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增甲《拙巢先生曹孝廉传》

[复制链接]

23

主题

0

积分

2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http://www.elyoo.cn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20: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江阴世家曹氏[sup][1][/sup],代有闻人。其峻质稜岸,避恶若浼,如明白谷、云亭两先生之呵责东楼[sup][2][/sup],清恭慤公琢如先生[sup][3][/sup]不因亲贵攀附登庸,且逐其臧获。坚贞强毅,累世称传,乡党师表。白谷、云亭,君之远祖;恭慤公,君之从祖弟也。君虽不得志于时,而夙以迳情直行,不屈不挠闻,殆其祖德如是。
君讳家达,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光绪庚子辛丑恩正补行科举人[sup][4][/sup]。曾祖诰赠大夫,讳昶,字映宸;祖讳毓璘,字蘅塘;考讳铭彝,字秉生;生考讳鑑彝,字朗轩。
君于学无不窥,其所好而钻研者,不造其极则不息。初师事邑名师陈中翰子服先生[sup][5][/sup],先生之为文,雅近桐城。君受其钥,更上追庐陵[sup][6][/sup],近挹震川[sup][7][/sup],镕冶于古。茂名龙芝生先生[sup][8][/sup],来苏视学,推高第,授饩廪,壬寅登贤书。行见驾时而驱,振藻皇途矣。科举罢,竟绝意进取,征选知县事,不应。一意诗画以舒傲岸。
其为诗也,渊源汉魏,缥缃六朝,而揖让周旋于李杜诸大家。后邀游齐鲁间,揽岳渎之雄胜,发海岱之英贤。故风格峻迈,于超旷中时有奇轶气。画拟冬心[sup][9][/sup],而隐道劲于秀选,毕生风骨,盖已寓焉。君之画梅,诗主而梅客,虽二者并传,君意则以诗名梅也。与别驾张痴山[sup][10][/sup]甚相得,称痴山为师。痴山曰:”子诗我师也。”君就学南菁经舍,研求经训,暇以诗词质掌教丹徒丁黄堂叔衡先生[sup][11][/sup],大叹赏,为弁简端云:颖甫工制艺,邃于理境,同光[sup][12][/sup]作家,得未曾有,余最服膺。及见其所画折枝,洒落无尘韵,余既异之。昨又示近制诗词两卷,叹其吐属隽雅,情韵不匮,岂徒一艺绝人哉。其师友之契台若此。
中年旁涉苗俞之学[sup][13][/sup],取法既高,瀹理复精,乡人初莫知者,及悬壶海上,既无翼蜚声。顾君志不在是,歧途异趋,痛所学无所用,特行其余力,以寄志韩伯休(林)[sup][14][/sup]、庞襄阳[sup][15][/sup]之流。故富者不医,贫者医不问酬,或资其药。凡名医所不许治者,君辄着手愈之,名医怪之,君笑而不言。会孟河丁氏,世于医而以医济世者,创医校于沪渎。延君主讲坐,又虑君高与傲不可屈也,君竞夷然就之。且以伤寒、金匮深文奥义,摘发隐微,探讨疑难,启迪后进。或日:君何不惮烦。君曰:斯何时耶!吾悯医道之失堕,贫病之普厄耳。其仁挚之志趣又若此。夸之负名而趋,如秦伯未、张赞臣诸子者,皆当日亲承指授,得其余绪者也。
泸变亟,迫归澄,澄陷,君骤卒,行年七十而未尽其天。虽然,君何愠焉!自清不祚,君即佗傺无聊。尝读郑所南[sup][16][/sup]:“独行天与语,枯坐石为徒”句,忽忽若有所失,又遑遑苦无所容。观其哭赵茂才三贤祠殉节诗,义忿填膺,嚼齿欲碎,足见厓略矣。配陈孺人先卒,子锡嘉[sup][17][/sup]能世其学。著有“古文骈文”、“气听斋诗集、词集”、“梅花集”、“伤寒发微”,“金匿发微”若干种,后三种已刊行。
野愚氏[sup][18][/sup]曰:拙巢顾视高质行简,性复切直,非所许者,吐骂不顾,人敬惮之,遂鲜交契。而拙巢固不妄交者,因以养介,意甚得。愚与拙巢同学南菁,又同领乡荐,于谊厚,于性亦近。拙巢语愚日:君以愚称,我以拙名,非君不能愚,惟我斯当其拙。愚也,拙也,莫能假矣。彼此相顾而笑。故拙巢于愚鲜微辞,愚愧未能副尹班之雅也。
拙巢不讳后二年,愚方在外,其嗣君湘人具状驰书请传曰: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呜呼!侍岂非愚莫属。昔闻郑氏三绝[sup][19][/sup],拙巢且不止三绝,以愚梼昧无文,传亦何能尽拙巢,殆于谊于性,有得一于此者乎。思有以慰拙巢,并冀得缓湘人之痛思也。连次其略而邮归之。

【注释】



[1] 江阴曹氏有虞门、繖墩两支。虞门曹宗祠在申港虞门,于北宋年间迁入;繖墩曹宗祠在周庄繖墩,原系虞门曹一支,辗转在外,于明初迁入。繖墩曹兴于明代,盛于清代。
[2] 白谷、云亭两先生之呵责东楼:应为曹氏两位先祖“峻质稜岸,避恶若浼”的事迹。

[3] 恭慤公琢如先生:曹毓瑛(1813~1866),一名毓英,字子瑜,号琢如,江苏江阴人,晚清大臣。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历官军机章京、鸿胪寺少卿、同治初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曹颖甫之伯祖,其弟曹毓琇为曹颖甫祖父。本文以曹毓璘为曹颖甫之祖,又言曹毓璘为曹毓瑛之兄,此说孤证无依,故不从。
[4] 全称“清光绪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因为庚子之乱,庚子、辛丑两年的乡试都未能开展,直到壬寅年(1902)才重开恩科,是年乡试,江阴人一科共中了十个举人。分别是:缪炳组,城内南街人;沙亮功,东横街人;曹家达,西大街人;祝廷华,南所巷人;章锡奎,东大街人;吴增甲,东大街人;吴希敬,夏港人;吴聘珍,七房庄人;庄鼎元,月城桥人;黄光照,南仓湾人。

[5] 陈中翰子服先生:据《江上诗钞》等书,曹颖甫之业师应为陈翔翰。徐华根先生《江上词综》有《陈熙洽小传》,文曰:“陈熙治,字翔翰。清江阴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少负隽才,生平博览群籍。于《说文》许氏学考核详细,能解前人所未解。合肥李翰章闻其名,延至督署,诲其子。著有《燕侨斋词》、《燕侨斋剩稿》。”
[6] 庐陵: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7] 震川: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8] 茂名龙芝生先生:龙湛霖(1837~1905)字芝生,清湖南省攸县人。龙霖湛重视教育,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督学江西时,延请学者皮锡瑞主讲南昌经训书院;后在江苏学政任上,引入格致新法,购置译书、仪器,分科立规程,使各书院培养兼通西学人才。

[9] 画拟冬心:学画模仿金农。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博学多才,精鉴赏,善诗文,工书画篆刻,为“扬州八怪”领袖人物。其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等。
[10] 别驾张痴山:别驾为汉代官职名,乃州刺史的佐吏。此处指通判,文人好古,故以因职守相同之别驾名之。沈俊鸿《江阴名人自述》录祝丹卿语:“又以吴亦愚太史慨“天下之滔滔,生人道息”,思复东林旧规,南菁近制,立精舍,选生徒,约张痴山、陈慈首分主讲席,明先王之道,收已放之人心。余伟其议,遂与醴泉观察先后出资五万,于巽阁基立讲堂、学舍百余间,榜日征存学院。复议以厚德公司购买南夹沙田二万六千余亩,成田后,每亩收院租四角为永远经费。谓余为“立教”。然皆义之所当为,何足道也。”

[11] 丁黄堂叔衡先生:丁立钧(1854~1902),字叔衡,号恒斋,镇江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山东知府。晚得风疾,能以左手作书画,世颇珍之。立钧17岁中举。因连遭父母丧,27岁方成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山东沂州府知府。黄堂为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此处借知太守。
[12] 同光:清同治、光绪年间。

[13] 苗俞之学:即医学,苗父、俞跗都是古代的名医,按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中庶子的说法,苗父是“上古为医者”,而俞跗是“中古之为医者”。
[14] 韩伯休(林):“林”为衍文,事迹见《后汉书·逸民赚》。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关中霸陵(今西安市东)人。他出身望族,却不慕名利,致力于医药,采药于名山,卖药于长安市面,“口不二价,三十余年。”以此表明信誉为重,所售药是货真价实的。有女子从韩康那里买药时讨价还价,韩康守价不移,那女子生气地说,你不让价,难道你是韩伯休吗,韩康感叹地说,我本想避名埋姓。今小女子都知道我的姓名,我还卖药做什么?便隐入霸陵山中了。

[15] 庞襄阳:未详何人。应该是襄阳籍庞氏名医,或曾在襄阳任职。
[16] 郑所南: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17] 锡嘉:曹锡嘉,字湘人。曹颖甫之子,亦习医。
[18] 野愚氏:野愚氏,即吴增甲,号亦愚,与曹颖甫同科举人,时有一愚一拙之称,交情深笃。其与颖甫子湘人关系亦非常深密。吴汀鹭(增元)之弟。

[19] 郑氏三绝:(一)唐朝郑虔,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二)清代郑燮(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上一篇:伤寒六经赅尽诸病赋
下一篇:父且、口父咀与剉(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易莲精舍 www.elyoo.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30 08:59 , Processed in 0.06863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