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055|回复: 47

指鹿为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8 1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想不到白虎汤不是阳明方,古今各位大师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和三部李国栋老师学习后,改变了看法。2012年南京经方会议,人言娄绍坤先生也纠正看法,认为白虎汤是少阳方。很可喜的是,刘老的学术观渐渐有人接受了。
错误理解白虎汤为阳明方,可能是二点。一是伤寒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医家认为此条为白虎汤,为阳明病外证,也就是俗称的阳明经证。但是麻杏石甘汤也会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葛根芩连汤也会啊。不能说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都为阳明方,故此条有问题。再结合伤寒30条,也是问答条文,“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阳明证,还用甘姜汤,很荒唐的。刘老根据多条问答条文的问题,得出结论,凡问答条文,皆后世乱加。
还有一点是白虎汤在阳明病篇出现,如219就有个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但太阳病篇也有白虎汤,厥阴病篇也有白虎汤,这个理由不能成立。这就牵涉到刘老的六病理论,六病不单单是六证,六病比六证范围更广,如阳明病有三条小柴胡汤,少阴病有三条大承气汤,这个与病时有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少阳只能用清法,白虎汤不是汗法,不是吐下法,其为清法为大家公认,那白虎汤是少阳方的结论就得出了。
最重要的是,阳明病为胃家实,白虎汤不具备此病机,故不属阳明方。
那白虎汤为少阳方有何临床价值呢?有不重视理论的人胡言,我管它什么方,我用对方一定有效,不足与之言道。理论永远是针对实战的,如医家认为石膏证为口舌干燥,此很荒唐,口舌干燥是少阳之热伤津液引起,是人参证,此为实战之一。伤寒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既然白虎汤为少阳方,理当具备少阳特点,故白虎汤经常会有或咽干或头晕目眩或心烦,是否有口苦,我尚未遇到,此为实战之二。有医家认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七症,这个也荒唐,可以称作柴胡七症,但绝不能称为少阳七症,因为白虎汤绝对不可能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此为实战之三。临床不能见到口苦就说是柴胡证,因为少阳方不仅仅是柴胡方,如伤寒221栀子豆豉汤就有咽燥口苦;金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治目眩,是龙骨能清少阳热,此为实战之四。所有的少阳证,都会出现心烦,故黄连清少阳热,也能除烦,此为实战之五。所有的少阳证,都有可能出现口渴,比如小柴胡汤证就有口渴,见口渴就说石膏证,严重不符合临床,此为实战之六。
白虎汤和栀子豆豉汤等定义为少阳方,虽是理论,但有很大临床价值,这对少阳病提纲证有更好的领悟。姜宗瑞先生中药戒毒,言多柴胡证,我思毒品兴奋的是少阳之热。南阳会议有人言失眠多三阴证,误导大众,失眠多的是少阳证,因为少阳得病时段在凌晨。试举二例我的医案,病案一:学生言上班后,劳累后时觉口苦腰酸,用柴胡剂无效,我想了一下,处方肾气丸,十几天后,学生言病愈,问肾气丸为何能治口苦,伤寒论书上没有,回答是丹皮清少阳热。病案二:一男,15岁,感寒,清涕出,夜盗汗,咳嗽稍作,既怕冷又怕热,投桂枝二越婢一汤,一剂盗汗止,盗汗在此处为营卫不和、内有少阳热邪,但主要是石膏起效,仲景定义石膏证为必有汗或曾汗出后。
鹿就是鹿,马就是马,刘老指鹿为鹿,他医皆认为他指鹿为马。近期与李师闲聊,李师言:刘老生前25年,学术观没人承认,今年已经去世9年了,同行还是不认可其学术,学术界不认可无所谓,但他的学生认可,简明易懂,容易取效。仲景伤寒论不被重视,是中医界第一大冤案,经过胡老、冯老、刘渡舟、陈亦人老等一大批经方家的宣传,特别是黄煌老师的经方网络推广,已经越来越广为人知,特别是非中医人士认可。但刘老解读伤寒法,不被人认可,是中医界第二大冤案!我不是三部学派的,但我坚定支持刘老三部六病观点,他的学术早晚会天下谁人不认刘!三部六病是目前伤寒研究最好的方法,结合一下黄师体质学说,那就如虎添翼,就看你是否有慧眼识宝。
那么,厥阴主表还是少阴主表,哪个是鹿,哪个是马,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理论永远是指导临床的,稀里糊涂误人误己。
最后给大家一个思考问题,这对于理解刘老之学有很大帮助。“白虎汤属少阳方,能治少阳证,而不能治阳明证,为何能治阳明病?”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5 欢迎讨论、交流!
zhiban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学伤寒不要被中西医的病名干扰
下一篇:《伤寒论》中的时间医学观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2-12-28 20: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阳明病真的仅限于胃家实,那白虎汤好像只能归入少阳了。但由此推论,表证之外,凡是无里实的热,就都属于半表半里之热,无所谓“里热”了,真是如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085

积分

12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85
发表于 2012-12-28 2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厥阴主表还是少阴主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12-28 2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方证药证的角度认识白虎汤,认识石膏,就比较实在清晰了。石膏以及白虎汤都是用于多汗脉滑的。汗出而烦,白虎汤;汗出而渴,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汗出而肿,越婢汤。
十世遗风网友的新作很有理论性,读后启发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12-28 22: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多看少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12-28 23: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刘绍武前辈的学术我也试着接触了一段时间,的确是近,现代伤寒界的立新标异者,发人所未发
仲师明言"病脉证治",某某病与某某证肯定是不相等的,当阳明病出现了少阳证时,按照楼主老师的论断,自然可以有用白虎汤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12-29 07: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是什么方不重要,关键是方后的病理生理。如果明天有人再写本「二纲六病」以阴阳为纲六病为纬,把桂枝汤说是太阴病,也会有人承认。不知过兄以为如何?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860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60
发表于 2012-12-29 07: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黄煌 的帖子

黄煌:如果从方证药证的角度认识白虎汤,认识石膏,就比较实在清晰了。石膏以及白虎汤都是用于多汗脉滑的。汗出而烦,白虎汤;汗出而渴,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汗出而肿,越婢 .. (2012-12-28 21:46) 
黄师这个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491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91
发表于 2012-12-29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所以,一家有一家的伤寒。
只要你用的顺手,治的有效,理论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已,不求他人认同。
方证药证就是直指临床,绕开这些弯弯。
曲高和寡,君子失众;阳春白雪,小人朋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12-29 0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个人的智慧不够,才会有“各家学说”。。。。。。怎么说都不稀奇。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6205

积分

950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守拙

Rank: 8Rank: 8

积分
6205
QQ
发表于 2012-12-29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有一家的伤寒,择其善者而从之。
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694

积分

247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94
发表于 2012-12-29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有阳明经证和阳明府实证,白虎汤治阳明 经证,承气汤治阳明府实证。口苦五脏六腑皆可引起,鉴别主要看其兼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370

积分

99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70
发表于 2012-12-29 1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我认为是什么方不重要,关键是方后的病理生理。如果明天有人再写本「二纲六病」以阴阳为纲六病为纬,把桂枝汤说是太阴病,也会有人承认。不知过兄以为如何? (2012-12-29 07:35) 
认为是什么经的方不重要,咬文嚼字没有什么大意义,那是理论家的事情,临床医生把方子用熟练就OK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12-12-29 12: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膏以及白虎汤都是用于多汗脉滑的。汗出而烦,白虎汤;汗出而渴,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汗出而肿,越婢汤。”

删繁就简,去芜存菁,直达本源,立定足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491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91
发表于 2012-12-29 12: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记得医侠在某个回帖中曾讲到要成为“家”必须别出心裁,讲别人没有讲过的。此话用在刘绍武身上就很贴切。
刘绍武跟胡希恕一样,都属于八纲辨证的代表人物。如果说胡希恕还是一板一眼的机 .. (2012-12-28 22:11)
有点道理。
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名、家,为了出名就别出心裁、忙着提出新观点、出新书,那管这些东东对不对、符不符合临床实际,语不惊人话不休,胡说八道、胡掐一通,但还是有很多初学的上当受骗。。。。。。
曲高和寡,君子失众;阳春白雪,小人朋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绍武先生三部六病是建立在仲景基础上,而不是另开门派,同样黄师体质学说也是如此,胡老方证对应更是如此。
感谢黄师支持。
可能我跟大多数网友思考问题不一样,各位关心什么方治什么病,作为一临床几十年老兵,我同时关心这个病为何没看好,方没用对,那为什么方没用对?
如果不从理论源头去解决,一切都是蒙、猜,看好的病也是稀里糊涂。我想诸位都有此体会。
本文非标新立异,只是阐述一位过世老人的学术观。刘老书很难懂,如果伤寒论不从头看到尾至少十遍,说刘老书乱是正常反应。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2-29 14: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从头至尾都是论“六病”,即“三阴病”和“三阳病”,其间亦有“六证”之论,却从无“六经”之说。后世医家在其“病脉证治”之“病”字前加了一个“经”字,变成了“三阴经病”和“三阳经病”,把“六病辨治”,说成了“六经辨治”,从而发展为“六经病”和“六腑病”,“六病”即变成了“十二病”,不知道是不是别出心裁,把维护《伤寒论》本意、坚持“六病”论,说成是新观点,呵呵,看来,能讨论最好,不能讨论,绝不争论,才是可取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28

积分

2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8
发表于 2012-12-29 17: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点浅见: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就是治疗经验的总结。方证相应就是对长期的临床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的结果。把不同的疾病分类、定性,这样我们去认识它,去学习怎么治病就容易得多。但是由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是不是就正确呢?还需不需要不断修正呢?张仲景如果活在今天,会不会对自己说过的话进行一些修正呢?也许把某个方剂看成某经专用本来就不合适,张仲景也只不过为某些病取了个名字而已,大体上分分类,有没有一个药阳明能用少阳也能用呢?如果有,那有没有一个方剂阳明能用少阳也能用呢?历史上的中医的理论中,有很多的精华,也有不少糟粕,也有很多东西是臆测出来的。中医要发展,理论固然很重要,但是更要注重实验(包括微观的实验室实验和大量的医生的临床实验)。也许到今天,我们并不知道白虎汤到底是怎样把病治好的,它在人体里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们知道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白虎汤是有效的。因为现在的科技还做不到让我们知道的更多!仲景理论说的少,因为他不说他不知道的东西。后世医家想出很多理论,也许这些理论本来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发表于 2012-12-29 2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李先生指出后世哪个医家在“病”前加了“经”字,围绕学术讨论,不怕详指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46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2-12-29 21: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见仁见智,临床效果则说明一切问题,黄老师从药证,方证及体质辩证着手则效果显著。三部六病既然能被认可,肯定有其独到之处,还需潜心学习,实践总结方可明白刘老之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2-29 2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小荣 的帖子

李小荣:期待李先生指出后世哪个医家在“病”前加了“经”字,围绕学术讨论,不怕详指细析~ (2012-12-29 20:32) 
  我们以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在宋代名医朱肱以前,没有六经辨证的说法,自朱肱倡导六经辨证开始,各医家以六经释《伤寒论》蜂起,所以,在“病”前加“经”字者,首推朱肱。
  “自朱肱首先以六经解释《伤寒论》,一直沿续至今,……《伤寒论》全书三百七十一处言病,而不言经,可明其义。”(《三部六病》1985年内部交流版)
     以六经释伤寒,自有特色,也是伤寒学派至今主流一派。但是,《伤寒论》六病不是经络,六证更不是六经,确实不能指鹿为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12-29 22: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病取其有效成分,鹿马似皆无妨。白虎汤之有效成分不因其归于阳明或少阳或其他有任何不同。关键是何种症状之下可以判定身体需要白虎汤的有效成分,需要用白虎汤来治。甚至将来可能这种有效成分还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药物有归经,方剂亦然。西医受体学说证明药物进入人体后的确有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存在,也是西药通过局部高浓度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依据。一药可归多经,一方亦然。或许白虎汤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阳明少阳都有较高浓度受体亦未可知。经是界线,病是界面。三部六病可能有似六经界面说,此是本人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12-29 2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同存异,才是讨论的基础,不然所探讨的根本驴口不对马嘴,争辩几千年也是没有意义的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12-30 0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治病,尤其用药的稳定性配伍的严谨性。此决定了经方所能提供的量效成分亦具稳定性。经方所能治病,必是这些成分在起作用。此是问题的核心。无论三部六病,六经六病还是以其他方式来解读和运用经方,都不会脱离这个核心。各种解读和运用如果都能得到效验,建立病证与方剂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可认为其对伤寒论的解读是正确的,于理可通的。合方运用在伤寒论里本有之,若今人更合理发挥之,则经方所治疾病谱将远远不断地增加,此亦因各种不同合方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量效成分。以前见人说经方神奇多少有些感冒。前些天治姐弟两焦虑抑郁失眠患者,递经中西医折腾。观其中医组方,皆时方常法,细细问诊之下,乌梅丸合拍。竟以原方投之,一剂便知,三剂而稳。现以膏方巩固。一剂后问之有蛔虫窜胆病史且医以乌梅治之而妥。并告知其弟同病。现在成都华西医治。弟虽无蛔虫明证但症状相类,亦以乌梅丸。此必有药理学依据,是此方所含量效成分能治焦虑抑郁症。而伤寒论方证辩证之法,是为寻找此成分与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旦合拍即成方证对应,其效可期。如通过其他解读,亦能找到此种对应关系,其理亦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2-30 1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历史上的“错简重订派”,或基于五行或基于考证,提出很多新的概念和词汇,但最多把条文打乱重编,397条中的文字哪个敢动?
刘绍武的胆子就特别大,他管你医圣不医圣,直接就拆他的条文。 .. (2012-12-29 23:01) 
   如果你通读过《三部六病》,就不应该这样乱说。
“三部六病学说”是根据《伤寒论》的基本法则,即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纲领,采取表者汗之,里者下之, 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的方法,依据人体可以分界的三部,系统归纳出来的中医学说。“三部六病学说”的创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刘绍武)。“三部六病学说”忠实于仲景精神,继承了《伤寒论》的基本法则。而你所指责的“推翻两千年的临床试验结果”,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乱说。麻黄汤能治疗表热证吗?但凡基本了解中医的人,都不会用麻黄汤治疗表热证,否则也不会有对《伤寒论》作深刻研究的温病大医吴鞠通的桑菊饮、银翘散的问世,并流传至今。用刘老行医“不过四十年”来否定“三部六病学说”,更是无稽之谈。谁人能行医千年呢?张仲景能吗?“三部六病学说”违背了《伤寒论》的基本法则了吗?十世遗风也不是“中途换跑道、改系统”。“三部六病学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创新。黄煌教授体质学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创新。但凡有点创新就是“中途换跑道、改系统”吗?无知的乱说,难免被人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28

积分

2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8
发表于 2012-12-30 1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绍武的“三部六病”说和胡希恕讲的六种类型其实大意差不多,不过在分类时有些许不同,如胡希恕认为少阴是表虚证,而刘根据少阳和少阴应该相对,故把少阴归于半表半里。另外他们有些说法上也有些差异。大家可能知道。经方派很多有名的医家的分类思路其实都差不多,但在分类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这其实不见得是坏事,可以更多地启迪后人思考。他们可能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一定都有可取之处,后人吸取其精华,就能在经方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还有,将病分成六种类型或是说成三部六病,这种思想其实在日本的汉方医学中早就有,而且就我所知的我国的经方大师其实都是在接触了《皇汉医学》后才扭转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中医经方理论体系的建立不可能在哪一个人手里完成完善,它必定是一场接力赛跑,需要我们前赴后继,兼收并蓄,去伪存真。功成不必在我。讨论交流是必须的,善意的争论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不可存门户之见。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追求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2-12-30 1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7楼,“但凡基本了解中医的人,都不会用麻黄汤治疗表热证”——看来我实在太菜了,我一直认为麻黄汤就是治表热证的,按照伤寒论,根本就没有什么表寒证,只因把里热误为表热,才不得不另创造一个表寒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2-31 2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伤寒论》之少阳证方能治阳明病?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说明,不然不容易明白。说明什么呢?说明“太阳病”与“太阳之为病”之“病”字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太阳病,病种宽泛,也就是说,凡是在太阳时上得病者,都可以称为太阳病。如太阳温病、太阳痉病、太阳湿痹、太阳中暍等,都称其为太阳病,但这些都不是太阳证。太阳证应属于表阳证,表阳证应包括表实证和表热证。表实证的表现应该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应是太阳表实证的提纲证。第二条、第三条和第六条,就把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作了对比说明,以示区别。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不同点是,一为脉浮缓、有汗、恶风;一为脉浮紧、无汗、恶寒。恶寒,是增衣覆被后恶寒不减。恶风者亦恶寒,但是恶风者增衣覆被后就会感觉翕翕发热,随之就会有汗出,而恶寒者,增衣覆被后,恶寒依然不减,当然也没有翕翕发热的感觉。那么,第一条明示是恶寒,所以第一条应该是太阳表实证的提纲证。第二条,明示汗出恶风者,不是太阳表实证。第六条,明示发热而渴、脉浮、汗出、不恶寒者,是温病。那么,太阳之为病,病证限定在“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范围上,这就只能是表实证,而不能是中风证。
    再与少阴病作对比,则能进一步明晰“少阴病”与“少阴之为病”之“病”字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第二八一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条之病证限定在“脉微细、但欲寐”的范围上,这就只能是半表半里虚寒证,也就是少阴证。而第三一八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条之少阴病肯定不是少阴证。第三二一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条之少阴病更不是少阴证。明白了“六病”与“六证”的不同含义,就能明白为何《伤寒论》之少阳证方能治阳明病,如白虎加人参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等都能治阳明病。桂枝汤、麻黄汤也能治阳明病,如第二三四、二三五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12-31 21: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解释越糊涂,把实效之书变为空谈。无益。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2-31 2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你真的糊涂,你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希望你不要对别人横加指责。太明显的东西,反而容易被人忽略,比如《伤寒论》字里行间都是讲辨“六病”,那么我们对“六病”的概念加以注意,有什么不对呢?对《伤寒论》之“六病”的概念不求甚解,就是“不尚空谈”吗?不弄懂“六病”和“六证”的概念,能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吗?能做到“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3-1-1 04: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不想回帖,因为你对「伤寒论」的理解可谓:南辕北辙。建议你再临床几年10年、20年、不,2年也行。再回头看「伤寒论」。好,我继续糊涂我的去,你明白就继续说吧。不过还要说一句:如果象你这样来解释「伤寒论」,那这书就是废纸。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1 07: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应该明确的告诉你,《伤寒论》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是一本只讲方证,而不讲病理的书。开篇第一方桂枝汤,就讲了桂枝证的病理是“阳浮而阴弱”,桂枝证发热是因为阳浮,汗出是因为阴弱。随后又阐述了“桂枝本为解肌”,桂枝证是“荣卫不和”,桂枝证荣卫不和的病理因素是“荣弱卫强”,并反复强调桂枝汤是解表剂。象你这样不思考《伤寒论》所讲的病理缘由,你再临床50年,也不会明白“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不过不明白原理也不要紧,《伤寒论》就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记住几个方证就能治病,就像下围棋一样,记住几个定式,知道怎么吃子,不明白棋理也能下棋。但是如果说《伤寒论》不讲病理,那可真是指鹿为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3-1-1 08: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可以告诉你,桂枝汤绝不是简单的营卫调和剂。其后的病理生理学岂是你随文训解,死与句下之辈所能悟到者?再告诉你"以法治之"是常,"知犯何逆"是变。常变不分你才会"涂鸦"伤寒。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1 0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对,我可以告诉你,桂枝汤绝不是简单的营卫调和剂。其后的病理生理学岂是你随文训解,死与句下之辈所能悟到者?再告诉你"以法治之"是常,"知犯何逆"是变。常变不分你才会"涂鸦"伤 .. (2013-01-01 08:48) 
        你还知道病理生理学,那就不应该对同行无端指责。语言是心灵的写照,从你的攻击性语言“死与句下之辈、‘涂鸦’伤寒”,就能反应出你的心气不和。“荣弱卫强”是仲景所言,你说“桂枝汤绝不是简单的营卫调和剂”,那你把桂枝汤复杂的病理生理学也讲出一点,让网友们听听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1 09: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鹿就是鹿,马就是马,刘老指鹿为鹿,他医皆认为他指鹿为马。近期与李师闲聊,李师言:刘老生前25年,学术观没人承认,今年已经去世9年了,同行还是不认可其学术,学术界不认可无所谓,但他的学生认可,简明易懂,容易取效。仲景伤寒论不被重视,是中医界第一大冤案,经过胡老、冯老、刘渡舟、陈亦人老等一大批经方家的宣传,特别是黄煌老师的经方网络推广,已经越来越广为人知,特别是非中医人士认可。但刘老解读伤寒法,不被人认可,是中医界第二大冤案!我不是三部学派的,但我坚定支持刘老三部六病观点,他的学术早晚会天下谁人不认刘!三部六病是目前伤寒研究最好的方法,结合一下黄师体质学说,那就如虎添翼,就看你是否有慧眼识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3-1-1 09: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  你还知道病理生理学,那就不应该对同行无端指责,甚至狂妄自大,语言是心灵的写照,从你的语言“死与句下之辈”就能反应出你的心气不和。“荣弱卫强”是仲景所言,你说“桂枝汤绝不 .. (2013-01-01 08:59) 
病例生理学应该比你懂,因为我在大专期间系统的学习了西医的全部课程,而且是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矛的。我是用二条腿走路,你是一条腿蹦达。好,就此打住。你的学习精神我是敬佩的,你的观点我是有看法的,人是人事是事,所以当仁不让了。关于桂枝汤后的病理生理,以至学伤寒用伤寒一些体会我可能要写在「癫狂梦醒话伤寒」里,如果完成不了还是我的后人。祝李兄元旦快乐,身体健康!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1 0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指鹿为马,问题严重了。谁在指鹿为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1 0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套理论能够自成系统,能够通过这套理论准确的指导医生选方用药,那么尽管这套理论未必是仲圣的愿意,但也应该认为是正确的,这也是一家有一家的伤寒能够存在的原因。
  但是,以自己的理论系统为立足点,去评判其他的理论系统,本身就是不对的,持每套理论于临床者,好像都有临证高手,这跟中医西医相互指责是一个道理。所以这种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我想,评判一个理论系统是否完备与科学,至少应该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1、是否容易上手
2、是否能够引导医生达到较高的临床水平,这其实从开宗立派者的临证水平能看出端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1 0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中 的帖子

经方中:病例生理学应该比你懂,因为我在大专期间系统的学习了西医的全部课程,而且是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矛的。我是用二条腿走路,你是一条腿蹦达。好,就此打住。你的学习精神我是敬佩的,你的 .. (2013-01-01 09:18) 
  你喜欢随己所愿,对别人加以评论,这是性格问题,我就不多说啥了。希望你用二条腿稳稳当当的走好中国医学之路,有所建树。我“是一条腿蹦达”,但并不排斥西医,而且十分关注西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比如西医学的放射医学,已经能够拍摄到人体内正常的体液(津液)是液晶状态(发亮),非正常的体液(水饮)不是液晶状态(发黑),这对中医学的辅助诊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对人体内正气之生理性认识和邪气之病理性认识,已经得到了现代放射医学的印证。但是西医学的生理、病理不讲“荣弱卫强”,所以西医学的生理病理还不能和《伤寒论》所讲的生理病理相提并论。
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10

积分

25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10
发表于 2013-1-1 0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出真知!从临床出发,以疗效说话,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1 18: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王成果 的帖子

王成果:     如果一套理论能够自成系统,能够通过这套理论准确的指导医生选方用药,那么尽管这套理论未必是仲圣的愿意,但也应该认为是正确的,这也是一家有一家的伤寒能够存在的原 .. (2013-01-01 09:35) 
先生的评论客观公正。对于系统理论来说,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八钢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各自开宗立派的高手,谁都别想轻易否定某一种辨证方法。同样,六经辨证,是目前伤寒学派应用最多的一种辨证方法。但是,这种辨证方法,符合不符合仲景本意?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并不是要否定“六经辨证”,而是要对“六病”和“六证”辨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六病”和“六证”辨证,更简明,更容易上手。而且“六病”和“六证”的“病、脉、证、治”等病体反应和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从《伤寒论》中获得,不用象“六经辨证”那样,首先得学好《黄帝内经》,熟记经络穴位。再次申明本人观点:《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阴阳之理是一脉相承。但是《黄帝内经》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针灸的基础上,其对于经络的辨治法则来源于针灸的临床实践。《伤寒论》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方证的基础上,其对于方证的辨治法则来源于方证的临床实践。《伤寒论》在方证的临证实践中,确立了“六病”及“六证”的辨治法则。《黄帝内经》的“日传一经”说,和“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之说,在《伤寒论》中基本无用。《伤寒论》之三阳受病的治法是禁汗的。可见《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由于其各自临证治疗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对疾病辨治法则的立论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1-6 08: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黄煌 的帖子

黄煌:如果从方证药证的角度认识白虎汤,认识石膏,就比较实在清晰了。石膏以及白虎汤都是用于多汗脉滑的。汗出而烦,白虎汤;汗出而渴,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汗出而肿,越婢 .. (2012-12-28 21:46) 
    黄教授归纳的简洁明确:“汗出而烦,白虎汤;汗出而渴,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汗出而肿,越婢汤。”尤其是对白虎汤证的归纳“汗出而烦”,一个“烦”字,画龙点睛。
  而在中医《方剂学》和《温病学》教材中,所提出的白虎汤应用的指征是“四大症”,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但此所谓的“白虎汤四大症”,是有问题的。
    1、白虎汤证无大渴,发热而渴必加人参,或加瓜蒌根。2、白虎汤证脉滑,脉洪大而渴者,必加人参。3、白虎汤证有汗出,但不是大汗出,大热大汗出者,必当与大承气汤急下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3-8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让发纯表情帖子,就写几个字[s:200]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3-3-8 2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4条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应是太阳与少阳合证。因为这是桂枝证,医反下之,引邪热入内,故“利遂不止”,这个利是热利。这个邪热应该是在少阳。如果是在阳明,应该大便硬。如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之证,其半在阳明之里就有大便硬。有邪热灼里,就有大肠津干的阳明里热大便硬。葛根芩连汤证是下利不止,这就不是热灼阳明,所以其用药也是芩连清少阳热,而不是硝黄泻阳明热。
从第34条桂枝证而反下之,变成葛根芩连汤证,也可以看出,桂枝证不是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者,被攻下后,应该出现理中汤证,而不应该出现芩连汤证。由此也可以看出,桂枝证的下之利不止,属于厥阴证的下之利不止。桂枝证的气上冲,也是属于厥阴证的气上冲。五苓散证的消渴,也是属于厥阴证的消渴。

麻杏石甘汤证和白虎汤证,都不属阳明。根据也是没有阳明里热大便硬。从黄师总结的石膏用于汗出而烦,汗出而喘,汗出而渴,汗出而肿等表现来看,石膏也是用于少阳热,而不是用于阳明热,因为这些证候都没有大便硬。《伤寒论》也不用石膏清阳明里热大便硬。
明确了疾病的所在部位和性质,也就是三部位六病证,对选方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3-9 10: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议《伤寒论》第34、163条应互为错简
山西中医学院04级中医传统班  王勇  岳卫东

《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久远,其间曾佚失,加之后人在背诵和传抄过程中可能出错,因此,宋本《伤寒论》已非仲景原貌。笔者在聆听马文辉老师讲解条文的过程中,深有感触,现就条文34、163条谈一下体会。
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历代医家对34条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二:一是将本条连成一气读,不能分割,释下利为表里俱热之下利,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二是将本条分两截读,从“太阳病……表未解也”为前半句,仍用桂枝法治疗,后半句误下后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为里热上奔下迫,主以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然而这两种见解都不能合理地解释条文。现分析如下:
桂枝证是表虚寒证,误用承气汤泻下,损伤脾胃,出现“利遂不止”,当属太阴虚寒下利。这里的“表未解也”指桂枝证仍在,以桂枝法解其表是正确的,然而太阴下利当用理中、四逆辈治疗,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显然有误。
再分析163条,诸家 把“协热下利”反以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解释成是“里寒挟表热而下利”。不知热从何而来。
“喘而汗出”一证,参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知,桂枝汤证、承气汤证、麻杏石甘汤证,容易出现混淆并误治。从条文排序来看,163条是承162条而来,163条的“外证未除”“表里不解”的表证应该是麻杏石甘汤证。误下后,邪热内陷,出现了表里俱热之“协热下利”。“心下痞硬”当属热痞,164条大黄黄连泻心汤可反证。由于“利下不止”,故本痞不用大黄,只保留黄芩黄连清热消痞,葛根清热解表。用桂枝人参汤显然药证不符。
马文辉老师认为34条和163条互为错简,桂枝汤证误下后不会出现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误下也不可能形成桂枝人参汤证,两条应修改为: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本文经马文辉老师审阅并修改,特表感谢。)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3-9 18: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无法理解(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所以,这是倒装句,其顺序应该是: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这也就是说,麻杏甘石汤证,只是太阳病误下后的变证之一。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这不是一下、复下,而是数下。数下至少应该是三下。数下泻热,伤损里阳,出现桂枝人参汤证是极有可能的。如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出现下利不止,日数十行,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这是表热入内所表现出来的少阳内热。医复下之,也就是二下,其痞益甚,变成胃中虚的甘草泻心汤证,所以加大了甘草用量,这是寒热错杂痞。此条也可以看出,胃中虚,不一定都是虚寒太阴证。如果这时医再下之,就是三下。三下泻热,由寒热错杂痞,变成虚寒痞,这在病理发展趋势上,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桂枝证,有反烦不解者,表热内入,由烦变为烦躁,由桂枝证变为大青龙汤证的可能。桂枝证,也有医反下之,变为葛根芩连汤证的可能。太阳病,也有医数下之,变为桂枝人参汤证的可能。
心下痞硬者,必有水气,不会是热痞。热痞当为“心下痞,按之濡”,而不是心下痞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3-20 1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34条和163条互为错简,桂枝汤证误下后不会出现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误下也不可能形成桂枝人参汤证,两条应修改为: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1 04:55 , Processed in 0.46036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