良姜,而是要看看他的喉咙,如果喉咙通红,说明肺胃有火,可以加栀子泻火,如果大便里面有一点血,化验检查有隐血,做胃镜提示胃黏膜糜烂了,加一点炙大黄,其实就是三黄泻心汤的合方,这些方子有效,但是问题也来了,太便宜,一付药也就2到3块钱吧,如果都用黄连的话,可能会到五块钱,卖药都不高兴啊。

今天就是没有学过医的人听我讲,可能也不会觉得难。陈修园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医学实在易》,是说医学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要把它神秘化、把它控制在某些具有特权的人手上。就像马克思主义也要走中国化的道路,中国化的道路就是大众化。经方也要大众化。我一直强调拒绝玄虚,回归临床,回归平实。

我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民间高手。有一个网名叫“沙丘沙”的人,真名叫姜宗瑞,是河北广中县的一个农民,他一面农耕一面看病,并且写了一本书叫《经方杂谈》, 我看了以后,觉得他真的可以到我们学校来当副教授。他很多的方药都是严格地按照张仲景用量、配比,临床病案记载得非常详细,这才是真正的经方家。而现在的高校,中医的学习严重脱离临床,而且不重视经典学习。我也想借助民间的力量,将经方推广发扬,希望广大的临床医生重视经典,研究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葛根芩连汤

张仲景这样描述葛根芩连汤的症状,“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在伤寒论中,这是个治疗协热下利的方子,我们把它扩大范围,现在的肠炎、痢疾、糖尿病、腹泻都能够使用,因为黄连、葛根本身都有降糖作用,加大黄、牛膝、肉桂这个方子,也可以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中,同时对一些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牙周炎、脓肿也有效果,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壮实的很,但是颈椎不大好,经常头晕头痛,用葛根芩连汤加大黄,其实就是合三黄泻心汤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在日本研究的比较多,我们中国虽然文献检索出来的不少,但是临床应用,还不是很多,这张方值得开发,现在日本在经方的开发方面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市场化的正轨,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开发实在是太少了,经方是这么好的东西却放在那里不开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种说不出来的无奈,古人的经验是无偿的贡献给大家,而现在一些人研究出来的成果却是要保密的,我们应该切实的重视经方研究,临床好多研究都还没有搞清楚,却整天做老鼠实验,拼命的搞机理研究,所以我要借这个机会呼吁大家多实践,多交流,经验是需要交流的,不搞经方运用交流是没有出路的,而且必须无私,要毫无保留,哪怕你说错,也没有关系,只是不要搞得云里雾里,大家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所以讲理论容易,讲经验最难,我不讲理论,只讲经验,希望你们多实践认证,把更宝贵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煌论温胆汤


温胆汤是壮胆第一方,只要是病人由于过度惊吓的,就用温胆汤,现在有一种病叫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911”事故后,很多美国人得了PTSD,他们总是恐慌睡不着觉,不断重现当时双峰大厦倒下来的场景,然后工作无法进行,记忆力下降,成天哭泣,晚上做噩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心跳加快,这就是一个创伤的应激障碍,温胆汤很有用,汶川大地震以后,我在我的经方沙龙网站上登录抗震救灾的经方,其中就有温胆汤,温胆汤虽然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里面却有张仲景方的影子,小半夏加茯苓汤,这张方能够治疗地震以后的创伤应激障碍,广东省中医心理睡眠科的李艳主任就用温胆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成功的治疗了很多汶川地震过来的灾民,对于创伤应激障碍这类疾病,很 多人不会治,他们都以为是心血亏虚,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荣丸、归脾汤都没有效果,其实就是吓破了胆,直接用温胆汤就有效,甚至有些人心梗以后装了支架,虽然灌注已经非常好了,心电图也没有异常,但是病人依然感觉到心慌、心悸、睡不好觉,心血管专家没有办法就来找我,我说,这个病人心脏的伤口已经愈合,但是心灵的创口还没有愈合,当患者得知得了心梗后就已经吓出毛病来了,所以要用温胆汤,它吃了以后睡眠能改善,头晕也没有了症状,很快症状就缓解了,所以说温胆汤是好方,不是经方胜似经方。

有很多人胆子小,甚至一个人不敢乘电梯,电梯上升他也害怕,不敢独自在黑暗的房间里面,还会出现幻听、幻嗅,这种就是温胆汤体质,当然有幻觉的时候要排除脑内肿瘤或是精神分裂症,不过温胆汤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方,很多精神分裂症的病机是痰迷心窍,说到痰迷心窍,江苏有个医生开了 一个精神病院,他除了用一些化痰方以外,还特别强调用吐法治疗精神病,这点与“金元四大家”中张子和的学术观点相同,他用吐法配合化痰药来治疗精神病,效果非常好,我也深有体会,治疗精神病的时候经常用温胆汤再加上一些催吐的药,把病人的胃液吐出来最好,吐完之后就会神清气爽,如果吐不出来,流点眼泪,鼻涕吐些口水也行,这都是化痰涎的方法,一些焦虑性的神经症或是臆想症的患者总是静不下心,焦虑、恶心、头晕,用温胆汤加上栀子厚朴汤有效,还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奶奶,经常这里不舒服,那里也不舒服,头晕胸闷,我经常用温胆汤加上酸枣仁汤,病人吃的非常舒服,不管是高血压病也好,还是冠心病也好,吃了以后症状都能缓解,最有意思的是温胆汤它还能治疗“白大褂综合症”,什么是“白大褂综合症”?很多人被怀疑是高血压,回到家里血压正常,但是一到医生那里血压就高,这个就是典型的白大褂综合症,这种情况下用温胆汤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如果舌苔黄腻口苦烦躁,就加些黄连,黄连温胆汤,效果更不错。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专治感觉异常,张仲景用它来治疗“咽中如有炙肉”,就好像喉咙里有一块烤肉,但是你要注意,这里好像有,其实是没有的,所以说这是感觉异常,现在我们把它放大,凡是所有的感觉异常都可以用半夏厚朴汤,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感觉脖子是硬的动不了,或者是腰痛,查查各方面都正常,而且皮肤滋润,精神饱满,就是我在你面前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服了半夏厚朴汤后,这些症状往往能够迎刃而解,它可以和很多方子合用,例如合上四逆散,我叫八味解郁汤,用半夏厚朴汤加栀子、枳壳,这就是和栀子厚朴汤合用,我在栀子厚朴汤基础上加上连翘、黄芩,也是八味药,用来除烦,我称之为,八味除烦汤,这个方子在前面已有论及,我这里就不多讲了。


温经汤

我的病人70%是女性,因为她们喜欢吃药,所以她们往往比男性长寿,中医很多的方药都是为女性准备的,虽然我是看内科,但是妇科的病症也要研究,文章就是专治女性毛病的方子,它可以治疗妇女更年期的各种病症,很多女性原来是艳如桃李,到了更年期马上就干瘪消瘦了,睡眠也不好了,原来肠胃是很好的,现在也经常胃痛,大便也不正常,手也很毛糙,有很多毛刺,人也很烦躁,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绝症,这种就是温经汤体质。</p><p>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的李艳,温经汤用的精的不得了,量也大,吴茱萸用到十几克,吴茱萸很苦啊我一般只用六克,她是用大量的红枣、生姜来调味,已经治好了无数个病人,我用温经汤治过很多更年期久泻的病人,就是病人用理中汤没有效,用归脾汤也没有效,最后温经汤很快就止住了,温经汤,更重要的是能让女性手滋润,当雌激素下降以后,手掌皮肤就开裂,有些主妇就抱怨是经常洗碗用了洗洁精造成的,其实罪魁祸首是体内荷尔蒙水平降低了,用了温经汤,会使这些人嘴唇红润,而且还能增肥,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能够减肥,一减肥马上就变成老太婆,温经汤就是我们东方的雌激素,是一个千古美容良方,他能够还女性魅力,我们江南一带非常盛行膏脂药,我就把温经汤按照二十几剂汤剂的量熬成膏,加桃仁芝麻桂圆冰糖或者麦芽糖,甚至放点鹿角胶,患者每天早晚各一勺开水冲服,既可口又美颜,深受女性的欢迎,你们可以自己做,并不复杂。在张仲景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很重要,他们是提供人力资源的源泉啊,那时战事频繁,女同胞就要多生,前提是要怀上还要保得住,实际上是三个方子解决三个问题,吃了温经汤以后,秀发容颜,唇荣齿润,体态丰满,就很容易能够怀孕,怀了孕以后要养她呀,用当归芍药散,但是战事纷乱,百姓经常逃荒,女性跌扑摔倒了,胎死腹中,怎么办?这就是要用到刚才提到的桂枝茯苓丸了,所以研究方向的前提是研究作者生存的时代,这些是非常有趣的。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是一张小方,只有芍药甘草两味药,但你不要小看张仲景的小方,他们都是很有道理的,芍药甘草汤原本用来治疗脚挛急,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用来治疗所有挛急的毛病,甚至是看似不挛急的毛病,我这里有个奇怪的经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临床上很棘手,黑疸,黄疸持续增高,不好治,我治疗过一个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女性患者,周身发痒,每天都要用热水捂,不管用,又用手抓,浑身都是抓痕,找我看时,我发现这个人非常瘦,一天一到晚上就脚抽筋,而且大便干结如粒,她前面已经吃了几年的中药,效果不明显,我想这正好符合芍药甘草汤的特点,我就用了三味药,赤芍60克,白芍60克,甘草10克,这个方子一共几块钱,她将信将疑,但是也是走投无路了,就试着吃吃看,结果吃了以后皮肤就好转,后来体重也增加,肝功能好转,她这个方还在吃,并且到处讲,说:“黄教授三味药就能解决问题,这是神医。”我后来也和西医院的西医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研究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认为是患者的毛细胆管平滑肌处在痉挛的状态,胆汁排出受阻引起的。芍药甘草汤有解痉缓急的作用,可能缓解了毛细胆管平滑肌的紧张状态,所以有效,我把这个小经验告诉大家,大家可以试着用。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是一张养胎调经方,它主治妊娠腹痛,是我国古代用于围产期的一张主要方,胎漏可以用,胎位不正也可以用,对于胎位不正的治疗,七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用,用过之后胎位不正就可以转过来,不需要做什么膝胸卧位,它不但能转胎,而且还能养胎,胎儿不长的或是发育不好的,常服当归芍药散能使小儿健康发育。

我有一个学生的姐姐是高龄产妇,38岁才怀孕,怀孕以后肚子痛,而且胎位不正,我就给他开当归芍药散,当晚就觉得肚子动一下,好像是胎儿头转动,从此就再也不痛了,后来一直吃,生出的孩子非常聪明可爱。现在的年轻妈妈太谨慎了,一点药都不肯吃,一些医生也不敢用这个方,因为人家说方药里面有当归、川芎吃了会把胎儿打下来,其实对于那些经常流产的、胎位不正的、胎儿发育不良的母亲,用这张方,还是非常好的,对于一些月经不调的女孩子,一下子一个月来了两次,下个月又不来,我用这个方法很有效,或者是中年妇女中年女性脸上起的黄褐斑,我就用这个方子打粉,按古法冲服,当然古代有黄酒,我就用葡萄酒,都是美容的,有的人喝酒不行,我就要他们用酸奶调服,光明牌原味酸奶,调服以后就没有药味了,如果用开水冲服,会有的细粉呛在喉咙里不舒服,用酸奶,就没有这个问题,你们不妨试一下,只要经常服用,脸上肌肉又会变得紧了,面部有光泽了,如果你再加点粉底的话,那就又回到20多岁了,所以这是张美容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黄仕沛谈经方治疗新冠肺炎



一、柴胡类方

新冠肺炎初起发热恶寒、口苦、咽干、体倦乏力、胸闷、呕吐、食欲不振、舌上白苔等,很多与小柴胡汤证相似(因我未亲自诊视过病人,只能这样说。下同)。据我所知也有很多一线中医及一些协定处方选用此方。兹就柴胡类方及小柴胡汤的个人体会简述如下:


1、柴胡的用量问题。此病大多以发热为主,初起体温并不是很高,继而很快体温上升,有些患者达39-40℃。特别以下午、晚上为著,翌日稍退。即是说一天之内或者两天内出现两个“体温高峰”,所谓“双峰热”,恶寒未罢。这就是“往来寒热”。不要以为“往来寒热”是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这都是运用小柴胡汤的指征。


柴胡是一味很好的退热药。退热的机理与其他退热药机理未必尽同。观《伤寒论》中柴胡类方中用于发热的方,其柴胡的正常用量(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除外)与其他解表退热方的主药,如桂枝、麻黄相比是最重的。用量是半斤(八两),而桂枝汤、麻黄汤的主药桂枝、麻黄只是三两。大青龙汤麻黄才是六两。所以,柴胡用于退热的量一定要足够。我治发热的常用量为45-60克。


我年轻时候受叶氏之说所囿,不敢重用柴胡而被师父训斥,常铭记于心。汉今中药的用量的折算,我同意柯雪帆教授的考证。


2、柴胡类方,包括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等,都是小柴胡汤的加减。在临床中随证运用。


3、从新冠肺炎的临床资料看,很多人提出此病为湿温,或秽浊热毒邪伏募原范畴,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未尝不可。但临床时应认真鉴别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例如是否发热不扬?是否苔如积粉?乏力是气馁不足还是湿困中焦?


4、小柴胡汤有人称之为“三禁汤”,即少阳禁汗、禁吐、禁下,我以为不可囿于此说。见证投药才是,不是有柴胡加芒硝汤证、大柴胡汤证吗?怎会禁下?小柴胡汤证不是可以通过“身濈然汗出而解”“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么?柴胡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发汗药。至于欲以柴胡剂发汗,我习惯配合桂枝汤的将息法,每收预期之效。


5、遇有往来寒热或唇舌俱红,苔厚黄,大便不畅,尿赤者,可用蒿芩清胆汤,也属少阳法。但我更喜用我的老师,上世纪60年代广州市名老中医陈群益先生的“黄芩紫草汤”。此方其实是蒿芩清胆汤的变方。70年代陈老曾有临床应用文章发表在《新中医》杂志。此方有一段故事。1958年,广州流感大流行,某日陈老过访另一老中医刘之永(也是名门之后,其祖父刘敬时,治愈两广总督岑春煊之斑症。估计亦是时疫,被保举入京为清室太医。有著书及医案集,父刘福谦亦为民国广州名医)。刚好刘老小憩,陈老遂随手检阅其诊桌上的病历,见流感患者多用此方,患者反映疗效满意,遂抄起此方。后刘老返回,请教之,据云此方载于其祖父著作《藜映氏医案》中。陈群益此后用此方治时行发热,屡用屡效。经陈老略有加减,60年代初陈老讲授內科时,介绍此方。我谨记之,后来再略有增损,几十年用于流感效果卓著。我认为一有恶寒即需解表。单靠青蒿力尚未足,故加入香薷而名“加减黄芩紫草汤”。1983年我曾撰文介绍:1979年7月~9月间,我院中医科观察了100例门诊发热(38℃以上)患者。一天内退热,不复再热者49例,44例二剂退热,7例无效(二剂未能退热者)。


此方定型后组成如下:青蒿15克(后下),香薷15克,黄芩15克,芦根20克,白头翁30克(广东惯称白头翁为“北紫草”),野菊花20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以清水四碗,煎成大半碗,温服。啜热粥一碗,温覆取汗。三小时后药渣再煎一次。服法仍仿桂枝汤将息法。


6、又据武汉曾宪玉主任观察,本病初期,口干口苦或咽痛,发热,纳差,咳嗽常见。小柴胡汤是发病初期的主方,初期往往热象偏重,我看过的病人少有肠胃积热之象。


本病传变很快,黄芩紫草汤或小柴胡汤大概有1-2天的使用机会。若能扭转局面,邪去正安则可转危为安。由于本次邪气炽盛,部分患者邪气会从表入里,表现为汗出后邪气不退,陷于阴证,多表现为汗出,乏力,畏寒或泄泻呕吐,治疗当先救里,此时则需用附子剂。


大剂量激素、抗生素冲击后,舌苔一定会出现腻苔、舌胖等寒湿之象,常无口苦口干等热象。稳定期多表现为咳嗽,干咳无痰。治疗当从太阴温化寒饮,三仁汤之属恐力不济也。可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射干麻黄汤等。


二、麻黃类方

1、解表发汗。新冠肺炎为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初起必有表症。“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古人已有定例。相信通过有效的解表发汗方法,可以截断病邪继续深入,扭转病势发展,不致产生变证而成重症。因此,解表剂是此病的关键。清未民初广东伤寒四大金刚之长易巨荪先生指出:“银翘散,陋方也。”可能有失偏颇,但从此方解表药只有薄荷、荆芥、淡豆豉,未足以一汗而解,也是其薄弱之处。而经方麻桂剂有良好的发汗解表作用,用得恰当,往往立竿见影。其中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以及麻桂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方,各有法度,各有方证,最近也多有提及,兹暂不论。


2、平喘救危。麻黄剂的使用很自然就联想到上述诸方,就是发汗解表,甚至把所有麻黄剂都联系到发汗解表上去,未免忽略了仲景使用麻黃剂的更重要处,诚为可惜。其实,麻黄作为急救用药亟待开发。特别是新冠肺炎更是大有用场。


如麻杏石甘汤证。麻杏石甘汤在《温病条辨》中是这样写的:“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麻杏石甘汤方(辛凉甘淡法):麻黄(去节)三钱、杏仁(去皮尖碾细)三钱、石膏(碾)三钱,甘草(炙)二钱。”


吴鞠通为什么把此方证放在下焦篇寒湿门中,小青龙汤证之后?把此证称为“热饮”,大概目的是与小青龙汤的寒饮相对偶吧。那么这首方就只是一首附方,无足轻重了。相反,上焦篇:“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应是麻杏石甘汤证,却用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个问题备受后人诸多垢病,暂时不论。


现代教科书把此方列为“辛凉解表剂”,有些医家又视此证为“寒包火”。影响力甚大的近代医家张锡纯则如是说:“愚用此方时,石膏之分量恒为麻黃之十倍,或麻黄一钱石膏一两,或麻黄钱半石膏两半。遇有不出汗者,恐麻黄少用不致汗,服药后可服西药阿斯匹灵瓦许以助其汗。若遇热重者,石膏又可多用。”


无疑,吴鞠通及张锡纯都是把麻杏石甘汤看成只是解表平喘剂。用量方面吴氏尚算颇具“胆色”了,但石膏却也只用三钱。张氏麻黄只用一钱,虑其发汗不足,却又加“阿斯匹灵”,岂不矛盾?


那么,张仲景是怎么说的呢?《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162条是“下后”,下文基本一样。“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此方证条文似不可解。既然汗出,为什么仍用麻黄?既云无大热,又何以用石膏?其实,此条一开始便告诉我们,此证不是表证,“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发热而不是大热,似桂枝证不能用桂枝汤。此证之喘不是一般的喘,不宜与小青龙汤证、麻黃汤证等相提并论。答案就在此方的麻黄用量上。前面吴鞠通、张锡纯以及众多医家只凭个人的用药经验体会去谈论此方,远离仲景的原意。把仲景此方证“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无大热”这些关键词罔置不顾。我认为,仲景此方是所有麻黄剂用麻黄最重的唯一一方。一般认为用麻黄最重是大青龙汤。原方是六两,但是“温服一升”,实即每次二两。“一服汗者,停后服”。即剩下的四两,未必尽剂。而麻杏石甘汤用麻黄四两,“煮取二升”一次尽服。因为方后尚有“本云,黄耳杯”。黄耳杯是汉代的器皿,曾目测出土黄耳杯实物,约是二升。所以,原来版本是一次尽服二升的。即使是宋版“温服一升”也没有说停后服,极有可能把二升都要服完。为什么要用这么大剂量的麻黄?无他,麻黃此时不是用作发汗,也不是用于一般的喘。是当呼吸衰竭时用以兴奋呼吸中枢,救逆于垂危之际。“汗出而喘,无大热”正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常见的症状。正值新冠肺炎肆疟之际,中医参与此病的治疗,特别是危重患者大有用此方的机会。上述我提醒的问题请有机会参加防治的一线同仁参考。


3、振阳救厥。有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提及多脏器衰竭时出现脱证可用附子剂。但少提及麻黄。本人认为,当厥证出现时,麻黄用之得当,其功可与附子等齐。值得注意的就是麻黃升麻汤。此方用药驳杂而多,药之量殊轻。唯独尊麻黄、升麻二物(麻黄为二两半,升麻为一两一分),颇具深意。为免累赘,兹节录与吾徒之旧作《麻黄升麻汤随想》,供参考。





附:麻黄升麻汤随想 (节录)

《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吐脓血,泻利不止,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组方: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 桂枝、茯苓、甘草各六铢。

此条文历来倍受争议,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云:“六经方中,有不出于仲景者,合于仲景,则亦仲景而已矣。此方大谬者也……”丹波元简云:“此条方证不对,注家皆以阴阳错杂之证,回护调停为之诠释,而柯氏断言为非仲景真方,可谓中古卓见矣。”


观现今之医,亦有用此方者,但其对方证的把握往往强差人意。由于抓不到仲景的规律,揣度的成分大,把一首特殊的方,作一般视之,或离开仲景用药通则去强解方义,故即便用了此方,也不见得是此方之证。试举一例如下:(略)


仔细分析此证,与现代医学危重病阶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表现甚为相似,现探讨如下:


         1、“咽喉不利,唾脓血”

“咽喉不利,唾脓血”,其实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症状,当然还极有可能伴有寒战、高热等表现。厥阴为寒热虚实错杂之证。此方证以热邪壅盛之咽喉不利,唾脓血为基础。

本方以升麻为名,且重用之(一两一分),便是针对咽喉不利,唾脓血的。仲景用升麻仅有两方,一为麻黄升麻汤,一为升麻鳖甲汤。后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方用升麻为主(二两)配当归、鳖甲、甘草、蜀椒、雄黄。阴毒去蜀椒、雄黄。麻黄升麻汤证及阴毒、阳毒,三证均以升麻为主。可知升麻为解毒之品,能利咽喉。1894年前后,粤港发生严重的鼠疫,易巨荪为首的广东伤寒四大金刚,以升麻鳖甲汤治疗鼠疫取得极好的效果,一直传为佳话。


《神农本草经》载,升麻“解百毒,辟温疫、瘴邪、蛊毒”。方中重用的升麻很可能可以通过对失控的炎症因子进行调节,从而逆转全身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展。这里提到“唾脓血”,而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休克的阶段,微循环淤血、缺氧是很容易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升麻鳖甲汤、麻黄升麻汤均配以当归,以活血化瘀,则可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以及血流速度,从而预防和控制DIC的发生、发展。方中并以天冬、玉竹之润以制燥而利咽喉,与当归寒温互参。


          2、“泻利不止”

“泻利不止”不是一般之下利,是“不止”,来势之急可知。本因热邪致利,不止,则伤阴损阳,势所必然。在危重病阶段,肠源性细菌、内毒素异位,胃肠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寒热错杂的泻利,也是很常见的。观仲景方如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均是治泻利以寒热互用之例。本方以黄芩汤(黄芩、芍药)合理中汤(干姜、炙草、白术)寒热互用,标本兼顾,以针对不止之泻利,在情在理。


       3、“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

此组证候,是本方证之焦点,是一种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感染性休克早期多是一种高排低阻型的休克,由于皮肤血管的扩张,多表现为暖休克, 太阳、阳明病篇的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证,汗出,身热,大渴便是这一时期的症状。由于血管扩张,故有阳明脉大,白虎加人参汤的脉洪大,白虎汤的脉滑。


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赤烂。”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热深厥亦深的白虎汤证则是血管收缩,有效循环不足的低排高阻的冷休克阶段。此时若血管进一步强烈收缩,有效循环不足,便出现了麻黄升麻汤脉不至的情况。


杨麦青在《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中提出,白虎汤就如同西医补液支持。他治疗高热时,多以冬眠合剂配合白虎汤使用。这和张锡纯阿司匹林加石膏汤的用意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西药退热的同时,以白虎汤清热养气阴。这与黄师的见解相合:“白虎汤不治‘大热’,是以养阴为主的方。”


全方以麻黄为主,重用二两,以桂枝制之,仿“还魂汤”之意。还魂汤载《金匮要略》杂疗方。以麻、杏、甘三药,主“救卒死,客忤死”。《千金》用桂心二两,即麻黄汤。《千金》云:“此方主卒忤,鬼击飞屍,诸奄忽气绝复觉,或已无脉……”《伤寒论》281条:“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结合本方证观之“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应同类此,故用麻黄为主,振奋沉阳以救厥。程门雪认为本方之厥“不用附子者,防唾脓血之上热耳。”恐怕不能如此观之,是麻黄与附子之救厥,各有所用而已。四逆汤类方之厥,乃是寒厥、脏厥,故用附子。若真为防唾脓血的话,麻桂同样不利于喉咽,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弊”。此方麻黄为主,配合白虎寒温互参,是针对热厥过渡至寒厥的一个法门。


诚然,此方还有很多值得争议之处,如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麻桂下咽阳盛则弊;脉沉迟不可与白虎汤;下利不止洞泄不宜芍药、黄芩等都是常理。不过此证寒热错杂直非常理可解释。


仲景书中称“难治”者多不载方,载方者仅四条:一为本方证,一为377条之四逆汤证,一为《金匮要略·黄疸》之硝石矾石散,一为178条“脉结代”之炙甘草汤,均为重症,可能有掷以孤注、背水一战之意。还有就是此证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认证颇难把握之谓。


此方虽看似繁杂,却顾及了MODS的各个发病环节,如SIRS、休克、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其后出现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重证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重用麻黄、升麻、当归解决主要矛盾,其他各药均用量奇轻,只为照顾副证,其意甚明。


本方之服法,亦与他方不同。方后云:“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即在短时内服完三服药,使药力持续,是治急性病的服药方法,因此此证不是如上所举李某案之类的慢性疾患。


可见, 经方是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不能以理喻之者,可以存疑,不要轻率弃之,更不要强解之。证之临床,本方仍有可遇见的机会,本方仍能救厥。柯氏等断言非仲景方,似嫌孟浪。所以,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先生也发出概叹道:“前谓此方之误甚明,今觉不然……柯氏未之思,遽下断语,不当也。乙酉读此条,得其解……学无止境,勿遽自以为是也,观此可证。”


4、典型病例

例1:吴棹仙麻黄升麻汤医案一则

1939年,时值抗日战争,余居渝。一军人转战沙场,备受风雨寒热,一病而唾脓血,西医误用凉药,以至大下不已,滴水不饮,命在旦夕。余诊之,手足厥冷而胸中灼热,两手寸脉沉缓不现,下部趺阳、少阴脉不至,舌红赤。因思仲景有云:“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正与此证一一吻合。盖外感风寒,内伏积热,医反下之,以至表邪内陷,中气大伤,胸中积热依旧,津气虚而胁迫血热上行也。因投仲景原方:麻黄四钱、升麻四钱、当归三钱,茯苓、白术、白芍、天冬、石膏、干姜、桂枝、甘草各一钱,黄芩、知母、葳蕤各三钱。上药十四味,按法先煎麻黄,去浮沫,内诸药同煎,分温三服。一剂而病除,重返前线,凯旋归来,专程谒于渝之医庐。谈当时病笃,为余所救,九死一生,不胜感激之至云。此证余五十余年仅见一例耳。


       例2:陈逊斋麻黄升麻汤医案一则

李梦如子,曾二次患喉痰,一次患溏泻,治之愈。今复患寒热病,历十余日不退,邀余诊,切脉未竟,已下利二次。头痛,腹痛,骨节痛,喉头尽白而腐,吐脓样痰夹血。六脉浮中两按皆无,重按亦微缓,不能辨其至数。口渴需水,小便少。两足少阴脉似有似无。诊毕无法立方,且不明其病理,连拟排脓汤,黄连阿胶汤,苦酒汤,皆不惬意。复拟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终觉未妥。又改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求稳妥。继因雨阻,寓李宅附近,然沉思不得寐,复讯李父,病人曾出汗几次?曰:始终无汗。曾服下剂否?曰:曾服泻盐三次,而至水泻频仍,脉忽变阴。余曰:得之矣,此麻黄升麻汤证也。病人脉弱易动,素有喉痰,是下虚上热体质。新患太阳伤寒而误下之,表邪不退,外热内陷,触动喉痰旧疾,故喉间白腐,脓血交并。脾弱湿重之体,复因大下而成水泻,水走大肠,故小便不利。上焦热盛,故口渴表邪未退,故寒热头痛,骨节痛各证仍在。热闭于内,故四肢厥冷。大下之后,气血奔集于里,故阳脉沉弱;水液趋于下部,故阴脉亦闭歇。本方组成,有桂枝汤加麻黄,所以解表发汗,有苓、术、干姜化水,利小便,所以止利,用当归助其行血通脉,用黄芩、知母、石膏以消炎清热,兼生津液,用升麻解咽喉之毒,用玉竹以祛脓血,用天冬以清利痰脓。明日,即可照服此方。李终疑脉有败征,恐不胜麻、桂之温,欲加丽参。余曰:脉沉弱肢冷,是阳郁,非阳虚也。加参转虑掣消炎解毒之肘,不如勿用,经方以不加减为贵也。后果愈。


按:以上两案皆为寒热错杂的急重之证,既有咽喉不利,唾脓血,又有下利、肢厥、脉不至,如吴棹仙所说:“正与此证一一吻合。”故此方虽因其不可理喻而引起多方争议,实一起沉疴,疗顽疾的良方。此方虽怪,但此证临床并非不可见,今年初黄师遇到一例小儿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高热肢厥,咽峡炎,腹泻。方证极似麻黄升麻汤,可惜此患儿住市儿童医院病房,黄师不便参与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2: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轉載】中医治疗效果好



经方高手:擅用麻黄的9大药效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性味:辛苦,温。归经:肺经、膀胱经。功用:发汗、平喘、利水。

    1  外感第一药
  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治感第一要药”。名之为“第一药”者,则其他药不可替代之谓也。犹记20世纪80年代一个冬天,我在山东沂水探亲,有几天气温在零下十多度,农村居住条件又差,室内室外一样冷,来找我看感冒的乡亲很多,患者恒多畏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数,投以麻黄汤,多能应手而效。但有李姓老人,七十多岁,亦感冒风寒,因有高血压病史,所以用不用麻黄,颇费踌躇。后来决定要审慎一点,用麻黄汤,去麻黄,权以荆芥、防风、羌活、苏叶四味代之。喝了二次,不得汗,仍发热,恶寒,头痛如裂,干呕。次日凌晨,病情仍无变化,乃书麻黄汤一服:麻黄10g,桂枝12g,杏仁10g,甘草4g,加生姜5片。服后温覆避风,片时即得畅汗,霍然而起。

  1975年农忙季节,我所在的医疗队曾广信医生4岁的女儿高烧,用西药解热药、中药银翘散,打针、输液,高热不退或退而复炽,已经3天,想送县城,又逢连日倾盆大雨,焦急万分之际,乃转求当地夏耀光老中医,夏老说无汗而热,乃伤寒表实证,即投以麻黄汤,一服即汗出热退。其时我因事返城,回到医疗队后,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的曾医生向我道及此事,感慨地说:“没想到中医治急症疗效也这么好!”如今,这位小姑娘已经是绵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了。

  这件事正好与近代名医恽铁樵的一段往事相映成趣:恽的第二、三两个儿子都因伤寒热病而死,当时他还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作编辑,痛定思痛,乃苦攻《伤寒论》者有年。这时,他的四儿子又病伤寒,发热无汗而喘,遍请诸医家,疏方不过栀子、豆豉、豆卷、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象贝之类,服药后,热不退,喘益甚。恽先生着急了。“终夜不寝,绕室踌躇”,一直到天亮,才拿定主意:“此非《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笔书: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草五分。持方与夫人云:“吾二儿、三儿皆死于是,今四儿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而待毙,曷若含药而亡。”夫人默然。乃配药煎服,药后,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进之,竟得汗出喘平而愈。以上为何公度文,姜佐景节录于《经方实验录》中者。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并不受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说的约束,曹颖甫先生曾治一人,患感证无力延医,延至一月之久。曹氏诊之,麻黄汤证仍在,乃用麻黄汤一剂而愈。我在廿多年前读研究生时,病房有一人始为麻黄汤证,因循而未用,二十多天发热不退。乃请赵锡武先生会诊。赵老见其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无汗,不呕,清便自可,面红,身痒,投以桂麻各半汤,亦一剂而愈。

  外感风寒当用麻黄,温病初起可不可以用麻黄呢?这在清代温热学家是视为禁例的。但风温初起,往往挟风寒,证见发热而渴,恶风寒,无汗,头痛身痛,虽初起就可能有里热,但同时有风寒束表的表证。吴鞠通也承认有这种情况,他的解释是“春初余寒未消”,但他惑于喻嘉言“微发于不发”之议,而捏造了一段仲景原文,用桂枝汤,颇遭物议,今日视之,也确实欠妥。而银翘散方,虽然用了荆芥,但对风寒外束之表证,就嫌发散之力不足,王孟英主张用葱豉汤,何廉臣、孙纯一就认为不妨加麻黄数分,使病在表者仍从表而解。至于春温、冬温,初起既见表卫为风寒所束而又见里热,俗称“寒包火”者,麻杏石甘汤就更是的当之方了。

  因此,说麻黄是“外感第一药”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2  咳喘圣药
  风寒咳嗽,但治风寒,病去则咳嗽可愈,并非棘手之证。而临床却很常见咳嗽迁延,时久不愈,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据我粗浅的体会,多是医生一见是“急性支气管炎”,便套用西医“消炎”的概念,见“炎”用凉,见咳止咳,其实川贝、枇杷叶、桑白皮都是凉药,不利于风寒咳嗽的,更不消说清热解毒泻火药了,不当用凉药而屡用之,则往往冰伏其邪,而致咳嗽不止。轻者用止嗽散可效,重则只非搬动麻黄不可。

  这样的咳嗽,怎样辨证?我的经验,五个字:“无热便是寒”。无热,指舌不红,口不渴(即口干也喜热饮),脉不数,痰清稀。这样便可以用麻黄剂温而散之,常用方为三拗汤,麻黄一般用3~5g,杏仁10g,甘草3g,三拗汤原方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可以不拘。方虽三味,麻黄宣肺散寒,杏仁降气肃肺,甘草既缓麻黄之发散,又缓咳嗽。痰多清稀加法半夏、橘红、茯苓,即合了燥湿化痰的二陈汤。此证亦可用苏陈九宝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苏叶、桑白皮、生姜、薄荷、大腹皮、陈皮),此方虽有麻黄汤的四味药,但麻桂用量都仅用3g而已,宣肺散寒,取轻可去实之义,如无意外,一般一至二服药即可获效。

  若内有伏饮,而年高体弱阳气素虚,不任发越者,浙江宁波范文虎拟定一方,即变通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照用,除半夏用10g外,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白芍、甘草、五味子都仅用3g),我多年使用,效佳而无弊。曾治董某,咳嗽三月不止,咯痰清稀,背寒,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用此方三剂,即因事入狱,一年后获释,来向我致谢,说多亏了那三服药,不然要咳死在牢中了。

  用小青龙汤不必拘定在外受寒邪,即无恶寒发热表证者,只要是痰饮内伏,咯痰清稀,背部冷感,舌淡,脉弦即可使用。盖此际用麻桂,目的不在发表而在温肺散寒。阳虚可加附子;小便不利加茯苓、车前仁;气虚可加党参、黄芪;喘促加杏仁、苏子、葶苈子、心烦口干有郁热加石膏、芦根,稍凉服。

  病久肺气虚寒者,证见咳而气喘,畏寒自汗,脉弱无力,乏力,食少,便溏,在原则上麻黄便不可轻投,否则更虚其虚。温肺汤(人参或党参、茯苓、白术、半夏、橘红、甘草、肉桂、炮干姜、黄芪、桔梗)可以酌用,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吴楚说:“近来医家凡遇此证,必用麦冬、贝母,以重寒其肺,桑皮、白前、苏子以重泻其气,甚至黄芩、花粉雪上加霜,而病无瘳时矣。”然久病咳嗽也有用麻黄者。患者肺气虚寒,而又感受风寒之邪而咳喘加重,即可以用麻黄。50、60年代何时希先生在西苑工作时,对慢性咳喘曾拟过一张方子叫清金膏,即是取小青龙汤、百合固金汤、金匮肾气丸合方。或谓这样的处方,不是嫌太杂乱了么?不知病情复杂,用药也不得不复杂,虚不得不补,实也不得不泻,那么又何妨补泻同用甚至补泻寒热同用呢?我过去在农村工作时,也曾经这样用药,姜春华老师见了居然大加赞赏,他在给我的信中说:人体脏腑有此脏寒而彼脏热者,有此脏虚而彼脏实者,何妨此脏温之,他脏寒之,此脏补之,他脏泻之,寒热补泻同用,各不相妨。慢性支气管炎常用这样的方法,以其病情远不止一端也。同时也不能株守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框框,两步可以并作一步,标本兼治,不过在具体病人身上,有不同的侧重而已。

  关于麻黄用于咳喘的剂量,需因时、因地、因人、因证而异,我在汤剂中一般用6~9g,儿童酌减。但就是这样的剂量,也常常被药师把处方打回来,或者要医生签字。这种情况,在成都、上海尤甚,以至乡前辈蒲辅周先生在成都行医时,不得把麻黄研成粉,赠给病人,说是老家带来的“药引子”。犹记60年代中期,农村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很多,又无力就医,我采用当时杂志上报道的“麻味甘”散,即麻黄、五味子、甘草各30g,研末,分30包,一日三次吞服,价既廉,效果也不错,用了上百例。调回城里工作后,县医院有位西医叶医生正当盛年,为哮喘所苦,百药不效,连民间单方尿泡鸡蛋都吃过几十个了,也不效。我据她的病情,开了小剂量的小青龙汤,另用麻味甘散。药取回去后,她的母亲误将小青龙打粉,麻味甘散煮成汤药。我闻讯后即赶忙去看望,因为麻黄用量是30g!而叶医生喘息顿平,唯有些心跳,不想睡觉,有些出汗而已。此所谓“歪打正着”,可见在病情需要之时,麻黄也可以用较大剂量的,唯须注意观察,老人、小儿、虚弱人尤应慎重,不可贸然便投以大剂量。

  3  宣通肺气
  风寒外束,肺失宣散,痰热内蕴,积而化火,俗称“寒包火”,以此而发热,咳嗽,失音,哮喘,喉痛者,在冬春季颇为多见,麻杏石甘汤是有效之方。麻黄汤、麻杏石甘汤虽都用麻黄,但取义不同,配伍不同,作用也不同。前者是用以散寒解表,后者用以宣肺平喘。麻黄辛温,得桂枝之辛甘温增强了发汗的作用,得石膏则只有宣肺的作用了,所以即使有汗出也要用它。麻黄之辛温与石膏之甘寒相合,则温性大减,当然石膏得麻黄,甘寒之性味也要打点折扣,正因为如此,前人从其总合之效力说,麻杏石甘汤乃是一首辛凉方。我的体会,用此方的要点是掌握好麻黄、石膏的比例,就一般情况而论,石膏应是麻黄的5~10倍。治廖某失音,证属客寒包火,金实不鸣,我用麻黄4g,杏仁10g,石膏30g,生甘草3g,加花粉、玄参润燥,蝉衣、僵蚕、牛蒡子、射干振闭,一剂而愈。寒包火证,外则恶寒,内则口干,渴思凉饮,舌红,脉滑数。如无口干舌燥,舌红,脉数,则不唯花粉、玄参不可早投,即石膏也可去之,三拗汤加射干、蝉衣即可。我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单纯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经常鼻塞,声重,喷嚏,流脓性鼻涕,前额痛,头昏,鼻腔黏膜鲜红、暗红者,常在方中加黄芩、银花、茜草、连翘、鱼腥草、桔梗、辛夷、白芷、苍耳子等,有较好疗效,比单用辛夷散、苍耳散效果好。因为苍耳散、辛夷散虽然都有开鼻窍、散风寒的作用,但药性偏温,所以对肺热之证以麻黄、石膏相配,再加入黄芩、鱼腥草,清肺泻热作用更好,一般10~20剂可愈。至于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麻疹并发肺炎、百日咳,用之对证,疗效奇佳,皆取其宣肺清热之长,这里就不赘述了。

  4  消肾炎水肿
  我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初起,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者,恒用麻黄。但分寒热二证:发热,咽痛,舌红或身有疮疖,脉滑数者,用越婢汤(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去甘草、姜、枣,加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蝉退、白茅根、益母草、连翘、银花;畏寒,舌淡,脉弦迟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术、防风、丹参、益母草、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消肿甚捷,蛋白尿,红、白细胞转阴也很快。我有一位老友,是位西医,因工作紧张、劳累、受寒,而病恶寒发热,适我回乡探亲,便为之诊治,热退。又发现眼皮肿,原有的双眼皮不见了,查尿,始知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我即用越婢去姜、枣、甘草,加白花蛇舌草、蝉退、野菊花等,二剂其肿即消,尿检亦速恢复正常,连化验师都感到哪有这么快就消失之理。时下世俗差不多都认为中医治病慢,急性病要靠西医,我说要看什么病了,像这样的病,中医药刚好是独擅胜场。最近治一30岁女性,眼睑水肿,恶风,小便不利,外院诊断为急性肾炎,察其舌淡,苔白腻,脉浮,遂拟温肾行水之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7剂,服至第四剂其肿即消。
  由疮毒引起的急性肾炎水肿,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饮、仙方活命饮或五味消毒饮加减,收效也很迅捷。如邸某,男,40余,青龙桥派出所。1980年春因疮疖化脓感染而出现水肿,经某医院用青霉素注射二周未效,我用麻黄、连翘、野菊花、丹皮、银花、蒲公英、白茅根、桑白皮、益母草、当归、赤芍,二剂即消肿。
  麻黄既能开鬼门以发汗,又能洁净府以利小便,故向来为实证水肿初起之要药,我也历用不爽。由于用药时间不是很长,且有是证用是药,因此对急性肾炎有高血压者,麻黄也不必避忌。

 5  痹证要药
  麻黄为痹证要药,仲景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加术汤等治痹名方都用麻黄。我治风寒湿痹,多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张璐说麻黄得附子则“发中有补”,诚是。即湿热痹、久痹、顽痹,也有用麻黄之时,取其开达腠理,温阳散寒,通畅经络。

  《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风寒湿相合,性质偏寒,盖风为寒风,寒、湿皆为阴邪也。曾治中央党校司机张某风寒湿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仿成都戴云波先生法,川乌、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合为一方,服百余剂而终获痊愈。又治张某,女,中学教师,下半身恶寒甚,虽盛夏也见不得一点风,屡用附子、姜、桂辈得小效,然腿寒终不除。于是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而散之,仅三剂,即有豁然通畅之感。去麻黄,再用温阳益肾之剂数十剂而愈,其温散通阳之功,于兹可见。

 6  祛风止痒
  麻黄常用于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患。传统认识是风邪客于皮肤腠理之间,不得出汗,因而郁遏不出。小发其汗,则邪去痒止。我治荨麻疹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蝉衣、赤芍、丹皮、防风、荆芥,对服抗过敏西药无效者,投以本方,往往一剂即愈。但兼里热实证者须合清热通腑药,刘河间防风通圣散即用麻黄配防风、荆芥、薄荷祛风于表,大黄、芒硝、栀子、石膏、滑石、连翘、黄芩清泻于里,佐以赤芍、当归、川芎活血,白术燥湿。临床用药,可师其意,不必泥于其方。有些慢性荨麻疹也可用防风通圣丸成药,一日三次,每次6g,研碎冲服。

 7   用于遗尿
  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遗尿,最先见于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彭宪章先生1978年的报导。他观察6例长期遗尿的患者,都有咳喘咯痰的症状,用麻杏石甘汤后,咳喘平,遗尿亦愈,从而推论其药效机理是肺气壅滞,治节无权。我学习彭先生的经验,对肺有痰热者之遗尿,用之确然有效;而无肺热征象者,用麻黄30g、甘草30g、蜂房6g,共研细末,和匀,一日三次,每次4g,亦效。

  8   温振心阳
  麻黄有振奋心阳的作用。李东垣《兰室秘藏》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有麻黄豆蔻丸,以麻黄配伍行气药厚朴、荜澄茄、木香、青陈皮、草豆蔻;活血药红花、苏木、当归等,且麻黄、豆蔻二味在方中用量独大,以之为君,以之名方。不过东垣说的心胃痛,究竟是心痛还是胃痛?古人于此每每含混不清,从东垣“独重脾胃”的学术思想看,恐怕是指胃痛,而从其用药之温阳行气、化瘀合方,用于心痛之属寒凝气滞血瘀,也颇适宜。尤其是方中的麻黄,一般是并不用于胃痛的。姜春华老师说古籍中,《外台秘要》引范汪方,有“通命丸”,即以麻黄为君药,治疗“心胸满闷”,而且邹润安《本经疏证》也说过麻黄“通心阳,散烦闷”。而证之今日临床,麻黄与附子、细辛、干姜、肉桂、丹参、红人参等配伍,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之属,心阳虚者,确有较好的作用,能迅速地增加心率,改善心脏功能。曾治研究生梅智胜之亲戚王某,女,54岁,患“病窦”有年,心率每分钟仅38次,面色苍白,心慌,头晕,乏力,短气,四肢欠温。属阳气虚衰,拟温通心阳,药予麻黄、制附子、细辛、炙甘草、桂枝、红人参、当归、黄芪,6剂药后,心率即至62次/分,头晕、乏力、肢凉等症状减轻,汤方更加玉竹、白芍、枸杞子、枣仁、桂元肉、远志、龙骨、牡蛎,兼养心阴。调理二月余,病情稳定,可去户外散步或短距离内买东西。当然,麻黄用于心阳虚心气虚,其作用不过是振奋阳气,治心阳虚之本,必须与大剂参、附、桂、姜同用,始克有济,这是应予强调的。

 9   破癥坚积聚
  麻黄“破癥坚积聚”的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徐灵胎说这是因为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到”也。古人论药,多系推理,可贵者在证之于临床实践。《本经》的记载,徐灵胎的诠释,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名方阳和汤,用麻黄与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干姜炭、甘草相配伍,治疗阴疽、痰核、流注结块,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王氏说阴疽是气血两虚,毒痰凝结而致,治之之法,用大剂熟地、鹿胶峻补气血,但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也,只有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而消。马培之也说“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

  多年以来,我用阳和汤治疗中老年乳腺增生屡屡得效。如患者何某,男,50岁,绵阳市委党校干部。1982年5月发现左侧乳头内陷,乳头下有一核桃大小的肿块,能推动,无疼痛感。当地医院拟诊为乳腺癌,即赴成都四川医学院进一步检查,门诊、病理科均认为是乳腺癌,遂入院手术。术中活检,结果为良性,乃改诊断为“男性乳腺增生病”,认为可能与患者过去患前列腺炎,长时间服用雌激素有关。返绵阳后,8月中旬,不意右侧乳头下又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西医建议服中药治疗,在当地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二十余剂无效,乃来信求助于我。我寄去的处方用药,也和上述治疗差不多,又二十来付,了无寸效。再来信相商,反复筹思,患者年届五旬,久用疏肝无效,应考虑冲任亏虚。遂用阳和汤加丹参、淫羊藿、法半夏、青陈皮、当归,鹿胶改用老鹿角,取其活血攻坚。服至15剂,肿块开始缩小,坚持服26剂,即完全消散。患者今年已70岁,每年都有电话给我,至今未见复发。

  最近在三芝堂治疗王某,女,63岁,北京某中学教师,于今年2月底洗澡时发现大腿内外有8个、上肢3个圆形疙瘩,大约1.2×1.2cm,有2个局部紫瘀,其他皮色不变。乃去协和医院作活体切片检查,诊断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切片号302119×4,302119×6),诊其脉弦滑,眼眶周围黯黑,拟诊为“痰核”,用温阳活血化痰通络法。用阳和汤(麻黄每剂用3g)加姜半夏、炮南星、山甲珠、僵蚕、橘络、紫背天葵、丹参、桃仁、红花等,5月13日开始,服药12剂,已有一个结节消失,因在非典期间,未来复诊,自取原方,服至38剂,结节由10个减至2个,其间新起一个,起而又退。至本文成文之前数日,来复诊,仅下肢余一个矣。

  现代外科名家北京赵炳南先生亦赏用阳和汤,其经验方外用“消化膏”有温阳散寒,活血消肿之功,方即用炮姜、红花、白芥子、南星、生半夏、黑附子、肉桂、大戟等与麻黄配伍;治疗腋窝淋巴结核、胸壁结核、胸前疽、腋疽等疾病的回阳软坚汤,即阳和汤的加减方(去鹿角胶、甘草,加白僵蚕、橘红、三棱、莪术、全丝瓜)。从古今经验结合《本经》的记载,似不能用一般的散寒、开腠理、开泄卫气之类说法来解释麻黄在方中的作用,而是要肯定麻黄的“破癥坚积聚”作用,徐灵胎之说还嫌说服力不足。如何能有这样的作用?我看不难作释,那就是以其迅捷之性,温通阳气,气通瘀散,则其病可去。

  以上,我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谈了个人对麻黄的认识。为什么要谈这些,主要是我不满于当今大学中药学教材麻黄发汗、平喘、利尿三大功用之说,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写方法,在某个意义上说,不是写中医教材,而是印证麻黄含麻黄油,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化学成分的作用。照此下去,在堂而皇之的“科学”的大旗下(谁敢跟“科学”较劲儿呢),不仅要丢掉前人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危及中医药的前途,希望引起同道的重视。而我所谈,并不全面,也很肤浅,企盼同道指正。

  此外,我还想再谈谈与麻黄有关的一些问题。麻黄辛、苦、温,但非大热。李时珍引僧继洪言,说有麻黄之地,冬不积雪,恐怕不是事实,或者是把偶然看成了必然。我去年在山西曾问过当地药农,药农大笑,说哪有那回事。或许就是由于以讹传讹的缘故,才使人们畏麻黄如虎吧?

  其实单味麻黄,用一般剂量(成人6~9g)入汤剂,在体质壮实者,并没有很强的发汗作用。蒲辅周先生深知麻黄的利与弊,从前他在四川农村县镇行医时,遇时行感冒,发热无汗者,常用走马通圣散,即麻黄研粉,二份,甘草研粉,一份,合匀,每服3~5g,得汗则停服,可收汗出热解之效。“走马”,言其效之迅捷也。查《景岳全书》亦载此方,唯多雄黄一味耳。但走马通圣散并非峻汗之方,蒲老曾向我指出:就是麻黄汤。因为麻黄与桂枝相配,发汗之力大大增强,但亦非一般书上说的“峻汗”之方,唯大青龙汤才是峻汗之方,虽然也是麻桂同用,但桂枝量二两未动,麻黄用量却由原方的三两倍量为六两了。记得余无言先生《余氏父子经验方》说:服桂枝汤不可汗出如水流漓,麻黄汤用后必须大汗淋漓始解,但麻黄汤发汗之力并不如何强大。

  当然,我国幅员广大,南北东西,温差甚大。在东北、西北、西南,如遇伤寒表实证,用麻黄2~3g,等于不用,而在江南、岭南,确实往往2~3g即可得汗。不唯此也,不同的人用麻黄后反应也不同。秉赋强,体质壮,药与证又相当者,用之固佳,而体弱之人,即使当用者也要斟酌。我看以前丁甘仁医案,麻黄2~3g,桂枝2~3g,石膏9g,也叫“仿大青龙法表里两解”,不禁窃笑。后来读《程门雪医案》,才知素禀孱弱者,不要说麻黄,就是用桑叶也会造成汗出不止,说明在不同的医疗对象面前用药,还是应当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此外,麻黄毕竟有泻无补,毕竟温燥发散,所以一般说应中病即止,不宜长服久服。外感时病用麻黄,得汗即须停用;哮喘、痹证等内伤病用麻黄,须较长时期使用者,一般不宜大量,而宜得效后减量,同时还须注意调整配伍。刘渡舟老师曾治一人哮喘,用小青龙汤甚效,患者亦以此方为依赖,连续用十余剂,不意竟鼻衄如注,不得不送医院急救。刘老因此认为用小青龙汤喘减者,可用苓桂剂调理为妥。张锡纯《衷中参西录》亦提出过:北地严寒干燥,各令却最多伏热伏燥,故用小青龙汤,不管有没有里热烦燥,都可以加石膏;用小青龙汤得效后,病未全愈,或愈而复者,又可用从龙汤(龙骨、牡蛎、白芍、清半夏、苏子、牛蒡子)。同样道理,在外感病用麻黄汤时,张锡纯主张,凡阴分不足,内有蕴热者,宜加知母,是为麻黄加知母汤;气虚者则可酌加益气药。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足资临证用药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11:12 , Processed in 0.2055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