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76|回复: 2

[其他] 犧牲的體系:福島‧沖繩

[复制链接]

237

主题

4030

积分

458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030
发表于 2014-6-11 13: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以下文章摘錄自博客來書局

       福島電廠核災事故距今三年了,很多人已經把它當作一個早已過去的歷史悲劇,不再關心並逐漸地淡忘了。事實上,福島電廠還在把含有核汙染的水排進海洋,並且讓洋流帶到全世界,又隨著海洋的食物鏈進入我們的身體。只不過,在媒體沒有持續報導的情況下,我們對於這場悲劇的持續發展已經沒有感覺了。

  但是,福島的悲劇不僅止於土地、海洋與食物的汙染。在日本導演船橋淳拍攝的紀錄片《核能國家》裡,福島核災滿一年之後,被迫撤離的一千四百名居民還被安置在一間高中的廢棄教室內,所有家當都在一張榻榻米上,既回不了家又沒有工作,整天除了三餐排隊領便當之外,兩眼空洞無神地無事可做。看到這一幕,我心裡不禁浮現一個驚駭的聲音:好悲慘!他們人生竟然從此停格在三一一的那一刻,再也找不到出路了!
   
  看著福島,很容易想起台灣。台北附近的兩座核電廠持續地在運作,安全性備受爭議的核四也在搶建與積極準備運轉,我們每天都活在核災的陰影下。當政府準備要用核災的風險來換取經濟發展機會時,你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風險嗎?譬如說,我就很想知道紀錄片裡的那些福島人,如今他們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很想問:「福島,你好嗎?」

  然後,有人寄來高橋哲哉這本書《犧牲的體系:福島.沖繩》的譯稿。看完之後我發願要促成中譯本在台灣上市。因為,要深入談福島事件,除了這本書的作者之外,絕不做第二人想。

  高橋哲哉教授出生於福島,福島既是他的故鄉又有著他的童年和玩伴,因此他對福島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有機會比外人更深入去了解、體會核災對福島的各種傷害。另一方面,他長大後就離開福島去東京,在那裡唸書、就業、結婚與安家,成為東京人。而福島電廠是為了供應東京的用電而設立的,福島人也可以說是為了東京人而被犧牲的,因此他又為此深刻感到歉疚與不安。不僅如此,高橋的專長是哲學,長期研究的主題是「犧牲」這個概念,以及「犧牲」的邏輯與倫理,因此他有能力深刻而細膩地去分析福島事件背後的決策與邏輯,以及各種參與決策者所必須要負起的道德責任。而且,他又是一個擅長分析時事的哲學工作者,在日本出版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與影響力,因此有能力把他對福島事件的情感與理性分析用大眾能理解的方式陳述出來。

  這一本書用福島電廠與沖繩的美軍基地為例,探討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憑什麼要別人為我們(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我無需為妳們的利益而犧牲)

  從小我們就認識到「不要損人利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等普世價值。在這樣的共識基礎上,誰還敢坦然要求別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犧牲,甚至為自己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從這最樸實的角度出發,確實難以想像為何還會有人被犧牲,甚至有人膽敢公然要別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犧牲。

  但是,福島核電廠的慘劇卻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被犧牲的一群人。福島事件並非預料之外的悲劇,而是早就已經預見的劇碼:需要核電的是東京人,但是電廠卻蓋在福島而非東京,因為主事者早就預設了「不得已時福島可以被犧牲,但是東京不可以被犧牲」這樣的邏輯;許多專家都早已指出福島電廠無法抵擋海嘯的衝擊,但是東電卻以「發生的機率太低」為藉口而堅決不肯加強各種安全防護措施。書名「犧牲的體系」點出一個事實:有「被犧牲的人」,就有「從別人的犧牲獲得利益的人」,後者必須對前者負起道德上的責任。但是,福島被犧牲了,許多東京人卻從頭到尾都不曾問過自己:憑什麼要別人為自己(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不僅如此,福島核災之後,東京人既不曾派人去救援,還在災後對福島的農牧產品與居民百般歧視。這豈不是比「占盡便宜還賣乖」更可惡?

  我們憑什麼要別人為自己(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只是因為少數必須為多數的利益而犧牲?還是說,給個補償費就可以將這犧牲合理化?

  就算要別人犧牲,最起碼我們也總得要確實了解:為了我們的利益,別人到底必須做出什麼樣的犧牲。「犧牲的體系」之所以能夠在現實世界裡存在,首要原因就是:我們不願意去了解別人的犧牲,甚至根本就不想知道有人會為我們(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我們自己先從「犧牲的體系」上逃遁,再用「核災的機率小到可以忽略」的藉口遮掩被犧牲者的存在;當整個犧牲的體系都隱形後,所有的人都可以逃脫一切的責任,而安然享受(可有可無)的利益。「犧牲的體系」變成了沒有人需要負責的「無責任體系」。

  高橋哲哉教授的這本書,就是要從各種角度揭露「犧牲的體系」,讓所有獲得利益的人清楚看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該逃避的責任,希望藉此讓日本人決心戒絕各種「犧牲的體系」,積極朝向「不需要犧牲別人」的社會而邁進。

  在本書裡,他先讓讀者看到福島居民不為外人所知的各種慘痛犧牲:許多人被迫離開世居的美麗故鄉,再也回不去;農民與牧農因為看不到產業的未來而自殺,福島青年的婚約遭受反對(擔心他們的精子與卵子不正常),連掛著福島汽車牌照的卡車都被拒絕;而網路上各種對福島與東北居民的歧視言論,更是讓人痛心。

  接著,他細數政府、學者、東京居民、福島居民各自要負的責任,並且一一駁斥各種想要將災難合理化、無責任化的辯辭。

  讓福島居民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與災難,東京的人沒有責任嗎?是不是給了補償金就可以抵清東京人的責任?還是說,福島人是自願接受核電廠與補償金的,因此他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所有的責任?其實,福島居民並沒有「選擇」接受核電廠:他們未曾被忠實告知核災的機率與後果,因此談不上「選擇」;而福島之所以會被補償金誘惑,是因為政府一開始就漠視福島經濟發展的需要,「迫使」他們為了經濟發展而不得不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風險。高橋哲哉教授甚至明白指出,福島與沖繩在日本的地位根本就形同「殖民地」:他們先是在經濟發展上被漠視,繼而在「犧牲的體系」裡扮演著要被犧牲的角色。

  從這角度看,我們真的也該問自己:我們是不是把蘭嶼、石門、金山、恆春、貢寮當作台灣的殖民地,先是在經濟發展上漠視他們,繼而準備在「不得已」時犧牲他們?更蠢的是,我們是不是也因為無知而把台北這個首都當作要被犧牲的對象?

  我一直期待著這本書的中譯本,不只是因為它說出福島核災之後許多不為人知的悲哀,更期待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充滿台灣的各種「犧牲的體系」:苗栗縣政府的大埔案犧牲了兩條人命,以及無數農民的家園和生計;全省各地的都更案毀人家園,桃園航空城一案更已犧牲一條人命;TPP打算要犧牲四○%的農業來換取特定產業的利益,服貿則為了特定產業想像中的利益而準備讓許多弱者生計頓失。政府對這一切的犧牲從來不曾負起任何道德上的責任,從中獲利的財閥、居民更是蠻橫指責被犧牲者:「不要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社會發展與多數人的利益。」

  今天「經濟發展」已經變成「必要之惡」,心懷不軌的人用它遮掩一切蠻橫的殺人事件,以及毀人家園、奪人生計的惡劣行為,並且將各種「犧牲的體系」轉換成「無責任體系」。被愚弄的民眾則在「經濟發展」的口號裡,變成麻木不仁或窮凶惡極的附庸。

  但是,絕大部分的「必要之惡」都是無能、怠惰與卑劣的藉口。以核電為例,雖然火力發電害死的人更多,而且台灣發展綠能的空間非常狹小,但核電仍舊不是非要不可的「必要之惡」。台灣過去因為過份的電價補貼而鼓勵浪費,使得我們在節能減碳上有非常大的潛力。根據一份國科會委託國內外專家的研究,台灣節能減碳的空間高達一.五六座核四廠,而且節能減碳會減少電廠燃料費,因而扣除節能設備的投資之後還淨餘一〇六三億美金。節能減碳又賺錢,還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為核電而冒著被犧牲的風險,何樂而不為?

  不只核電如此,只要我們認真思索較佳的替代方案,就有機會在都更、產業政策與經濟發展過程避免沒必要的犧牲,或者至少把犧牲的規模大幅減少。

  我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可以喚醒台灣人對「犧牲的體系」的反省,並且讓政府與民眾願意努力地邁向「不需要別人犧牲」的社會。




上一篇:转发文章:星宿老仙,法力无边----简谈蔡长F现象的危险性
下一篇:每个人都该清醒,看看这个可怜的女孩!

237

主题

4030

积分

458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03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皇民思想無關
那我是不是也可說是歐美情結作祟,蓋核能發電廠是跟行歐美風潮
請不要情緒性發言

石油也是現在不可或缺的能源, 但不久後,石油這資源將嚴重短缺,這時候怎麼辦?不要活嗎?
不是只有核電廠失事才會排放污染, 搞清楚無時不刻都在產核廢料,況且就算停廠運作,不代表就沒事,燃料棒還是在運作
請別為這代人的輕鬆快活,將問題及污染留給下一代

我本身是唸工科出身,對這些問題有一定程度的認知,我不會被政府的片面之辭所蒙騙

以下這本書,還是摘錄自博客來書局,由天下雜誌所編輯(具客觀性)
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真相眾說紛紜,表述南轅北轍
不論你擁核/反核,都需要了解核電議題的真實觀點

本書作者彭明輝長期在部落格發表社會評論,思考領域橫跨理工、人文、社會,並以嚴審當權者的犀利文風,讓有志之士心有戚戚,同時也以溫厚、同理的態度,殷切地為臺灣年輕人發聲。

核四的抉擇攸關每一個人,更攸關我們子孫的未來。作者為釐清核電議題莫衷一是的觀點和表述,大量閱讀國內外可信的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以及媒體與網路未曾揭露的重要核電資訊,深度解構核安文化和核廢料、缺電迷思和經濟問題,整理出33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關鍵事實,同時輔以臺灣觀點,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依據嚴謹的資訊與數據,在核四議題上做出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

  最詳實的民間版核安報告
  重新思考臺灣經濟力和我們子孫的未來!

  你知道…
  設計愈先進,核災風險卻因人為疏失而更高?
  原能會、清大、台電一家親,核安誰來監督?
  淨空半徑30公里,新北市上百萬人失業失學?
  2千公噸/年的核廢料,連歐美都沒能力解決?

  為什麼…
  即使沒有核四,也不等於廢掉臺灣產業競爭力?
  善用節能措施,8年內臺灣都不會有缺電危機?
  錯誤的電價補貼政策,才是產業升級最大障礙?

  核四議題不是專家說了算,它不僅攸關你我的身家性命,更影響台灣的產業與經濟。
  本書以具體而詳實的數據和文獻告訴你,為什麼不是核電不好,而是臺灣太小!

本書特色

  1.最詳實的民間版核安報告
  關於核四真相,官方說法與民間團體各自表述,前清大教授、現為社會評論者彭明輝,大量閱讀國內外可信的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以媒體與網路未曾揭露的重要核電資訊,彙整出本書內容,每一項理由都有事實根據佐證。

  2.最多元的核電與經濟觀點
  本書目的並非推銷擁核或反核的立場,而是希望以橫跨理工、人文、社會等各領域的思考,提供讀者嚴謹彙整的資訊與數據,讓讀者可從事實根據裡,評估臺灣核電廠的可能性、困難與風險,以及影響核災受害人數的關鍵因素。

  3.33個關鍵事實,詳述核電好與壞
  本書分為5章、33個關鍵事實,內文以問答方式讓讀者易於了解,核四安全、核廢料儲存、缺電問題,以及核電與臺灣經濟困境的關係。但作者強調要把最終抉擇留給每一個讀者,希望讀者不要以片面的事實做出決定,因為核四的抉擇攸關每一個人,更攸關我們子孫的未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4030

积分

458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03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日本一位核工專家的角度來看核能發電廠
還是摘錄自博客來書局的序文

核電是騙人的:核工學者的真實證言

       在大阪府泉南郡熊取町的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的研究室裡訪問小出裕章,室內微暗,他背著窗戶坐,要辨識他的表情不容易,但卻也逐漸適應了低亮度空間,這主要是因為小出在室內不開燈,他堅持在日常生活中也盡量不用核電所發的電,是表裡完全一致的反核的核工學者。

  小出一輩子研究核能,卻幾乎三分之二的人生都在反核,在他眼中,研究工作與反核志業兩者並不違背。他曾自述「我服務的單位雖然是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但設備卻不在京都,而在大阪南端的和歌山山邊,這是因為原子爐無法建在都會。也因此我住在大阪郊外,大阪大概是日本最熱的地方,但我在研究室或家裡都不用冷氣、不看電視,也不用電梯或電扶梯!」小出的確到哪裡去都走路或騎單車,只要有樓梯一定走樓梯,有時去外地,到飯店找不到樓梯,還四處找緊急出口,學者的真性情由小地方可見。

  小出裕章不出賣自己的專業,不為了升官而扭曲堅持,反核四十一年,小出因此成了萬年助教,但也因此成為日本最具傳奇性的核工學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風骨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他的每本著作,在三一一核災後洛陽紙貴,盤據日本書店總排行榜甚久,甚至同一時間有多本著作同時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在日本史無前例。

  小出是一九四九年生於東京老街淺草,亦即二次大戰結束後四年出生的,當時東京還有許多空地、小巷,他就在其間玩耍長大。其後東京乃至全日本都急速改變,有高速公路、新幹線等建設,日本的工業、產業大躍進,需要很多能源,在小出少年時代,日本原子能時代揭幕,一九五四年三月一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試爆氫彈所產生的高濃度輻射而導致許多人被曝,包括第五福龍丸等許多遠洋漁船也因此被曝,燃起日本反核彈試爆運動,但正好此時中曾根康弘等國會議員提出原子能預算案,相關法案瞬時成立,一九五七年日本實驗用原子爐開始運轉,一九六三年動力實驗爐開始發電。日本人在一九四五年才剛飽嚐長崎、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輻射能帶來的恐怖,戰後東京不時舉辦原爆展,但在此同時,也對原子能可以轉換為能源有所期待,原子能被稱為「夢想能源」。

  一九六六年時,小出正好就讀離家不遠的日本名校開成高中,日本第一個商用爐「東海一號爐」誕生,他在看原爆展時覺得淒慘無比,內心更強烈地感覺日本必須要成為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先驅才行,決定獻身於原子爐的開發,因此一九六八年考進東北大學工學院原子核工系,開始學習原子能。

  小出所處的時代是大學運動的時代,他在初中、高中都是保守認真的學生,還拿了全勤獎,在大人眼中是超級好孩子,進大學時也穿學生服上學,從沒翹過課,初時還覺得學生運動只會干擾學習。但這樣的好學生居然從一九七○年秋天起開始投入反對核電運動,而且比誰都還拼命。原來在他開始學習核工後就知道自己做出錯誤的選擇,在大三,二十一歲那年就開始投身反核志業。

  讓小出轉變的契機是東北大學所在的仙台需要大量電力,小出原本對於仙台要建核電廠一事非常興奮,認為總算有學以致用的機會,但東北電力不是在仙台,而是選擇在距離達八十公里以外、牡鹿半島的女川建核電廠,當地居民開始反對運動,居民逼問當局:「為什麼要建在我們的家鄉,發電給大城市用?」

  這個問題對核電懷有夢想的小出是一大震撼,他無法回答,而且不懂為何不在要用電的都會建核電廠?為了尋找答案,開始進行調查,直接從美國取得一些資料來研讀,很快他就了解是因為核電的危險,因此絕對不可能蓋在都會,而選擇蓋在人口稀疏的偏遠地區,然後拉著長長的電線送電到都會。雖然現在這已是核電的常識,但在當時要看破其中的把戲並不容易。

  當時的輿論等都認為「核電是安全的」,小出原本也奉為圭臬,但核電不蓋在仙台而蓋在女川,讓他發現原來事實並非如此,才醒悟原子能的危險,讓他從少年時代起的夢想被打得粉碎,進而在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參加了女川的反對運動。

  當時讀核工的人沒人敢參加反對運動,小出之外,還有一位大他兩歲的學長篠原參加,篠原至今也還繼續從事反核活動,是女川廢核的中心人物,但卻離開核工界而成為造園業的職人,不用讓自己在「學核能反核」的矛盾中生活,反而愉快些。

  學核工而反核,小出被周邊人視為怪物,而且他開始在課堂裡跟教授們爭論,有多位老師是核電當局的辯護者,小出會藉辯論並讓同學們加入討論,同學們也不屑並杯葛教授的授課而離開教室,達到不讓教授上課的目的。

  有些教師常在辯論辯輸之後,以「我要養家活口」為理由,閃躲揭發核電本質的責任,至於學習核工的同學,更是背負家裡的期待背井離鄉地來求學,當然會為自己是否參與反對運動而苦惱。小出很感激當初他的父母對他所作所為全面相信,未曾阻止他反核過,讓他在反核道路上沒有後顧之憂。

  現年八十六歲,「反女川核電同盟」領導人阿部宗悅,在三一一核災後,曾對媒體提及當年小出為了參加女川反核,每天早上在女川車站前發傳單,然後從女川經過石卷,回到仙台宿舍,電車單程需要三小時半,但小出數年間持續往返女川跟仙台間進行反對運動,不僅在站前發傳單,而且也走山路在女川附近幾個村落發傳單,從鬥爭本部走到小屋取等村落要十五公里,往返三十公里,但小出不以為苦,連阿部都自嘆不如,在小出孜孜矻矻地努力下,這些村落的漁民終於也開始站起來舉行反對集會。

  小出認為,當時因為是學運年代,在大學裡的人不只是做學問,也會思考自己所做的學問到底有何意義,背負什麼樣的社會責任。為了反核,想知道核電到底有多危險,小出認為必須有人留在核工領域來反對核電,因此決定繼續攻讀核工,在東北大學讀研究所,並於一九七四年開始到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專事測定輻射能研究。

  小出表示,原子爐實驗所或許會遭誤認為是推進核電的研究所,其實不是,因為大學是研究基礎學問的場所,例如要研究中子科學,原子爐便能產生中子,成為研究的工具,在實驗所裡有各種領域的人,有些人對原子能幾乎一無所知,有些人如小出則對原子能有相當興趣,小出是想廢核的人,但也有其他教員現在還揮舞原子能的旗幟,雖然實驗室所屬的京都大學,基本上還受制於文科省,實驗所的資金也來自政府,因此也有人認為跟國家政策作對不好,或認為小出的存在很礙眼,但至今小出並沒有感受到直接施壓的困擾。

  小出雖身處於原子能研究的世界,卻一直反對核電、原子能,也因此做了四十年的助手,升不了職,小出說,他的職位以前稱為助手,現在改稱助教。小出跟他的研究夥伴因此被稱為「熊取(京大原子爐所在地)六人眾」,或「熊取六人幫」。(註1)被拿來中國文革四人幫相提並論來諷刺,六人不但官途坎坷,也不見容於學術主流。

  小出對於功名利祿看得很淡:「我沒升官,其實並沒遭迫害,是我無所求,我不喜歡被人命令,也不喜歡命令人,在熊取,我能做自己喜歡的研究,不需要扭曲自己,是很幸福的,我們六人中雖也有人升到講師、副教授,但沒人當上教授,因反核而沒有研究費。但沒錢就做沒錢的基礎研究,收入雖少,但不會沒錢吃飯,我們這行中,有不少人公開表示擔心丟掉職位而必須改變立場,但我不需要!」小出還打趣說,「許多人知道我愛喝酒,擔心我沒錢,寄了很多酒來,但其實喝酒的錢我還是有的!」

  小出從未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吃虧的,他說:「有人以為我很窮,我雖然不是有錢人,但也沒窮到無法過日子,我跟家人不曾為生活發愁過!」

  要抵抗財大氣粗的核電勢力非常困難;像MBS(每日電視)的紀錄片節目,專談反核的「熊取六人眾」,標題為「異端的研究者」,除了採訪小出跟今中等人外,其實也採訪了推進核電派的意見,但是關西電力公司對於電視播出小出等人的言論極不順眼,在播出翌日,關西電力不但跟MBS抗議而且取消廣告契約,還對製作人施壓,最後以「MBS社員對核電認識有誤」為理由,對MBS社員「教育上課」,才擺平此一爭議。

  由此可知核電業界對小出等熊取六人眾的壓迫是很全面的,即使後來有年輕人很崇拜他們想加入,但他們都加以拒絕,告訴年輕人不要斷送自己大好前途,有六人眾就夠了。

  雖然小出說的輕鬆愉快,但其實要對抗電力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日本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九年間,曾有有機水銀導致水□病的企業污染案,當時熊本大學的原田正純挺身而出,原田因此終生無法昇教授,而原田曾公開心疼小出的處境說:「水□病的對手不過是日本窒素,核電的對手則是勢力龐大的電力公司,非常恐怖、辛苦!」

  小出說他的左右銘是反骨作家、詩人岡部伊都子的一句詩「千萬別出賣自己!」,原田不為自己的名利而扭曲自己的主張,和小出同樣臭味相投!

  小出的遺憾是他在一九七○年反核時,日本只有東海、敦賀、美濱三座原子爐,但其後建到五十六座爐(其中有兩座已廢爐),從這個觀點來看,他是連戰連敗的人生。但小出說:「我沒後悔過,核電本身不但危險,也是嚴重的歧視,都會把核電負擔硬加在窮鄉僻壤,而且還有核廢料問題,日本即使現在核電全廢,眼前就有一百二十萬顆廣島原子彈的核廢料,要留給後世一百萬年來背負的毒物;一百萬年前關西的六甲山還在海底!日本找不到什麼地方可以安心擺放,反核是非常明確而無可懷疑的價值,唯一遺憾的是我未能阻止如此毀滅性的核災的發生!這是我的我力量不足!」

  小出在二○一一年三一一核災發生後四月二十九日,首次在東京明治大學的集會中說:「我認為隨時都可能發生的事結果發生了,有無法言喻的遺憾,無法防止核災發生,我也有責任!」小出再三申述此一遺憾,為此道歉,他的誠實令人感動落淚。

  小出也嚴厲指責日本政府,他在出席日本參議院行政監視委員會聽證時,最後以甘地墓碑上的話,指控核電當局犯了七項社會大罪,他說:「第一是『毫無理念的政治』這指的是在場與政治相關的諸位;其次是『不勞而獲的財富』、『沒有良心的享樂』、『毫無人格的知識』以及『毫無人性的知識』這是指包含我在內的學術界至今加諸於原子能的盲目,還有『沒有道德的商業』這是指東電等日本各大電力公司!最後是『毫無犧牲的崇拜』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能銘記於心!」

  小出認為,跟地球的歷史比起來,使用電力至今不過兩百年歷史,人類若不改變至今的思考模式則必會滅亡,反核電,不僅是「反對」而是「抵抗」,許多人認為廢核就好,亦即擺脫需要核電的生活模式,雖然也不錯,但對小出而言,終究是想用反核來抵抗,如果我們能看出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幾乎消耗世界所有的能源,並能看出核電給全人類的痛苦,或許人們的判斷與行動就會改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5:00 , Processed in 0.06600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