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应医院科教科的邀请, 要我给有关中医人员讲讲怎样提高中医疗效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确非常重要, 它关系到中医人的安身立命, 关系到中医事业的生存发展. 今天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 是因为中医当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 中医现实的生存状况:
2011-10-26 我向院部科教科,医务科和药剂科有关同志咨询获悉的一点情况: 2010年本院业务总收入为1.27亿元. 药物总收入为5600万元, 中药收入为308万元. 中药收入占药物总收入为5.5%.
2010年 门诊人次为 19万,
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张数: 25131张.
中药饮片使用率: 13%
2011-9 一月, 住院部服中药人次 482 平均每日服中药 16人次. 今九月日住院人数为 340, 服中药人数比例为 5%
试问, 我院作为中医院, 业务主体是中医还是西医呢?
放眼整个社会,中医更是被边缘化. 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更为人所淡忘, 被冷落. 由以上所见, 我们不得不承认, 现代中医正面临着落, 生存堪忧的. 假如任其下去, 中医的知识得不到传承, 可能要走向消亡, 应不是危言耸听.
中医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西医于近百年的进入, 没有西医的进入, 当然就不会有中感的衰落. 在没有西医的时候, 由于国人防病, 治病的需要, 只有仰仗中医,别无选择. 中医当然会一如既往数千年一样生存发展. 但一旦西医进入, 由于西医的诸多优点, 如装备现代化, 手术, 抗菌药, 专科用药 [内分泌, 糖尿病, 心血管等方面] 的优势及对疾病从宏观到微观, 病理生理方面的确凿认识和治疗上的有效性. 不少人就选择了西医. 显然西医药也不是全能的. 应当说两种医学各有优长和不足.
第二, 政策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尽管说的是中西医并重,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过去到现在, 一贯的, 各级政府对西医院的投入, 远远大于对中医院的投入. 这是中医院建设发展迟后经济物质层面的原因.
第三, 我们中医自身的原因:
中医队伍的技术状况, 业务水平日趋滑坡. 随着老一辈中医人的谢世, 真正有水平的中医越来越少. 中医队伍的知识被西化. 名义上的中西结合, 实际上, 往往是中医被西医所替代.
中医的衰落, 具体表现在中医疗效的下降, 造成中医人的信心不足, 使病人对中医的信任下降. 一旦患病, 不管小病大病, 只相信西医, 主动要求挂水等西医药治疗, 促成中医业务的日渐萎缩.
整个中医的衰落, 如前面所说, 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西医的兢争, 政策支持的不到位. 这些我们都无能为力. 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强不息, 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 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提升我们对中医的自信心, 提高群众对中医的信任, 中医业务的市场才能得以拓宽.
如何提高中医的疗效是重要的话题. 当今中医疗效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西医的诱惑, 有个事实, 中医容易西化. 特别是年轻中医. 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 但很多情况, 当中医一经接触西医, 就费弃了中医思维, 就直接辨病用西药, 即使用中药, 往往会按照西医思维用中药. 如一遇到炎症就是清热解毒, 惯于辨病用药, 生疏于辨证施治.
关键的可能要解决怎样学中医的问题. 就是说当今中医水平上不去可能与学中医的方法有关. 我们不少中医师不能说不用功, 但学习中医的效果不理想. 在我自身的经历中也深刻体验到这种失败的痛苦. 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中医是一较大的概念, 其包含的内容很多. 每个人心目中的中医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中医, 自古至今存在着多种流派. 对我们学好中医最攸关的是时方派和经方派的问题. 学中医的难易存在着一个选择的问题. 这种选择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缘分. 据本人的认识和不名中医的经验, 学习中医首先要从经方入手, 要从学好经方, 用好经方开始.
我学习中医的经历和教训:
我于55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 一直从事内科临床. 对中医原本一无所知, 因我的大学课程没有安排中医. 59年我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 部队号召学习中医, 发到一本中医学概论的书, 看了一遍未留下什么印象. 65年单位来了个中医. 我有机会看到中医是怎样工作的. 并接受了中方治疗我的胃病. 感觉比我习用的颠茄类, 普鲁苯辛, 氢氧化铝胶等药效果更好. 知道了中医药可以治疗西医药疗效不好的很多疾病. 形成了我学习中医最初的意向. 起初多少年, 我是从阅读中医院校的教科书, 中医杂志, 和名中医的经验著作开始. 在临床上尝试试用中医方药. 基本是西医辨病, 中医辨证用方用药. 辨证不到位, 往往就流于辨病用药了. 在临证时总难把握要领. 开方时心中常常困惑. 临床疗效不理想. 在90年代读了名中医门纯德的 <名方广用> 门老告诉我们, 他行医至不惑之年时方悟到, 要学好中医, 一定要从经方入手. 于是我就买了伤寒论, 金匮要略自学. 坦白的说, 看不懂, 学不进去. 在临床上只能对照少数经方, 按图索骥开方. 由于心中缺乏底气, 开的方子往往庞杂, 药味加得过多, 或还要加用西药. 如此对所用方子的有效性就很难论证, 经验无法积累. 也无法与人交流.. 2006年后加大了经方学习的力度, 中医临床获得了较快的进步.
06年我获得了三个经典教学视频材料, 内经视频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所讲; 金匮要略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讲的; 伤寒论视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所讲. 06年后的一年多里, 我系统的听完了三个视频资料. 其中, 伤寒论反复听了几遍. 谈不上精晓. 但对经典获得了一系统粗略的概念, 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经典打下了基础. 至去年六月, 我在书店购得了黄煌经方沙龙第三册, 读后对我触动很深. 知道了有经方医学论坛的网站. 我立即进行了注册. 后不久又注册了复兴中医网. 还报名参加了复兴中医网冯世伦经方师承班的学习. 网络为我提供了经方医学的学习平台. 去年九月, 今年4月, 先后赴南京, 河南南阳参加经方医学的年会, 听取了经方专家和经方高手的学术报告. 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 不论寒暑我坚持每天5点起身, 上网学习, 与网友交流, 发新帖二十多个, 回帖1000多条 , <含前不久网络服务器故障遗失200余> 发帖难免遇到问题, 鞭策我要翻书阅读, 促进了自学. 主题帖都是个人用经方的心得, 经过思索总结, 使有限的临床经验得到了提高和定格. 如不经这个程序, 一些有效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势必要被遗忘. 这样有益临证能力的提高.
关于经方和时方:
中医是我们民族的伟大宝库. 博大精深, 其知识难以穷尽. 个人的时间, 精力是有限的. 即使最努力也只能学习掌握一个局部. 中医是个伟大宝库, 宝库外有高墙的阻隔, 若找不到门径就不能登堂入室. 就只能在外转悠. 永远学不到中医的精髓. 一世不得要领. 这种失败应该是很多的. 我就是一例, 已是八旬之年, 尚要从头学起. 但我不灰心, 聊以自慰的, 我终于知道了学中医, 从经方入手是不二法门.
再如广东名中医黄仕沛的经历他写了本经方亦步亦趋录, 讲了他以前一直用时方. 90年代后才学用经方. 谓 ”觉今是而昨非. 临床尽弃昔见” 转而专攻仲景之学. 经过刻苦钻研, 在探索中悟到仲景的辨治关键是 “方证对应”, 觉胸臆顿广, 疗效突显. “ 经方亦步亦趋录是黄先生和其弟子们的出色成果. 为我们树立了学经方的楷模.
关于学习经方的几点体会:
1, 确立终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作为中医必须工作一\辈子学习一辈子. 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 才能较好把握中医的要领. 这是中医的学术状况决定的. 中医的文献浩如烟海, 每个中医人即使最努力能把握的, 可能永远是冰山一角. 另外中医的临床千变万化.
2, 经方学习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学. 经方知识, 核心是方证, 药证. 只有在实践印证了的, 才是自已的东西. 书上得来终觉浅, 欲知真谛必躬行.
A, 要不失机会在自已身上试方, 试药. 对方和药的疗效, 和付作用的了解把握, 好不过在自已身上使用体验.
我用葛根汤治自已的落枕, 以麻黄加术汤治自已的寒湿胸痛;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自身的少阴头痛,以四逆半夏泻心汤治我的老胃病 卓著的疗效都为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提高了对这些方药的把握能力.
当然在在身边亲友身上使用经方, 亦是不错的选择, 因便于观察.
B, 要把每一个病例当作研究的课题. 要勤于随访观察, 嘱病人复诊, 留下病人的电话号码, 必要时通话问询情况. 以斟酌所开方药的长短.
C, 对于年资高的中医, 因惯于时方. 要改用经方, 难免要经历一转型的时期, 会感到痛苦. 就是要放弃原习用的时方, 一切要从头学起, 似乎是一脱胎换骨的过程. 有人云: “必须跳出旁门, 仲景之书方可读, 段师琵琶要不近乐器十年才可授.”
D, 经方学习最根本的要落实在熟读经典的条文上. 重要的条文要能背诵 <当然理解更重要> 临证时要能脱口而出, 方能应用自如.
F, 网络是一很好的平台. 网络为我们学用经方提供很好的条件, 提供极大的方便. 网络上有很多良师益友. 随时可向他们学习, 咨询. 并亲身参与交流, 切磋.
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只要我们学好经方, 提高中医疗效, 拓宽中医市场, 我们自会立于不败之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经方不盛行的原因和补效 姜佐景下一篇:没有争论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