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074|回复: 12

津门四老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2-9-15 2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系列之津门四大名医:陆观虎,杨达夫,赵寄凡,邢锡波。旧时天津的老中医为人所知的好像不多,现在简要介绍一二。
陆观虎和赵寄凡.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传说 + 5 希望继续介绍老中医的事迹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黔之四医
下一篇: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七十八:江西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刘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观虎,字汝颐,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生于公元1893年,1963年11月逝世,享年70岁。陆观虎出生于中医世家,他是清代名医陆九芝的后代。陆观虎天资聪慧,少年时代的他就结识了一位孤身老者,为他传授歧黄之学,他在这位老者的悉心教育下,把家中的医书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学会了医术,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1910年,陆观虎17岁起开始学习中医,尤其精通妇科和内科。短短几年内,他就可以为病人把脉诊病了。陆观虎对于杂病源流、妇科玉尺,皆晓于心与手目,即悉其精微,又知其蕴奥。他所读的书目涉及《内经》、《本草经》等。后来,陆观虎师从于苏州名医李彤伯先生,为他熟读经典,精研医理进一步打下了基础。陆观虎又继师其族叔陆晋笙先生。陆晋笙先生当时为京都名医(民国医林四大家之一),因深爱陆观虎的才华,陆晋笙先生赠给陆观虎自著《蜉溪医论》10余种。陆观虎遂潜心研讨,尽得其传,融汇古今,学有所成。
  1920年经当时卫生主管部门考试合格,他悬壶津门。1921年起他曾寄身京津两地银行就职谋生,1931年起在天津开业行医,他因善治时令病,尤擅长治疗妇科疾患善于辨舌用药,素以辨证精细、立法严谨、选药精当、轻灵取胜,而一时名声大震。1932年他正式挂牌行医,他的诊所设在今和平区泰丰里4号。
  陆观虎尊崇江南名医叶天士、王士雄之法,以辨证精细,立法谨严、处方轻灵,药味简练而著称,对治疗温病及妇科尤见特长。由于医理深邃,疗效显著深得病家信赖。且医德高尚,平易近人,求诊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他工作异常仔细认真,诊一病、开一方必反复核审,对配伍之当否,药味之重轻。炮制的方法,服药之禁忌等等,皆逐一斟酌,直至确信无懈才放心。
  化私为公为天津中医药事业奔走
  新中国成立后,陆观虎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他更加勤奋工作,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奉献给社会主义新中国,奉献给广大患者,同时,国家也给予了他很多荣誉。
  1950年,陆观虎作为天津市中医代表参加了首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4年,为落实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指示,天津市在和平区建设路组建成立了第一个中医门诊部(今我院前身),陆观虎担任了天津市中医门诊部主任,1955年10月,在中医门诊部的基础上,增加了病房,在和平区多伦道成立了天津市中医医院(今我院),陆观虎担任了院长。同时,他还曾任天津中医师公会会长,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陆观虎担任我院第一任院长后,为我院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他每日应诊,在诊务之余,他为我院的运转操劳。当时,我院在多伦道河北路设有门诊、小白楼建设路设有针灸门诊部、成都道设有女内科门诊等,他带领职工努力工作,发挥中医特色,应用中医治疗,屡见奇效,受到患者的喜爱和欢迎。
  陆观虎院长积极献身于祖国医学教育事业,培养后学,积极支持市卫生局举办“天津市传染病学习班”及“天津中医进修学校”、“天津中医学校”等。当时,“天津中医进修学校”、“天津中医学校”就挂靠在我院,我院的大夫们既要为患者看病,又要走上讲台,培养中医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传播作出努力。1958年,抽调我院一批中医药人才,组建了天津中医学院,我院改称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陆观虎继续担任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1963年,陆观虎院长因病住院,虽然病情时有反复,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当他把出了自己的“绝脉”,意识到自己病情已恶化时,他没有惊慌,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而是泰然自若,将他所带的学生召来,让他们轮流为其诊脉,并逐一讲述“绝脉”的特征,讲述出现绝脉后的自我感觉,将这种病兆现身说法,传教给学生,去诊治千万病人,充分体现了他的化私为公的精神。1963年11月2日,陆观虎院长病重不治,溘然长逝。
  知常达变贵在轻清宣灵
  陆观虎家学渊源,转益多师,临证数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仅有记载的医案近万份,但由于他诊务繁忙,无暇著述,其弟子纪裕民整理出《陆观虎医案》一书流传到今天,这本书原分48门,“文革”中失去一部分,尚存40门。精选了704案,陆观虎一生心血,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寓学术思想于临床经验之中,见真诠妙谛于常法之外,反映出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绝技妙法,堪为后学津粱,这本书刊出以后不胫而走。
  陆观虎曾经说过:“医者须明其理,理明是为其用,用后其理更明。”对于治病当“深明其理,洞悉其源”。他学以明医理为先务,但医理之说凡浅近者人人可以道出,深奥者又往往高而不切于实际。陆观虎学于医理要求明,明则理无所昧。
  陆观虎理论通达,且于临诊之际应变万方,其辨证之准,用药之精亦在于见理之真,与法度之明。他说过:“夫医究非‘仙',何以良医烛照如神无他,能四诊互勘,扶其独到处,而得其真相” 。“证同而因异者多也,因同而证异者亦每见之。”如再结合陆观虎临床经验及案例思考,则更能使人推求无尽,获益匪浅。传统十剂中虽有“轻可去实”,“宣可去壅”,但内容仍较局限。“清法”在八法中,亦只限于清火炎热之内涌。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所得,明确提出轻、清、宣、灵四法,使之上升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范畴。
  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附近有一个“大夫街”,据说有许多名医都住在这里。陆观虎和他的弟弟,也是天津名医的陆观豹都住在这里。陆观豹擅长中医内科,著有《食用本草学》。他与兄长生活在一起,陆观虎住一楼,陆观豹住二楼。有一个小故事说明了陆观虎高超的医术。一名男性患者回忆说,我今年60余岁.了,我的祖父与名医陆观虎曾是在银行工作的同事,后来陆观虎学医悬壶,又是小同乡,我家有病多找陆观虎诊疗,由于目睹了陆观虎中医的神奇疗效,所以深深喜爱中医。我的母亲怀我时曾找陆观虎诊疗,诊脉后陆观虎在处方上写明:获嶙之喜。据我父亲讲,当时陆观虎同时号我母亲的双手,令我母亲双眼向左向右看,然后断为获麟(男孩)。非常可惜,此方在“文革”后丢失了,成为我家的一件憾事。这个小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医术高超过人。
  为中医事业不遗余力堪为后学榜样
  陆观虎为发展中医事业不遗余力,他为我院的中医临床和教学作出了旁人所不能及的贡献。他培养的学生,一代一代,成为名医,遍布在海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学生们继承了他的学术思想,为患者治病,屡屡取得良好效果。
  陆观虎逝世后,家属遵照他的遗愿,将所藏珍贵善本书籍数百种全部捐献给国家,一些中医古籍,包括珍贵善本、影印本、线装本等一大批中医药书籍成为我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现在,我院图书馆有一套樟木制成的“二十四史”书柜就是陆观虎捐献的,还有许多物品也是陆观虎捐献的,成为我院的宝贵财富,为我院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诊疗疗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陆观虎.jpg
陆观虎医案.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焕文(1897-1966),字达夫,江苏省泰兴县人。父杨如侯(民国医林四大家之一),清代廪生,客居山西,精岐黄术,著有《灵素生理新论》等。杨氏自幼从父习医,家学渊源,已据根基。1915年就读于山西大学采矿冶金系,入社会后因用非所学,遂继续随父习医,以期能以医术济世。于1924年悬壶于山西太原,医名渐著。时以提高中国医学为己任,任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理事。常命稿论医,为时所称。1928年执业天津,自1930年起先后整理刊行其父如侯先生遗著如《灵素气化新论》、《温病讲义》、《五色诊勾元》、《医学新论》等书。
        解放后,任中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委等职。1954年,在中医政策号召下,应邀组建天津总医院(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前身)中医科,任主任。1958年中医科受到中央卫生部的嘉奖,并出任天津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指导“西学中”的同志以中医的“温热学说”治疗急性传染病等,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房”。后任天津市南开医院顾问,参加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著有《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杨氏生前还兼任天津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党党中央委员、河北二、三届政协委员、天津市三至六届人大代表等职。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许多疑难病症得到正确的诊治,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杨氏对中医经典著作均有很高的造诣,通晓历代名家医著,对温热学说研习尤勤,推崇叶天士。杨氏受叶天士之学于其致力于温热学的研究达数十年,对叶天士的《温热论》细加校勘,逐条注释。
杨达夫 温热论.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寄凡老中医1896年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逝世,享年66岁。赵寄凡号复出,自幼从师习医,继其父赵雅荪之业,曾得到名医肖龙友的指导。1937年起在天津开业行医。1954年参加了筹建天津市中医门诊部(我院前身)工作,任门诊部副主任。1955年又组建天津市中医医院(现我院),并担任副院长、中医学院顾问等职务。在社会上,他连任天津市政协各届常委、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科协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理事、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理事等职。
  赵寄凡临床40载,对伤寒病颇有研究,著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初步总结》、《矽肺病人的脉泉初步探讨》、《经方与时方的看法》等论文。他晚年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临床带徒,一丝不苟,救死扶伤,医德高尚。
  重“审证求因,从因论治”
  赵寄凡非常重视“审证求因,从因论治”的治疗原则,他常说:“在辨证时,要审清楚,因虚而致病,还是因病而致虚,因虚而病者,治虚病自愈,因病后虚者,治病虚自复。”“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
  他用真武汤治疗经闭一例,体现了他的学术水平。患者30岁,月经来潮时,曾患感冒。一名医生曾给她银翘散二剂,服药后经水即断,时隔二月未来潮,并且伴有低烧,又服通经活血药,月事仍不下。赵寄凡审证求因,经闭系误服银翘散之辛凉所致,应以温通而解之,投真武汤二剂,患者自述服一剂,少腹热感,二剂后月事已下。
 重视经典学说的继承和研究
  赵寄凡认为学习中医必从经典入手,他一生研读《伤寒论》,不仅能背诵《伤寒论》条文,而且能真正吸取《伤寒论》的精华。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运用灵活,辨证准确,每用即取卓效。他指出,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是“法中有法,方中有方,药简法纯”。在学习中不能重方不重证或重证不重方,这样都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他说:“方剂决不是随便凑集药物,一个好的方剂,要符合主次佐辅的配伍原则,是要经过多少次的临床验证,方能得以继承和保留。”《伤寒论》的方剂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证结合非常严谨,几乎达到“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病不能用此方”的境地。他常常教导学生要重视经典著作学习,尤其对《伤寒论》要精通,要吸取精华。
 灵活运用《伤寒论》指导临床
  赵寄凡认为《伤寒论》发展了《内经》的理论,自始至终贯穿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规矩、准绳,所以掌握了张仲景《伤寒论》后,可应用于无穷的病变。这是历代医家对《伤寒论》推崇备至,而奉为经典著作的根本原因。
  他提出了运用《伤寒论》的三个特点:第一,不局限于“伤寒病”,对所有疾病都可适用;第二,致力于病人生理机转的促进和调整,并不强求病源;第三,根据全部症状照顾到病人整体的病理、生理机能,而采取相适应的综合疗法。这是科学方法的创立,临床上虽见证多端,亦可运用伤寒法、伤寒方以应无穷的病变。
  对三阴证见解独到
  赵寄凡认为太阴为开,是三阴之首,和阳明病变部位相同,性质相反,阴中至阴,与人类始生之世日太古同义。少阴为三阴之枢,名曰枢儒,阴之中也,与太阴表里。厥阴为阖居三阴之交尽,为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太阴文简方证少,厥阴杂凑,若阴证落实,只少阴一种而已,少阴作左右旋枢当枢纽脚柱。把握三阴经唯在少阴一经,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其次,也可以从太阴转来或及于厥阴,握少阴之枢机,则可详三阴之开阖,辨证候之浅深,统心肾、兼水火,故所主有或寒或热之不同,有表或里之无定,从水化寒而亡阳,从火化热而伤阴,这是少阴病的两大关键。
  对伤寒与温病的辨证严谨
  赵寄凡认为,伤寒与温病,各有所长,伤寒是温病之源,温病补伤寒之不足,二者不能偏废,但不应混淆,所以指出其鉴别要点,伤寒是由表入里,其病是伤阳,温病是内有伏邪,热邪由内外发,其病理是伤阴,伤寒必恶寒头项强痛,温病必发热,有时恶风,绝无项强,伤寒漱水不欲咽,温病必口渴,伤寒身痛且多头痛,温病身酸,多头晕,伤寒手背热于手心,背热于腹,温病手心热于手背,腹热于背,伤寒脉浮紧或浮缓,温病脉浮数或洪数(有时也出现脉缓),伤寒用辛温解表,温病用辛凉解表。
赵寄凡.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邢锡波(1905-1977年),河北青县人,少时立志学医,青年时代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并潜心钻研中医,自学成才。1936年到天津行医,兼在华北新中医学社任教,并兼《中医砥柱月刊》编辑主任、《国医求是月刊》选述主任等职。解放后历任天津市立总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天津中医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兼伤寒病学教研组组长、天津市中医学会内科理事、《天津医药》杂志编委、天津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等职。1960年被评为省、市级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邢锡波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并富于创新精神。从50年代投身于中医教育事业,一生为培养后学呕心沥血,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教,堪为师表。对中医精益求精,不但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对脉学亦有研究,曾著《脉学阐微》问世。其传人曾辑其遗稿为《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在此书序言中,吕炳奎同志曾对邢锡波评价说:“在中医理论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同时,他长期地致力于病案研究,总结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是位中医学者、理论家,又是受患者爱戴的名医。”
        邢锡波对《伤寒论》研究颇深,《伤寒论临床实验录》是他三十年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结晶。他集众家之长,对于这部经典著作逐条剖析。同时,他还把《伤寒论》中条文进行归纳,在每方后附有表解,将本方的治疗原则、主要脉证、组织配伍、后世演变,都具体地加以叙述。药物使用之剂量、疗效之大小、病证之适应,或用其法而舍其方,或用其药而变其法,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值得推荐的一部伤寒论著作。
邢锡波.jpg
伤寒实验录.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2-9-15 2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老的《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几年前查阅学习过。
赵老听过名字,另两位未知。
感谢“体育人”介绍,又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2-9-15 2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加分?我想给你加20  O(∩_∩)O~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23: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134

积分

1643 小时

在线时间

超级版主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Rank: 8Rank: 8

积分
2134
发表于 2012-9-16 09: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是天津中医学院的首任院长。德高望重。他的医案集,看过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印象,用药轻灵,善用花、果、种子等药物,但通篇很少能见到桂枝、麻黄、附子、大黄等常用药,不知何故。抑或是病种受限?抑或是医案底稿脱漏?
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058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钱塘江畔参气立,侣山

Rank: 4

积分
1058
发表于 2012-9-16 13: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陆观虎和他的先祖陆九芝是完全的两个风格。。。
经方者,水火之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84

积分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4
QQ
发表于 2012-9-16 15: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崇邢老。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7

积分

12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7
发表于 2012-9-16 2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通篇很少能见到桂枝、麻黄、附子、大黄等常用药,不知何故。”
不用桂附,我也有此感,风寒多走羌风路数,我见到一个医生,也有此癖,用药不同罢。
麻黄,我也用的不多,麻杏石甘小儿偶儿用用一克到头,没有体会,陆老一克也没有过。
大黄我也发现他不好用,喜欢用消食润肠路数,特好瓜蒌皮仁合用。焦三仙合用也不多。
“抑或是病种受限?抑或是医案底稿脱漏? ”
一点学习,说说而已。
继续潜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9-20 14: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21:11 , Processed in 0.96033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