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Z老,某部队歌舞团老团长,虽已经八十开外,身体尚健。今年三月他突发胰腺炎,五月再发,住院后发现有胆管结石,内窥镜下手术取石失败,只得装支架而作罢。几次大病并禁食,再加连续使用抗生素,老人体重大减,食欲全无,而且不能进食,食入即吐,每天靠输液度日,人日渐枯槁。我一周前去会诊。其人神情默默,气馁声低,其腹扁平而无弹性,其舌光无苔如猪肝,其脉弱无力。我认定是胃反病,肠内液枯,胃虚失降,是大半夏汤方证无疑。处方:生晒参10克、党参30克、姜半夏15克,蜂蜜250克,嘱咐药房技师煎药前将蜂蜜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后入煎。并嘱咐病家服药时少量缓缓咽下。下午开方,晚上药送到。初服60毫升,觉汤液可口,并无不适,继而服完150毫升。一夜好睡。翌日按时服药,竟然一天不吐,后逐日开胃进米粥、烂面条等,因缺钾,吃苹果香蕉泥等也十分香甜可口。持续近月的食入即吐现象由此消失。
大半夏汤是古代治疗胃反病的专方。首见于《金匮要略》,药仅三味, “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谓治“胃反呕吐者”。《千金方》说本方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者” 。“胃反”是古代病名,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金匮要略》十七)为特征。张仲景时代恐是一日两餐,分在朝暮两个时段。朝暮到两餐之间隔大约为6-10小时,而暮食到朝食之间隔则要更长。“宿谷不化”提示胃的腐熟机能下降和排空障碍。总而言之,反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消化功能障碍,现代临床上抗生素呕吐、幽门梗阻、神经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症、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妊娠呕吐等可以见到。
不过,这种胃反,多见于体质虚弱消耗明显的病人。或反复呕吐,或长期禁食,或屡用苦寒攻下药物,体内津液丢失殆尽。病人大多消瘦枯槁,或舌光无苔,或大便干结难出,或气短乏力。也就是说,虚人久吐,才用大半夏汤。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大半夏汤的组成。方中的半夏是止呕要药,张仲景方中凡用半夏者,大多都有呕吐。人参补气液,张仲景多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之后体液不足者,尤其适用于“心下痞硬”“不受食”者。所谓的心下痞,是上腹部不舒服;而硬,是腹肌无弹性,消瘦者多见。《外台秘要》关于大半夏汤方证的表述很清晰:“治呕而心下痞硬者”。白蜜,即蜂蜜,能“缓药势,益脾气”(《经方例释》)。张仲景是用蜂蜜的高手。《伤寒论》蜜煎导一方,单用蜂蜜熬制成饴状,外用治大便干结;还有猪肤汤一方,用白蜜与猪皮米粉熬制成羹,治阴虚咽痛。另外,陶弘景说蜂蜜能主“食饮不下”(《本草经集注》,民间也有用蜂蜜冲服治老年便结的生活常识。这些经验,都为大半夏汤用蜂蜜注解,对于瘦弱之人的胃肠道功能减退,特别是便秘干结不食者,蜂蜜不可或缺。程门雪先生说得好:“近人以半夏性燥,每多忌用,殊不知半夏得参蜜,则不燥而专行降逆之功”。可见,大半夏汤是一首润燥养胃的止呕方。
与大半夏汤相近的是小半夏汤,药用半夏、生姜两味药,也是止呕方。张仲景用于“诸呕吐,谷不得入”(《金匮要略》)。两方的区别在哪里?其一,小半夏汤以呕为主证,恶心感突出,而大半夏汤以吐为主证,通常吐之前没有恶心表现。其二,小半夏汤证是“谷不得下”,大半夏汤证是能进食,但消化障碍,被迫吐出。其三,小半夏汤证不食亦吐,甚者食不得下,而大半夏汤证食后则吐,不食则不吐。其四,大半夏汤腹证有心下痞硬,小半夏汤证至多心下痞,但不硬。
大半夏汤的煎服法特别。第一,需要久煎。一斗二升水加上一升白蜜,仅仅煎取一升半药液,可见煎煮的时间较长。第二,蜂蜜与水要充分混匀后煎药,“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其理何在?另据莫枚士先生考证,煎大半夏汤的水应该是泉水(《经方例释》)。其理又何在?我一时无法臆测。 (2016年6月18日写于深航9298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